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以「大歷史」的觀點,經由本書,上溯到公元前中國初期統一的時代,一路追根究柢,並部析中世紀以後國家愈著重於內及非競爭性的端倪,然後銜接其成名作「萬歷十五年」未完成的論題,歸結到今。
作者简介 · · · · · ·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目录 · · · · · ·
.開場白 .孔孟 .秦始皇 .李悝 .司馬遷和班固 .文景之治 .漢武帝 .從霍光到王莽 .何以改革者又是書獃子 .西漢與東漢 .光武中興 .宦臣.女后.外戚和朋黨 .魏晉南北朝和浪漫主義 .長期分裂時的悲劇 .淝水之戰 .北魏拓跋氏 .從分裂到統一 .隋煬帝 .貞觀之治 .武則天 .漁陽鼙鼓動地來 .九重城闕煙塵生 .「藩鎮之禍」的真面目 .黃巢 .五代十國 .宋太祖趙匡胤 .澶淵之盟 .王安石雙法 .靖康恥 .賈似道買公田 .道學家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忽必烈留下的傳統 .元順帝 .卷尾瑣
.開場白 .孔孟 .秦始皇 .李悝 .司馬遷和班固 .文景之治 .漢武帝 .從霍光到王莽 .何以改革者又是書獃子 .西漢與東漢 .光武中興 .宦臣.女后.外戚和朋黨 .魏晉南北朝和浪漫主義 .長期分裂時的悲劇 .淝水之戰 .北魏拓跋氏 .從分裂到統一 .隋煬帝 .貞觀之治 .武則天 .漁陽鼙鼓動地來 .九重城闕煙塵生 .「藩鎮之禍」的真面目 .黃巢 .五代十國 .宋太祖趙匡胤 .澶淵之盟 .王安石雙法 .靖康恥 .賈似道買公田 .道學家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忽必烈留下的傳統 .元順帝 .卷尾瑣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从以上情形看来,中国立国最初即与西方迥异,其重点是技术上的着眼不同。先秦从封建到郡县,政治家依赖人类的智力,造成庞大的组织,是以美国没学家HerrleeG.Greel即坚称中国在公元之前,已拥有20世纪超级国家的姿态。可是郡县制也开官僚政治之先河。在公元之前即由皇帝遣派官僚向几千万人民征兵抽税受理诉讼及刑事案件,是超时代的政治早熟。因之更难放弃间架性的设计,以至于一般政令上面冠冕堂皇,下面有名无实,官僚间的逻辑被重视,其程度超过实际行政效能,又仪礼也可以代替行政,种种流弊,到二十世纪不止。而最大的毛病,则是西欧和日本都已以商业组织的精神一切按实情主持国政的时候,中国仍然是亿万军民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今日我们重读李悝“尽地力之数”的一段,也只能说他的视界宽,不能说他的眼光深。其以简单的数字,笼罩着大量农民,以现代眼光批判,虽早熟仍是原始式的组织。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页 -
理学或道学将伦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在1200年前后仍与欧洲思想界不分轩轾。可是欧洲在1600年前后已将有关于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划分清楚,而在中国则二者依然混同。以朱熹作总代表的理学或道学不承认宇宙间各种事物有他们力所不能及,无从解释的地方。冯友兰之《中国哲学史》内11至13章,摘录以上诸人语录198则,每则都出于肯定的口气,似乎人类应有的知识,都在他们确切掌握之中。这种态度无疑的已受当日皇权万能的影响,即此一点已与科学精神背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道学家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什么是话题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3 条 )

读书笔记——历史的细节
02年看完后写的。贡献给豆瓣。 ------------ 这本书是作者在《中国时报》的“人间副刊”中连载的33篇历史短文的集锦,读完之后,觉得黄仁宇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国政治早熟”,他的“大历史”观实际上仅仅是超越了朝代限制,他更多关注的仍然是历史的细节。我觉得这才是...
(展开)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读后乱弹
“政治初期早熟,以熟读诗书之士人统治大量农民,无法应对变数,所以才强调均一雷同”。还是大历史观。其实我对中国古代历史一团乱麻,近代史的兴趣更大。《万历十五年》算是第一部完整看下来的历史书,其实也是因为看起来不累。黄的大历史观的一个核心概念在那本书里就提到...
(展开)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和《中国大历史》
读了《万历十五年》以后,渐渐对黄仁宇的大历史观感兴趣,于是接着读《中国大历史》和《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赫》出版于1989年10月,《中》则出版于1993年,较《赫》书晚一段时间。实际上,我感觉《中》是对《赫》一书的补充,《赫》谈历史只到元顺帝为止,而《中》则一...
(展开)

