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國大歷史》涵蓋了從史前到當代的歷史發展過程,雖然是通史性的論著,卻突破了傳統通史的格局,寫作方式上,仍然保持黃仁宇先生的一貫風格:從小事件看大道理;從長遠的社會、經濟結構觀察歷史的脈動。
作者简介 · · · · · ·
黄仁宇,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农业形态的官僚体系。而纷扰的战国能为秦所统一,无疑的,它们也是幕后的重要功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1页 -
此外另有一种气象上的因素也促成中央集权的 发展。虽说在某一地各年的雨量可以相差极大,但是 全中国的平均雨量却有定型。这现象不难解释,带着 湿气的热风,愈吹入内地,被蒸发的程度也愈为增高。 而且沿海下雨就已减少了空中的湿气。此中值得注意 的是所谓“15英寸等雨线”。这线从中国东北向西南, 当中的一段与长城大致符合,更西而南则使青海与西 藏和中国本部分隔。这等雨线之东南,平均每年至少 15英 寸 的 雨量 是 常 态,符 合 拉铁 摩 尔 (Owen Lattimore)所说,“中原农业茂盛,人口繁殖”。提 及线之西及北,他则说:“几千英里内人类全然不事 农桑,他们不直接的倚赖土地上的植物为生,而在他中国大历史 们自己及植物之间加入一种机械作用。” 中国的农民和塞外的牧人连亘了两千年的斗争 纪录,回顾起来,欣喜的成分少,仇恨的成分多。尤 其是气候不利的时候,马背上的剽窃者就不由自主地 打算袭取种田人,后者通常有半年的积蓄。零星的侵 略可能扩大为战事,防守者则企图报复,有时也全面 出击以图先发制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中國大歷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國大歷史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中國大歷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31 条 )




结构决定论下的“黄仁宇模型”


-
Mr. L (Many Waters Cannot Quench Love)
斯密所说中国的法律与组织赋予存积资本之限制,无疑的合乎实情。明清政府构成时,其宗旨即在支持大多数小自耕农,可是后者的生产方式一进展到某种饱和点即再也无法增进。正如上面已经说过,六百年来基本的农具仍是一模一样。另一方面,现代商业须要广泛资金的借用,经理与所有权分离,各种技术上的支持因素全盘分配。这三个条件能够行得通,全靠信用,而信用要在法律面前生效,可以由司法机构强制执行。所以政府消极的不干预个... (2回应)2019-08-18 09:24:29
斯密所说中国的法律与组织赋予存积资本之限制,无疑的合乎实情。明清政府构成时,其宗旨即在支持大多数小自耕农,可是后者的生产方式一进展到某种饱和点即再也无法增进。正如上面已经说过,六百年来基本的农具仍是一模一样。另一方面,现代商业须要广泛资金的借用,经理与所有权分离,各种技术上的支持因素全盘分配。这三个条件能够行得通,全靠信用,而信用要在法律面前生效,可以由司法机构强制执行。所以政府消极的不干预个人公平交易,使物品和服务互相交换还是做的不充分,它必须有维护这种制度的赞助者,法官,和警察。我们只需看一看明清政府的财政管理情形就可以断言,第三帝国既无力,也不愿尽到这样的责任。中国感觉到自身运用数目字管理的程度都还不够,也只好提倡各人对自己抑制,对人谦让,但这样不可能在治理亿万人众的范围内,做到公正合理的地步。
与之对应P276:一个社会要从农业系统转变为商业系统,不仅法律工具要全部调整才能适应新环境,而且所有人民也要经过相当的准备,然后他们之遵守新法,才具有一种社会的强迫力。个人及公司给予彼此之信用,所涉及银钱证明私人财产权已经固定,所以分工合作,将服务和货品相互交互已是不教而能,也不待劝说而自愿参加。因此症结不在财产之多少,而是这财富如何交换而用于投资,使它继续成长生利。及至今日为止,所有国家有了如是一段的突破经验后,即发觉其改变无可逆转。
2回应 2019-08-18 09:24:29 -
Mr. L (Many Waters Cannot Quench Love)
