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這是一部生動的歷史著作,充滿了動感和細節。卜正民把明朝迷人和易變的世界鑲嵌在一個清晰的概念和編年框架上,使每位專家以外的人都可以領會。本書是一個有關明人及其所遇問題和所處世界的基本情況的寶庫:磚塊、橋樑、集市、寺院、郵件、饑饉、時尚、印刷、激情和兇兆。它是第一部描述沸騰而複雜的明代生活全景的著作。以上為耶魯大學歷史系史特林講座教授史景遷對本書的評價,可作為本書最好的介紹。
本書獲2000年美國李文森圖書獎─中國研究最佳著作獎。以下之頒獎辭摘要,亦可作為本書之最佳詮釋。
《縱樂的困惑》是一塊史學藝術的寶石。運用一系列豐富而又鮮為人用的資料── 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對社會不滿的文人的軼事、觀察、抱怨──卜正民再現了明代中國充滿活力的商業社會,展示出商業在塑造公私生活文化上的力量。在進行他那仿佛生活在明朝的生動活潑的生命之旅的同時,卜正民展示了明代中國仍然是...
這是一部生動的歷史著作,充滿了動感和細節。卜正民把明朝迷人和易變的世界鑲嵌在一個清晰的概念和編年框架上,使每位專家以外的人都可以領會。本書是一個有關明人及其所遇問題和所處世界的基本情況的寶庫:磚塊、橋樑、集市、寺院、郵件、饑饉、時尚、印刷、激情和兇兆。它是第一部描述沸騰而複雜的明代生活全景的著作。以上為耶魯大學歷史系史特林講座教授史景遷對本書的評價,可作為本書最好的介紹。
本書獲2000年美國李文森圖書獎─中國研究最佳著作獎。以下之頒獎辭摘要,亦可作為本書之最佳詮釋。
《縱樂的困惑》是一塊史學藝術的寶石。運用一系列豐富而又鮮為人用的資料── 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對社會不滿的文人的軼事、觀察、抱怨──卜正民再現了明代中國充滿活力的商業社會,展示出商業在塑造公私生活文化上的力量。在進行他那仿佛生活在明朝的生動活潑的生命之旅的同時,卜正民展示了明代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的中心,正如他所說的:「大西洋的潮汐被中國的月亮牽引著。」巧妙地將木刻、地方誌、數據和文人對商業的抱怨結合在一起,他創造了一幅王朝成長過程中值得留念的社會圖畫。讀過此書後,沒有人再會無視明代中國對商業利潤的熱心和巨大的消費,因為本書生動地描繪了忙著從事各自生意以適應日益增長的金錢關係的瓦匠、商人、官員、妓女、織工、書商和土匪。本書將敘述、軼事和嚴謹分析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描繪早期近代中國社會經濟變化的富有情趣、生動活潑的典範。
縱樂的困惑的创作者
· · · · · ·
-
卜正民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卜正民
卜正民(Timothy Brook)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歷史系中國史教授。多倫多大學文學士、哈佛大學文學碩士(歷史)和哲學博士(歷史及東亞學)。1984年博士畢業前,曾在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進修中文,並在東京大學、劍橋大學做過多年學術研究和資料收集工作。取得博士學位後,歷任阿爾伯特大學博士後、多倫多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1993年至今)。1997-99年間曾出任斯坦福大學歷史系教授。卜氏研究視野廣闊,成果出眾,主張從全球比較的角度而不是孤立地研究中國歷史。除本書外,還著有《明清史的地理資料》(1988)和《覬覦權力:佛教與晚明士紳社會的形成》(1993)等書,編有《亞細亞生產方式在中國》(1989)、《中國的公民社會》(1997)、《南京大屠殺史料》(1999)、《中國與歷史資本主義》(1999)、《鴉片政權》(2000)、《民...
作者:卜正民
卜正民(Timothy Brook)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歷史系中國史教授。多倫多大學文學士、哈佛大學文學碩士(歷史)和哲學博士(歷史及東亞學)。1984年博士畢業前,曾在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進修中文,並在東京大學、劍橋大學做過多年學術研究和資料收集工作。取得博士學位後,歷任阿爾伯特大學博士後、多倫多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1993年至今)。1997-99年間曾出任斯坦福大學歷史系教授。卜氏研究視野廣闊,成果出眾,主張從全球比較的角度而不是孤立地研究中國歷史。除本書外,還著有《明清史的地理資料》(1988)和《覬覦權力:佛教與晚明士紳社會的形成》(1993)等書,編有《亞細亞生產方式在中國》(1989)、《中國的公民社會》(1997)、《南京大屠殺史料》(1999)、《中國與歷史資本主義》(1999)、《鴉片政權》(2000)、《民族行為:亞洲精英與民族身分認同》(2000)等八部著作,分別由哈佛、斯坦福、加州、密西根、牛津、劍橋等著名美英大學出版社及漢學研究重鎮出版。
