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ory of Mankind》的原文摘录

  • 公元800年,一个日耳曼首领摇身一变,当上了罗马帝国的皇帝。现在,在公元1066年,北欧海盗的孙子当上了英格兰的国王。 当历史事实如此好玩和有趣,我为什么还要去读童话故事呢?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3-30 13:16:43
    —— 引自章节:30. The Norsemen
  • 骑士们希望自己可以像兰斯洛那样勇敢,像罗兰一样忠心。无论他们衣着如何简陋,囊中如何羞涩,他们都怀着尊严,开口说话时言辞谨慎而亲切,好让人知道他们是真正的骑士。 这样,有规则的骑士制度,就变成一所教导良好言行举止的学校,而良好的言行举止是这架社会机器的润滑剂。骑士精神成为礼节的同义词,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3-30 13:27:08
    —— 引自章节:32. Chivalry
  • 中世纪早期是个开疆拓土、殖民定居的时代。在保护着罗马帝国东北部边境的那一大片由森林、山脉和沼泽构成的荒地之外,居住着一支新的民族,彼时他们开始强行进入西欧各地的平原,占领了大部分的土地。像自古以来所有的拓荒者一样,他们从不会“安分守己”。他们喜欢“东奔西走”,精力充沛地砍伐森林,也精力充沛地互砍彼此的咽喉。他们很少有人想住在城市里。他们坚持“自由自在”,喜爱赶着牲口穿过阵风吹拂的草原时,山野吹来的清新空气灌进肺里的感觉。当他们不喜欢目前居住的家园时,便拔起营帐的木桩,起程开始新的冒险。 (房龙的笔调太有意思了吧哈哈哈哈哈哈神吐槽了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3-30 13:49:17
    —— 引自章节:35. The Mediaeval City
  • 请不要对“美好的往昔”太过恋恋不舍。许多人只看到中世纪留下来的美丽教堂和伟大的艺术作品,就拿我们这个步履匆忙、充斥着噪音和卡车恶臭废气的丑陋文明去和一千年前的城市相比,振振有词地感慨今不如昔。须知,这些中世纪的教堂周围全是破烂的小房子,现代最廉价的公寓与之相比都成了豪华宫殿。没错,两名年轻的英雄,高贵的兰斯洛(Lancelot)和同样高贵的帕尔西法尔(Parsifal),在前往寻找圣杯(HolyGrail)的路上,不会闻到汽油的臭味。但是当时有其他各种生活环境里发出的气味——被扔在大街上的腐烂垃圾的气味,主教宫殿旁的猪圈的气味,还有从来不洗澡、一辈子不懂肥皂的好处、穿戴着祖父辈留下来的衣帽的人身上散发的气味。我并不想描绘一幅让人很不舒服的景象。但是,当你们读到古代历史中,法兰西国王从自己宫殿的窗户向外张望,却被巴黎街道上猪群的气味给熏昏过去,或读到古代手稿里对瘟疫或天花之类传染病的详细描述后,你们就会开始明白,“进步”不仅仅只是现代广告业者使用的口号而已。 不,如果城市不存在,过去600年来的进步就不可能发生。因此,我会把这一章写得比其他许多篇章长一点。城市太重要了,无法像写政治事件那样仅用三四页的篇幅把它说完。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3-30 14:00:52
    —— 引自章节:35. The Mediaeval City
  • 首先,请记住,中世纪的人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生来自由的公民,可以随心所欲自由来去,按照自己的能力、精力或运气来塑造自己的命运。相反,他们全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总体讨划的部分,无论是皇帝还是农奴、教宗还是异教徒、英雄还是恶棍、富人还是穷人、乞丐还是小偷,都包含在这计划中。他们接受这项上帝的安排,不提出任何质疑。当然,从这点来看,中世纪的人和现代人完全不同。现代人绝不认命,并且永远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3-30 17:07:22
    —— 引自章节:37. The Mediaeval World
  • “文艺复兴”不是一场政治或宗教运动,而是一种精神状态。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3-30 19:09:13
    —— 引自章节:39. The Renaissance
