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為什麼現代社會中的財富和權力的分配,是以今天這種面貌呈現,而非其他形式?為何越過大洋進行殺戮、征服和滅絕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歐洲人和亞洲人?各族群間的生活差異為何如此之大? 對於現代人類、國家間的種種不平等現象,連史學家都存而不論。許多大家熟悉以及想當然耳的答案,在作者的論述中都產生截然不同的意義。本書提出的結論必然會引起爭議,但這只是個開端,引領我們用全新的角度來看世界。 作者是抽絲剝繭,解開種種歷史發展之謎,其巧心慧思與博學多聞,使本書讀來生動有趣,逐步帶領我們深思人類社會未來的命運。
作者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為知名的演化生物學家、人類學家及作家,本書與他的另一本著作《第三種猩猩》同時榮獲洛杉磯時報書獎和英國科普書獎,是一部人類的自然史;本書則是人類的文明史,兩書合輯堪稱為「人類大歷史」。
槍炮、病菌與鋼鐵的创作者
· · · · · ·
-
贾雷德·戴蒙德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贾雷德·戴蒙德,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以生理学开始其科学生涯,进而研究演化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被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员,曾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研究员基金及全国地理学会伯尔奖,在《发现》、《博物学》、《自然》和《地理》杂志上发表过论文200多篇。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全世界作为驯化候补考的148种陆生食草类大型野生哺乳动物中,只有14种通过了试验。为什么其余的134种没有能通过试验呢?弗朗西斯•高尔顿在把其余那些动物说成是“注定要永远野生”时指的是哪些情况呢? 答案来自安娜—卡列尼娜原则。要能得到驯化,每一种候补的野生动物都必须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缺少了哪一个必不可少的特点,都会使驯化的努力失败,就像使建立幸福婚姻的努力失败一样。 ·日常食物。每一次某种动物在吃某种植物或另一种动物时,食物生物量转换为取食者生物量的效率远远低于100%:通常在10%左右。由于这种根本性的缺乏效率,没有一种食肉的哺乳动物为了充当食物而被驯化。 ·生长速度。为了值得饲养,驯化动物也必须生长迅速。这个要求把大猩猩和大象给排除了,虽然它们都吃素,绝对不挑食,而且身上的肉也多。有哪一个想要成为饲养大猩猩或大象的大牧场主会花15年时间去等待他的牧群长到成年那么大?需要役用象的现代亚洲人发现把大象从野外捉来加以调教要省钱得多。 ·圈养中的繁殖问题。我们人类不喜欢在众目睽睽之下性交;有些具有潜在价值的动物也不喜欢这样傲。这就是对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猎豹的驯化尝试中途天折的原因,虽然几千年来我们一直怀有驯化它的强烈兴趣。 ·凶险的性情。当然,几乎任何一种体形够大的哺乳动物都能杀人。猪、马、骆驼和牛都杀死过人。然而,有些大型动物性情还要凶险得多,比其他动物也危险得多。动辄杀人的倾向使许多本来似乎理想的动物失去了驯化的候补资格。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灰熊。 ·容易受惊的倾向。大型食草类哺乳动物以不同的方式对来自捕食者或人类的危险作出反应。有几种在觉察到危险时会变得神经紧张,动作敏捷,并且照例立即逃走。还有几种则动作迟缓,不那么紧张,在群集中寻求保护,在受到威胁时站在原地不动,不到必要时不会逃跑。大多数鹿和羚羊(驯鹿是显著的例外)属于前—种,绵羊和山羊则属于后一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九章 斑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则 -
● 当然,我并不赞成那种明显的谬论,即认为每一个社会都会迅速地采纳每一个可能对它有益的新事。事实上,在整个大陆和其他—些包含数以百计的互相竞争的广大地区,有些社会对新事物可能比较开放,有些社会对新事物可能比较抵制。那些接受新作物、新牲畜或新技术的社会因而可能吃得更好,繁殖得更快,从而取代、征服或杀光那些抵制新事物的社会。 ● “幸福的家庭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得到幸福,婚姻必须在许多不同方面都是成功的:两性的吸引、对金钱的共识、对孩子的管教、宗教信仰、三亲六眷,以及其他重大问题。在所有这些基本方面只要有一个方面出了问题,就可使婚姻毁掉,即使这婚姻所有其他必要的幸福因素一样不少。 这个原则推而广之,可以用来了解婚姻以外的生活的其他许多方面。对于成功,我们往往是寻求容易的、单一因素的解释。然而,对于大多数重大的事情来说,成功实际上需要避免许多个别的可能的失败原因。 ● 所有那些为伟大的将军们歌功颂德的军事史对于一个令人泄气的事实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这个事实就是:过去战争中的胜利者并不总是那些拥有最优秀的将军和最精良武器的军队,而常常不过是那些携带有可以传染给病人的最可怕的细菌。 ● 源于动物的疾病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的冲突;欧亚大陆的病菌在大量消灭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的土著民族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这些民族包括太平洋诸岛居民、澳大利亚土著居民、非洲南部的科伊桑民族(霍屯督人和布须曼人)。这些以前没有接触过欧亚大陆病菌的民族的累计死亡率在50%和100%之间。 ● 毫无疑问,欧洲人在武器技术和行政组织方面拥有对他们所征服的大多数非欧洲民族的巨大优势。但仅仅这种优势还不能完全说明开始时那么少的欧洲移民是如何取代美洲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地区那么多的土著的。如果没有欧洲送给其他大陆的不祥礼物——从欧亚大陆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书摘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槍炮、病菌與鋼鐵"的人也喜欢 · · · · · ·
槍炮、病菌與鋼鐵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22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6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8.7分 66591人读过
-
W. W. Norton & Company (1999)8.8分 1176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8.7分 5833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8.9分 378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环境史 (生命凋零)
- 尚書令之推薦書 (尚书令)
- 有趣的轻松的适合吃饭时消遣的社科读物列表 (seen)
- 私藏2-1 (寧小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槍炮、病菌與鋼鐵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點解我係我 2011-12-10 22:48:24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208159/
2 有用 鲁闽 2012-06-12 00:37:39
各大洲上的族群,有截然不同的大历史,原因不在人,而在环境;当然,要不是人类的创造活动,我们今天还在用石器切肉,茹毛饮血…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发明人才。不过有些环境提供了更多的起步素材,提供了更适合新发明的情境;此外还要加上文化和特异的个人。这是本书的核心意思。但让我感兴趣的,不是作者对世界的发展提出了多么圆融的解释,而是他的论述坚定了我先前的一个看法:想要理解复杂世界的最好办法就是回到原点,从最基本... 各大洲上的族群,有截然不同的大历史,原因不在人,而在环境;当然,要不是人类的创造活动,我们今天还在用石器切肉,茹毛饮血…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发明人才。不过有些环境提供了更多的起步素材,提供了更适合新发明的情境;此外还要加上文化和特异的个人。这是本书的核心意思。但让我感兴趣的,不是作者对世界的发展提出了多么圆融的解释,而是他的论述坚定了我先前的一个看法:想要理解复杂世界的最好办法就是回到原点,从最基本的物质局限出发,恐怕只有认清了局限,才能真正打开局面。 (展开)
1 有用 Zen Mule 2012-07-28 07:55:19
专栏体……
0 有用 Nasscopie🌻 2012-06-01 14:49:10
亚力的问题给出了终极解答:因为亚欧大陆继承的不动产更多,运气更好。在自然地理方面更具优势。可是在解释为什么欧洲与肥沃月湾以及中国在公元1500年后会产生巨大分野方面证据不足,论据偏弱。而这恰恰是我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地理决定论,说白了还是欧洲中心论。
0 有用 生命凋零 2006-12-10 11:45:25
蠻令人震驚的一本書,原來作古生物學的的知識攝取量如此驚人。
0 有用 Tsien 2023-07-08 17:57:34 北京
终极因的方法を探り、繰り返し使用しており、勉強になった。やく20時間
0 有用 最烦装逼 2023-02-17 22:42:32 日本
无趣,冗长与过度翻译
0 有用 fang 2022-07-10 18:40:03
非常精彩的人類發展史。翻譯也非常棒!
0 有用 青空 2021-05-28 07:37:12
环境,生物,地理位置带来了全然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除去这些因素外,仍存在的无法解释的历史现象就要考虑人的力量了。
0 有用 戰大爺 2020-02-21 00:35:44
指出西方的強盛是因為病毒的強化和擁有槍砲及鋼鐵的產生。如何運用鋼鐵才是重點,也是為何西方會強盛的關鍵。書中指出因為歐亞大陸長時間病菌的混和和成長,和長期處在孤立的澳洲和中南美洲因為為海所隔離。所以沒有辦法應付這樣的病菌,採使得天花這樣的病菌在中南美洲早成極大的傷害更甚者改變了美洲三大古國的阿茲特克、印加、馬雅的延續。未必只有這樣的原因,但也提供了我們新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