内容简介 · · · · · ·
《汉子姜文》主要内容:第一次见姜文,是按事先的约定去他家采访。记得那是1988年初,姜文主演过《红高梁》之后;巧得很,《红高梁》刚从柏林得了个金熊奖回来。
要找到姜文的家并不容易。我和同事好不容易按地址找到东四的一个居民院。没料想进了院,还要沿着一条小走廊,经过众多的大小平房,曲曲折折地拐几道弯,才找到姜文那个虽普通却是充满温暖的家。
后来我才知道,姜文他们家所在的那个大院,早年是个什么亲王的王府。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那王府被建成了个大食堂。后来,姜文的父母就在那个大食堂占住了一个角落,而姜文也就在这两间普通的平房里度过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
姜文在主演了中法合拍故事片《闺阁情怨》(即《花轿泪》)后,有一位法国导演问姜文:“在你家中,你是第一个和外国人合作的人吗?”姜文带着惯有的幽默感调侃道:“不!我不是第一个。早在60年代,我父亲早就和美国人合作过...
《汉子姜文》主要内容:第一次见姜文,是按事先的约定去他家采访。记得那是1988年初,姜文主演过《红高梁》之后;巧得很,《红高梁》刚从柏林得了个金熊奖回来。
要找到姜文的家并不容易。我和同事好不容易按地址找到东四的一个居民院。没料想进了院,还要沿着一条小走廊,经过众多的大小平房,曲曲折折地拐几道弯,才找到姜文那个虽普通却是充满温暖的家。
后来我才知道,姜文他们家所在的那个大院,早年是个什么亲王的王府。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那王府被建成了个大食堂。后来,姜文的父母就在那个大食堂占住了一个角落,而姜文也就在这两间普通的平房里度过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
姜文在主演了中法合拍故事片《闺阁情怨》(即《花轿泪》)后,有一位法国导演问姜文:“在你家中,你是第一个和外国人合作的人吗?”姜文带着惯有的幽默感调侃道:“不!我不是第一个。早在60年代,我父亲早就和美国人合作过了”
姜文在这里提到有关他父亲和美国人的合作,是指其父在朝鲜战场上作为志愿军军医曾抢救过美国伤兵的事情。在我的印象中,姜文的父亲姜洪齐是位比较沉默内向的老人,身材较瘦。后来我才得知,这位言语不多的老先生除了曾有过那段光荣的抗美援朝的经历外,其生命中的主要部分都属于军营生活,姜文也因此成为那批“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中的一位。所以后来姜文对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一见钟情,非要将其搬上银幕不可,大概是因为小说中关于部队生活的那些故事和姜文的生活经历相似有关。在《动物凶猛》中,他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和梦幻。
姜文曾经告诉我:他父亲儿时很调皮,抽烟特厉害,有点不务正业(姜文在叙述这些往事时,其语调和声音令我想起他在《红高粱》中关于“我爹”和“我爷爷”的旁白)。用姜文的话说,他父亲幸亏后来参加了解放军,才总算没走错道。
作者简介 · · · · · ·
李尔葳
女,著名影评人、电影制作策划人,1964年生于湖南,1985年毕业于华中师大中文系;长期供职于中国电影公司,担任《中国银幕》杂志国际版编辑、记者、编辑部主任。发表过大量有关张艺谋、陈凯歌、姜文、巩俐、陈冲等众多影人及影片的报告文学、影评、影人对话等,并译有部分剧本、小说及国外电影资料,共计300余万字。个人专著有《挡不住的巩俐》、《当红巨星――巩俐、张艺谋》等。1992年开始在《霸王别姬》、《二嫫》、《阳光灿烂的日子》、《秦颂》、《荆轲刺秦王》等电影、话剧、电视剧中任策划、监制或编剧。
目录 · · · · · ·
第一章 走上影坛之前
1军营里泡大的孩子
2棒打出孝子
3喜欢剪纸的“丑小孩”
4走向艺坛的第一步
第二章 十年演艺生涯
1“要我演,我就演博仪”
2谢晋说:姜文演活了秦癫子
3不化妆也能演老头
4狂放不羁“我爷爷”
5演《春桃》再做影帝
6怎样区分黑色与黑色
7剃光头演绎大太监
8留在好莱坞的足迹
9在纽约的北京人
第三章 涉足导演艺术(上)
1蓄谋已久,想当导演
2一头和王朔撞上了
3《动物凶猛》凶猛何在?