  • 我不止一次告诫你们要小心历史只期中隐藏的陷阱。人们总是过分关注于日期那几个数字。他们把中世纪视为一段黑暗与无知的时期。仿佛时钟嘀嗒一声,文艺复兴就开始了,城市和宫殿登时沐浴在热切求知又好奇的灿烂阳光中。 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划出如此明确的界线。所有的历史学家都认可,13世纪确实属于中世纪。但它仅仅是黑暗与停滞的时期吗?绝对不是!当时的人可活跃得很。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国家,发展了规模庞大的商业中心。在城堡的塔楼以及市政厅的尖顶背后,冒出了新建的哥特大教堂的细长塔尖。世界的每个角落都生机勃勃。市政厅内那些位高权重的先生(借由新近获取的大量财富),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也开始和他们的封建领主斗争以取得更多的权力。公会成员也开始注意到“人多势众”这个重要的事实,并和市政厅那些位高权重的绅士对抗。国王与他老谋深算的顾问们也趁这趟浑水逮到了不少“好鱼”,并当着吃惊又失望的议员和公会成员的面“大肆享用”。 入夜后,一切政治、经济纷争止于昏晕的路灯。为了度过漫长无趣的黑夜,游吟诗人和民谣歌手讲起了故事、唱起了歌谣。他们歌颂赞美着浪漫爱情、冒险精神、英勇行为以及对淑女们的忠诚。与此同时,年轻人没有耐心等待缓慢成长,纷纷投身于大学之中,也因此有了另外一个故事。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3-30 19:11:11
    —— 引自章节:39. The Renaissance
  • 与现代军事要塞不同的是,它不需要建在前线。只要有一个老瓯和几个学生凑在二起,便是一所大学。在这一点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再次迥异于我们的时代。现今要成立一所大学,过程(几乎一成不变)如下:某个有钱人想给自己居住的社区做点贡献,或某个特定宗教机构想要办一所学校,让有信仰的孩子能获得更合适的督导,或某个州需要医生、律师和教师。大学始于一大笔存在银行的巨款。这些钱用来兴建教学楼、实验室以及学生宿舍。最后,招聘专业教师,实施学生人学考试,大学才能办起来。 但在中世纪,大学的成立方式截然不同。一位智者自言自语道:“我发现了一个伟大的真理,我必须将我的知识传授给其他人。”于是,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几个人愿意班他讲,他就开始宣讲他的知识,就像现代街头的即兴演说家。如果他说得很有趣,观众就会聚过来驻足聆听。如果他说得沉闷乏味,路人就耸耸肩,继续赶路。 不久之后,有些年轻人开始固定地按时前来聆听这位伟大导师的智慧言语。他们带着习字簿、一小瓶墨水和鹅毛笔,把重要的内容记下来。有一天,下起了雨,老师和学生一同撤到空置的地下室或“教授”的家中。学者坐在椅子上,学生都席地而坐。这便是大学的起源。拉丁文“universitas”(大学)一词,意指中世纪时教授和学生组成的团体,当“教师”是一切的核心时,他在什么建筑物里教学并不重要。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3-30 19:18:08
    —— 引自章节:39. The Renaissance
  •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达”的时代,我指的是:人们不再只满足于当个听众,坐在那儿听教宗或皇帝告诉他们该做什么、该想什么。他们要做生命舞台上的演员,并坚持要把自己个人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果一个人碰巧对治国之道有兴趣,像佛罗伦萨的历史学家尼科洛·马基利亚维利(Niccolo Macchiavelli)那样,那么他可以写书“表达”他对成功的国家和称职的统治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一个人如果喜欢绘画,他就把自己对美丽线条和鲜活色彩的热爱,用图画“表达”出来。无论在哪里,只要人们懂得关注那些表达出真实又永恒之美的事物,那么,乔托(Gioo)、弗拉·安吉利科(Fra Angelico)、拉斐尔(Rad)以及其他数以千计的画家,就会继续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3-31 19:50:08
