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宗薩欽哲仁波切為華人弟子所寫的第一本必讀佛學啟蒙書。馬英九市長、賴聲川、丁乃竺發自感佩,誠摯推薦。不論在佛教徒或非佛教徒的眼中,宗薩欽哲仁波切都是一個響亮的名字。對佛教徒而言,宗薩欽哲仁波切以其清新、幽默、高證量的說法方式,吸引了全世界眾多信徒的追隨,其爽潔而又帶剛強之氣的獨特形象,為新一代的修行人樹立了典範。
對非佛教徒而言,他是全世界唯一的「喇嘛導演」。他曾隨貝托魯奇學習電影,並且協助拍攝「小活佛」;他所拍攝的第一部電影「高山上的世界盃」,曾經是票房黑馬,並因此取得拍攝「旅行者與魔術師」的資金,在去年的金馬影展掀起一陣旋風。宗薩欽哲仁波切的電影蘊含驚人的能量及豐富的人文精神,猶如一股清流,在世界各大影展屢獲佳評、獲獎連連,更培養出一群追隨的工作人員及影迷。
同時身為佛教上師與電影導演,二者角色看似衝突,但仁波切以一句:「電影可以視為現代的唐卡(傳...
宗薩欽哲仁波切為華人弟子所寫的第一本必讀佛學啟蒙書。馬英九市長、賴聲川、丁乃竺發自感佩,誠摯推薦。不論在佛教徒或非佛教徒的眼中,宗薩欽哲仁波切都是一個響亮的名字。對佛教徒而言,宗薩欽哲仁波切以其清新、幽默、高證量的說法方式,吸引了全世界眾多信徒的追隨,其爽潔而又帶剛強之氣的獨特形象,為新一代的修行人樹立了典範。
對非佛教徒而言,他是全世界唯一的「喇嘛導演」。他曾隨貝托魯奇學習電影,並且協助拍攝「小活佛」;他所拍攝的第一部電影「高山上的世界盃」,曾經是票房黑馬,並因此取得拍攝「旅行者與魔術師」的資金,在去年的金馬影展掀起一陣旋風。宗薩欽哲仁波切的電影蘊含驚人的能量及豐富的人文精神,猶如一股清流,在世界各大影展屢獲佳評、獲獎連連,更培養出一群追隨的工作人員及影迷。
同時身為佛教上師與電影導演,二者角色看似衝突,但仁波切以一句:「電影可以視為現代的唐卡(傳統西藏佛教繪畫)。」說明了他的理念,也充分表現了仁波切不為傳統及名相所縛的風格。
本書是宗薩欽哲仁波切為華人子弟所寫的第一本佛學啟蒙書,書中承襲仁波切一貫清新、思辯的說法風格,以深入淺出之例子與文字,精簡地對佛法作全面之通論,並帶出西藏佛教的正確觀念,並糾正扭曲不純的一般觀念。此書既適合初學者,亦帶給資深佛學者啟示與提醒。
*仁波切最新的一部紀錄片「Life as Cinema」,將於4/1晚間10點在公共電視台播出。並於前一天3/31下午2:00在敦南誠品B2舉行記者招待會,請勿錯過這個親近上師的機會。
作者簡介
宗薩.欽哲.圖登.確吉.嘉措
這一世的宗薩.欽哲仁波切生於1961年。由薩迦.崔律法王認證,主要受教頂果.欽哲法王;偉大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以及他的祖父敦珠法王,也都是他的上師。除此之外,他還師事包括藏傳佛教四大教派超過二十五位的偉大上師。 由於西藏難以計數的經典與藏書被毀,法脈面臨了恐將失傳的危機,仁波切在青少年時期,便擔負起許多僅存經典的出版責任。
他在印度與不丹成立了多所佛學院與閉關中心。1980年代當政治情勢較為和緩之際,仁波切開始重建於文化大革命時被破壞的宗薩寺。
仁波切並在他的上師期許之下,足跡遍布全球,為許多國家的人們講經說法。除了在喜馬拉雅山區的數千位追隨者之外,仁波切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地,在澳洲、歐洲、北美及亞洲均設有佛法中心。
佛教的見地與修道(新版).的创作者
· · · · · ·
-
陈冠中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宗萨钦哲仁波切,九岁时即被萨迦法王认证是宗萨蒋扬钦哲秋吉罗爵的转世,噶玛巴(即大宝法王)亦加认可,由顶果钦哲法王为其举行升座典礼。生于不丹。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当你爱别人时,也发挥了同样的机制。通常对于爱的定义是:你深切地关怀对方,慷慨地付出自己的爱。但实际上,爱只是“自我”寻求证明自己的另一种方法。“自我”只爱自己不爱他人,它充满着自己,根本没有空间留下来爱别人。由于“自我”太专注于它自己,因此它并未真正注意到其他人,它专心致志地修持着(很讽刺地,自我有它自己的修持系统)自己的需求、欲望以及期待;它关心所爱的人,以那个人能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要来决定。特别是当外表上牺牲自己、愿意为所爱的人放弃自己的需要时,这种情况就更加真实了。当你说“我爱你”的时候,你的意思并不是这样,而是在问“你爱我吗”,或者是“我想拥有你”,或“我要你让我快乐”。