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作狂欢》收录了郝建近年的艺术评论,评论对象涉及近年热门的电影、当下风行的历史剧、各大小电视台热播的日剧、来势汹汹的好莱坞及好莱坞模式的电影等等。这些评论力图把观点牢牢地建构于当下的中国语境中,体现了一种真实的批评精神和智力成分。作为舶来品的大众文化研究与批评曾经长期深陷西方理论的围城,丧失了本应具有的鲜活生命力,最终脱离了现实的文化语境,成为知识分子站在围城的墙头上居高临下的俯瞰和自说自话的臆想。而郝建则力图走出围城,不戴“有色眼镜”地审视之,以对社会和人性的真诚关注为基本平台,彻底摆脱了理论术语的操练与话语表演。这种价值取向使得他努力引领读者“走出瞒与骗的大泽”。 商业性的大众文化在民间中的强势与在主流媒体和话语中的弱势是一种吊诡的事实。它承担着严重腐蚀传统人文精神等罪名,让人忧心忡忡,然而它继续生机勃勃繁荣昌盛发展壮大,有人甚至称商业文化的时代是“众神狂欢”的时代。郝建称之为“文化上的错位强势”。他看到了繁华热闹的“众神狂欢”中个人的缺席,“在这种狂欢中,我们把预设的趣味当作快感,把机械艺术规范的演绎当作创作,把向中心单一价值观的驱赶当作是大众自己的自由选择。”这种被限制的狂欢实质上是一种美学齐步走,一种集体主义团体操,一种硬做的狂欢。歌舞升平的众神狂欢背后小人物的悲凉与困境依然存在,却鲜有人关注,文化中的真实境遇被回避,其中“话语英雄的被阉只是我们民族失语症的典型例证和可见的惨烈意向”。在一个貌似风花雪月的时代,真正的知识分子不会被表层假象所迷惑,他们从流变的社会现实中洞察到动态的危机。《义和团病的呻吟》一文尖锐地指出“在今天,有的歌声并不能哗众取宠,却能在另一边讨到好处。对美滋滋、乐陶陶的人群当头棒喝,以此追求登高一呼的自我感觉。那是典型的传统圣哲型知识分子心态。”对应当具备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如何利用“迷糊和曲解”真相谋求主流体系认同的现象,郝建不留情面地予以批判,甚至不遗余力地抨击和鞭挞,这在《张艺谋的退场秀》中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也正是基于一种普世价值观,他对真正扎根民间的文化却大张旗鼓地加以弘扬。对好莱坞电影,动辄乱棒相向或痛心疾首都起码缺乏客观的态度,与其声讨大众的追捧,不如反问大众追捧的原因何在。因为只有破解了强势文化之所以“强势”的密码,才能让暂时处于弱势的文化走向强势。这种态度贯穿在郝建对好莱坞的思考中。好莱坞强势的“密码”就在于它对具有普泛意义的商业伦理的尊重和表达。其实与其说郝建是研究好莱坞,不如说他更偏重通过好莱坞电影和它在中国的接受反应,来透视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问题。中国现实始终是他的落脚点。
1 有用 老欧 2009-10-15 01:59:43
有些话很招笑
1 有用 陶陶四 2009-04-11 09:05:45
还不错呀
1 有用 伦家小婊贝 2013-03-23 09:34:39
作者有颗对中国电影现实深切关怀的赤诚之心,也摆脱了学院派老学究上纲上线的理论术语的操练,但无形之中随意而就的大白话显得有些矫枉过正。
0 有用 逅宝 2009-02-07 16:00:55
还是郝建风格 觉得有些白话 但有些挺有道理
0 有用 八仙 2023-12-11 12:04:41 浙江
2023.12.11#居高一句话笔记#郝建《硬作狂欢》P77 #内地的文艺创作以现实主义为普遍要求和最高形态。这一社会主义文艺的经典定义是恩格斯提出的:“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经典定义现在似乎不被提起,更多的时候是被我们用各种功利的需要和种种无限辩证的理论所覆盖或曲解了。 #作者没有用理论术语上纲上线,大白话点出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围剿。新时... 2023.12.11#居高一句话笔记#郝建《硬作狂欢》P77 #内地的文艺创作以现实主义为普遍要求和最高形态。这一社会主义文艺的经典定义是恩格斯提出的:“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经典定义现在似乎不被提起,更多的时候是被我们用各种功利的需要和种种无限辩证的理论所覆盖或曲解了。 #作者没有用理论术语上纲上线,大白话点出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围剿。新时代文化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功利性的需要总是不成体系的、暂时的,我们的文化应植根于传统文化,传承守正创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