读《郝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最近读了黄仁宇先生的这部作品,对所谓的历史观稍稍有点感悟。故写下记录下。 由于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相互征伐外,并且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灾难。所以众心归一。但其统一的客观条件不止如此,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的黄河流域是一个水患多发的地区。而任...
(展开)

我们真的从千年兴衰中吸取教训了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到卷后语最后一句:“现在进入建设时期,应当能克服困难,使国家资本有民间经济作第二线和第三线的支持,在新世纪里成为一种稳定全世界的重要因素。我们希望如此,我们衷心希望如此。” 突然非常感动,让我看到了历史学者犀利而批判的话语背后,是期待中国腾飞的目光和按捺不... (展开)> 更多书评 7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8.1分 8798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8.1分 378人读过
-
九州出版社 (2015)8.3分 142人读过
-
限时抢
-
九州出版社 (2020)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限时抢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時報文化-歷史與現場系列 (feiyafei)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黃仁宇(Ray Huang) (helloo)
- 书单|余生要做的100件事
- 2020阅读记录 (已为人父)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Shane 2018-06-16 10:08:18
传统的官僚主义,真理既由上至下,皇帝的命令为圣旨。臣子的分类方法简单粗暴,要么是忠臣,要么是奸臣。所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种分类方法建国后似乎仍然被使用,我们采用人民和敌人的二分法,并且总是有一小撮阶级敌人破坏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然而,谁是敌人谁是人民,此问题真理是自上而下的!
0 有用 sevencookies 2013-07-19 01:49:01
和万历十五年一样,黄仁宇的文字风格是从具体的人和事的描写烘托历史的当时的情况。从这些鲜为人知的片段,让我经常感到:“哦,原来是这样!”
0 有用 千山暮雪 2013-02-06 00:13:40
黄仁宇先生的历史书对于在“正史”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我来说,总是会觉得新鲜。历史和古典都不该是暮气沉沉的东西,它带你神游古今,给人思索的广阔空间,并映照现实,是有趣而生动的。
0 有用 大佬的煤气 2014-02-23 11:02:47
拥有此书已有10多年,至今仍时常翻阅此书。对比年轻时与现在,发现此书对我的观点确实产生了影响。拜读黄仁宇博士的著作,我们一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拥有了不同的视界。
0 有用 燕北 2011-09-25 18:27:50
写中国的大历史,从孔子到元顺帝,有很多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比较有新意,不错,推荐
0 有用 大象无形 2022-02-06 14:12:38
作者非常擅长从细节中抛开中国古典史学的道德判断给读者带来活灵活现的大历史观,另一本名著《万历十五年》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一本更像是读书随笔式的断代历史或是关键人物泛论,不过这种夹叙夹议的手法很适合一般读者胃口。 不论是对中国历史有多少研究深度的爱好者,都可以借助这本书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或是在这里获得一个较大的宏观视野,方便以后再补充新的知识细节;或是可以借助这本书查漏补缺,无知识硬伤之虞又能增进... 作者非常擅长从细节中抛开中国古典史学的道德判断给读者带来活灵活现的大历史观,另一本名著《万历十五年》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一本更像是读书随笔式的断代历史或是关键人物泛论,不过这种夹叙夹议的手法很适合一般读者胃口。 不论是对中国历史有多少研究深度的爱好者,都可以借助这本书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或是在这里获得一个较大的宏观视野,方便以后再补充新的知识细节;或是可以借助这本书查漏补缺,无知识硬伤之虞又能增进观察力;亦或是可以在这里复习自己以前有的知识,从新的视角观察大历史。 (展开)
0 有用 别问 2018-11-12 11:55:57
黄老师虽然受过美国教育,但是研究历史还是按照中国的思维方式。所谓的“大历史”就是把那段历史放在历史长河中看待,不以当时当时影响,后世史书评价为标准,不片面,不绝对,严谨。这在现在看来理所应当的研究态度和方法不知道在当时算不算先进。通过此书总结大部分朝代灭亡原因是组织机构和制度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从而影响经济、军事,直到社会。具体原因通过本书可见一斑。
0 有用 Shane 2018-06-16 10:08:18
传统的官僚主义,真理既由上至下,皇帝的命令为圣旨。臣子的分类方法简单粗暴,要么是忠臣,要么是奸臣。所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种分类方法建国后似乎仍然被使用,我们采用人民和敌人的二分法,并且总是有一小撮阶级敌人破坏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然而,谁是敌人谁是人民,此问题真理是自上而下的!
0 有用 Sotang 2018-04-19 23:40:40
閱於2003-2006
0 有用 dygtt 2018-04-09 19:24:04
看半天看不懂说的什么,偏偏有些连人话都不会说的写手被灌以大师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