你所能讲出的最诚实的一句话就是:“我爱你几乎和爱自己一样多。”我们所说的爱,通常是不折不扣的自私——从日后关系的发展结果,就可以看出这个道理。 只有当你不再被这个榨取所有时间、精力和注意力,而且无休止地试图满足自己,却永不满足的“自我”所奴役的时候,真正的爱才有可能。只有在你不再一心一意关怀自己的时候,才能真正滴关怀别人。 这一切烦恼的火焰——爱、恨、嫉妒等,都和真爱相反,而且只是“自我”对安全和真实身份的追寻。这些烦恼是“我执”的一部分,我执就是执著于有个真实存在的自我。为什么要了解“自我只是一种幻觉,无可执取”是这么困难呢?因为我们太执著于“自我”是真实的这种观念,所以抗拒去发现它只是个幻觉;相反的,却努力捕捉一切幻觉所生的形相,甚至包括了让人非常痛苦的幻相,目的就是在维持自我实存的“信仰”。 根据佛法,我们要拒绝的是“自我执著”,而不是“自我”。帝洛巴曾说:“并不是现象迷惑了你,迷惑你的是对现象的执著。”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页 -
干净与肮脏都不是衣服的真实本性,两者都是无明迷惑,正如贪、嗔、痴与无贪、无嗔、无痴都同样是迷惑。 然而对于我们这些相对层次修行道上的人来说,拿干净的衣服来作为真实衣服的模型,要比脏衣服来得适切。一旦除去了在相对层次上遮蔽衣服真正本性的污染之后,就不再有衣服与污染的二元分别,剩下的就只有衣服。就算在平常的想法中,当你买新衣服的时候,由于衣服是那么新,那么平滑,你甚至不会去想它是干净的还是脏的。等你穿过一阵子之后,衣服变脏,变皱了,似乎不那么好了。你用干净的衣服作为全新衣服的模型,但新衣服是超越脏与净的。 因此惑与不惑都不是佛性,佛性超越惑与不惑。但是我们仍然能看着自己说:“我是多么的愚痴,我必须得到一些智慧才行!我是多么地执着自我,我一定要了悟到无我才行”就如同干净的衣服一样,不惑比迷惑更加接近究竟实相的模式。 不要忘记不惑也是个模式,真正的佛性不是由任何东西产生的,它不是任何东西的结果,它超越了因和果。虽然说“我要修行直至成佛”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正确地讲,这就好比说“我要云走开太阳才能出来”一样错误——不管有没有云遮挡,太阳都在那里,云不能影响太阳,但是却能阻止你看到太阳——这是非常重要的观点。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佛教的見地與修道(新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佛教的見地與修道(新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8 条 )


书摘——映入我心的那些文字
> 更多书评 88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新星出版社 (2010)9.2分 2194人读过
-
甘肃民族出版社 (2006)9.0分 3337人读过
-
新星出版社 (2016)9.2分 1700人读过
-
商周出版 (2007)9.4分 2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开卷八分钟2 (Xu30)
- 【慈 悲 喜 舍】 (CuRry_常喜舍;)
- 佛1 (达哒)
- ”颠覆,破除“-金刚上师 宗萨仁波切 (丹增贡觉)
- 人心 (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9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佛教的見地與修道(新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大毛光光头 2011-07-21 13:59:00
不敢說看懂了,挨了好幾悶棍。
0 有用 Tom 2010-03-29 14:42:47
太高深了,理解起来真有点费劲,不过一旦理解了说的是什么意思,又觉得真是奇妙啊!连同《正见》一并推荐,如果你对佛教感兴趣,或者想了解佛教到底是什么东西,就看这两本书吧!
0 有用 Ghz 2013-09-28 03:08:48
现在认为,学习科学会帮助理解人生
0 有用 15- 2023-07-18 10:07:45 上海
算是我了解佛教的入门书了 关于无我的阐述让我很着迷 未来将继续深入了解佛教
0 有用 有方騅馬 2023-12-12 08:28:10 浙江
假装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