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智者,无疑是他当之无愧的冠冕:希望和失望、亢奋和凄冷、轩冕荣华和踽踽独处,在他生命的历程中交替更迭,如环无端,不知所终,促使他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探索生活的底蕴。无尽无休的苦难,没有使他厌倦人生,变得冷漠;权利与名望的诱人光彩,也没有使他自我迷失,忘乎所以。他心境恬淡,视若浮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真实人生,现世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他拥有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永远令人怀想,永远给人启迪。
作者简介 · · · · · ·
王水照,男,浙江余姚人,1934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即进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工作。现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并担任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出版有《唐宋文学论集》、《苏轼论稿》、《苏轼其和和文学》、《宋代文学通论》、《苏轼研究》、《苏轼选集》等著作。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全篇(《前赤壁赋》)从乐到悲,又以乐作结,运用了主客对答体这一赋得结构方式,但已不是简单地借设问以说理。主客间得长篇对话,实际上是苏轼自己的心灵独白,展示了他思想的波折、挣扎和解脱的过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74页 -
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二月一日抵达黄州。这是一座偏萧条的江边小镇,任何人走到这里都不免会产生一种被遗忘、弃置的凄凉感。他的正式官衔是责授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水部员外郎本是水部(エ部的第四司)的副长官,但检校则是代理或寄衔的意思,并非正任之官;团练副使本是地方军事助理官,但是在这里也只是挂面已,因为,后面的两句“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已表明了苏的身份:无权参与公事,只是由当地州郡看管的犯官,性质近于放。(人生真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怪,想当年苏较在故乡闭门读,在京城一举成名,皇帝誉为宰相之才,重臣延为座上之宾,只以为经天纬地的事业唾手可成,又怎能料到有一天会走到这样荒凉的小镇,落到这样难堪的境地?况且,贬谪生活是一项没有期限的苦刑,或许就此终身不被起用。他需要怎样的勇气、怎样毅力、怎样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这种看不到尽头的生活巨变呀!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苏轼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3 条 )

无数个令人流泪的片段

道大不容,才高为累 ‖ PB-11(2018030)

《苏轼传》:好的关系是一生的滋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心语爱 提到苏轼,都知道他是宋朝的文学家、政治家,但比起这两个身份,我更欣赏他“东坡居士”的身份。 苏轼从小才华出众,21岁就中了进士。但却一生飘零,起伏不定。或许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他“以平常心待无常事”的豁达与通透。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人生... (展开)
苏轼,一个又高级又有趣又接地气的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余光中在《朋友四型》里说:“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高级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欢,又高级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 苏轼正是这样一个人。 我选择读王水照、崔铭的《苏轼传》,原因有三... (展开)> 更多书评 33篇
-
1.形容考场气氛: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试》p11 注:枚,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士兵衔在口中的竹棒或木片 2.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和子由渑池怀旧》p20 3.王安石主张祖宗之法可变,司马光则认为“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对于祖宗之法应“存其善而革其弊”——《宋史.司马光传》p38 4.熙宁四年,王安石欲...
