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lain De Botton
出版社: Picador
出版年: 1994-8-26
页数: 256
定价: GBP 7.99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330334365
出版社: Picador
出版年: 1994-8-26
页数: 256
定价: GBP 7.99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330334365
Essays in Love/a Novel的创作者
· · · · · ·
-
阿兰·德波顿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当我们从单恋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爱恋的人(一个天使),想象和他们厮守在人间天堂的无限幸福时,我们易于忽视一个重大的危险:如果他们开始回应我们的爱,那么他们的吸引力也许很快就褪色消逝。钟情之人美丽、聪慧、诙谐,而我们丑陋、愚蠢、呆滞,我们之所以去爱是因为希望藉心上人的完美来逃避我们自身的弱点。但是如果这样一个完人有一天决定来爱我们,那么又将是怎样的情形,我们只能有些震惊——品位如此之低,竟然看上我们这类人,他们怎么可能如我们希望的那样美好,如果为了爱,我们必须相信心上人在某些方面胜过我们,那么他们同样以爱回应我们难道不是一件残酷的背谬之事吗?我们被引向这样的疑问:她/他真的那么完美吗?她/他怎么可能会爱上我这样的人呢? 从这美好而缠绵的早餐中,我意识到一些也许再明显不过但又出乎我的预料、让我深感复杂的事情——克洛艾开始对我产生了我很早就对她怀有的那种感觉。客观地说,这想法并没有什么异乎寻常之处,但当我倾心于她时,我几乎完全忽视了自己的爱会得到回应的可能性。这并非令我不高兴,我只是不曾考虑过这一点,我关注的是去爱而非被爱。如果说我注重的是前者,那么也许是因为被爱在两者中总是更为复杂。丘比特箭的发射比接收更容易,给予比接受更轻松。 只有当人们知道自己是另一个人的所爱时才会既欣喜若狂又惊恐不安。如果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值得爱恋,那么接受他人的爱情时的感受就如同被授予了巨大的荣誉却不知这荣誉的凭藉。无论我怎样深爱着克洛艾,她对我的关爱还是让我有些心慌意乱。有人把这视为是对自己长久以来的疑虑不定的一种首肯——他们生来就值得爱恋。然而于那些缺少信心的人而言,他们则不敢轻易相信这爱的垂怜。由于自己错误地向这一类人献了殷情——准备早餐,所以不幸的情人们就得承受这殷勤招致的责难。 马克斯「此处指格罗克·马克斯,原名朱尼斯·亨利(1985-1977),马克斯兄弟喜剧团成员。」曾演绎过一个古老的笑话,他...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六 马克斯兄弟式思维 -
每一例相爱都是(借用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话)希望压倒自知之明的伟大胜利。我们跌入爱河,祈望不要在心上人身上发现我们自己的劣根——胆怯、脆弱、懒惰、无信、妥协忍让、粗鲁愚蠢。我们给心上人戴上爱的饰环,认为心上人能够超越我们犯下的一切错误,从而可亲可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Essays in Love/a Novel"的人也喜欢 · · · · · ·
Essays in Love/a Novel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19 条 )




阿兰·德波顿与廖一梅笔下的爱情
一 《爱情笔记》是阿兰八本作品中让我最心服口服的一本,它介于小说和杂谈之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不能再俗套的恋爱-分手-找到新欢的故事,却在故事发生的同时冷眼观看着这个我们大多数人只能体验不能冷静分析的过程,甚至用哲学、心理学解释了一切,让我顿觉自己曾经...
(展开)

这样让我怎么遇到爱情嘛。
阿兰德伯顿是个智者。但如果一个人过于理性就再也遇不到爱情了。 这个故事,无非就是男主人公如何在机场爱上了女主人公克罗艾,他们约会吃饭,看电影,直到上床。一切看似那么美好地前行着,直到每个人的优点在时间的消耗下变成了无法忍受的缺点。克罗艾背叛了男主人公和...
(展开)

对爱情教育清单的拷问
除了亲身体验,媒介环境也在人类关于爱情的感知、经验和理解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下,扮演者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很遗憾,中国家庭和学校,压根就没有任何爱情的启蒙教育。文学在这个时代又处于边缘的地位,于是肥皂剧和言情小说成了最重要的情感导师...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8.3分 14313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8.2分 5393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8.4分 2705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8.4分 67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Reading List of 2014 (Lou Le Fou)
- 真正读过 (Sofie)
- 我的贡献 (Sofie)
- 有声书 (sherlysho)
- Leisure Reading (Equilibrium)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Essays in Love/a Novel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小晨 2015-09-07 04:45:05
touche | 虽然是小说,但是却没有一般小说的丰富情节和曲折,从“情节”上讲,这故事普通的实在不足以被称为故事。然而Alain De Botton却恰到好处的道出了一个人在爱情一个完整周期中最真实的心里波澜。当一个人深陷其中时,没有客观可言,一切情绪都被放大,我们如此可笑,我们如此不可理喻。他的每一个感受你几乎都懂,所以这个平淡无奇的爱情故事从一条平缓的波浪线在我们共享的爱情放大镜下成了恶浪。... touche | 虽然是小说,但是却没有一般小说的丰富情节和曲折,从“情节”上讲,这故事普通的实在不足以被称为故事。然而Alain De Botton却恰到好处的道出了一个人在爱情一个完整周期中最真实的心里波澜。当一个人深陷其中时,没有客观可言,一切情绪都被放大,我们如此可笑,我们如此不可理喻。他的每一个感受你几乎都懂,所以这个平淡无奇的爱情故事从一条平缓的波浪线在我们共享的爱情放大镜下成了恶浪。而擅长哲学思考的Alain De Botton的剖析和解读,让我们一边说着“可不是么”觉得恍然大悟,一边又多少觉得无奈。“拥有智慧和智慧的活着相去甚远”。纵使我们再明白爱情,或者任何感情的荒谬和重复性,现阶段的喜、苦、悲多么难以承受,我们也明白,一切都会过去,一切还会重来。 (展开)
0 有用 海上花开 2007-05-25 02:54:53
才子啊~
0 有用 water 2017-07-27 14:20:06
a good writer makes a terrible ex
0 有用 阿布快跑 2006-04-20 16:03:43
文学艺术娱乐趣味性皆有之
0 有用 眼花石头 2020-02-14 06:31:41
不解从前对阿兰德波顿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