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說到催眠治療,絕對要知道這個名字:米爾頓•艾瑞克森(Milton H. Erickson ,1901-1980)。
艾瑞克森是二十世紀催眠界的超級大師,他不但是「美國臨床催眠學會」及《美國臨床催眠期刊》的創辦人,一生更常遊歷各處講學,為專業人士提供催眠訓練的課程,希望可以在嚴肅的學術殿堂中,為催眠取得合法地位,因此被尊稱為「現代醫療催眠之父」。
他也是「短期策略取向心理治療之父」。他敢於顛覆傳統和理論,強調彈性、務實、結構取向的治療方式;他以創意來發展許多解決方案,誘發個案的自助潛能,恢復健康的生活。
他更以超強的毅力來克服身體的殘障及病痛。他十七歲時罹患小兒痲痹症,幾乎全身癱瘓,但他以超人的意志力活了下來,把握每個機會去鍛鍊肌力,學著用拐杖走路、學騎腳踏車、還獨力完成一趟驚險的獨木舟之旅;肌肉萎縮不但帶來長年的疼痛,更影響到他的脊椎、視力及...
說到催眠治療,絕對要知道這個名字:米爾頓•艾瑞克森(Milton H. Erickson ,1901-1980)。
艾瑞克森是二十世紀催眠界的超級大師,他不但是「美國臨床催眠學會」及《美國臨床催眠期刊》的創辦人,一生更常遊歷各處講學,為專業人士提供催眠訓練的課程,希望可以在嚴肅的學術殿堂中,為催眠取得合法地位,因此被尊稱為「現代醫療催眠之父」。
他也是「短期策略取向心理治療之父」。他敢於顛覆傳統和理論,強調彈性、務實、結構取向的治療方式;他以創意來發展許多解決方案,誘發個案的自助潛能,恢復健康的生活。
他更以超強的毅力來克服身體的殘障及病痛。他十七歲時罹患小兒痲痹症,幾乎全身癱瘓,但他以超人的意志力活了下來,把握每個機會去鍛鍊肌力,學著用拐杖走路、學騎腳踏車、還獨力完成一趟驚險的獨木舟之旅;肌肉萎縮不但帶來長年的疼痛,更影響到他的脊椎、視力及聽力,並飽受關節炎、痛風和輕微的肺氣腫之苦,他還是天生的色盲。面對多重殘障和病痛的困境,他從未怨懟命運或自暴自棄;相反地,他卻是最懂得感謝生命的人,處處顯露出一種足智多謀、彈性、創意、運用自如和即席演出的獨特魅力,而成為一代宗師。
作者简介 · · · · · ·
本書作者傑弗瑞.薩德博士,是艾瑞克森的嫡傳弟子,也是艾瑞克森基金會的創辦人及現任執行長。他曾跟隨艾瑞克森六年之久,對大師的人格特質、治療方法、面對個案的靈活魅力,都非常了解,由他來執筆陳述艾瑞克森的其人其事及思想精髓,可幫助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領會催眠治療的技術和方法,並透過個案歷程來了解催眠的療效及奧祕。
作者:傑弗瑞.薩德 Jeffrey K. Zeig, Ph.D薩德博士是催眠大師艾瑞克森的嫡傳弟子,也是米爾頓.艾瑞克森基金會(Milton H. Erickson Foundation)的創辦人及現任執行長。薩德博士是一位卓越的臨床心理學家,也是全世界最知名的催眠治療師之一,已有17本專業著作,並受邀到30多個國家指導專業催眠治療工作坊。
喜欢读"艾瑞克森:天生的催眠大師"的人也喜欢 · · · · · ·
艾瑞克森:天生的催眠大師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练习提高自身的观察力
> 更多书评 3篇
-
~( ̄︶ ̄)~ (神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我们都会自我欺骗,而否认就是自欺的伪饰,透过否认的防卫机制,我们都能获得心理一时的舒慰 激发内在资源的做法是增强正面经验而非分析缺陷 以简单,常识性的治疗介入,搭配戏剧化的呈现方式,间接(不直击要害)激发反应,比如通常以比喻或轶事的方式表达一般常识性的建议 潜意识一旦隐瞒了你一件事,他就会隐瞒你其他的事 人并非单由行为所组成,还包括认知和情绪,而且人在情绪... (1回应)2012-10-11 19:33:54 4人喜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我们都会自我欺骗,而否认就是自欺的伪饰,透过否认的防卫机制,我们都能获得心理一时的舒慰 激发内在资源的做法是增强正面经验而非分析缺陷 以简单,常识性的治疗介入,搭配戏剧化的呈现方式,间接(不直击要害)激发反应,比如通常以比喻或轶事的方式表达一般常识性的建议 潜意识一旦隐瞒了你一件事,他就会隐瞒你其他的事 人并非单由行为所组成,还包括认知和情绪,而且人在情绪上会抗拒他的理智,没有两个人会有完全相同的想法,但所有人都会抗拒理智的想法并且非常情绪化。