2020-12-29 10:02:32
1.形容考场气氛: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试》p11
注:枚,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士兵衔在口中的竹棒或木片
2.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和子由渑池怀旧》p20
3.王安石主张祖宗之法可变,司马光则认为“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对于祖宗之法应“存其善而革其弊”——《宋史.司马光传》p38
4.熙宁四年,王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神宗即日召轼见,问:“方今政令得失安在?虽朕过失,指陈可也。”对曰:“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断,但患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镇以安静,待物之来,然后应之。”神宗悚然曰:“卿三言,朕当熟思之。凡在馆阁,皆当为朕深思治乱,无有所隐。”——《宋史.苏轼传》p41
5.《史记·孟轲传》记述燕昭王迎接阴阳家邹衍的情形: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拥彗,即手执扫帚,古人迎候贵客,常拥彗致敬,意思是清扫屋宇恭敬地迎候宾客。p89
6.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灵壁张氏园亭记》p126
7.笔记小品:p204
(1)《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书临皋亭》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bèn)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回应 2020-12-29 10:02:32 -
苏轼谪居岭海,挚友至交,慕名之人纷纷来信来人问候,要求随行,可歌可叹。 最怜巢谷,73岁高龄,闻苏氏兄弟又遭不幸,以瘦瘠多病之躯,徒步出川赴岭外,半途遭土贼,旅途劳顿,一病不起,客死异乡,终了未能见上一面。 再怜苏轼内亲王箴,只身泛长江、 经洞庭、过桂岭,途中染病,不幸身亡,亦未能面见子瞻。 拜别家乡妻子女,哪知此去永无回。一路思瘦子瞻貌,水远山高路迢迢。 不觉泪下~
2011-06-06 12:35:37
-
一 嘉祐春秋拔头筹,千字万卷无日休。 如今宦游十八载,当日荣华早作秋。 此生难处凌云志,唯与野老话麦畴。 超然台上超然乐,退归自有我子由。 二 人生原如此,壮志随水流。 事本无巨细,当解眼前愁。 尧舜终在上,所见皆风俗。 野人千秋颂,文章万古留。 三 崎岖世路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余年怎织胸中锦,闲话风雨对床眠。 万卷诗书锦底铺,五味苍生线上连。 胸中自有千丘壑,无须天地撒酒钱。
2011-06-05 22:56:18
-
古人处世追慕前人,遇事总有前人可与之戚戚。子瞻谪琼州,有邹衍庄周之言在先,故能宠辱不惊,安然处之。今人自绝古人路,不复有前人可与之戚戚。上古之原始人,无前人可追慕,有神灵可与之戚戚。今人自毁前人路,又不信神灵,故是荣是辱,显与不达,皆茫茫然不知所以,于是耽于声色,溺于忧患,不能自持。
2011-06-05 22:48:31 1人喜欢
-
一 嘉祐春秋拔头筹,千字万卷无日休。 如今宦游十八载,当日荣华早作秋。 此生难处凌云志,唯与野老话麦畴。 超然台上超然乐,退归自有我子由。 二 人生原如此,壮志随水流。 事本无巨细,当解眼前愁。 尧舜终在上,所见皆风俗。 野人千秋颂,文章万古留。 三 崎岖世路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余年怎织胸中锦,闲话风雨对床眠。 万卷诗书锦底铺,五味苍生线上连。 胸中自有千丘壑,无须天地撒酒钱。
2011-06-05 22:56:18
-
古人处世追慕前人,遇事总有前人可与之戚戚。子瞻谪琼州,有邹衍庄周之言在先,故能宠辱不惊,安然处之。今人自绝古人路,不复有前人可与之戚戚。上古之原始人,无前人可追慕,有神灵可与之戚戚。今人自毁前人路,又不信神灵,故是荣是辱,显与不达,皆茫茫然不知所以,于是耽于声色,溺于忧患,不能自持。
2011-06-05 22:48:31 1人喜欢
-
1.形容考场气氛: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试》p11 注:枚,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士兵衔在口中的竹棒或木片 2.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和子由渑池怀旧》p20 3.王安石主张祖宗之法可变,司马光则认为“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对于祖宗之法应“存其善而革其弊”——《宋史.司马光传》p38 4.熙宁四年,王安石欲...