4写出9万字的电影剧本
5是在拍自传吗?
6刘晓庆撞到了一个叫文隽的人
7登广告找夏雨
8《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北京开机
9三个姜文出尽了风头
10第一次站到摄影机后
第四章 涉足导演艺术(下)
1怎样“听电影”
2第一次面临困境
3姜文寻梦
4电影的魅力
5影片停机,再次陷入困境
6上帝安排,碰到让・路易
7灿烂辉煌,扬威威尼斯
8《阳光灿烂的日子》轰动中国影坛
9《阳光灿烂的日子》震动香江半岛
10《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国内公映
第五章 细说导演心得
1如果没有激情,我就不拍电影
2我做导演不想受经验的束缚
3没有好细节就没有好电影
4一定要给演员好的创作环境
5我对运动的画面有一种偏爱
6“文革”是一场爱情运动
第六章 情寄演、导两栖
1接《秦颂》演绎帝王风采
2拍《秦颂》,“先结婚,后恋爱”
3《秦颂》现场 激情见昆汀
4演书贩,和张艺谋再次携手
5再执导筒,警示《鬼子来了》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姜:其实最早我也没有想到那么多人接受它。当时我甚至想:只要能拍一部我所喜欢的电影就够了。生活中的我常不懂别人喜欢什么,我不懂如何讨我妈妈的好,也不懂如何符合爱人的心愿,最后我只能选择我迷恋我喜欢我为之动情我不能自拔的故事,后来我发现:当我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赢得了很多人。有句话我觉得应该改变:“越民族化就越世界化”,其实我觉得应该是“越个性化就越普遍化”、越能与人分享,越能与人共鸣。你试想,我们接触一个人,这个人很真实,没有掩饰,没有装扮,你会喜欢他。反之你就不容易接受了。这跟拍电影的道理是一样的。我摸着我的心拍电影,我自己先燃烧先激动,你一定会被我感动。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是可以感染的。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激动的东西相信别人也能激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0页 -
姜:我只能说:马小军身上有我的影子,但又不完全是我。我表现的是我主观中的真实,我自己头脑中的印象。我不能考虑到别的头脑中是怎么想的。我当然要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很难表达他人内心的感受。当然我也考虑别人的意见。但是,最优秀的东西可能还是在于你有内心的感受,内心有东西要抒发造成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5页
喜欢读"汉子姜文"的人也喜欢 · · · · · ·
汉子姜文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汉子姜文的书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儿女情长王铁头 (领导心腹(大患))
姜:其实最早我也没有想到那么多人接受它。当时我甚至想:只要能拍一部我所喜欢的电影就够了。生活中的我常不懂别人喜欢什么,我不懂如何讨我妈妈的好,也不懂如何符合爱人的心愿,最后我只能选择我迷恋我喜欢我为之动情我不能自拔的故事,后来我发现:当我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赢得了很多人。有句话我觉得应该改变:“越民族化就越世界化”,其实我觉得应该是“越个性化就越普遍化”、越能与人分享,越能与人共鸣。你试想...2013-08-03 20:15:18