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他们“自强”的结果在我们看来固然失望,可是从当日时间与环境看来,已不足为奇。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使中国工业化,尚要从编纂最基本的数学教科书坐骑,学习语言的学生也限在14岁以下。这使我们想起其道路是如何的遥远!自强运动以接受科技作基点。三十多年后,公园1898年的百日维新,已准备写宪法,在制度上求改革。再过二十一...2019-08-18 09:02:47
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他们“自强”的结果在我们看来固然失望,可是从当日时间与环境看来,已不足为奇。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使中国工业化,尚要从编纂最基本的数学教科书坐骑,学习语言的学生也限在14岁以下。这使我们想起其道路是如何的遥远!自强运动以接受科技作基点。三十多年后,公园1898年的百日维新,已准备写宪法,在制度上求改革。再过二十一年,中国进入人民过时代,知识界也猛省到改革不仅应从他们自身着手,而且要从他们自身的思想开始。
评:此处儒家的理论和假设(p34)在封建时代可行,即差序格局适用于连接一系列农村组成一个农业大帝国,但由于其规模大,组织简单,效能低的政体缺乏弹性与实力,当弱点暴露于船坚炮利之际,便遭较强的内部谴责和反应了。这些假设尽管在当时比杨朱的利己主义与墨子的兼爱更具有现实主义,但这与地缘政治有很大关系(促成中央集权的三大因素见第三章),而数目字管理的缺失又让更加精确的管理方式付之阙如,只好大开大合,大规模动员,其成大规模,其败(如cultural revolution)亦然。
评2:基于这种结构主义和宏大逻辑的观点,我们可以再来审视P121的五胡十六国的评价。自东汉末年纪纲败坏后三百年国家破碎,与官僚体系缺失与税收能力缺失大有关系。而北魏之所以能建国150年,首先是因其巩固农业基础,削弱了家族缙绅的势力及少数民族间王公大臣,稳固了税源,直接控制农业劳动力;其次还需重建纪律自重的官僚体系,政府与农业都要有流线型的一致(这是杨坚做的),于是文官系统才能熟悉乡村情况,尽其征集兵员筹备粮饷之能事。巩固农业及汉化过程用了百年(拓跋族所为),最后统一的战斗只几年工夫,水到渠成。除此之外,五胡十六国弑君如麻,从结构上看也不过原来基于文教感化,后因胡人接入全凭宫里纪律,而又因专制皇权有双规性格,行动范围越小,上层所受压力也越大(如南朝)。奇事层出,都有深层次之缘因。
回应 2019-08-18 09:02:47
-
末那识 (倚花啜酒锄作田)
现代的法理学是长时间推衍而成的。在西方直到中世纪结束,封建公侯无力控制城市,才让市民不受庄园法庭的管制。之后又从这城市特权,产生了公民的自由权利,自始至终这发展不待人谋。而等到最近的两个世纪,才产生了一种自觉运动,将所有公民的自由权推广及于全民。又直到最近几十年来,我们才看到这种运动逐渐地达到目的。事实上也是命中注定,中国历史上未曾产生此项运动,并非有反对这趋向的因素和它作对,而是城中绅商与官...2015-08-19 08:53:27
现代的法理学是长时间推衍而成的。在西方直到中世纪结束,封建公侯无力控制城市,才让市民不受庄园法庭的管制。之后又从这城市特权,产生了公民的自由权利,自始至终这发展不待人谋。而等到最近的两个世纪,才产生了一种自觉运动,将所有公民的自由权推广及于全民。又直到最近几十年来,我们才看到这种运动逐渐地达到目的。事实上也是命中注定,中国历史上未曾产生此项运动,并非有反对这趋向的因素和它作对,而是城中绅商与官僚的冲突从未发生。欧洲汉学家白乐日(EtienneBalazs)说.中国的官僚从未失去城市的掌握。事实上中国官吏在城墙之内,权力最盛。 显而易见的,儒家的统治者在立法时确定男人的地位高于女人,年长的高于幼辈,并且有学识地位之人高于无知之人,他们自以为凡此都与自然法规吻合。有一段长时期,这系统听产生的秩序及稳定,还曾赢得外间的赞赏。直到19世纪初西方的商业利益挟着实力在中国沿海各处立足,才在相形之下使儒家体制的弱点彻底暴露。它自恃为十全十美的理想,毕竟假设多于实际。况且它以满足民间最低的期望为目的,而不及最高的标准,看来乃是组织简单、效能低下的政体。既缺弹性,也欠实力。当这些弱点暴露之际,其缺乏效率之处,尚可视作非道德。 引自 第三章 土壤、风向和雨量 回应 2015-08-19 08:53:27 -
Mr. L (Many Waters Cannot Quench Love)
