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rational Exuberance》的原文摘录

  • 人们认为他们知道的总是比实际的要多。他们喜欢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事情表达观点,并在这些观点的指导下采取行动。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们都在探究为什么人们看起来总是信心过度。一种理论认为,在评价其结论的正确性时,人们往往注意到其推理的最后一步是正确的,全然不顾推理中其他部分可能的错误。 人们有时会在一些并无逻辑的想法的基础上做出一些严肃的决定。人们在一块还未掷的硬币上下的赌注要大于在已经掷过的硬币(结果还未公布)上下的赌注。在被问及人们要多少钱才愿意转让已持有的彩票时,如果是自己挑的数字,他们说出的价格会高四倍以上。很明显,人们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能影响还未投掷的硬币,也能通过选择数字影响赢得彩票的可能性。 信心过度的另一表现形式是,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假定将来的模式会与过去相似并寻找熟悉的模式来做出判断,并且不考虑这种模式的原因或者模式重复的概率。人们判断中的这一不正常现象,称为启发性代表因素,这在心理学家特弗斯基和卡赫尼曼的许多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例如,这些研究者让人们从一张写有人名和个人特征描述的列表中猜测这些人的职业。如果给出的特征是艺术性和敏感,他们就会选择指挥或雕塑家,而不会猜工人和秘书,完全不考虑从事前两种工作的人极少,因而成为答案的可能性也就很小。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永远不猜指挥或雕塑家这类职业会更为明智,因为其出现的概率太小。人们都将目光投向最符合特征描述的职业,而全然不顾出现的概率。 (查看原文)
    ET 8赞 2013-05-14 19:37:33
    —— 引自章节:信心过度和直觉判断 第七章 股市的心理依托
  • 实用主义价值观本身与股市没有任何逻辑关系。不管是不是实用主义者,人们都会很合乎情理地为将来攒钱,并为存款寻找最佳投资渠道。但实用主义气氛很可能会影响人们对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具有迅速敛财能力的股票的需求。这一实用主义气氛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文化。现在人们对成功的商业人士的尊重相当或更甚于杰出科学家、艺术家、革命家。投资股票是迅速致富的捷径这一想法对重新出现的实用主义者来说有相当大的诱惑力。 (查看原文)
    条那 1赞 2014-03-03 23:10:15
    —— 引自第17页
  • 供给和需求才是真正决定股票市场价格水平的根本因素。 了解促使市场变化的因素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一些重要的市场事件发生的时间往往与它的诱发因素发生的时间并不完全同步。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曾经称美国社会为 “业主社会”。所谓的似有财产是指每个人拥有的财产,而不仅仅指资本家的财富。布什希望将住宅所有权扩大称为社会产权的一部分,并鼓励人们通过养老账户投资于股票市场。 这样的经历促使工人必须尽可能减少对雇主的依赖,掌握自己的命运,使自己称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而不是一个庞大的经济组织的一部分。通过追求投机性投资,人们为自己开拓了第二职业。... 工人间的团结和忠诚感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追求个人经营成功的风气。 因为害怕失去工作,人们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会进行投资以确保安全,而这种投资实际上降低了人们原本出于预防动机所进行的储蓄水平。 现在,人们对成功的商业人士的尊重相当或更甚于对杰出科学家、艺术家或革命家的尊重。 1993~2003年间,美国的经济犯罪率每千人下降了 49%,暴力犯罪率每千人下降了 55%。今天人们可以更放心地展示自己的财富,财富也因此更加具有吸引力。 就股市的繁荣而言,重要的不是互联网革命对于人们现实生活所产生的无法言语的深远影响,而是这一革命所引起的公众反应。 这些强化的财经报道导致了对股票需求的增长。 正是以这样一种微妙的方式、兴趣价值或好奇价值,而不是任何理性决策过程鼓励投资者购买大量股票,超出了他们本来的意愿。这种似乎无意识的兴趣帮助抬高了股市价格。 建立起参加这种赌博活动的习惯后,人们很自然地逐渐步入更高层次的赌博形式——股票投机。... 禁酒时期的非法活动助长了人们对法律的广泛藐视,促进了赌博的合法化。 (查看原文)
