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沙尔·波德莱尔(1821—1867)在法国诗歌乃至欧美诗坛上的地位是划时代的,他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恶之花》(1857)是波德莱尔的代表作,也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创新之一在于他描写了大城市的丑恶现象。在他笔下,巴黎风光是阴暗而神秘的,吸引诗人注目的是被社会抛弃的穷人、盲人、妓女,甚至不堪入目的横陈街头的女尸。波德莱尔描写丑和丑恶事物,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他认为丑中有美。与浪漫派认为大自然和人性中充满和谐、优美的观点相反,他主张“自然是丑恶的”,自然事物是“可厌恶的”,罪恶“天生是自然的”,美德是人为的,善也是人为的;恶存在于人的心中,就像丑存在于世界的中心一样。他认为应该写丑,从中“发掘恶中之美”,表现“恶中的精神骚动”。波德莱尔在描绘人的精神状态时往往运用丑恶的意象。以《忧郁之四》为例,诗中出...
沙尔·波德莱尔(1821—1867)在法国诗歌乃至欧美诗坛上的地位是划时代的,他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恶之花》(1857)是波德莱尔的代表作,也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创新之一在于他描写了大城市的丑恶现象。在他笔下,巴黎风光是阴暗而神秘的,吸引诗人注目的是被社会抛弃的穷人、盲人、妓女,甚至不堪入目的横陈街头的女尸。波德莱尔描写丑和丑恶事物,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他认为丑中有美。与浪漫派认为大自然和人性中充满和谐、优美的观点相反,他主张“自然是丑恶的”,自然事物是“可厌恶的”,罪恶“天生是自然的”,美德是人为的,善也是人为的;恶存在于人的心中,就像丑存在于世界的中心一样。他认为应该写丑,从中“发掘恶中之美”,表现“恶中的精神骚动”。波德莱尔在描绘人的精神状态时往往运用丑恶的意象。以《忧郁之四》为例,诗中出现的意象全部是丑的:锅盖、黑光、潮湿的牢狱、胆怯的蝙蝠、腐烂的天花板、铁窗护条、卑污的蜘蛛、蛛网、游荡的鬼怪、长列柩车、黑旗。这些令人恶心的、丑陋的,具有不祥意味的意象纷至沓来,充塞全诗,它们显示了“精神的骚动”。总之,波德莱尔以丑为美,化丑为美,在美学上具有创新意义。这种美学观点是20世纪现代派文学遵循的原则之一。
创新之二在于展示了个人的苦闷心理,写出了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悲惨命运。在诗歌中表现青年的这种心态,是别开生面的。浪漫派诗歌表现爱情的失意、精神的孤独、政治上的失落感,在挖掘人的深层意识方面仅仅是开始。波德莱尔从更高的意义上来理解忧郁,他认为美的典型中存在不幸。忧郁是《恶之花》要表达的最强音。从整部诗集来看,诗人写的是人在社会中的压抑处境。忧郁像魔鬼一样纠缠着诗人。忱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而产生的病态情感,也反映了小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命运不济,寻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悲观绝望的心境,正如诗集初版时广告的说明和评论所说的:《恶之花》“在于勾画现代青年的精神骚动史”,“表现现代青年的激动和忧愁”。
忧郁苦闷这种精神状态是诗人身世经历的产物。他的一生是一系列悲剧的组合。波德莱尔六岁丧父,母亲改嫁。波德莱尔不满于母亲的改嫁,与继父关系一直不好;继父严厉而狭隘,使敏感的孩子陷入深深的忧郁之中。波德莱尔读书时忍受着忧愁和孤独之苦,上大学时生活放纵,以反抗家庭的管束。为此,他的家庭要他到印度去旅行,他由于思乡而半途返回。不久,他把父亲的遗产花光了,只得自食其力,写作文艺评论和诗歌。1848年革命曾经激发起他的革命热情,随着拿破仑第三发动政变,他又消沉下去。他的不满现实和反抗情绪,正是当时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心态流露。《恶之花》表现的就是这种精神苦闷。
波德莱尔有一套诗歌理论,运用到《恶之花》中。首先是通感,同名十四行诗指出了不同感觉之间有通感:“香味、颜色和声音在交相呼应。”随后诗歌作了具体的阐发,表明一切感觉是相通的。在其他诗歌中,波德莱尔提出诗歌应该同别的艺术相通(《灯塔》、《面具》)。波德莱尔认为通感是一种“联想的魔法”,属于“创作的隐蔽法则”,艺术家由此能够深入到艺术的更高级的殿堂。雨果称赞波德莱尔“创造了新的颤栗”。
波德莱尔主张运用“艺术包含的一切手段”,他主要运用的是象征手法:以具体意象去表现抽象观念,其含义是丰富的、复杂的、深邃的,具有哲理性。在他笔下,时间、美、死亡、偶然、羞耻、愤怒、仇恨……都拟人化了,也就是运用了象征手法。为了捕捉大量的意象,诗人需要发挥想象:“想象是真实的母后。”波德莱尔将想象看作各种才能的母后,认为是天才的主要品质,能把抽象的精神现象和各种概念以具体的意象传达出来。
