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愛」--是天性,是每個人都需要的--需要給予愛和接受愛。惟有通過彼此的愛和諒解,人類才能緊緊結合在一起,以渡過目前世界性的危機。
作者简介 · · · · · ·
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伽诺。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造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爱情只能产生于这样两个人中间,这两个人都从他们生存的圈子里跳出来并互相结合,同时他们每个人都又能脱离自我中心去体验自己。只有这种“中心体验”才是人的现实,才是生活,才是爱情的基础。这样体验到的爱情是不断地挑战,这种爱情不是避风港,而是一种共同的努力、成长和劳动。如果两个人能从自己的生命的本质出发,体验到通过与自己的一致,与对方结成一体,而不是逃离自我,那么在这样的基本事实面前,就连和谐、冲突,欢乐和悲伤这样的东西也就只能退居第二位了。“爱情的存在只有一个证明:那就是双方联系的深度和每个所爱之人身上的活力和生命力。这也是我们所能看到的爱情的唯一成果。”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5页 -
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会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蒂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愛的藝術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61 条 )




爱是一项决定,一种判断,一个诺言,一场生命的修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 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深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 ——巴拉塞尔士 / 爱是一门艺... (展开)

-
igrɛkonze (想像明天會特赦全部)
-
與共生結合相對照的愛是成熟的愛,成熟的愛是在保存自己的完整性、保存自己的個人性之條件下的結合。愛是人生命中一種積極主動的力量,這種力量突破將他與他的人類同胞隔離的牆垣,把他與他人結合起來;愛使他脫出孤立與隔離狀態,然而仍舊允許他是他自己,允許他保留他的完整性。在愛之中,這種令人困惑的事情發生:兩個人變成了一個,但仍舊是兩個。
2016-02-17 17:30:15 1人喜欢
-
愛是藝術嗎? 愛是藝術嗎?如果是,就需要知識與努力。或者,愛是一種愉快的感受?是一種偶然的經驗?是一個人如果運氣好就可以「墜入」的东西?這一本小小的書是以第一種前題為基礎來討論愛的問題,而今日大多數人則無疑相信後者。 然而,這並不是因爲人們認愛不重要。他們渴望愛情;他們無止無休的觀看愛情影片:幸福的愛情以及不幸的愛情;他們倾聽上千上百毫無價值的愛情歌曲——然而幾乎沒有一個人想到愛情是需要學習的。 這一種特殊...
2021-05-03 09:20:15
愛是藝術嗎?
愛是藝術嗎?如果是,就需要知識與努力。或者,愛是一種愉快的感受?是一種偶然的經驗?是一個人如果運氣好就可以「墜入」的东西?這一本小小的書是以第一種前題為基礎來討論愛的問題,而今日大多數人則無疑相信後者。
然而,這並不是因爲人們認愛不重要。他們渴望愛情;他們無止無休的觀看愛情影片:幸福的愛情以及不幸的愛情;他們倾聽上千上百毫無價值的愛情歌曲——然而幾乎沒有一個人想到愛情是需要學習的。
這一種特殊的態度是奠立在數種前題上,這些前題有時單獨支持這種態度,有時互相混雜著,支持這種態度。大部份人把愛的問題認為主要是被愛的問題,而沒有想到去爱的問題,没想到自己的愛之能力的問題。因此,愛的問題在他們來說,是如何被愛,如何變得可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遵循着幾條道路:其一,這特別是男士們所應用的,是變得成功,變得有權勢,有錢財,他的地位允許他在這些方展到何種程度,就盡量發展到何程度。其二,這特別是女士們所應用的,是使自己有吸引力,採用的方法是打扮保養自己,考究衣装等等。另一些使自己有吸引力的方法是男女通用的,諸如培養愉快的風度,有趣的談吐,能够助人,客氣不惹人生厭等等。許多使自己可爱的方式同用之於使自己成功的方式是相同的:就是要「贏得朋友及影響他人」。很自然的,在我們的文化中,人們所謂的「可愛」,本質上只是「通俗」與「性感」的混合物。
人們之所以抱着愛無需學習的態度,還有另一個前題,那就是人們認為愛的問題是對象的問題,而不是能力的問題。人們以為去愛是簡單的,尋找一個正確的對象,讓我們去愛,或被他所愛,卻是困難的。這一種態度具有好幾個緣由,這些緣由又是源於現代社會的發展。緣由之一是關於「愛的對象」之選擇,在廿世紀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維多利亞時代以及許多傳統性的文化中,人們多半不把愛當個人自發的、過後才可能導至婚姻的經驗。相反的,婚姻是由習規所締結,或由雙方家庭,或由媒人,或則也可不用這兩種媒介;這種婚姻的締結是以社會性的顧慮及約束為基礎,並且認為婚姻一旦締結,愛情就可以自然發展。最近幾代,浪漫式的愛情觀念,在西方世界中幾乎可說成了普遍性的东西。在美國,習俗性的顧及約束雖然不是
回应 2021-05-03 09:20:15
-
這本書想要使讀者相信:除非他以極大的努力去發展他整個的人格,並因此獲得建設性的人格發展方向,否則他在愛情上所作的一切努力,註定要失敗;這本書要告訴讀者,如果他沒有愛鄰人的能力,沒有真誠的謙卑之情,沒有勇氣、信心和格律,他就無法在自己的愛情中獲得滿足。在一個文化中,這些素質如果極其罕有,則愛的能力也必極其罕有。
2014-07-14 16:12:26
-
一九二0~三0年期間,高大性感、會抽煙喝酒的女孩是真有吸引力的;今日的式樣卻要女孩子較溫馴羞澀些。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男人要想成為有吸引力的“包裝”,就須俱有侵略性和野心,而今日則要求他能與社會相合,並且能夠忍讓。總而言之,墜入情網的觀念通常只與人性貨品相關,而這些人性貨品是限於個人的購買力所能達到的界限之內的。 兩個陌生人--我們相互間原來都是陌生人,如果讓他們之間的牆垣突然倒塌,因之感到密...