姜:其实最早我也没有想到那么多人接受它。当时我甚至想:只要能拍一部我所喜欢的电影就够了。生活中的我常不懂别人喜欢什么,我不懂如何讨我妈妈的好,也不懂如何符合爱人的心愿,最后我只能选择我迷恋我喜欢我为之动情我不能自拔的故事,后来我发现:当我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赢得了很多人。有句话我觉得应该改变:“越民族化就越世界化”,其实我觉得应该是“越个性化就越普遍化”、越能与人分享,越能与人共鸣。你试想,我们接触一个人,这个人很真实,没有掩饰,没有装扮,你会喜欢他。反之你就不容易接受了。这跟拍电影的道理是一样的。我摸着我的心拍电影,我自己先燃烧先激动,你一定会被我感动。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是可以感染的。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激动的东西相信别人也能激动。 引自 第五章 细说导演心得 姜文这么通透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怎么讨人的好儿,我不信。 正因为他知道要讨别人的喜欢,首先得自己喜欢——贺拉斯也这么说,但是对于共性和个性的认识不如姜文来得直接有效。
回应 2013-08-03 20:15:18 -
这类书就不要要求什么文采了,内容的稀缺性是最大的价值。 由于出版日期是1998年,所以本书除了说“作者眼里的姜文”以外,大量内容在讲述《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经典影片拍摄前后的艰难内幕,如果喜欢那部电影,一定会喜欢这本书。 读完本书之后,局势君又下载了《北京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小时候老听母亲讲起,自己也没有看过,拍得确实很不错。 想想人家姜文30岁时的人生成就,想想自己30岁时还在做什么,这种反差可能会给...
2021-05-12 11:01:52
-
Scent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不告也。)
“你对那个年代的印象到底是什么?” “那是我们最欢天喜地,最阳光灿烂的时候,使得很多东西我们必须自己去创作。我那时最愿意去学工、学农、学军,拿着月票满街跑;到农村,躺在棉花地里玩儿,真好。那时候我不爱上学,觉得玩儿是最重要的,上学是很难受很痛苦的一件事。你必须承认当时的心情是这样的。那时的天比现在的蓝,云比现在的白,阳光也比现在的暖。我觉得那时好像不下雨,没有雨季,那时不管做了什么事,回忆起来都...2014-02-06 15:10:12
“你对那个年代的印象到底是什么?” “那是我们最欢天喜地,最阳光灿烂的时候,使得很多东西我们必须自己去创作。我那时最愿意去学工、学农、学军,拿着月票满街跑;到农村,躺在棉花地里玩儿,真好。那时候我不爱上学,觉得玩儿是最重要的,上学是很难受很痛苦的一件事。你必须承认当时的心情是这样的。那时的天比现在的蓝,云比现在的白,阳光也比现在的暖。我觉得那时好像不下雨,没有雨季,那时不管做了什么事,回忆起来都挺让人留念,挺美好。那个时代的生活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不像现在的孩子只知道天坛、卡通片。我觉得很可悲的是,他们没有用自己的头脑去创造游戏,而那时的我们没有一个大公司为我们制定怎样的玩法,我们必须自己去创造。你们拿很简单的东西作玩具,拿烟盒玩,冰棒棍玩,骑马打仗......现在的孩子太被动,对生活是一种被动。我很担心,他们将来没有什么创造力。我就是随着心理的感受去拍这部片子。”
回应 2014-02-06 15:10:12 -
儿女情长王铁头 (领导心腹(大患))
姜:我只能说:马小军身上有我的影子,但又不完全是我。我表现的是我主观中的真实,我自己头脑中的印象。我不能考虑到别的头脑中是怎么想的。我当然要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很难表达他人内心的感受。当然我也考虑别人的意见。但是,最优秀的东西可能还是在于你有内心的感受,内心有东西要抒发造成的。 所以说哦 艺术创作,还是一件挺心里私密的事儿。太理性参考各方意见就失去了艺术个性。2013-08-03 20:26:30
-
儿女情长王铁头 (领导心腹(大患))
姜:其实最早我也没有想到那么多人接受它。当时我甚至想:只要能拍一部我所喜欢的电影就够了。生活中的我常不懂别人喜欢什么,我不懂如何讨我妈妈的好,也不懂如何符合爱人的心愿,最后我只能选择我迷恋我喜欢我为之动情我不能自拔的故事,后来我发现:当我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赢得了很多人。有句话我觉得应该改变:“越民族化就越世界化”,其实我觉得应该是“越个性化就越普遍化”、越能与人分享,越能与人共鸣。你试想...2013-08-03 20:15:18