    红色有角F叔 1赞 2014-07-26 23:34:02
    —— 引自章节:诱发因素:市场经济的急速发展、互联网以及其它事件
  • 投机性泡沫的历史几乎是与报纸的产生同时开始的。 当市场中的一部分人拥有了相似的想法,这种想法就可能推动一些重大的市场事件的发生,而新闻媒体则是传播这些想法的重要工具。 新闻媒体总是会给新闻加上感情色彩。 肤浅的观点比深刻的分析更受欢迎,这就是有声媒体的本质。 (查看原文)
    红色有角F叔 1赞 2014-08-02 18:26:19
    —— 引自章节:新闻媒体
  • 泡沫所营造的心里氛围事实上是公众对价格潜在下跌的不关注,而不是对价格永不跌落的坚定信念。 (查看原文)
    一只橙子 1赞 2019-04-28 12:15:19
    —— 引自第9页
  • 人们需要为决策寻找一个牢靠的理由 (查看原文)
    一只花甲 1赞 2022-07-09 13:50:03
    —— 引自章节:投资者对反馈和泡沫的感知128
  • 参与的投资者越来越多,投机市场的范围和交易风险正在扩展。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每年都有很多电子化的交易市场诞生,参与者在不断增加,风险也在不断积聚。 因为害怕失去工作,人们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会进行投资以确保安全,而这种投资实际上降低了人们原本出于预防动机所进行的储蓄水平。另一方面,需求的增加导致股价的上涨,又使得人们错误地认为他们的资产随着其所投资的资产的增值而增加了 共同基金也是股市投资浮躁的一大来源。投资者们往往认为共同基金是稳固的、方便的、安全的。这一观点鼓励许多一度畏惧股票市场的投资者走入市场,从而推动了股市的上行。 很多投资者为自己对人口趋势的领悟以及由此在投资中表现出来的才智沾沾自喜,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实际上是多么平常。 (查看原文)
    zlx 1赞 2011-02-17 20:17:08
    —— 引自第302页
  • 对于许多人来讲,别人赚了钱是很有力的证据。对于自己加入旁氏骗局,这些证据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最有理性的质疑。 也许有人觉得即使炒股亏本也比连股市的大门都不敢跨进要强。虽然入市也有恰逢下跌之虞,然而这种可能的失败远远不敌未入市的遗憾所带来的痛苦。 网上交易出现的时候,那些转向网上交易的投资者过去平均每年能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 2% 的回报率。但转向网上交易之后,这些投资者的投机性增强,更积极地增进交易,结果每年的回报率反而比市场平均水平低 3%。 (查看原文)
    zlx 1赞 2011-02-17 20:17:08
    —— 引自第302页
  • 研究非线性反馈环的数学分析称为混沌理论。 根据历史数据,重大新闻日出现重大股价变化的情况并不多,而重大价格变化日通常也并没有大新闻。 新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在于,经济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个持续平衡的过程,而是一波又一波的推进。而现实中“新时代”这个词明显被人们滥用成解释股市上涨的原因了。 第二家园的繁荣和1925年佛罗里达的相似在于,退休人员的激增成了推动市场的支撑力量。 如果赢家的地位是由较长的时间段来衡量的话,通常都在同样长的下一个时间段中表现不好;输家股票反之亦然。 在判断股票的价格水平时,最可能的数量定位就是记忆中离现在最近的价格,因此数量定价的影响会使得股价日复一日地趋同。 对于单个股票来说,价格变化往往会以其他股票的价格变化为基准,市盈率也会以其他公司的市盈率为标准。这种联系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不同的股票会一起涨跌,为什么股票指数会如此多变。 在被问及人们愿意出多少钱转让已持有的彩票时,如果是自己挑的数字,他们说出的价格会高出 4 倍以上。很明显,人们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能通过选择数字影响赢得彩票的可能性。这些想法就是导致投机性泡沫形成的过度自信。 如果人们是完全理性的,那么一半的投资者会认为其交易能力处于平均线以下,并因此不愿意同另一半人进行投机交易,因为他们认为,另一半人将会在交易中起支配作用。 新闻故事对股市的影响可能更多的取决于我们对新闻的感觉,而不是我们对它的理性反应。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有在得知新闻之后才能做出决定。心理定位的崩溃之所以如此难以预料,部分原因就在于,人们只有在价格变化之后才能弄清楚他们自己的感情和意愿。 阿什和米尔格拉姆的实验表明,人们乐于信任多数人所持有的或者权威的观点,甚至权威们明显地与理所当然的判断相矛盾时也无所谓。其实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明智而且理智化的。 (查看原文)