2014-07-14 16:16:49
一九二0~三0年期間,高大性感、會抽煙喝酒的女孩是真有吸引力的;今日的式樣卻要女孩子較溫馴羞澀些。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男人要想成為有吸引力的“包裝”,就須俱有侵略性和野心,而今日則要求他能與社會相合,並且能夠忍讓。總而言之,墜入情網的觀念通常只與人性貨品相關,而這些人性貨品是限於個人的購買力所能達到的界限之內的。 兩個陌生人--我們相互間原來都是陌生人,如果讓他們之間的牆垣突然倒塌,因之感到密切,感到合而為一,則這合而為一的片刻確實是生活中最令人興奮,最刺激的事情之一。對於那些一向與人隔離,一向孤立,一向沒有愛情的人,這種時刻特別神妙、奇異。這種突然的親密如果是由性的吸引及銷魂所引發,或混合著性的吸引和銷魂,則更容易助長了它的神奇性。然而,這一種型態的愛情從本性上就是無法長久的。 事實上他們把痴愛的強烈程度,把對於對方的“瘋狂”,認作是他們愛情強度的證明,實則他們的痴愛與瘋狂儘證明他們原先孤獨的程度。
回应 2014-07-14 16:16:49
-
愛是藝術嗎? 愛是藝術嗎?如果是,就需要知識與努力。或者,愛是一種愉快的感受?是一種偶然的經驗?是一個人如果運氣好就可以「墜入」的东西?這一本小小的書是以第一種前題為基礎來討論愛的問題,而今日大多數人則無疑相信後者。 然而,這並不是因爲人們認愛不重要。他們渴望愛情;他們無止無休的觀看愛情影片:幸福的愛情以及不幸的愛情;他們倾聽上千上百毫無價值的愛情歌曲——然而幾乎沒有一個人想到愛情是需要學習的。 這一種特殊...
2021-05-03 09:20:15
愛是藝術嗎?
愛是藝術嗎?如果是,就需要知識與努力。或者,愛是一種愉快的感受?是一種偶然的經驗?是一個人如果運氣好就可以「墜入」的东西?這一本小小的書是以第一種前題為基礎來討論愛的問題,而今日大多數人則無疑相信後者。
然而,這並不是因爲人們認愛不重要。他們渴望愛情;他們無止無休的觀看愛情影片:幸福的愛情以及不幸的愛情;他們倾聽上千上百毫無價值的愛情歌曲——然而幾乎沒有一個人想到愛情是需要學習的。
這一種特殊的態度是奠立在數種前題上,這些前題有時單獨支持這種態度,有時互相混雜著,支持這種態度。大部份人把愛的問題認為主要是被愛的問題,而沒有想到去爱的問題,没想到自己的愛之能力的問題。因此,愛的問題在他們來說,是如何被愛,如何變得可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遵循着幾條道路:其一,這特別是男士們所應用的,是變得成功,變得有權勢,有錢財,他的地位允許他在這些方展到何種程度,就盡量發展到何程度。其二,這特別是女士們所應用的,是使自己有吸引力,採用的方法是打扮保養自己,考究衣装等等。另一些使自己有吸引力的方法是男女通用的,諸如培養愉快的風度,有趣的談吐,能够助人,客氣不惹人生厭等等。許多使自己可爱的方式同用之於使自己成功的方式是相同的:就是要「贏得朋友及影響他人」。很自然的,在我們的文化中,人們所謂的「可愛」,本質上只是「通俗」與「性感」的混合物。
人們之所以抱着愛無需學習的態度,還有另一個前題,那就是人們認為愛的問題是對象的問題,而不是能力的問題。人們以為去愛是簡單的,尋找一個正確的對象,讓我們去愛,或被他所愛,卻是困難的。這一種態度具有好幾個緣由,這些緣由又是源於現代社會的發展。緣由之一是關於「愛的對象」之選擇,在廿世紀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維多利亞時代以及許多傳統性的文化中,人們多半不把愛當個人自發的、過後才可能導至婚姻的經驗。相反的,婚姻是由習規所締結,或由雙方家庭,或由媒人,或則也可不用這兩種媒介;這種婚姻的締結是以社會性的顧慮及約束為基礎,並且認為婚姻一旦締結,愛情就可以自然發展。最近幾代,浪漫式的愛情觀念,在西方世界中幾乎可說成了普遍性的东西。在美國,習俗性的顧及約束雖然不是
回应 2021-05-03 09:20:15 -
-
igrɛkonze (想像明天會特赦全部)
只有当两个人从他们生命的中心互相沟通——因之也就是每个人从他生命中的中心体验自己——爱才可能产生。人性的真体只存在于这个“中心体验”中,只有此处是活泼泼的生命,只有此处是爱的基础。以这种方式体验爱,爱乃是一项不断的挑战:它不是安息之所,而是一同行动,一同成长,一同工作;不论是和谐、冲突、喜乐或哀伤都是次要的,而它基本的事实是两个人从他们生存的本质去体验他们的生命,他们两个人各自是他们自己,而又...2018-02-19 01:09:58