所以不要强迫人改变念头,相反要去跟随念头,用缓慢的步调改变它,创造出有利于改变的情境,让他们愿意改变自己的思想。 他随着我细微的潜意识的反应来调整谈话的方向,他并不需要依赖我的语言反应来判断 1.对病人不要有先入为主观念的必要性 2.渐进改变的需要 3.以病人的价值体系来与其沟通 4.创造有利病人改变想法的情境,让他们理解到自身具有改变的力量 5.应该由病人的世界观来理解他们,而不是由预设的观点 人们有一种倾向,只听他们想听的,只想他们愿意想的,只了解他们想要了解的 当病人警觉着不去背叛自己时,你已经从隐微的动作里看到真貌,他们是在对你说悄悄话,而不是对他们自己,潜意识有它自己的运作方式 潜意识知道要用多少盐,要喝多少口饮料,而意识一点也不知道这些事
1回应 2012-10-11 19:33:54 -
如林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觉察力的训练 由于艾瑞克森相当重视治疗中的观察,他部分的训练取向是指导我去提高个人的觉察力,他运用了许多的方法,包括述说有关观察的有趣的故事,并激发我实际身体力行。例如,他要我去观察游乐场的一群孩子,预测他们会和谁一起玩以及下一步会做什么……等等。而且,他要我观察一群人的互动,判断谁将会先离开,谁会是下一个说话的人……等等。2015-07-25 20:06:39 1人喜欢
-
~( ̄︶ ̄)~ (神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我们都会自我欺骗,而否认就是自欺的伪饰,透过否认的防卫机制,我们都能获得心理一时的舒慰 激发内在资源的做法是增强正面经验而非分析缺陷 以简单,常识性的治疗介入,搭配戏剧化的呈现方式,间接(不直击要害)激发反应,比如通常以比喻或轶事的方式表达一般常识性的建议 潜意识一旦隐瞒了你一件事,他就会隐瞒你其他的事 人并非单由行为所组成,还包括认知和情绪,而且人在情绪... (1回应)2012-10-11 19:33:54 4人喜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我们都会自我欺骗,而否认就是自欺的伪饰,透过否认的防卫机制,我们都能获得心理一时的舒慰 激发内在资源的做法是增强正面经验而非分析缺陷 以简单,常识性的治疗介入,搭配戏剧化的呈现方式,间接(不直击要害)激发反应,比如通常以比喻或轶事的方式表达一般常识性的建议 潜意识一旦隐瞒了你一件事,他就会隐瞒你其他的事 人并非单由行为所组成,还包括认知和情绪,而且人在情绪上会抗拒他的理智,没有两个人会有完全相同的想法,但所有人都会抗拒理智的想法并且非常情绪化。所以不要强迫人改变念头,相反要去跟随念头,用缓慢的步调改变它,创造出有利于改变的情境,让他们愿意改变自己的思想。 他随着我细微的潜意识的反应来调整谈话的方向,他并不需要依赖我的语言反应来判断 1.对病人不要有先入为主观念的必要性 2.渐进改变的需要 3.以病人的价值体系来与其沟通 4.创造有利病人改变想法的情境,让他们理解到自身具有改变的力量 5.应该由病人的世界观来理解他们,而不是由预设的观点 人们有一种倾向,只听他们想听的,只想他们愿意想的,只了解他们想要了解的 当病人警觉着不去背叛自己时,你已经从隐微的动作里看到真貌,他们是在对你说悄悄话,而不是对他们自己,潜意识有它自己的运作方式 潜意识知道要用多少盐,要喝多少口饮料,而意识一点也不知道这些事
1回应 2012-10-11 19:33:54 -
艾瑞克森经常扮演一个“感兴趣的观察者”的角色,他也具有社会疏离的倾向。他很重视隐私,绝不是那种你可以跟他闲聊时事和运动的人。 但当他在工作的时候,你绝对不会感受到他的疏离感;你会感受到他的热情和对你个人的关注,这并不意味着他让人觉得完全的安全,完全的安全是改变的绊脚石。尽管我能够自适在他温情的安全感当中,感受到他试着由我的个人特质来帮我发掘自己的才能,但我从未觉得和他相处能完全的自在。和艾瑞克森...
