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
副标题: 茨威格传记文学
译者: 史行果 / 姜丽
出版年: 1998-01
页数: 170
定价: 10.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斯蒂芬・茨威格人物传记系列
ISBN: 9787801081056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描写了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生涯,主要通过他们的作品反映这三位作家怎样以大师的架构和笔法描写其时代千姿态百态的社会和人生。
作者简介 · · · · · ·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文学家、人物传记作家,以文字华丽、思想性见长,其作品在我国拥有较多的读者。作家本人因不满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法西斯势力横行、于1942年自杀。
茨威格除了在文学上的成就,其人物传记也独树一帜,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颂扬人类伟大的精神魅力,文字优美流畅,思想性与欣赏性兼备。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巴尔扎克的主人公,乃至全部法国长篇小说的主人公,不是强于社会阻力,就是弱于社会阻力。他们不是征服了生活,就是被碾到了生活的车轮下边。 歌德和所有德国作家的主人公都实现了自己的最高形式。他们都变得会工作,而且很干练。他们都从经验中学会了生活。 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人公不去寻求,更不要说找到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这是他的主人公的特点。他们根本不想进入现实中来。他们从一开始就想超越自身,进入无限。 (查看原文) -
在巴尔扎克笔下,主人公能压制社会的时候就是取得胜利的时候。在狄更斯笔下,主人公顺利平安地进入社交圈、进入中产阶级、进入家庭、进入职业就是取得了胜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人公力争达到的集体不再是社会的,而是一个宗教的共同集体。他寻求的不是社交聚会,而是世界友爱。他所有的长篇小说唯一讲述的都是这种最后的人:社会性,具有不完全的骄傲和扭曲的仇恨的社会中间状态已经克服了,自我之人就变成了普遍之人。于是他的心便以无限的谦卑和火热的友爱向兄弟——其他每个人身上纯粹的人——致意。这种最后的、纯化过的人再不知道差别,再没有社会的等级意识。他的感情是毫无掩饰的,如同在天堂乐园中一样,没有羞耻,没有傲慢,没有仇恨,也没有蔑视。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三大师"的人也喜欢 · · · · · ·
三大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8 条 )

''Maaaeeestro!'' ''Adiooos, amigo!''

优秀的主观流人物传记

天堂在深渊:茨威格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借开头几行先说说如何阅读一本茨威格传记。我本人非常非常喜欢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传记。他的文风看上去非常华丽,用拟人遣词,用比喻造句,行文常如洪水猛兽,滔滔不绝。但是茨威格自己说,他会把所有多余的句子删掉,精简精简再精简,绝不多留一个字。所以他塑造的人物形象... (展开)
尼采所写的三种人,在这里都有了对应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尼采所写的三种人,在这里都有了对应了。 最高级:他们在别人发现是毁灭的地方发现了幸福,比如在迷宫,在对自己和别人的冷酷以及在试验之中,他们就发 现了幸福。他们的快乐乃是自我征服,苦行源于他们自己的天性,并成为他们的需求和本能。最艰巨的任务,他们却认为 这对他们... (展开)
时代、传统与狄更斯的统一
> 更多书评 38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打卡#《名人传》#茨威格 有段时间集中看了些名人传记,有自传,也有他传。从可读性、可信度、可借鉴度来看,自传多带有自我欣赏的吹嘘意味,还是名人写名人比较好看,当中佳作频仍,前有罗曼罗兰的三巨人传,后有茨威格的《世界的建筑师》系列。都是绝世好书,但私以为,茨威格写的名人传记读起来更加酣畅淋漓和过瘾一些。我对茨威格的了解仅限于他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玛丽·安托瓦内特》、《人类群星闪耀时》,...