姜:其实最早我也没有想到那么多人接受它。当时我甚至想:只要能拍一部我所喜欢的电影就够了。生活中的我常不懂别人喜欢什么,我不懂如何讨我妈妈的好,也不懂如何符合爱人的心愿,最后我只能选择我迷恋我喜欢我为之动情我不能自拔的故事,后来我发现:当我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赢得了很多人。有句话我觉得应该改变:“越民族化就越世界化”,其实我觉得应该是“越个性化就越普遍化”、越能与人分享,越能与人共鸣。你试想,我们接触一个人,这个人很真实,没有掩饰,没有装扮,你会喜欢他。反之你就不容易接受了。这跟拍电影的道理是一样的。我摸着我的心拍电影,我自己先燃烧先激动,你一定会被我感动。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是可以感染的。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激动的东西相信别人也能激动。 引自 第五章 细说导演心得 姜文这么通透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怎么讨人的好儿,我不信。 正因为他知道要讨别人的喜欢,首先得自己喜欢——贺拉斯也这么说,但是对于共性和个性的认识不如姜文来得直接有效。
回应 2013-08-03 20:15:18 -
Scent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不告也。)
“你对那个年代的印象到底是什么?” “那是我们最欢天喜地,最阳光灿烂的时候,使得很多东西我们必须自己去创作。我那时最愿意去学工、学农、学军,拿着月票满街跑;到农村,躺在棉花地里玩儿,真好。那时候我不爱上学,觉得玩儿是最重要的,上学是很难受很痛苦的一件事。你必须承认当时的心情是这样的。那时的天比现在的蓝,云比现在的白,阳光也比现在的暖。我觉得那时好像不下雨,没有雨季,那时不管做了什么事,回忆起来都...2014-02-06 15:10:12
“你对那个年代的印象到底是什么?” “那是我们最欢天喜地,最阳光灿烂的时候,使得很多东西我们必须自己去创作。我那时最愿意去学工、学农、学军,拿着月票满街跑;到农村,躺在棉花地里玩儿,真好。那时候我不爱上学,觉得玩儿是最重要的,上学是很难受很痛苦的一件事。你必须承认当时的心情是这样的。那时的天比现在的蓝,云比现在的白,阳光也比现在的暖。我觉得那时好像不下雨,没有雨季,那时不管做了什么事,回忆起来都挺让人留念,挺美好。那个时代的生活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不像现在的孩子只知道天坛、卡通片。我觉得很可悲的是,他们没有用自己的头脑去创造游戏,而那时的我们没有一个大公司为我们制定怎样的玩法,我们必须自己去创造。你们拿很简单的东西作玩具,拿烟盒玩,冰棒棍玩,骑马打仗......现在的孩子太被动,对生活是一种被动。我很担心,他们将来没有什么创造力。我就是随着心理的感受去拍这部片子。”
回应 2014-02-06 15:10:12 -
儿女情长王铁头 (领导心腹(大患))
姜:我只能说:马小军身上有我的影子,但又不完全是我。我表现的是我主观中的真实,我自己头脑中的印象。我不能考虑到别的头脑中是怎么想的。我当然要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很难表达他人内心的感受。当然我也考虑别人的意见。但是,最优秀的东西可能还是在于你有内心的感受,内心有东西要抒发造成的。 所以说哦 艺术创作,还是一件挺心里私密的事儿。太理性参考各方意见就失去了艺术个性。2013-08-03 20:26:30
-
这类书就不要要求什么文采了,内容的稀缺性是最大的价值。 由于出版日期是1998年,所以本书除了说“作者眼里的姜文”以外,大量内容在讲述《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经典影片拍摄前后的艰难内幕,如果喜欢那部电影,一定会喜欢这本书。 读完本书之后,局势君又下载了《北京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小时候老听母亲讲起,自己也没有看过,拍得确实很不错。 想想人家姜文30岁时的人生成就,想想自己30岁时还在做什么,这种反差可能会给...