    zlx 1赞 2011-02-17 20:17:08
    —— 引自第302页
  • 一知半解的观点,甚至也许是相互矛盾的观点,绝对会使人们对于神秘的投资领域的思考变得扑朔迷离,或至少使其不能纳入一致的分析框架内。推断这些观点在具体的投资决策中的意义是一个真正的挑战。 要理解过去犯下的错误,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你没有给予关注的东西。 价值投资者的战略特征是,从定价过高的个别股票中退出,但在整个市场出现定价过高时不退出市场。 美国历史上第二个牛市,即20世纪50年代时候的股市,十年内标准普尔综合股价指数大约增长了两倍,但标准普尔的收益仅仅增长了 16%,从历史标准看是低于平均水平的。 股票是对公司现金流的剩余索取权,只有在兑付了其他所有债权之后,其剩余部分才属于股票持有人。换句话说,股票是非常具有风险性的。 随着如果价格持续上涨了若干年,那么许多人会认为那些把价格上涨视为泡沫的专家可能是错了。并且,他们会义无反顾地相信确实是基本的经济因素推动了价格的上涨,而且这些因素将永远继续发展下去。这就是那些个体投资者看待市场变化时,其想法变化的过程。 利率政策是整个经济的基本因素。它可以用来纠正投机性泡沫现象,但却不能纠正整个经济运行。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从根本上讲是由于货币当局试图通过利率政策稳定投机市场的失败举动造成的,尽管它针对的不是股市,而是自身的货币市场,但还是造成了整个股市的危机。 假设投机行泡沫极大地受口头传播效果的影响,或者受到周围的信息以及爱国主义情感的影响,那么国外投资者就不可能像当地投资者一样助长投机性泡沫,他们甚至有可能采取一种抵消泡沫经济的方式进行交易。 1989年,当日经指数达到最高点时,日本普通社会事业机构投资者期望来年日经指数再上升9.5个百分点,而美国的投资者则预期日经指数将下降7.7个百分点。 (查看原文)
    zlx 1赞 2011-02-17 20:17:08
    —— 引自第302页
  • 人们在选择未来的职业或是计划自己的事业时,应当意识到拥有基本的能力和持久技能的重要性,因为无论在何种经济环境下,拥有这些能力和技能的人总是能生存下去。如果关于股票市场的盲目乐观持续下去,是不利于人们培养这些能力和技能的。 (查看原文)
    豆壳 2回复 2赞 2011-02-20 23:08:52
    —— 引自第259页
  • when you must come up with an estimate, and you are unsure what to say, you take whatever number is before you People think they know more than they do. They like to express opinions on matters they know little about, and they often act on these opinions. We have all observed at one time or another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know-it-alls out there. (查看原文)
    -R- 2011-12-08 16:54:44
    —— 引自第137页
  • 此后,股票市场的大幅下跌与公众信心的丧失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股票市场的下跌既与2001年的经济衰退相关,也与2000-2001年度公司利润的下降有关。但是这些并不能看作市场衰落的外因,因为人们并没有将它们视为导致股价回落的反馈机制的一部分。市场的整体性衰退更多地应该被归结为人们心理的自然反馈和纠正过程,而不是某些完全从外部作用于市场的事件。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12-04-17 21:09:52
    —— 引自第138页
