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論述分成彼此獨立的九大部分,一些相同的人物一再現身而且交錯出現:包括史特拉汶斯基和卡夫卡以及他們耐人尋味的好友、亞納切克和海明威、拉伯雷和他的後生晚輩──那些偉大的小說家。『小說的藝術』是這本書的主角:它賴以為根的幽默精神、它與音樂的奧妙淵源、它三階段的歷史發展進程、現代小說的美學,以及小說的生命智慧。
透過它的光芒,檢視了當代的大時勢:對於本世紀藝術所提出的道德審判、普遍化的披露宣告了個人主義的沒落,以及歐洲的、藝術的、小說藝術的和作者的『被背叛的遺囑』。
圖書館期刊:「充滿了收放自如的精闢見解!值得收藏,強力推薦!」
亞馬遜網路書店:「這是昆德拉一本傑出且引人深思的論述集,風格承續他極獲好評的《小說的藝術》。」
出版家週刊:「在這本耐人尋味、不拘形式的文集中,昆德拉描述了從拉伯雷到卡夫卡的這段小說史,並探討文學與音樂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悠遊穿...
本論述分成彼此獨立的九大部分,一些相同的人物一再現身而且交錯出現:包括史特拉汶斯基和卡夫卡以及他們耐人尋味的好友、亞納切克和海明威、拉伯雷和他的後生晚輩──那些偉大的小說家。『小說的藝術』是這本書的主角:它賴以為根的幽默精神、它與音樂的奧妙淵源、它三階段的歷史發展進程、現代小說的美學,以及小說的生命智慧。
透過它的光芒,檢視了當代的大時勢:對於本世紀藝術所提出的道德審判、普遍化的披露宣告了個人主義的沒落,以及歐洲的、藝術的、小說藝術的和作者的『被背叛的遺囑』。
圖書館期刊:「充滿了收放自如的精闢見解!值得收藏,強力推薦!」
亞馬遜網路書店:「這是昆德拉一本傑出且引人深思的論述集,風格承續他極獲好評的《小說的藝術》。」
出版家週刊:「在這本耐人尋味、不拘形式的文集中,昆德拉描述了從拉伯雷到卡夫卡的這段小說史,並探討文學與音樂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悠遊穿梭在托爾斯泰、尼采、蕭邦、托瑪斯•曼、巴哈、布賀東等大師之間!」
作者简介 · · · · · ·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一九二九年生於捷克的布爾諾。一九七五年他流亡移居法國。作品有長篇小說:《玩笑》、《身分》、《笑忘書》、《生活在他方》(榮獲法國文壇最高榮譽之一的『梅迪西大獎』)、《賦別曲》(榮獲義大利最佳外國文學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不朽》、《緩慢》、《無知》;短篇小說集:《可笑的愛》;評論集:《小說的藝術》及《被背叛的遺囑》;此外還有一部舞台劇劇本《雅克和他的主人》(靈感來自狄德羅小說《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人是在迷雾中前进的。但当他回过头来评判往昔之人时,他在他们的道路上看不到一丝迷雾。 谁更盲目?是写了歌颂列宁的诗歌却不知列宁主义走向何处的马雅可夫斯基?还是我们这些倒退几十年去评判他却没有看到迷雾包围着他的人? 马雅可夫斯基的盲目是人类永恒生存状态的一部分。 不看到马雅可夫斯基前进道路上的迷雾,就是忘记了人是什么,忘记了我们自己是什么。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八部分 雾中之路 -
有人说起过,穆索尔斯基有一次用钢琴弹奏舒曼的一段交响乐,弹到展开部之前突然停住,大声喊道“现在,音乐的数学开始了!”正是这算术的、学究的、书卷气的、教学的、非灵启的一面促使德彪西说:在贝多芬之后,交响乐已经成为了“勤奋而固定的训练”。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争夺着厌烦的垄断”。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被背叛的遺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9 条 )




在成为虔诚昆德拉粉丝的朝圣路上

> 更多书评 4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6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8.4分 6616人读过
-
Harper Perennial (1995)暂无评分 18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年12月)8.4分 653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8.8分 52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米兰·昆德拉作品(翻译版)(豆瓣最全) (五指不见伸手)
- 叶蓁书库的100本书 (john vin)
- 米兰·昆德拉 (L.L)
- [皇冠] 當代經典 (双面夜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被背叛的遺囑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john vin 2010-05-08 23:08:55
大师的牢骚
0 有用 chui 2006-11-05 02:08:09
看了已有好一段日子,而內容也已忘記得八八九九了。剛隨意翻看了幾頁,才發現自己忘了也是正常事,畢竟內容廣博的論集不是說記得就能好好的記牢。有時間會再細看 (但目前似乎是不可能的了,誰讓我貪心,想看的還有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