2022-02-20 19:44:42
打卡#《名人传》#茨威格
有段时间集中看了些名人传记,有自传,也有他传。从可读性、可信度、可借鉴度来看,自传多带有自我欣赏的吹嘘意味,还是名人写名人比较好看,当中佳作频仍,前有罗曼罗兰的三巨人传,后有茨威格的《世界的建筑师》系列。都是绝世好书,但私以为,茨威格写的名人传记读起来更加酣畅淋漓和过瘾一些。我对茨威格的了解仅限于他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玛丽·安托瓦内特》、《人类群星闪耀时》,但无一例外,这些作品我都喜欢,他笔下的人物都个性鲜明,充满了戏剧性、神经质和浪漫主义,具有独特的魅力。
这本《名人传》(又名《三位作家的生平》)来来回回读了两遍,个别章节因为充满了磅礴的气势和犀利的言语,我曾反复读。其实去年十二月就读完了,、但是读书笔记却迟迟无法下笔。它太饱满、太激情、太有张力,以我的浅薄的笔力,根本无法将其精妙描绘十之一二。
茨威格很擅长营造充满戏剧张力的人物形象。
卡萨诺瓦
第一个人物卡萨诺瓦。绝世美男、浪荡子、骗子、冒险家、演说家、冒牌没落贵族,这些标签加一起,就是法国作家卡萨诺瓦的青年形象,可该死的,这个因为其他优势太过明显,压根儿不想靠写字为生的人,确实一名语言的天才,到了晚年浪不动了,穷的不行了,才想起来似乎可以把自己一辈子的浪荡、奇幻、刺激的冒险生涯写出来,写出来也不是为了给别人看,只是不能泡吧不能忽悠贵族不能泡妞的晚年生活实在太无聊了,而且周围的仆人对他实在是不够尊重和客气,他才决定窝在寄养贵族的图书馆阁楼里写写东西。和其他作家需要绞尽脑汁去创造笔下的人物和故事不同。卡萨诺瓦不需要瞎编,他只要如实地把自己的传奇经历写出来,就足够惊掉世人的下巴了。是的,他的人生如电影一样精彩,他和132个女人爱过,还被欧洲一小国的国王盛赞外貌气度不凡,他精通多国语言、涉猎甚广且出口成章,这个意大利的冒险家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一部传奇。这一点,可以从他的书一出世就几成禁书可以得到证实。可以说,茨威格成功吊起了我对卡萨诺瓦作品的兴趣,还特意上网去搜了下他的作品,极少,也很贵。
司汤达
和卡萨努瓦的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不太一样,司汤达是一个大肚、秃顶、矮墩墩的男人,就和菜市场的肉铺老板、长途大巴的邋遢司机、幼儿园门口等孩子放学的中年大叔无甚差别,但是架不住司汤达有一颗玲珑之心,他有背景,舅舅还是叔叔是当时军政大臣,但他只跟着舅舅干了几个月的文书工作,就觉得乏味透顶不干了;他有职位,曾经被当时的法国政府作为大使派驻到意大利某海滨小城执政,但他拿着高薪,却把活儿外包给一个当地人干,吃空饷吃了两三年,自己却偷偷潜回巴黎逛剧院听歌剧(他对艺术作品的狂热痴迷还催生了一种司汤达综合征,这种疾病的表现是在艺术品前因感受到强烈刺激而瞬间失去理智,产生幻觉并对艺术品进行暴力攻击);他还参过军,但他最喜欢的部分是鲜衣怒马走过巴黎街头,只为引来街道两边楼里的小姐躲在绢扇后面的热辣目光;他有才华,但是仅仅是在极度缺钱时才想起来copy一部意大利绘画史之类的著作以化名发表,还被原作者吐槽抄袭。他还是创造了作品最差销售记录的作家——《论爱情》在十一年间只售出了七本。
司汤达是个矛盾体。父亲保守理性,母亲浪漫感性,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体司汤达,时而理性,时而感性,但讨厌父亲喜爱目前的司汤达终归是一名多血质的男子,写出表现人物的理想和现实的碰撞及毁灭主题的《红与黑》,是司汤达自己心声的写照。世人只知道红与黑,却多不知司汤达撰写了数十卷的作品却一直不愿公开,直到他去世后,所有未面世的作品都被捐给了当地的一个图书馆收藏,后期陆续部分被发表,至今还有很多尚未面世。有人说司汤达的作品是献给未来的,因为1842年死于中风的他曾预言“大概要在1880年左右,就有人会欣赏我了。”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全部读懂司汤达。