斯密所说中国的法律与组织赋予存积资本之限制,无疑的合乎实情。明清政府构成时,其宗旨即在支持大多数小自耕农,可是后者的生产方式一进展到某种饱和点即再也无法增进。正如上面已经说过,六百年来基本的农具仍是一模一样。另一方面,现代商业须要广泛资金的借用,经理与所有权分离,各种技术上的支持因素全盘分配。这三个条件能够行得通,全靠信用,而信用要在法律面前生效,可以由司法机构强制执行。所以政府消极的不干预个... (2回应)2019-08-18 09:24:29
斯密所说中国的法律与组织赋予存积资本之限制,无疑的合乎实情。明清政府构成时,其宗旨即在支持大多数小自耕农,可是后者的生产方式一进展到某种饱和点即再也无法增进。正如上面已经说过,六百年来基本的农具仍是一模一样。另一方面,现代商业须要广泛资金的借用,经理与所有权分离,各种技术上的支持因素全盘分配。这三个条件能够行得通,全靠信用,而信用要在法律面前生效,可以由司法机构强制执行。所以政府消极的不干预个人公平交易,使物品和服务互相交换还是做的不充分,它必须有维护这种制度的赞助者,法官,和警察。我们只需看一看明清政府的财政管理情形就可以断言,第三帝国既无力,也不愿尽到这样的责任。中国感觉到自身运用数目字管理的程度都还不够,也只好提倡各人对自己抑制,对人谦让,但这样不可能在治理亿万人众的范围内,做到公正合理的地步。
与之对应P276:一个社会要从农业系统转变为商业系统,不仅法律工具要全部调整才能适应新环境,而且所有人民也要经过相当的准备,然后他们之遵守新法,才具有一种社会的强迫力。个人及公司给予彼此之信用,所涉及银钱证明私人财产权已经固定,所以分工合作,将服务和货品相互交互已是不教而能,也不待劝说而自愿参加。因此症结不在财产之多少,而是这财富如何交换而用于投资,使它继续成长生利。及至今日为止,所有国家有了如是一段的突破经验后,即发觉其改变无可逆转。
2回应 2019-08-18 09:24:29
-
Mr. L (Many Waters Cannot Quench Love)
斯密所说中国的法律与组织赋予存积资本之限制,无疑的合乎实情。明清政府构成时,其宗旨即在支持大多数小自耕农,可是后者的生产方式一进展到某种饱和点即再也无法增进。正如上面已经说过,六百年来基本的农具仍是一模一样。另一方面,现代商业须要广泛资金的借用,经理与所有权分离,各种技术上的支持因素全盘分配。这三个条件能够行得通,全靠信用,而信用要在法律面前生效,可以由司法机构强制执行。所以政府消极的不干预个... (2回应)2019-08-18 09:24:29
斯密所说中国的法律与组织赋予存积资本之限制,无疑的合乎实情。明清政府构成时,其宗旨即在支持大多数小自耕农,可是后者的生产方式一进展到某种饱和点即再也无法增进。正如上面已经说过,六百年来基本的农具仍是一模一样。另一方面,现代商业须要广泛资金的借用,经理与所有权分离,各种技术上的支持因素全盘分配。这三个条件能够行得通,全靠信用,而信用要在法律面前生效,可以由司法机构强制执行。所以政府消极的不干预个人公平交易,使物品和服务互相交换还是做的不充分,它必须有维护这种制度的赞助者,法官,和警察。我们只需看一看明清政府的财政管理情形就可以断言,第三帝国既无力,也不愿尽到这样的责任。中国感觉到自身运用数目字管理的程度都还不够,也只好提倡各人对自己抑制,对人谦让,但这样不可能在治理亿万人众的范围内,做到公正合理的地步。
与之对应P276:一个社会要从农业系统转变为商业系统,不仅法律工具要全部调整才能适应新环境,而且所有人民也要经过相当的准备,然后他们之遵守新法,才具有一种社会的强迫力。个人及公司给予彼此之信用,所涉及银钱证明私人财产权已经固定,所以分工合作,将服务和货品相互交互已是不教而能,也不待劝说而自愿参加。因此症结不在财产之多少,而是这财富如何交换而用于投资,使它继续成长生利。及至今日为止,所有国家有了如是一段的突破经验后,即发觉其改变无可逆转。
2回应 2019-08-18 09:24:29 -
Mr. L (Many Waters Cannot Quench Love)
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他们“自强”的结果在我们看来固然失望,可是从当日时间与环境看来,已不足为奇。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使中国工业化,尚要从编纂最基本的数学教科书坐骑,学习语言的学生也限在14岁以下。这使我们想起其道路是如何的遥远!自强运动以接受科技作基点。三十多年后,公园1898年的百日维新,已准备写宪法,在制度上求改革。再过二十一...2019-08-18 09:02:47