只有当两个人从他们生命的中心互相沟通——因之也就是每个人从他生命中的中心体验自己——爱才可能产生。人性的真体只存在于这个“中心体验”中,只有此处是活泼泼的生命,只有此处是爱的基础。以这种方式体验爱,爱乃是一项不断的挑战:它不是安息之所,而是一同行动,一同成长,一同工作;不论是和谐、冲突、喜乐或哀伤都是次要的,而它基本的事实是两个人从他们生存的本质去体验他们的生命,他们两个人各自是他们自己,而又以此为基础,二人合为一人,而不是两个人各自从他们自己逃开。爱情的存在唯有一个证据:即当事者两人各自活泼泼的生命与力量,以及他们之间深沉的关系;这乃是爱的果实,爱情由此果实得以被识别出来。 引自第138页 回应 2018-02-19 01:09:58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0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8.8分 65613人读过
-
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 (2006)8.9分 921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8.9分 6997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7.9分 3815人读过
-
每满100-50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炎炎夏讀99 (Janicehaha)
- |( ̄3 ̄)| 心理学 (小马过河)
- 如何理解政治社会学 (夜行)
- 心理學、心理諮商 (Reggie)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愛的藝術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生铁老爷 2017-11-12 00:34:08
可以说是后来影响了我一生的译本启蒙读物。
0 有用 潘允嫒 2018-09-25 19:03:26
现代人认为若不快速办事就会失去某些东西——时间,但人们并不知道用得到的时间干点什么,除了白白地消磨时间外。
0 有用 Silence 2016-01-28 15:23:40
能夠孤獨乃是能夠愛的條件。
3 有用 Adiósardour 2010-10-15 19:30:52
如果一个人只爱一个对象,而对其他的人无动于衷,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共生有机体的联系或者是一种更高级意义上的自私。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么我也爱其他的人,我就会爱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利己的人不是真的太爱自己,而恰恰表明他缺乏爱的能力。缺乏对自己的爱和关心表明了这个人内心缺少生命力,并会使他感到空虚和失望。在必... 如果一个人只爱一个对象,而对其他的人无动于衷,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共生有机体的联系或者是一种更高级意义上的自私。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么我也爱其他的人,我就会爱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利己的人不是真的太爱自己,而恰恰表明他缺乏爱的能力。缺乏对自己的爱和关心表明了这个人内心缺少生命力,并会使他感到空虚和失望。在必要时这个胆怯的人会通过各种其他的满足来弥补他失去的幸福。他看上去似乎非常关心自己,实际上只是试图通过对自己的关心去掩盖和补充自己缺乏爱的能力。 (展开)
0 有用 小猫公公 2010-12-05 22:41:09
我们对自己仍是一个迷
0 有用 雷宛萤 2022-02-18 01:15:28
这本真的译得很好,大陆的两个版本真的读不下去
1 有用 ▽▼▽▼▽ 2022-02-02 23:16:48
應該會再看一次新譯⋯⋯
0 有用 追梦少年 2022-01-23 00:22:47
無數的文藝作品告訴你“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天賦,是一瞬间的电光火石。但弗洛姆拿掉了愛的這層臆想濾鏡,全書通過周密嚴謹的理論,系統論述了人類之愛到底是什麼、具備什麼樣的訓練才能讓人類具備愛的能力。讀完之後,最明顯的感受是對之前已知的結論性的話語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和確認,拜服哲學家的智識和思辨力。
0 有用 芋头 2022-01-15 15:09:45
读了两遍,认真做了读书笔记,这本书可以说是人人必读的经典了。在爱情泛滥又稀缺的现代社会,想要“得到”爱,只有把爱当作一种需要努力学习的艺术,并且前提在于努力建设完善自己,以求获得健全性人格,才是真正本质的途径。
0 有用 Sueño 2021-12-17 13:58:14
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