2021-05-12 11:01:52
-
这类书就不要要求什么文采了,内容的稀缺性是最大的价值。 由于出版日期是1998年,所以本书除了说“作者眼里的姜文”以外,大量内容在讲述《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经典影片拍摄前后的艰难内幕,如果喜欢那部电影,一定会喜欢这本书。 读完本书之后,局势君又下载了《北京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小时候老听母亲讲起,自己也没有看过,拍得确实很不错。 想想人家姜文30岁时的人生成就,想想自己30岁时还在做什么,这种反差可能会给...
2021-05-12 11:01:52
-
Scent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不告也。)
“你对那个年代的印象到底是什么?” “那是我们最欢天喜地,最阳光灿烂的时候,使得很多东西我们必须自己去创作。我那时最愿意去学工、学农、学军,拿着月票满街跑;到农村,躺在棉花地里玩儿,真好。那时候我不爱上学,觉得玩儿是最重要的,上学是很难受很痛苦的一件事。你必须承认当时的心情是这样的。那时的天比现在的蓝,云比现在的白,阳光也比现在的暖。我觉得那时好像不下雨,没有雨季,那时不管做了什么事,回忆起来都...2014-02-06 15:10:12
“你对那个年代的印象到底是什么?” “那是我们最欢天喜地,最阳光灿烂的时候,使得很多东西我们必须自己去创作。我那时最愿意去学工、学农、学军,拿着月票满街跑;到农村,躺在棉花地里玩儿,真好。那时候我不爱上学,觉得玩儿是最重要的,上学是很难受很痛苦的一件事。你必须承认当时的心情是这样的。那时的天比现在的蓝,云比现在的白,阳光也比现在的暖。我觉得那时好像不下雨,没有雨季,那时不管做了什么事,回忆起来都挺让人留念,挺美好。那个时代的生活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不像现在的孩子只知道天坛、卡通片。我觉得很可悲的是,他们没有用自己的头脑去创造游戏,而那时的我们没有一个大公司为我们制定怎样的玩法,我们必须自己去创造。你们拿很简单的东西作玩具,拿烟盒玩,冰棒棍玩,骑马打仗......现在的孩子太被动,对生活是一种被动。我很担心,他们将来没有什么创造力。我就是随着心理的感受去拍这部片子。”
回应 2014-02-06 15:10:12 -
儿女情长王铁头 (领导心腹(大患))
姜:我只能说:马小军身上有我的影子,但又不完全是我。我表现的是我主观中的真实,我自己头脑中的印象。我不能考虑到别的头脑中是怎么想的。我当然要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很难表达他人内心的感受。当然我也考虑别人的意见。但是,最优秀的东西可能还是在于你有内心的感受,内心有东西要抒发造成的。 所以说哦 艺术创作,还是一件挺心里私密的事儿。太理性参考各方意见就失去了艺术个性。2013-08-03 20:26:30
-
儿女情长王铁头 (领导心腹(大患))
姜:其实最早我也没有想到那么多人接受它。当时我甚至想:只要能拍一部我所喜欢的电影就够了。生活中的我常不懂别人喜欢什么,我不懂如何讨我妈妈的好,也不懂如何符合爱人的心愿,最后我只能选择我迷恋我喜欢我为之动情我不能自拔的故事,后来我发现:当我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赢得了很多人。有句话我觉得应该改变:“越民族化就越世界化”,其实我觉得应该是“越个性化就越普遍化”、越能与人分享,越能与人共鸣。你试想...2013-08-03 20:15:18
