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海德堡被浪漫主义神话般地描绘成史诗风景图像的黃峰,是德国知识市民阶层的陈腔调,就像生活的谎言一样真实,一样根深蒂固。
可惜不管这种自然风光的解释多么诗意和牢不可破,还是于事无补,只是指出了在既成的自然和文化之间那个特定的接合点,一个地理结构对某些特定人群所产生的魅力和吸引力。这些人几乎都是外地人,不是当地居民。当地的特质对他们而言,不是他们自小所熟悉的那种理所当然之物,而是某种征服他们、与众不同的外在之物,某种在思想和美学上鼓舞、激励、刺激他们的崇高之物。
这个甜美的背景让许多人为之着迷,因为他们的渴望在这美丽之地( Locus amoenus)找到了装饰之物,反射出他们内心深处对天堂的憧憬,一个伊甸园的倒影,类似卡布里岛( Capri)或威尼斯。海德堡是文化欧洲最北的特权之地,这些具有一个景观或城市风貌特质的地点,结合极为精准、却又难以定义的美丽与和谐,似乎可以为一个高雅与文明、超越一般日常的存在方式提供理想的构。见到这种景象而感到狂喜的入,可以在古典的惊叹用语中一一我在世外桃源( Et in Arcadia ego)发现恰当的表达方式,是真正由类精选出来的可能性中的个幻想。在这儿,我是人类,我该待在这里
这种观游历,在一定程度上引燃了一种独特的快乐经验。在我身上不也如此吗?但紧接而来的,便再也不是繁花盛开的树、砖瓦屋顶、灯芯草、烟囱、如诗如画的落日和荒废的古堡遗迹。我对海德堡的爱,是和人物及他们的命运有关,和人、人的性格、观念与理想有关。其客体是非物质的、“精神的”,是符合黑格尔世界精神的意义的。这和自然及民俗无关,而是涉及社会与历史,涉及生平传记。
今天我们或许可说,在河流与山丘,在老桥和古堡之间,有个地貌学上的力场,可以回溯到史前的地质结,但谁又知道呢。说不定在这儿,受制于气候因素,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环境,制造出一个... (查看原文)
0 有用 向己 2018-11-15 22:00:06
對德國不了解,如需讀懂需要了解更多的背景吧,但文字激昂,還是會忍不住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