  • 我们这里讨论的定位部分解释了市场日复一日的稳定,但也必须注意到定位偶尔的松弛或突然松弛的可能性。这种松弛会导致股市发生急剧变化。......但是现实世界中的决策往往因为情感因素和缺乏确定的目标受到影响,因此,人们并不总能像事先想好的那样行事。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12-04-17 21:21:09
    —— 引自第166页
  • 当股息很低的时候,持有股票的收益率也很低,除非低的股息本身能够预测股票价格的上升。所以,在股息低的时候人们期望股票价格比平时涨得更多,从而抵消低股息导致的收益率下降。不过历史数据显示,当股息相对与股票价格较低时,随之而来的并不是未来5~10年内股票价格的上升。恰恰相反,当股息相对于股票价格低的时候,往往跟随着很长时期的股价下跌(或者说增长率比平时下降)。因此,此时投资者的总收益将受到双重打击:一方面是低的股息,一方面是股价下跌。所以,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当人们获得的股息相对于购买股票的价格低时,不是购买股票的好时机,这一道理已经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12-04-17 21:29:23
    —— 引自第201页
  • 不幸的是,在自由社会中,我们不可能保护人们免受因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的损失,不可能在完全肯定其成功可能性的前提下保护他们,也不可能完全保护社会免受不合理的乐观或悲观情绪的影响,情绪的反应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查看原文)
    静下心来 2012-04-22 21:23:10
    —— 引自第246页
  • 缺乏社团的支持,人们感觉被逐渐推入一个迅速变化着的世界市场,这可能使他们变得富裕,但也可能使他们突然跌入贫困…………人们担心自己的劳动正像日用品一样在国际上被买卖,这种想法促进了他们对于股票和房地产价值的认可。人们认为,作为投资品它们的价值将比自己劳动的价值更加持久。与此同时,生活安全感的降低和无线通讯设备的普及带来了名人文化的升温。由于拥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名人们的形象往往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查看原文)
    小咕囡🎰🦦 2012-11-01 12:29:41
    —— 引自第38页
  • 反馈环性质的变化,才是崩盘的原因,而不是崩盘是公布的各种新闻报道 (查看原文)
    水木鸿渐 2013-03-22 21:23:17
    —— 引自第1页
  • p118 相反,如果市场涨得太高的话,人们在股市中拥有的财富数量与当前生活水平之间的差异就会使得他们不再继续持有股票。 (查看原文)
    水木鸿渐 2013-03-22 21:23:17
    —— 引自第1页
  • 是什么决定了每一天的股市水平?什么支撑着股市?是什么决定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是4000点还是14000点?是什么最终限制了使投机价格变动扩大的反馈? 严谨的心理学研究显示,的确存在一些充当股市依托的人类行为模式,如果股市完全是理性的,这些因素就不会被发现。这些行为模式并不是人们无知的结果,而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反映了它的长处和局限。投资者总是努力去做正确的事情,但是当无法把握自 己行为的准确性时,有限的能力和特定的行为模式就会决定他们的行为。 在此,我们将考虑两种心理依托:数量依托,它给出股市应达到的水平,人们以之为标准来衡量股市是定价过高还是过低以及是否应该买进;道德依托,它决定促使人们 购买股票的原因,人们应该购买股票还是将已投入股市的财富转向其他用途。 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人们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往往会受到身边因素的影响。当你必须作出估计,而又不知道说什么好时,会选择此时出现在面前的任何数字。 在判断股票的价格水平时,最可能的数量依托就是记忆中离现在最近的价格,因此使股价日复一日地趋同。 这种道德依托的根源在于心理学原理,即导致人们行为的大部分想法并不是数量型的,而是以讲故事和找原因的形式出现的。 心理学家阿尔德·沙里夫、伊塔曼·西蒙森和阿莫斯·特弗斯基通过实验证明了一种效应的存在,这种效应似乎表明,人们往往试图寻找一些简单的原因来作为决策的理由并因而导致了决策的偏向。 (查看原文)
    ET 1赞 2013-05-14 18:54:06
    —— 引自章节:数量依托和道德依托 第七章 股市的心理依托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