波德莱尔在诗歌创作上的创新欲望是非常强烈的。他一开始诗歌创作,就明确意识到要理解艺术的“现代性”。所谓“现代性”,就是要从现实生活中抽取出具有历史性的内容,抽取出反映现代本质的具有诗意的东西,也就是从现时事物中抽取出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这种现代意识,是导致他提出一系列新观点,取得杰出成就的主要原因。
波德莱尔十分注意语言的锤炼,挖掘语言的宝藏。他反对写长诗。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写道:“一首没有瑕疵的十四行诗,抵得上一首长诗。”这句诗可以用作波德莱尔的座右铭。《恶之花》中以十四行诗和短诗组成,体现了他的这种主张和锤字炼句的功夫。
惡之花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 1821-1867),法国诗人。作品有诗集《恶之花》和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另写有大量文学和美学论文。他被认为是使欧洲人的经验方式和写作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作家,他的美学理论在诗歌和艺术史上是一个重大转折点,是现代主义各流派灵感与理论的不尽泉源。
郭宏安,1943年生,吉林省长春市人,原籍山东莱芜县。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该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你来自幽深的天空,还是地狱, 美啊?你的目光既可怕又神圣, 一股脑儿倾斜着罪恶和善举, 因此人们把你和酒浆相比并。 你的眼睛包含着落日和黎明; 你像雷雨的黄昏把芳香播散; 你的吻是春药,你的嘴是药瓶, 能使英雄怯懦,又使儿童勇敢。 你出自黑色深渊,或降自星辰? 命运受惑,像狗追随在你裙下; 你随意地播种着灾祸和欢欣, 你统治一切,却没有任何报答。 美,你在死人身上走,还要嘲弄; 你的首饰中有魅力的是恐惧, 凶杀在你最珍爱的小饰物中, 在你骄傲的肚皮上淫靡起舞。 蜉蝣花了眼,朝你这蜡烛飞去, 嘶的一声烧着,还说:火炬有福! 情郎俯在美人身上气喘吁吁, 好像垂死的人抚爱他的坟墓。 这有何妨,你来自天上或地狱? 啊美!你这怪物,巨大、纯朴、骇人! 只要你的眼、你的笑、你的双足 打开我爱而不识的无限之门! 这有何妨美,你来自上帝或魔王? 天使或海妖?——目光温柔的仙女, 你是节奏、香气、光明,至尊女皇!—— 只要世界少丑恶、光阴少重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4页 -
表现了美的艺术品本身就是道德的,它不必将道德、真、善等等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惡之花"的人也喜欢 · · · · · ·
惡之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7 条 )




被诅咒的女人还是现代女英雄:论波德莱尔笔下的女同性恋者

从地狱中开出的希望之花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0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8.6分 6608人读过
-
Gallimard (1999)9.5分 148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8.7分 4185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8.6分 381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不完全收藏陳阿信推薦書籍。 (Miss黑眼圈♥)
- 陳主唱的書櫃 (人間苦手羅米拉)
- 陈信宏(阿信)推荐的60本书 (相当不齐)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妈的上了大学就没读过书了 (莫名其妙橙壮壮)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9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惡之花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CaptainJerk 2011-09-06 23:02:55
诗歌翻译总是少了那么点味道
0 有用 黃大門 2021-10-26 01:14:43
打卡98年洪範出的戴望舒的譯本(沒找到條目),就,文謅謅的,倒牙,粗鄙如我get不到這種純粹感官意象的詩歌_(:3」∠)_
0 有用 國際性恐怖份子 2017-08-09 10:41:22
我覺得翻得不好,沒fu~~~ 內容蠻頹廢厭世的可能在當時的法國很驚世駭俗???
0 有用 别上 2009-07-28 18:07:32
诗文
1 有用 Zain al-Rafeea 2019-07-29 22:24:58
早知道应该多学一门语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