    —— 引自章节:40. The Age of Expression
  • 于是,全世界都成了那些有话想说之人的热切听众。那个知识被少数特权垄断的时代结束了。当哈勒姆的艾尔泽菲尔出版社(Elzevier ofHaarlem)开始大量印刷那些便宜、通俗的书本时,保持无知的最后一个借口也被清除了。从此以后,只要花几个便士、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维吉尔、贺拉斯(Horace)和普利尼(Pliny这些优秀的古代作家、哲学家和科学家,都能成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人文主义让所有人在印刷成册的文字面前变得自由与平等。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3-31 19:51:48
    —— 引自章节:40. The Age of Expression
  • 但他们是真正的开拓先锋,赌的是运气。生命手他们是一场辉煌的冒险。每当他们看见一处新海岸的模糊轮廓,或发现一片自太初以来就无人知晓的平静海域时,他们所经受的一切磨难、饥渴、苦痛,就都被忘得一干二净了。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3-31 20:04:13
    —— 引自章节:41. The Great Discoveries
  • 瞧,从古早以前,也就是五千年前,自从尼罗河谷的居民开始用文字记载人类历史以来,人类文明是以多么奇特的方式在发展。从尼罗河到两河流域,也就是美索不达米亚,再转到克里特岛、希腊和罗马。内陆海成为贸易中心,地中海沿岸的城市成为艺术、科学、哲学和知识的发源地。到了16世纪,人类的文明再次向西迁徙,使大西洋沿岸的国家成了世界的主宰。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3-31 20:43:43
    —— 引自章节:41. The Great Discoveries
  • 他(孔子)就是个通情达理又仁慈的人,如果可以,他宁愿独自漫游于天地间,用他贴身的洞箫吹奏优伤的曲调。他不求闻达于人世,不求任何人来追随他或崇拜他。他让我们想到古代的希腊哲学家,特别是那些斯多葛学派,那些人信仰正直的生活、公正的思考,且不渴慕任何回报,他们只是单纯追求灵魂的平静和良心的安宁。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3-31 20:50:33
    —— 引自章节:42. Buddha and Confucius
  • 孔子教导弟子认识孝顺父母的美德。但他们很快就变成重视已逝的父母超过重视自已子孙的幸福。他们故意忽视未来,却竭力凝视那无尽黑暗的过去。祖先崇拜变成一套显而易见的宗教。他们宁可将稻米和麦子种在士壤贫瘠、寸草不生的山坡背阳面,也不愿去惊扰位在阳光充足、土地肥沃的山坡向阳面的祖坟。他们宁愿挨饿,也不愿把祖先的坟墓迁走。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3-31 20:51:59
    —— 引自章节:42. Buddha and Confucius
  • 等你们长大,请一定记住,“宽容”是非常晚才有的概念,即使我们所谓的“现代世界”里的人,也只对那些自己不太感兴趣的事才会表现出宽容。他们会对一个非洲原住民表现出宽容,不在乎他变成一个佛教徒或伊斯兰教徒,因为这两个宗教对他们来说都毫无意义。但是,当他们听说某个赞成高额保护性关税政策的共和党邻居加入了社会主义党(Socialistparty),现在想要废除所有的关税保护政策时他们的宽容就终止了;他们嘴里吐出来的谴责之词,、几乎和17世纪一个仁慈的天主教徒(或新教徒)一样。彼时的人听见他们一向敬爱的挚友沦为可怕的异端(新教或天主教)的牺牲品时,也是严厉谴责,毫不容忍。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1 00:52:06
    —— 引自章节:44. Religious Warfare
