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書是關於古代中國文化的入門書。首先要討論古代中國人是如何理解世界和中國自身的,這是理解中國世界觀念的一個基礎。同時,還要介紹古代的婚禮和喪禮,要通過它看看古代中國的家族生活與倫理,孔子和儒家又是怎樣從這種倫理基礎上,拓展並形成政治學說。除了儒家之外,本書也介紹佛教的傳入,以及它如何影響中國人的思想,並從它的觀音信仰和禪宗學說,看到佛教如何逐漸成為中國文化。
本書還討論中國本土的學說和宗教道家與道教,在討論道家的人生態度與生命觀念之外,也介紹道教追求永生和幸福的知識。本書也關注古代中國民眾的知識、行為和信仰,因而討論古代中國兩個不同的信仰世界,甚至也要討論深刻反映古代中國思維的風水知識。
由於古代中國的歷史與傳統延續性相當強,了解古代中國文化可以更深入懂得現代中國社會,因此,我們也希望讀者透過古代中國文化傳統在現代中國的延續,理解當下中國的文化...
本書是關於古代中國文化的入門書。首先要討論古代中國人是如何理解世界和中國自身的,這是理解中國世界觀念的一個基礎。同時,還要介紹古代的婚禮和喪禮,要通過它看看古代中國的家族生活與倫理,孔子和儒家又是怎樣從這種倫理基礎上,拓展並形成政治學說。除了儒家之外,本書也介紹佛教的傳入,以及它如何影響中國人的思想,並從它的觀音信仰和禪宗學說,看到佛教如何逐漸成為中國文化。
本書還討論中國本土的學說和宗教道家與道教,在討論道家的人生態度與生命觀念之外,也介紹道教追求永生和幸福的知識。本書也關注古代中國民眾的知識、行為和信仰,因而討論古代中國兩個不同的信仰世界,甚至也要討論深刻反映古代中國思維的風水知識。
由於古代中國的歷史與傳統延續性相當強,了解古代中國文化可以更深入懂得現代中國社會,因此,我們也希望讀者透過古代中國文化傳統在現代中國的延續,理解當下中國的文化世界。
古代中國文化講義的创作者
· · · · · ·
-
葛兆光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葛兆光
原籍福建,1950年生於上海,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研究生畢業,現為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曾任日本京都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臺灣大學等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禪宗與中國文化》、《漢字的魔方》、《中國思想史》、《屈服史及其他》、《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等。
目录 · · · · · ·
第一回 古代中國的「天下」,近代世界的「萬國」
第二回 從婚禮喪儀想像古代中國
第三回 家國秩序──國家、社會與儒家
第四回 佛祖西來?──眾說紛紜的佛教傳來途徑
第五回 佛教征服中國,還是中國征服佛教?
· · · · · · (更多)
第一回 古代中國的「天下」,近代世界的「萬國」
第二回 從婚禮喪儀想像古代中國
第三回 家國秩序──國家、社會與儒家
第四回 佛祖西來?──眾說紛紜的佛教傳來途徑
第五回 佛教征服中國,還是中國征服佛教?
第六回 似佛還似非佛──話說《壇經》與禪宗
第七回 大慈大悲觀世音──民眾的佛教想像
第八回 古代中國的道家──從老子到莊子
第九回 永生,如何永生?──話說古代中國的道教(上)
第十回 幸福,如何幸福?──話說古代中國的道教(下)
第十一回 古代中國的兩個信仰世界
第十二回 從風水說到陰陽五行
結語 文化,什麼是中國的文化?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礼记·王制》里说:“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凡是文化上臣服、认同的,都可以划进来作为“华夏之藩属”,都是一个“天下”,因为“溥天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凡是文化上不服从、不认同的“异邦异俗”也就算了,就当你不在“天下”之内,所以在古代中国,国家/文明/真理是重叠的,于是,“天下家”、“海内存知己”、四海之内皆兄弟。这背后,一方面是中国中心的特殊主义,一方面是普遍主义的世界观,既是只有一个文明中心的世界观,又是文明普遍适用,放之四海皆准的世界观。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六、佛教没有征服中国,但是佛教曾经给了中国一个机会 -
按照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的说法,“文明”和“文化”是不同的,“文明”是人为的,“文化”是自为的。也就是说,文化是与生俱来的习惯,是使不同民族保持不同面貌的东西,是不怎么会变化的东西;文明是一种需要学习得来的,社会群体交往的规则,是使不同人群的差异越来越少的东西,也是不断进步的东西。假定我们能在意识中区分“文化”与“文明”,我们就知道,文化没有好坏之别,它只是一种历史形成的习惯、观念和习俗,造就一个族群与生俱来的惯性行为。在这样的意义上去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就可以既拥抱文明,又守护文化,这样对于中国文化就比较好评价,就不必因为自己特别的文化,而抵抗普遍性的文明。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五、“文明”与“文化”之分,以及中国文化的现代命运 13
> 全部原文摘录
古代中國文化講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古代中国的秩序与信仰

通过古代文化思想去理解现在的父母辈

没有“塔什拉玛干沙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商务印书馆《古代中国文化讲义(重订增补版)》(2022年9月第一版),是“葛兆光讲义系列”丛书之一。该书第130页提到新疆尼雅遗址时写道:“那里过去是很热闹的,像现在很有名的塔什拉玛干沙漠南缘发现的尼雅遗址,就包括了寺院、官署、住宅、种植园,证明它就是汉魏时代的‘... (展开)
提前20年的历史流行预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且独一无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介绍了古代中国的主流文化观点,引发我们关照当下中国人的文化观,因为文化与传统有关,表现着过去对现在如影随形的影响。可以边读边思考近代的文化运动到底给我们的文化带来了什么样的革命性变化,又有什么文化内核是从未改变的,面对新旧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冲突,... (展开)
读《中国古代文化讲义》后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的奶奶信太阳神。我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宗教,有段时间怀疑和古埃及太阳神有关系,有时候又像是迷信。这个宗教大概混合了道教、佛教甚至天主教,有咒语、有仪式,还能治病。这个宗教大概很小众,除了奶奶一个人没见其他人信,也没见过有什么宗教聚众活动。据奶奶说这是她的妈妈... (展开)>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8.4分 894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22)8.7分 229人读过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8.3分 196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8.8分 13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古代中國文化講義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Sunshine.*lan 2022-01-20 15:47:48
语言浅近易懂,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全面。较为准确地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内核。1. 古人对中国的认知发生了变化(从「天下」到「万国」)2. 婚丧礼仪、家族祭祀中涵盖了中国传统的规则秩序 3. 从「家」到「国」,中国的礼仪是在儒家精神的渗透下发生的 4. 异域文化(佛教)的传入、融合,在地生发(禅宗、观音的形象)5. 道家与道教(永生与幸福的追求,炼丹练功/念咒画符等)6. 上层与民众的不同信仰方式(民间通过... 语言浅近易懂,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全面。较为准确地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内核。1. 古人对中国的认知发生了变化(从「天下」到「万国」)2. 婚丧礼仪、家族祭祀中涵盖了中国传统的规则秩序 3. 从「家」到「国」,中国的礼仪是在儒家精神的渗透下发生的 4. 异域文化(佛教)的传入、融合,在地生发(禅宗、观音的形象)5. 道家与道教(永生与幸福的追求,炼丹练功/念咒画符等)6. 上层与民众的不同信仰方式(民间通过仪式、戏文等方式了解宗教、伦理道德)7. 风水与五行(即使科学性有待考证,但也是一种理解古人的方式)8. 最后思考,究竟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