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無論是戰火波及的區域、直接或間接參與的國家、生命財產的損失等等,沒有其他的戰爭堪與比擬;而其所造成的衝擊與影響,更是全面而深遠。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一)的创作者
· · · · · ·
-
李德·哈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李德·哈特爵士(Basil H.Liddell Hart,1895-1970),英国军事记者、军事理论家、战略学家。生于法国巴黎。早年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任步兵团军官,并曾在战斗中负伤。后来加入英国皇家军事教育协会。一战结束后,先后服务于《英国每日电讯报》(1925-1935)和《英国泰晤士报》(1935-1939),从事军事记者工作。李德·哈特同时也是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在军事学上提出了“间接路线”的观念以及涵盖军事以外领域的“大战略”概念,同时他也是现代战争“装甲兵”作战的鼓吹者。李德哈特与克劳塞维兹同时被誉为西方战略思想史中的两位现代战略大师。主要著作有:《大战略——间接路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沙漠之狐隆美尔》等。1966年被英国皇家授予爵士勋章。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P128 巴尔干战役延迟了德国入侵苏联的计划,南斯拉夫突发的政变,上台的反德政府使希特勒大为震怒: 不过为了历史的兴趣,此次战役是否真正已经产生那样的效果,却又还是值得研究的。足以支持这种说法的惟一最具体证据就是下述事实:希特勒本已命令对于攻击苏联的一切准备,都必须在5月15日以前完成,但到了3月底,这个预定的日期却又被顺延约一个月,然后才决定改为6月22日。伦德斯特元帅曾经说过,他那个集团军的准备是由于装甲师的迟到而发生了延误那些装甲师都是巴尔干战役中所使用的,所以这也就是延误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外又还要再加上天气的因素。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对巴尔干和克里特岛的蹂躏 -
从表面上来看,法国人似乎是拥有充足的优势足以压倒德军在西线上的兵力,而一直冲到莱茵河上。因为他们并没有这样做,所以德国将领们先是感到惊奇,然后就如释重负。因为大多数人在思想上还是摆脱不了1918年的旧观念,并且也像英国人一样,把法国陆军估计得太高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一)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7 条 )




小白读军事权威的“二战”史,竟也上头!
利德尔·哈特是权威的历史学家和军事理论专家,参加过“一战”的战斗,在“二战”中担任英国军事专家和顾问。相关军事策略对西方军界有过相当大的影响,著书立说也颇丰。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是他对战争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也是其代表作。 作为“二战”的一部综史,这本书...
(展开)

波澜壮阔的二战全景图
俄乌战争、巴以冲突,在世界上仅有的四五个火药桶中,目前已经点燃了两个。再加上朝韩关系紧张,朝鲜宣布“朝韩不再是同族关系,而是完全敌对关系”,这个火药桶说不定随时也会爆炸,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疑问: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 就像史蒂芬·茨...
(展开)

一场不必要的战争——利德尔·哈特对二战的战略思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利德尔·哈特是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他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经历了残酷的索姆河战役。战后,因为健康原因,他以上尉军衔退役,并从事军事记者职业。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利德尔·哈特就机械化战争理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J.F.C.富勒共同创立了现代机械化战争理论,认为... (展开)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8.9分 1621人读过
-
Perseus Books Group (1999)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9.1分 549人读过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8.9分 163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一)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佬顽童达仁 2008-02-12 22:16:03
李德哈特-魔鬼辩护士
0 有用 Karl-Heinz 2008-03-01 21:28:22
钮先钟译
0 有用 狼行天下 2016-05-29 00:20:32
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