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他们“自强”的结果在我们看来固然失望,可是从当日时间与环境看来,已不足为奇。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使中国工业化,尚要从编纂最基本的数学教科书坐骑,学习语言的学生也限在14岁以下。这使我们想起其道路是如何的遥远!自强运动以接受科技作基点。三十多年后,公园1898年的百日维新,已准备写宪法,在制度上求改革。再过二十一年,中国进入人民过时代,知识界也猛省到改革不仅应从他们自身着手,而且要从他们自身的思想开始。
评:此处儒家的理论和假设(p34)在封建时代可行,即差序格局适用于连接一系列农村组成一个农业大帝国,但由于其规模大,组织简单,效能低的政体缺乏弹性与实力,当弱点暴露于船坚炮利之际,便遭较强的内部谴责和反应了。这些假设尽管在当时比杨朱的利己主义与墨子的兼爱更具有现实主义,但这与地缘政治有很大关系(促成中央集权的三大因素见第三章),而数目字管理的缺失又让更加精确的管理方式付之阙如,只好大开大合,大规模动员,其成大规模,其败(如cultural revolution)亦然。
评2:基于这种结构主义和宏大逻辑的观点,我们可以再来审视P121的五胡十六国的评价。自东汉末年纪纲败坏后三百年国家破碎,与官僚体系缺失与税收能力缺失大有关系。而北魏之所以能建国150年,首先是因其巩固农业基础,削弱了家族缙绅的势力及少数民族间王公大臣,稳固了税源,直接控制农业劳动力;其次还需重建纪律自重的官僚体系,政府与农业都要有流线型的一致(这是杨坚做的),于是文官系统才能熟悉乡村情况,尽其征集兵员筹备粮饷之能事。巩固农业及汉化过程用了百年(拓跋族所为),最后统一的战斗只几年工夫,水到渠成。除此之外,五胡十六国弑君如麻,从结构上看也不过原来基于文教感化,后因胡人接入全凭宫里纪律,而又因专制皇权有双规性格,行动范围越小,上层所受压力也越大(如南朝)。奇事层出,都有深层次之缘因。
回应 2019-08-18 09:02:47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8.2分 34196人读过
-
M. E. Sharpe (1996)8.5分 23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8.6分 1566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8.2分 50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文学顽童张大春的书架 (冰蓝辰光)
- 张雨生的书单 (Ekayana)
- 诚品经典共读书单Project01&02 (🌊)
- 旅港閱讀記錄一 (Chopin J.F.YU)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中國大歷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聖寶劍橡葉騎士 2013-11-04 02:20:34
这本书是黄先生另一本杰作《从大历史角度读蒋介石日记》的基石。
0 有用 雁渡寒潭 2022-05-11 09:27:30
以后人的全知视角回顾中国历史,方知历史如人生,都没有白走的路,虽迂回,但总归是在曲折中前进。中国超前创制的封建专制制度不断暴露出技术上的不成熟和上下阶层割裂产生的冲突,注定了国家要在分裂与统一的朝代更替中以个人努力或组织筹谋来不断调和与平衡,以便维持广大疆域并抵御外侮;而明清第三帝国内向保守的性格和极端僵化的意识形态,也是中国经历一个多世纪艰难困苦和多股社会力量的前赴后继,方才形成一个可被称作“现... 以后人的全知视角回顾中国历史,方知历史如人生,都没有白走的路,虽迂回,但总归是在曲折中前进。中国超前创制的封建专制制度不断暴露出技术上的不成熟和上下阶层割裂产生的冲突,注定了国家要在分裂与统一的朝代更替中以个人努力或组织筹谋来不断调和与平衡,以便维持广大疆域并抵御外侮;而明清第三帝国内向保守的性格和极端僵化的意识形态,也是中国经历一个多世纪艰难困苦和多股社会力量的前赴后继,方才形成一个可被称作“现代化”的国家的原因所在。 以旁观者清的眼光审视中国历史,我们为那些深陷时代洪流却仍负隅挣扎的悲情人物叹惋,也明白了我们在看待“非黑即白”的大传统历史时务必要带上批判性眼光和自辨力。及时从无真理可寻,正如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这也正是历史最引人入胜之处。 (展开)