2020-12-29 10:02:32
1.形容考场气氛: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试》p11
注:枚,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士兵衔在口中的竹棒或木片
2.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和子由渑池怀旧》p20
3.王安石主张祖宗之法可变,司马光则认为“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对于祖宗之法应“存其善而革其弊”——《宋史.司马光传》p38
4.熙宁四年,王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神宗即日召轼见,问:“方今政令得失安在?虽朕过失,指陈可也。”对曰:“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断,但患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镇以安静,待物之来,然后应之。”神宗悚然曰:“卿三言,朕当熟思之。凡在馆阁,皆当为朕深思治乱,无有所隐。”——《宋史.苏轼传》p41
5.《史记·孟轲传》记述燕昭王迎接阴阳家邹衍的情形: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拥彗,即手执扫帚,古人迎候贵客,常拥彗致敬,意思是清扫屋宇恭敬地迎候宾客。p89
6.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灵壁张氏园亭记》p126
7.笔记小品:p204
(1)《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书临皋亭》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bèn)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回应 2020-12-29 10:02:32 -
苏轼谪居岭海,挚友至交,慕名之人纷纷来信来人问候,要求随行,可歌可叹。 最怜巢谷,73岁高龄,闻苏氏兄弟又遭不幸,以瘦瘠多病之躯,徒步出川赴岭外,半途遭土贼,旅途劳顿,一病不起,客死异乡,终了未能见上一面。 再怜苏轼内亲王箴,只身泛长江、 经洞庭、过桂岭,途中染病,不幸身亡,亦未能面见子瞻。 拜别家乡妻子女,哪知此去永无回。一路思瘦子瞻貌,水远山高路迢迢。 不觉泪下~
2011-06-06 12:35:37
-
一 嘉祐春秋拔头筹,千字万卷无日休。 如今宦游十八载,当日荣华早作秋。 此生难处凌云志,唯与野老话麦畴。 超然台上超然乐,退归自有我子由。 二 人生原如此,壮志随水流。 事本无巨细,当解眼前愁。 尧舜终在上,所见皆风俗。 野人千秋颂,文章万古留。 三 崎岖世路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余年怎织胸中锦,闲话风雨对床眠。 万卷诗书锦底铺,五味苍生线上连。 胸中自有千丘壑,无须天地撒酒钱。
2011-06-05 22:56:18
-
古人处世追慕前人,遇事总有前人可与之戚戚。子瞻谪琼州,有邹衍庄周之言在先,故能宠辱不惊,安然处之。今人自绝古人路,不复有前人可与之戚戚。上古之原始人,无前人可追慕,有神灵可与之戚戚。今人自毁前人路,又不信神灵,故是荣是辱,显与不达,皆茫茫然不知所以,于是耽于声色,溺于忧患,不能自持。
2011-06-05 22:48:31 1人喜欢
论坛 · · · · · ·
差评 | 来自07 | 2019-02-14 14:35:37 | |
此书与小苏评司马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 来自壶碟会上探花郎 | 1 回应 | 2010-01-11 10:56:14 |
此书与小苏评司马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 来自壶碟会上探花郎 | 2009-12-14 12:19:09 | |
真郁闷,一直想看这本书 | 来自聆 | 2006-04-21 21:52:5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8.3分 567人读过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3)8.2分 41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寻找牛人与智者清单 (欧阳)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苏东坡触发点 touch off-Su Dongpo (枚苏发)
- 有关苏轼的书籍 (xiaomi)
- 新近收藏的书 (波西米)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苏轼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凉火 2017-08-07 13:21:07
高三那年看《苏轼传》用的是回形针当书签,十几个回形针,现在都还留在书里。
2 有用 阿台 2010-06-10 12:30:12
确实有些过于中规中矩,但较之其他特别发掘了苏轼亲近农事的一面。修身以儒治心以佛养生以道,了知无常即是世间至理之后仍然保持对现世生命的热爱,这就是他的超越之道。苏轼之所以获得人民大众的广泛喜爱,还是在于他的可模仿和可借鉴。只可惜世间再无苏东坡。
0 有用 傻白甜姚姚 2017-01-07 12:48:45
男神风华绝代,我为男神永远倾摆。
2 有用 长夜行 2015-08-01 22:55:08
没有写出人物应有的风采,失败!
8 有用 月弋诚 2013-08-05 16:23:30
与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我更喜欢这种风格,因为这与我的观点相同——诗词的体会要放到具体的情况下才能理解,只是一味的想像与臆断无异
0 有用 MOYI 2022-05-15 11:45:01
高中时候读过的书,后来又读过几遍。书里塑造了一个有体温,像是看得到摸得着的苏东坡,比起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更喜欢这一本。
0 有用 随药 2021-10-07 21:14:48
传中穿插苏轼的诗文,感觉好美!
1 有用 苏轼真好吃 2021-09-25 22:08:19
感觉没有在林语堂的基础上衍发更多的什么东西,不过细节更多吧,只是觉得这些传记几乎要把苏轼塑造成完人,实在是不甚令人苟同
0 有用 以岁月为师 2021-04-24 09:16:52
人生若能活成十分之一个苏轼的样子,夫复何求啊...
0 有用 看星星看月亮 2021-03-23 01:28:31
顺遂时读,只读词,都觉得舒服。不顺遂时读,比照一下东坡的人生,也可找点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