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三百年前,台灣已開始了轉口貿易:一百五十年前,台灣已贏得多項「世界第一」的王冠;台灣成為全中國最進步的一省,一百年前就已做到。許多光榮或悲傷的台灣歷史,如今都在荒煙蔓草中遺失。
文字流露的感情較多, 不能算是嚴謹的歷史書。但是敘事較為簡單, 文字易讀, 上下兩冊涵蓋的時間較長 — 1620-1945, 故亦予以推薦。
第一次看繁体竖版 只是想看看台湾人怎么看台湾
为了给寒假的台湾之行做准备,特意借到了台湾交换生捐赠给学校的这本书,用元旦的假期一口气读完。很强的时代代入感,不仅有历史史实的记述,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评述,尤其是看到自己准备行程时熟悉的地方发生过的事情,更加期待到宝岛亲自感受历史碾过的痕迹。
這套書(上下兩冊)是從天下雜誌1992年的特刊而來。台灣在歷經70年代退出聯合國、保釣、台美斷交、兩次石油危機之後,逐漸開始萌生本土意識。80年代蔣經國去世前的解除戒嚴、黨禁、報禁,大量啟用台籍人才(吹台青),到講去世後李登輝的推行本土化運動。於是有1992年天下雜誌此特刊:發現台灣的出現。此特輯引起廣大迴響,雖然書中依然不脫漢人本位主義,大中國思維,但歷史論述主體已經從中國轉為台灣。於是從明鄭鄭... 這套書(上下兩冊)是從天下雜誌1992年的特刊而來。台灣在歷經70年代退出聯合國、保釣、台美斷交、兩次石油危機之後,逐漸開始萌生本土意識。80年代蔣經國去世前的解除戒嚴、黨禁、報禁,大量啟用台籍人才(吹台青),到講去世後李登輝的推行本土化運動。於是有1992年天下雜誌此特刊:發現台灣的出現。此特輯引起廣大迴響,雖然書中依然不脫漢人本位主義,大中國思維,但歷史論述主體已經從中國轉為台灣。於是從明鄭鄭氏父子講起,到馬關條約割讓後的台灣民主國(乙未戰爭),比較自強運動與明治維新,日據時期的台灣。這套書前後刊行近廿萬冊,應該也是難以跨越的紀錄吧!之後,台灣的大學開始開設台灣史課程,我認為這套書即是此波運動的最前哨!有興趣者可以將此書與周婉窈的台灣歷史圖說一併閱讀比較,則更可以掌握台人心思之轉變! (展开)
> 更多短评 4 条
> 更多书评 1篇
> 20人读过
> 16人想读
订阅关于發現台灣(上)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OMNIAVINCITAMOR 2012-02-18 15:50:51
文字流露的感情較多, 不能算是嚴謹的歷史書。但是敘事較為簡單, 文字易讀, 上下兩冊涵蓋的時間較長 — 1620-1945, 故亦予以推薦。
0 有用 茉然 2014-05-05 22:04:22
第一次看繁体竖版 只是想看看台湾人怎么看台湾
0 有用 zzzzzzzzz 2015-01-02 16:25:51
为了给寒假的台湾之行做准备,特意借到了台湾交换生捐赠给学校的这本书,用元旦的假期一口气读完。很强的时代代入感,不仅有历史史实的记述,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评述,尤其是看到自己准备行程时熟悉的地方发生过的事情,更加期待到宝岛亲自感受历史碾过的痕迹。
1 有用 proust999 2016-04-13 23:48:31
這套書(上下兩冊)是從天下雜誌1992年的特刊而來。台灣在歷經70年代退出聯合國、保釣、台美斷交、兩次石油危機之後,逐漸開始萌生本土意識。80年代蔣經國去世前的解除戒嚴、黨禁、報禁,大量啟用台籍人才(吹台青),到講去世後李登輝的推行本土化運動。於是有1992年天下雜誌此特刊:發現台灣的出現。此特輯引起廣大迴響,雖然書中依然不脫漢人本位主義,大中國思維,但歷史論述主體已經從中國轉為台灣。於是從明鄭鄭... 這套書(上下兩冊)是從天下雜誌1992年的特刊而來。台灣在歷經70年代退出聯合國、保釣、台美斷交、兩次石油危機之後,逐漸開始萌生本土意識。80年代蔣經國去世前的解除戒嚴、黨禁、報禁,大量啟用台籍人才(吹台青),到講去世後李登輝的推行本土化運動。於是有1992年天下雜誌此特刊:發現台灣的出現。此特輯引起廣大迴響,雖然書中依然不脫漢人本位主義,大中國思維,但歷史論述主體已經從中國轉為台灣。於是從明鄭鄭氏父子講起,到馬關條約割讓後的台灣民主國(乙未戰爭),比較自強運動與明治維新,日據時期的台灣。這套書前後刊行近廿萬冊,應該也是難以跨越的紀錄吧!之後,台灣的大學開始開設台灣史課程,我認為這套書即是此波運動的最前哨!有興趣者可以將此書與周婉窈的台灣歷史圖說一併閱讀比較,則更可以掌握台人心思之轉變! (展开)
1 有用 proust999 2016-04-13 23:48:31
這套書(上下兩冊)是從天下雜誌1992年的特刊而來。台灣在歷經70年代退出聯合國、保釣、台美斷交、兩次石油危機之後,逐漸開始萌生本土意識。80年代蔣經國去世前的解除戒嚴、黨禁、報禁,大量啟用台籍人才(吹台青),到講去世後李登輝的推行本土化運動。於是有1992年天下雜誌此特刊:發現台灣的出現。此特輯引起廣大迴響,雖然書中依然不脫漢人本位主義,大中國思維,但歷史論述主體已經從中國轉為台灣。於是從明鄭鄭... 這套書(上下兩冊)是從天下雜誌1992年的特刊而來。台灣在歷經70年代退出聯合國、保釣、台美斷交、兩次石油危機之後,逐漸開始萌生本土意識。80年代蔣經國去世前的解除戒嚴、黨禁、報禁,大量啟用台籍人才(吹台青),到講去世後李登輝的推行本土化運動。於是有1992年天下雜誌此特刊:發現台灣的出現。此特輯引起廣大迴響,雖然書中依然不脫漢人本位主義,大中國思維,但歷史論述主體已經從中國轉為台灣。於是從明鄭鄭氏父子講起,到馬關條約割讓後的台灣民主國(乙未戰爭),比較自強運動與明治維新,日據時期的台灣。這套書前後刊行近廿萬冊,應該也是難以跨越的紀錄吧!之後,台灣的大學開始開設台灣史課程,我認為這套書即是此波運動的最前哨!有興趣者可以將此書與周婉窈的台灣歷史圖說一併閱讀比較,則更可以掌握台人心思之轉變! (展开)
0 有用 zzzzzzzzz 2015-01-02 16:25:51
为了给寒假的台湾之行做准备,特意借到了台湾交换生捐赠给学校的这本书,用元旦的假期一口气读完。很强的时代代入感,不仅有历史史实的记述,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评述,尤其是看到自己准备行程时熟悉的地方发生过的事情,更加期待到宝岛亲自感受历史碾过的痕迹。
0 有用 茉然 2014-05-05 22:04:22
第一次看繁体竖版 只是想看看台湾人怎么看台湾
0 有用 OMNIAVINCITAMOR 2012-02-18 15:50:51
文字流露的感情較多, 不能算是嚴謹的歷史書。但是敘事較為簡單, 文字易讀, 上下兩冊涵蓋的時間較長 — 1620-1945, 故亦予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