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动物的沉默

大头绿豆 2005-11-13 03:43:16

《百年愚行》中有5篇专家评论和10篇专栏文章,这是其中一篇。

动物的沉默

人类曾经与大自然和平共存。人类得到大自然的拥抱与包容,虽然有时也遭受威胁,但是人类也从大自然获得粮食等丰富的恩惠。
例如,黑泽明的电影《德苏·务札拉》,主角德苏是20世纪初生活在西伯利亚大自然里的猎人。他虽然*猎捕黑貂和麋鹿为生,但都适可而止,充分具备在森林里生活的必要智慧。他坚决反对私猎,尊重其他采集狩猎森林动植物者的生活。德苏虽然不懂所谓的“生态系统”,却能善用智慧来保持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自然界均衡。在德苏的世界里,存在着现今正逐渐消失的人与自然的共存关系。
反观现今,人类似乎单方面地在榨取大自然。砍伐森林造成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私猎滥捕的劣行也不绝如缕。尽管有一百多个国家参加华盛顿公约组织,动物保护团体也积极活动,但人们寻求象牙、皮草及药用动物内脏的私欲与私猎者之间的供需游戏,仍然持续不断。
有人呼吁应该停止“残忍的”动物实验。那种如反对捕鲸运动等的情绪性批判固然无聊,但我们必须更清楚意识到,人类把自己的生存建筑在其他动物的牺牲上。科学实验也必须在科学且合理的情形下进行。
德苏年老后视力衰退,一位当年勘察西伯利亚森林生态时受他救命之恩的俄罗斯军官收容了他。但是他受不了不能射击也不能坎树的都市生活,于是带着最新式的来福枪离开了城市。德苏回到森林之后,等待他的却是悲惨的命运。私猎者觊觎德苏的枪,打死了他。残忍的通常是人类自己,不是大自然。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 我来回应

> 去百年愚行的论坛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