2016-07-21 11:14:49
艾瑞克森经常扮演一个“感兴趣的观察者”的角色,他也具有社会疏离的倾向。他很重视隐私,绝不是那种你可以跟他闲聊时事和运动的人。 但当他在工作的时候,你绝对不会感受到他的疏离感;你会感受到他的热情和对你个人的关注,这并不意味着他让人觉得完全的安全,完全的安全是改变的绊脚石。尽管我能够自适在他温情的安全感当中,感受到他试着由我的个人特质来帮我发掘自己的才能,但我从未觉得和他相处能完全的自在。和艾瑞克森相处的人常常会觉得“头昏眼花”,部分是因为他清楚地意识到要给你一个冲击,然而它却是一份“无害的不确定感”,即使你整个人失衡不安,还是会觉得这份不确定感能让你有所获益。
回应 2016-07-21 11:14:49 -
多年以来,在替病人作精神健康检查之俊,艾瑞克森都会写下的病人社交史,也就是推测出病人社交史可能的样貌。紧接着,他会拿从社工体系得知的真正社交史和他自己推测的版本相互比较。他也会反向推测,先得知真正的社交史,据此建构出假设性的精神健康检查结果,再和真正的结果相较。他在许多病人身上用了这样的技巧,直到他对社会发展有了全面的了解。
2016-07-21 11:19:50
-
善用取向的一些要点: 1.辨识病人的资源(未发掘的能力)。 2. 评估病人的价值观,例如,病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也能成为病人资源的一部份)。3.善用病人的价值观来开发他的资源。 4.直接或间接地联结开发出的资源与问题。 5。第四个步骤最好採小步骤进行,建立信任、投契 ( rapport)的关系和改变的动机,自始自终都试图引导病人产生自发改变。艾瑞克森相信从做中学是病人最佳的学习方式。治疗的动作必须与病人切身相关,也...
2016-07-21 13:33:20
善用取向的一些要点: 1.辨识病人的资源(未发掘的能力)。 2. 评估病人的价值观,例如,病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也能成为病人资源的一部份)。3.善用病人的价值观来开发他的资源。 4.直接或间接地联结开发出的资源与问题。 5。第四个步骤最好採小步骤进行,建立信任、投契 ( rapport)的关系和改变的动机,自始自终都试图引导病人产生自发改变。艾瑞克森相信从做中学是病人最佳的学习方式。治疗的动作必须与病人切身相关,也必须和他的价值体系紧密结合。 6.任何的行为,甚至是抗拒,都能为治疗师所接受, 并善用它成为有效的治疗工具;任何的情境都能为治潦师所接受,并转化为治疗性的运用。 7.戏剧能提高病人对于指令的反应。 8.在激发反应行为之前,要预先植入概念的种子(seeding ideas)。 9.时间点的掌握是重要关键。治疗的过程涉及步调的调整、旧模式的崩解和新适应模式的习得。抗拒的发生通常是因为不够留意这些过程。 10.治疗师(和病人)必须怀抱着期待的心态。 引自第67页 回应 2016-07-21 13:33:20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评分9分以上的心理学书籍 (可乐)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37°暖书单(二) (37°暖)
- 11 (林静)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艾瑞克森:天生的催眠大師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漫游者 2017-01-20 11:44:04
艾瑞克森是个了不起的剧作家
0 有用 Idee 2017-04-29 00:11:37
是什么让他具备如此强大的洞察力?
0 有用 dearowl 2006-05-20 13:43:48
有趣
13 有用 天涯远不远 2007-11-28 16:02:04
催眠,就是一个温暖的人在另一个人身上激发出赖以生存的力量
0 有用 西祠 2011-07-28 14:19:50
不是在用技术咨询,是人。有人说,咨询师是在用无意识做咨询。
0 有用 任苗 2021-04-07 23:16:39
他经常利用催眠来控制疼痛,当艾瑞克森为了控制疼痛做自我催眠时,他并没有硬性地引导自己;而是赋予潜意识一个舒服的意念,然后跟随着他所接受到的暗示漫游。
0 有用 瑜彦伯璋 2021-02-15 20:15:32
这就是位天才
0 有用 jessieyannnnn 2019-10-21 21:26:39
艾瑞克森的理念我很认同。但必须说,这本书我没看进去
1 有用 曹小仙儿 2017-05-11 10:53:08
当时为了学催眠特意买的,看完后发现这本书不是教你催眠,而是通过案例告诉你什么是催眠。目前催眠届鱼龙混杂所谓的大师遍地,看完这本书就不那么容易被忽悠了。
0 有用 Idee 2017-04-29 00:11:37
是什么让他具备如此强大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