0 有用 木子大叔 2005-09-20 02:28:50
读起来轻松。。国内的编教科书的那些狗s们都应该先来学习看看教科书该怎么编。。
3 有用 保鲜 2015-01-21 14:36:03
在台湾买的这本书,从台南一路到台北,其实从到高雄放下行李出去散步的那个晚上开始就有一股情绪从心里酝酿升腾,到了台北,总统府,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堂,国父纪念馆,每条街道的名称,以及路口那家青岛豆浆店,每次都有种临近泪点的感觉,一直感叹,叹出气,这里好像才是从小念语文里的那个祖国。于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再认识这个祖国,那种脉络相承的根在哪里。作者想要给这个文化厘清一个有萌芽有发展的迂回历程,可是也听的到... 在台湾买的这本书,从台南一路到台北,其实从到高雄放下行李出去散步的那个晚上开始就有一股情绪从心里酝酿升腾,到了台北,总统府,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堂,国父纪念馆,每条街道的名称,以及路口那家青岛豆浆店,每次都有种临近泪点的感觉,一直感叹,叹出气,这里好像才是从小念语文里的那个祖国。于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再认识这个祖国,那种脉络相承的根在哪里。作者想要给这个文化厘清一个有萌芽有发展的迂回历程,可是也听的到作者在回答为什么我们这个早年发达的文明会没有突破这个疑问时的叹息。他从经济学的观点,即政府是否能有效的获取税收,来尝试给每个政府的统治诊断。看完这本书,接着读了何伟的甲骨文,后者跟前者的回响,在合上两本书的时候忍不住落泪 (展开)
1 有用 橋 2015-11-14 08:51:51
笔者说他拿到了香港的法律初稿,好厉害。
0 有用 雁渡寒潭 2022-05-11 09:27:30
以后人的全知视角回顾中国历史,方知历史如人生,都没有白走的路,虽迂回,但总归是在曲折中前进。中国超前创制的封建专制制度不断暴露出技术上的不成熟和上下阶层割裂产生的冲突,注定了国家要在分裂与统一的朝代更替中以个人努力或组织筹谋来不断调和与平衡,以便维持广大疆域并抵御外侮;而明清第三帝国内向保守的性格和极端僵化的意识形态,也是中国经历一个多世纪艰难困苦和多股社会力量的前赴后继,方才形成一个可被称作“现... 以后人的全知视角回顾中国历史,方知历史如人生,都没有白走的路,虽迂回,但总归是在曲折中前进。中国超前创制的封建专制制度不断暴露出技术上的不成熟和上下阶层割裂产生的冲突,注定了国家要在分裂与统一的朝代更替中以个人努力或组织筹谋来不断调和与平衡,以便维持广大疆域并抵御外侮;而明清第三帝国内向保守的性格和极端僵化的意识形态,也是中国经历一个多世纪艰难困苦和多股社会力量的前赴后继,方才形成一个可被称作“现代化”的国家的原因所在。 以旁观者清的眼光审视中国历史,我们为那些深陷时代洪流却仍负隅挣扎的悲情人物叹惋,也明白了我们在看待“非黑即白”的大传统历史时务必要带上批判性眼光和自辨力。及时从无真理可寻,正如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这也正是历史最引人入胜之处。 (展开)
0 有用 百事大宝 2022-01-31 14:06:08
中国历史朝代中夹杂西方眼光的解读。
0 有用 Susana 2021-12-30 00:38:14
少给一星是因为翻译,太拗口,也有很多违背原意的地方。
0 有用 假裝陽光的蠟燭 2021-07-16 12:18:00
过誉到不行的一本书。首先文笔非常不通顺,再而层次很低,大部份内容也是初中课本级别的,很入门的基本历史书。而且不断吹什么大历史观,但没有实在的论述自己理论,看到最后也不知道大历史观在那,整本书更像是各朝代的税收制度简介。
0 有用 钟云 2021-02-09 12:46:41
跳出明史领域的黄仁宇还是谨慎对待,很多结论没有根据近似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