托尔斯泰
对不起,写不下去了。这是一个思想道德具有极高情操的人,我不想再赘述了,就这样吧。
回应 2022-02-20 19:44:42 -
Bousphoros (imbroglio)
「一帮年轻人,都是尚未定型的元素,纯粹是尚未充分发育的性格。可是:整个人生都围绕着传奇般的寄宿小旅馆伏盖的一张餐桌。紧接着,这些人投进了人生的巨型蒸馏瓶,经过各种激情炽热的烧烤,又复冷冻,经历诸般失望而后冷却、凝固,屈服于社会自然多姿多彩的影响,机械性的摩擦,磁铁般的吸力,化学的腐蚀,分子的分解,这些人都得到彻底改造,失去了他们真正的本质。那个叫做巴黎的可怕酸液,把一批人溶解,腐蚀了他们,排泄...2017-10-22 01:17:29
「一帮年轻人,都是尚未定型的元素,纯粹是尚未充分发育的性格。可是:整个人生都围绕着传奇般的寄宿小旅馆伏盖的一张餐桌。紧接着,这些人投进了人生的巨型蒸馏瓶,经过各种激情炽热的烧烤,又复冷冻,经历诸般失望而后冷却、凝固,屈服于社会自然多姿多彩的影响,机械性的摩擦,磁铁般的吸力,化学的腐蚀,分子的分解,这些人都得到彻底改造,失去了他们真正的本质。那个叫做巴黎的可怕酸液,把一批人溶解,腐蚀了他们,排泄掉他们,让他们彻底消失;而把另一拨人,使之结晶,淬火提炼,坚若山岩。所有变化、染色和凝聚的作用,全都在他们身上完成,从结合而成的那些元素,组成新的复合物。十年之后,这些经过改造,残存下来的人们,带着预言者的微笑在人生的高处互相问候。」
回应 2017-10-22 01:17:29
-
Bousphoros (imbroglio)
「一帮年轻人,都是尚未定型的元素,纯粹是尚未充分发育的性格。可是:整个人生都围绕着传奇般的寄宿小旅馆伏盖的一张餐桌。紧接着,这些人投进了人生的巨型蒸馏瓶,经过各种激情炽热的烧烤,又复冷冻,经历诸般失望而后冷却、凝固,屈服于社会自然多姿多彩的影响,机械性的摩擦,磁铁般的吸力,化学的腐蚀,分子的分解,这些人都得到彻底改造,失去了他们真正的本质。那个叫做巴黎的可怕酸液,把一批人溶解,腐蚀了他们,排泄...2017-10-22 01:17:29
「一帮年轻人,都是尚未定型的元素,纯粹是尚未充分发育的性格。可是:整个人生都围绕着传奇般的寄宿小旅馆伏盖的一张餐桌。紧接着,这些人投进了人生的巨型蒸馏瓶,经过各种激情炽热的烧烤,又复冷冻,经历诸般失望而后冷却、凝固,屈服于社会自然多姿多彩的影响,机械性的摩擦,磁铁般的吸力,化学的腐蚀,分子的分解,这些人都得到彻底改造,失去了他们真正的本质。那个叫做巴黎的可怕酸液,把一批人溶解,腐蚀了他们,排泄掉他们,让他们彻底消失;而把另一拨人,使之结晶,淬火提炼,坚若山岩。所有变化、染色和凝聚的作用,全都在他们身上完成,从结合而成的那些元素,组成新的复合物。十年之后,这些经过改造,残存下来的人们,带着预言者的微笑在人生的高处互相问候。」
回应 2017-10-22 01:17:29 -
打卡#《名人传》#茨威格 有段时间集中看了些名人传记,有自传,也有他传。从可读性、可信度、可借鉴度来看,自传多带有自我欣赏的吹嘘意味,还是名人写名人比较好看,当中佳作频仍,前有罗曼罗兰的三巨人传,后有茨威格的《世界的建筑师》系列。都是绝世好书,但私以为,茨威格写的名人传记读起来更加酣畅淋漓和过瘾一些。我对茨威格的了解仅限于他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玛丽·安托瓦内特》、《人类群星闪耀时》,...