譯者簡介
方駿
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兼副系主任。南京師範大學法學學士、南京大學歷史學碩士、多倫多大學哲學博士(歷史)。曾在南京大學歷史系、多倫多大學東亞學系及約克大學阿特金森學院人文學系任教多年。編有《中華古代史》、《中國的自由教育》、《教院口述歷史》等著作六部,發表學術論文四十餘篇。
王秀麗
河北師範大學歷史學士、碩士,廣州暨南大學歷史學博士。曾在河北師範大學歷史系任教多年,現任教於華南師範大學歷史系。主要致力於元史及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史的研究, 發表專業論文十數篇,參加多部專業論著及辭書的寫作與編譯。
羅天佑
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兼系主任,香港大學文學士、哲學碩士、哲學博士(歷史)。學術研究範圍包括歷史教學、公民教育、教育思想、中國研究、香港研究等。曾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及書評數十篇,近期著作有《中國的自由教育》(合編)。
目录 · · · · · ·
英文版作者序
中文版作者序
明朝大事記
導言:明代的四季
出場人物
(第一章)冬(1368-1450年)
─ 牆磚
─ 交通的負擔
─ 集思成文
─ 經濟和貿易
─ 貧富間的距離
(第二章)春(1450-1550年)
─ 中央衰退
─ 國家與市場
─ 商業
─ 商業與文化
─ 正德年間的衰落
(第三章)夏(1550-1644年)
─ 錢神
─ 旅行與書信
─ 消費與生產
─ 貿易
─ 時尚
(第四章)秋(1642-1644年)
─ 明朝的覆滅
─ 最後的回眸
參考書目
譯後記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2公里是洪武皇帝想象中人能活动的最远距离(这正好是13世纪英国的一份法律文书中用来界定“邻里”的距离,因为这是短途货运人员可以在一天之内往返市场一个来回的最远路途),他甚至把58公里的最高移动界限写进了法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现存最早的一部导游手册是黄汴的《一统路程图记》,他主要依靠驿程指南中的道路,模仿其中的地名和距离设计,但同时也加入了许多以北京、南京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官方驿路网以外的东西。他还添加了许多旅途建议。编书之由乃是“归心迫切,前路渺茫,苦于询问,乃惕然兴感,恐天下之人如余之厄于歧路者多也。” 失败不仅标志着某种制度的衰败,更可能是结构性危机的征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縱樂的困惑"的人也喜欢 · · · · · ·
縱樂的困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6 条 )

明代商业与文化的趣味切面

《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 从一块明砖开始的描述

a book of confusion
> 更多书评 5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8.3分 2360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8.5分 100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8.3分 925人读过
-
海南出版社 (2023)8.4分 28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縱樂的困惑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約德 2016-10-09 23:03:58
切點、寫法極有意思。
0 有用 summer 2014-12-17 20:55:24
虽然对有些史料的理解有偏差,但总体来说非常棒,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翻译也特别好
0 有用 有方騅馬 2023-11-14 08:26:43 浙江
假装读过
0 有用 song2li 2018-07-02 02:56:09
冬春夏秋,从王朝的初建到帝国危机之前,人口逐渐增长,生活安定,商业发展,最终贫富分化,阶级日趋固化,有钱人开始追求文化品位,直至沉默于物质欲望之中,道德败坏,世风日下。歙县巡抚张涛虽然在明代党争爆发之前已经去世,但他的后代却见证了明代最后的岁月。
0 有用 钟云 2021-05-18 19:34:04
底层不会困惑,上层精英“困惑“却没有解决办法,只能哀叹道德滑坡人心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