姜:其实最早我也没有想到那么多人接受它。当时我甚至想:只要能拍一部我所喜欢的电影就够了。生活中的我常不懂别人喜欢什么,我不懂如何讨我妈妈的好,也不懂如何符合爱人的心愿,最后我只能选择我迷恋我喜欢我为之动情我不能自拔的故事,后来我发现:当我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赢得了很多人。有句话我觉得应该改变:“越民族化就越世界化”,其实我觉得应该是“越个性化就越普遍化”、越能与人分享,越能与人共鸣。你试想,我们接触一个人,这个人很真实,没有掩饰,没有装扮,你会喜欢他。反之你就不容易接受了。这跟拍电影的道理是一样的。我摸着我的心拍电影,我自己先燃烧先激动,你一定会被我感动。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是可以感染的。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激动的东西相信别人也能激动。 引自 第五章 细说导演心得 姜文这么通透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怎么讨人的好儿,我不信。 正因为他知道要讨别人的喜欢,首先得自己喜欢——贺拉斯也这么说,但是对于共性和个性的认识不如姜文来得直接有效。
回应 2013-08-03 20:15:18
0 有用 Anton 2021-11-08 15:34:29
主要内容是姜文的前期表演经历,和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幕后故事。
0 有用 侬。 2012-02-27 10:55:41
才华横溢,天妒英才。
1 有用 鹿米 2010-12-20 19:27:39
高中时候读过的一篇比较中肯的人物评传,可惜写的早了点,对姜文早期经历着墨过多。现在重写的话,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至今,应该会有许多新的解读了。
2 有用 马孔多在下雨 2018-06-08 14:36:26
写的真心一般,就是为了更了解一点姜文看的。大概是作者和姜文认识的缘故,没什么实质性内容。但是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了解了。是谁说来着,一个人的传记应该由一个最诚实的敌人来写。片子介绍的太少,一半在写《阳光灿烂的日子》。
0 有用 盛盛 2008-01-14 12:58:52
姜哥··!
0 有用 陈唤之 2022-01-24 17:25:14
姜文总又直白又含蓄的表达他的观点 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和他待在一起太有压力了
0 有用 Anton 2021-11-08 15:34:29
主要内容是姜文的前期表演经历,和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幕后故事。
0 有用 你要去哪裡? 2021-10-02 10:23:53
带有浓重早期为名人写传记的的色彩,以访谈为主,加上摘录他人的一些评价。相比而言,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人人都有参与权和话语权,他人评论随处可见。本书成书时间早,偏重于姜文的演员生涯以及导演处女座《阳光灿烂的日子》。尽管如此,姜文对演员的一些看法还是值得现在的演员们去学习的,比如演员需要做到目中无人需要远离观众,观众对你本人太熟悉就很难对你剧中角色入戏。演员入戏需要先体验生活,演技最终比拼的是文化素养。... 带有浓重早期为名人写传记的的色彩,以访谈为主,加上摘录他人的一些评价。相比而言,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人人都有参与权和话语权,他人评论随处可见。本书成书时间早,偏重于姜文的演员生涯以及导演处女座《阳光灿烂的日子》。尽管如此,姜文对演员的一些看法还是值得现在的演员们去学习的,比如演员需要做到目中无人需要远离观众,观众对你本人太熟悉就很难对你剧中角色入戏。演员入戏需要先体验生活,演技最终比拼的是文化素养。至于做导演,什么都可以拍什么都能拍就看你怎么拍,不要桎梏于原有经验,所谓的经验不过多年来不得已不能为之的限制。利用现有经验,又不要被经验束缚了创造性。 (展开)
0 有用 脏贝Zombling 2021-08-17 23:54:03
好几页在讲动物凶猛和阳光灿烂的日子剧情,而且作者对姜文基本是从头夸到尾啊,我是挺想找到姜文的缺点的...
0 有用 人生無料案内所 2021-06-28 22:50:06
老爸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