2022-02-20 19:44:42
打卡#《名人传》#茨威格
有段时间集中看了些名人传记,有自传,也有他传。从可读性、可信度、可借鉴度来看,自传多带有自我欣赏的吹嘘意味,还是名人写名人比较好看,当中佳作频仍,前有罗曼罗兰的三巨人传,后有茨威格的《世界的建筑师》系列。都是绝世好书,但私以为,茨威格写的名人传记读起来更加酣畅淋漓和过瘾一些。我对茨威格的了解仅限于他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玛丽·安托瓦内特》、《人类群星闪耀时》,但无一例外,这些作品我都喜欢,他笔下的人物都个性鲜明,充满了戏剧性、神经质和浪漫主义,具有独特的魅力。
这本《名人传》(又名《三位作家的生平》)来来回回读了两遍,个别章节因为充满了磅礴的气势和犀利的言语,我曾反复读。其实去年十二月就读完了,、但是读书笔记却迟迟无法下笔。它太饱满、太激情、太有张力,以我的浅薄的笔力,根本无法将其精妙描绘十之一二。
茨威格很擅长营造充满戏剧张力的人物形象。
卡萨诺瓦
第一个人物卡萨诺瓦。绝世美男、浪荡子、骗子、冒险家、演说家、冒牌没落贵族,这些标签加一起,就是法国作家卡萨诺瓦的青年形象,可该死的,这个因为其他优势太过明显,压根儿不想靠写字为生的人,确实一名语言的天才,到了晚年浪不动了,穷的不行了,才想起来似乎可以把自己一辈子的浪荡、奇幻、刺激的冒险生涯写出来,写出来也不是为了给别人看,只是不能泡吧不能忽悠贵族不能泡妞的晚年生活实在太无聊了,而且周围的仆人对他实在是不够尊重和客气,他才决定窝在寄养贵族的图书馆阁楼里写写东西。和其他作家需要绞尽脑汁去创造笔下的人物和故事不同。卡萨诺瓦不需要瞎编,他只要如实地把自己的传奇经历写出来,就足够惊掉世人的下巴了。是的,他的人生如电影一样精彩,他和132个女人爱过,还被欧洲一小国的国王盛赞外貌气度不凡,他精通多国语言、涉猎甚广且出口成章,这个意大利的冒险家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一部传奇。这一点,可以从他的书一出世就几成禁书可以得到证实。可以说,茨威格成功吊起了我对卡萨诺瓦作品的兴趣,还特意上网去搜了下他的作品,极少,也很贵。
司汤达
和卡萨努瓦的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不太一样,司汤达是一个大肚、秃顶、矮墩墩的男人,就和菜市场的肉铺老板、长途大巴的邋遢司机、幼儿园门口等孩子放学的中年大叔无甚差别,但是架不住司汤达有一颗玲珑之心,他有背景,舅舅还是叔叔是当时军政大臣,但他只跟着舅舅干了几个月的文书工作,就觉得乏味透顶不干了;他有职位,曾经被当时的法国政府作为大使派驻到意大利某海滨小城执政,但他拿着高薪,却把活儿外包给一个当地人干,吃空饷吃了两三年,自己却偷偷潜回巴黎逛剧院听歌剧(他对艺术作品的狂热痴迷还催生了一种司汤达综合征,这种疾病的表现是在艺术品前因感受到强烈刺激而瞬间失去理智,产生幻觉并对艺术品进行暴力攻击);他还参过军,但他最喜欢的部分是鲜衣怒马走过巴黎街头,只为引来街道两边楼里的小姐躲在绢扇后面的热辣目光;他有才华,但是仅仅是在极度缺钱时才想起来copy一部意大利绘画史之类的著作以化名发表,还被原作者吐槽抄袭。他还是创造了作品最差销售记录的作家——《论爱情》在十一年间只售出了七本。
司汤达是个矛盾体。父亲保守理性,母亲浪漫感性,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体司汤达,时而理性,时而感性,但讨厌父亲喜爱目前的司汤达终归是一名多血质的男子,写出表现人物的理想和现实的碰撞及毁灭主题的《红与黑》,是司汤达自己心声的写照。世人只知道红与黑,却多不知司汤达撰写了数十卷的作品却一直不愿公开,直到他去世后,所有未面世的作品都被捐给了当地的一个图书馆收藏,后期陆续部分被发表,至今还有很多尚未面世。有人说司汤达的作品是献给未来的,因为1842年死于中风的他曾预言“大概要在1880年左右,就有人会欣赏我了。”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全部读懂司汤达。
托尔斯泰
对不起,写不下去了。这是一个思想道德具有极高情操的人,我不想再赘述了,就这样吧。
回应 2022-02-20 19:44:42
-
打卡#《名人传》#茨威格 有段时间集中看了些名人传记,有自传,也有他传。从可读性、可信度、可借鉴度来看,自传多带有自我欣赏的吹嘘意味,还是名人写名人比较好看,当中佳作频仍,前有罗曼罗兰的三巨人传,后有茨威格的《世界的建筑师》系列。都是绝世好书,但私以为,茨威格写的名人传记读起来更加酣畅淋漓和过瘾一些。我对茨威格的了解仅限于他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玛丽·安托瓦内特》、《人类群星闪耀时》,...