  • 我们这些20世纪的人,依旧被辉煌的“太阳王”时代的记忆所包围。路易十四的宫廷所发展出来的完美礼仪和优雅谈吐,是我们社交生活的基础模式。在国际和外交关系方面,法语仍是外交场合和国际会议上的官方语言,因为,早在两百年前,法语的优雅洗练和简洁精确的表达,就已经达到其他语言无法企及的高度。路易十四时期的剧场仍在教导我们戏剧艺术,只是我们太驽钝,无法得其真意。在他统治期间,法兰西学院(由黎胥留所创办)成为全世界最好的学术机构,其他国家争相效仿,却无法超越。凡此种种可以再写上几十页。我们如今还常以法文印制菜单,这绝非偶然。得体的烹饪是一门非常困难的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最高级表现之一,法国料理最初产生就是为了讨好这位伟大的帝王。路易十四的时代既灿烂又优雅,至今仍能教给我们许多东西。 不幸的是,这张辉煌画作的背面着实令人丧气。在国际上光彩辉煌,每每意味着国内人民悲惨痛苦,法国也不例外。路易十四在1643年登基,于1715年去世。那意味着法国政府被“一个人”独揽大权统治了72年,几近整整两代人的时间。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1 18:27:18
    —— 引自章节:46. The Balance of Power
  • 那就是所谓的“权力均衡”原则。它并非成文法,但是之后300多年里,像自然法则一样得到各国的遵守。提出这个理念的人士认为,对于处于民族国家发展之际的欧洲来说,唯有整个大陆上诸多利益互相冲突的国家维持绝对的平衡状态,它才能存续下去。绝对不容许单一势力或单一王朝去支配其他国家。在“三十年战争”中,哈布斯堡王朝就成了这一原则的牺牲品。不过,他们是始终没有意识过来的牺牲者。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1 18:34:07
    —— 引自章节:46. The Balance of Power
  • 奇特的是,为殖民地而起的战争,从未在殖民地本土爆发,而是由3000公里外竞争两国的海军对决。这是从古至今最有趣的战争原则之一(历史上仅有的几条可信准则之一),那就是“拥有制海权的国家,也能控制陆地”。到目前为止,这条准则屡试不爽,但现代的飞机可能会改变这种情况。不过,在18世纪还没有飞行器,是大不列颠的海军为英国夺取了广大的美洲、印度和非洲的殖民地。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1 19:30:28
    —— 引自章节:51.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 与此同时,法国的殖民地一直都由国王控制。国王禁止胡格诺派教徒(Huguenots)和新教徒(Protestants)住在殖民地,因为怕他们危险的新教教义会毒害印第安人的心思,并可能影响到天主教耶稣会神父的传教工作。因此,比起法国邻居和对手的殖民地,英国殖民地相对建立在一个更健康的基础上。这些殖民地代表着英国中产阶级的商业力量,但法国殖民地居住的都是国王的奴仆,他们远渡重洋定居于此,却期待着一有机会就返回巴黎。 从政治的角度来说,英国殖民地的地理位置却不尽如人意。法国人在16世纪就发现了圣劳伦斯河(Saint Lawrence)河口。他们从大湖(GreatLakes)区顺着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一路南下,沿着墨西哥湾(Gulfof Mexico)修建了好些防御堡垒。经过一个世纪的探索,他们建立了60座堡垒,连成一线,阻断了英国殖民地从大西洋沿岸往内陆延伸。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1 19:45:53
    —— 引自章节:51.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 在我们讨论一场革命前,最好先解释一下“革命”一词的含义。根据一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俄罗斯人在这个领域可是很有话语权的)的看法,革命就是“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推翻一个已经扎根数百年、连最热血的改革者都不敢在著作中抨击的、全然牢固不动的制度。革命,就是构成一个国家当下社会、宗教、政治以及经济生活的所有根基,在短时间内分崩离标”。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2-04-01 20:12:13
    —— 引自章节:52. The French R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