2022-02-20 19:44:42
打卡#《名人传》#茨威格
有段时间集中看了些名人传记,有自传,也有他传。从可读性、可信度、可借鉴度来看,自传多带有自我欣赏的吹嘘意味,还是名人写名人比较好看,当中佳作频仍,前有罗曼罗兰的三巨人传,后有茨威格的《世界的建筑师》系列。都是绝世好书,但私以为,茨威格写的名人传记读起来更加酣畅淋漓和过瘾一些。我对茨威格的了解仅限于他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玛丽·安托瓦内特》、《人类群星闪耀时》,但无一例外,这些作品我都喜欢,他笔下的人物都个性鲜明,充满了戏剧性、神经质和浪漫主义,具有独特的魅力。
这本《名人传》(又名《三位作家的生平》)来来回回读了两遍,个别章节因为充满了磅礴的气势和犀利的言语,我曾反复读。其实去年十二月就读完了,、但是读书笔记却迟迟无法下笔。它太饱满、太激情、太有张力,以我的浅薄的笔力,根本无法将其精妙描绘十之一二。
茨威格很擅长营造充满戏剧张力的人物形象。
卡萨诺瓦
第一个人物卡萨诺瓦。绝世美男、浪荡子、骗子、冒险家、演说家、冒牌没落贵族,这些标签加一起,就是法国作家卡萨诺瓦的青年形象,可该死的,这个因为其他优势太过明显,压根儿不想靠写字为生的人,确实一名语言的天才,到了晚年浪不动了,穷的不行了,才想起来似乎可以把自己一辈子的浪荡、奇幻、刺激的冒险生涯写出来,写出来也不是为了给别人看,只是不能泡吧不能忽悠贵族不能泡妞的晚年生活实在太无聊了,而且周围的仆人对他实在是不够尊重和客气,他才决定窝在寄养贵族的图书馆阁楼里写写东西。和其他作家需要绞尽脑汁去创造笔下的人物和故事不同。卡萨诺瓦不需要瞎编,他只要如实地把自己的传奇经历写出来,就足够惊掉世人的下巴了。是的,他的人生如电影一样精彩,他和132个女人爱过,还被欧洲一小国的国王盛赞外貌气度不凡,他精通多国语言、涉猎甚广且出口成章,这个意大利的冒险家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一部传奇。这一点,可以从他的书一出世就几成禁书可以得到证实。可以说,茨威格成功吊起了我对卡萨诺瓦作品的兴趣,还特意上网去搜了下他的作品,极少,也很贵。
司汤达
和卡萨努瓦的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不太一样,司汤达是一个大肚、秃顶、矮墩墩的男人,就和菜市场的肉铺老板、长途大巴的邋遢司机、幼儿园门口等孩子放学的中年大叔无甚差别,但是架不住司汤达有一颗玲珑之心,他有背景,舅舅还是叔叔是当时军政大臣,但他只跟着舅舅干了几个月的文书工作,就觉得乏味透顶不干了;他有职位,曾经被当时的法国政府作为大使派驻到意大利某海滨小城执政,但他拿着高薪,却把活儿外包给一个当地人干,吃空饷吃了两三年,自己却偷偷潜回巴黎逛剧院听歌剧(他对艺术作品的狂热痴迷还催生了一种司汤达综合征,这种疾病的表现是在艺术品前因感受到强烈刺激而瞬间失去理智,产生幻觉并对艺术品进行暴力攻击);他还参过军,但他最喜欢的部分是鲜衣怒马走过巴黎街头,只为引来街道两边楼里的小姐躲在绢扇后面的热辣目光;他有才华,但是仅仅是在极度缺钱时才想起来copy一部意大利绘画史之类的著作以化名发表,还被原作者吐槽抄袭。他还是创造了作品最差销售记录的作家——《论爱情》在十一年间只售出了七本。
司汤达是个矛盾体。父亲保守理性,母亲浪漫感性,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体司汤达,时而理性,时而感性,但讨厌父亲喜爱目前的司汤达终归是一名多血质的男子,写出表现人物的理想和现实的碰撞及毁灭主题的《红与黑》,是司汤达自己心声的写照。世人只知道红与黑,却多不知司汤达撰写了数十卷的作品却一直不愿公开,直到他去世后,所有未面世的作品都被捐给了当地的一个图书馆收藏,后期陆续部分被发表,至今还有很多尚未面世。有人说司汤达的作品是献给未来的,因为1842年死于中风的他曾预言“大概要在1880年左右,就有人会欣赏我了。”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全部读懂司汤达。
托尔斯泰
对不起,写不下去了。这是一个思想道德具有极高情操的人,我不想再赘述了,就这样吧。
回应 2022-02-20 19:44:42 -
Bousphoros (imbroglio)
「一帮年轻人,都是尚未定型的元素,纯粹是尚未充分发育的性格。可是:整个人生都围绕着传奇般的寄宿小旅馆伏盖的一张餐桌。紧接着,这些人投进了人生的巨型蒸馏瓶,经过各种激情炽热的烧烤,又复冷冻,经历诸般失望而后冷却、凝固,屈服于社会自然多姿多彩的影响,机械性的摩擦,磁铁般的吸力,化学的腐蚀,分子的分解,这些人都得到彻底改造,失去了他们真正的本质。那个叫做巴黎的可怕酸液,把一批人溶解,腐蚀了他们,排泄...2017-10-22 01:17:29
「一帮年轻人,都是尚未定型的元素,纯粹是尚未充分发育的性格。可是:整个人生都围绕着传奇般的寄宿小旅馆伏盖的一张餐桌。紧接着,这些人投进了人生的巨型蒸馏瓶,经过各种激情炽热的烧烤,又复冷冻,经历诸般失望而后冷却、凝固,屈服于社会自然多姿多彩的影响,机械性的摩擦,磁铁般的吸力,化学的腐蚀,分子的分解,这些人都得到彻底改造,失去了他们真正的本质。那个叫做巴黎的可怕酸液,把一批人溶解,腐蚀了他们,排泄掉他们,让他们彻底消失;而把另一拨人,使之结晶,淬火提炼,坚若山岩。所有变化、染色和凝聚的作用,全都在他们身上完成,从结合而成的那些元素,组成新的复合物。十年之后,这些经过改造,残存下来的人们,带着预言者的微笑在人生的高处互相问候。」
回应 2017-10-22 01:17:29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8.7分 795人读过
-
每满100-50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8.3分 411人读过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1)8.3分 351人读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8.6分 17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传记】 (爱玛·包法利)
- 终余一生,也不能读完的书籍(精华) (Deffrro-ZI)
- 传纪类 (charlottes)
- 换书 (米特)
- 买书如山倒5 (米特)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三大师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刀叢中的小詩 2015-01-05 10:44:49
读完才发现,前面的巴尔扎克和狄更斯,都是为烘托陀翁而出现的。你还会发觉,茨威格是怀着多大的热爱一气贯之,来描写他所喜爱的那些人和事的。
0 有用 焦傲 2016-02-10 12:23:54
主要是为了看陀氏
0 有用 桑丘 2012-01-20 21:13:04
内心世界
0 有用 朋歌PONGO 2011-12-17 21:16:13
大宝归还,更多精彩书籍请至朋歌书房:http://site.douban.com/pongo/room/529268/
0 有用 Dennis 2019-02-17 08:19:49
正月十二晚十点,医院熄灯,躺在床上在喜马拉雅听到人民为陀思妥耶夫斯基送行时竟泪流不止
0 有用 Never. ever. 2022-02-20 19:44:02
茨威格如果参加吐槽大会,一定是冠军
0 有用 joel 2021-10-16 19:53:20
随意下判断,行文夸张
0 有用 文火 2019-10-26 20:55:30
终于看完了。斯蒂芬.茨威格的文字,有点可怕啊……看得我不时打个寒战。
0 有用 做个好人 2019-09-27 16:54:30
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
0 有用 想念小胖狗 2019-04-18 09:23:10
某些类似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