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norance》的原文摘录

  • 回歸(retour)一詞,希臘語為nostos。Algos意為“痛苦”。由此,nostalgie一詞的意思即是由未滿足的回歸慾望引起的痛苦。 (查看原文)
    Moscato 5赞 2012-06-25 09:17:54
    —— 引自第4页
  • 一旦脱离了感情,肉欲便蔓延成无边的沙漠,人会在那里忧伤而死 (查看原文)
    笛卡尔的肉体 4赞 2012-07-19 23:35:37
    —— 引自第76页
  • “對她抱有憐憫的慾望和使她承受痛苦的慾望其實是同一的慾望。” (查看原文)
    Moscato 2赞 2012-06-26 09:00:25
    —— 引自第86页
  • 人死了,尸骨埋在哪里,都是无所谓的。 (查看原文)
    . 2赞 2012-04-28 20:49:32
    —— 引自第119页
  • ◆ 在他離開的這些年,一把無形的掃帚掃過了他年輕時代的景物,抹去了他熟悉的一切。他所期待的重逢場景沒有出現 ◆ 為消失在她眼前的世界而哭泣 ◆ 他對自己說,人生只有一次,他想到別處生活 ◆ 不,沒有任何氣憤的理由,一切都是按他自己的意願發生的 ◆ 他用一隻已失卻了走路習慣的腳,怯怯地試探著觸一觸地面,他勉強辨認出他曾生活過的世界,卻在他生命的殘骸上不斷絆倒 他看到了一切,卻什麽都無法收回:亡人是卑怯的。他被亡人的卑怯之心所淹沒,沒有勇氣說出一個字 ◆ 一旦脫離了感情,肉欲便蔓延成無邊的沙漠,人會在那裡憂傷而死 ◆ “同學”;他慢慢的說出這個詞,聲音很低,爲了感受少年時的氣息。那段光陰已經逝去,已經迷失,這遺棄的時光,就像是孤兒院一樣充滿憂傷,對這段無奈中顯現的舊日時光,他感覺不到一絲真愛,沒有一絲回歸的慾望;只有淡淡的克制,超脫 如果我是醫生,對他這種情況也許會做出如下診斷:“此病人患有懷舊欠缺癥。” ◆ 但約瑟夫並不認為自己有病。他覺得自己很清醒。懷舊欠缺對他來說是過去生活價值不足的明證。我把自己的診斷更正為:“此病人患有記憶受虐畸形癥” ◆ 我們身後遺棄的時間越是久遠,召喚我們回歸的聲音便越是難以抗拒。這句格言似乎毋庸置疑然而卻是說錯誤的。當人們垂老,死之將至,每一刻都是彌足珍貴,便沒有時間可浪費,去回憶什麽了。應該明白懷舊之情數學意義上的悖論:往往在年少時,過去生活的歷程微不足道,人的懷集之情才是最強烈的 ◆ “對她抱有憐憫的慾望和使她承受痛苦的慾望其實是同一種慾望” ◆ 她曾想化為一種永恆,消除所有未來,而現在恰恰相反,未來又出現了 ◆ 兩片天空將她的生命一分為二:藍色的天空和黑色的天空。就是在這另一片天空下,她將走向死亡,她真正的死亡,遙遠而平庸的老死 ◆ 她對未來沒有興趣,她寧願要永恆;永恆,就是時間的停滯,時間的凝固;未來使永恆不... (查看原文)
    讀天書的南瓜 1赞 2012-03-22 10:48:07
    —— 引自第1页
  • 思乡之情并不能促进人的记忆活动,并不会唤起对从前的记忆,相反,它满足于本身,满足于自己的激情,完全淹没在自己的痛苦中。 (查看原文)
    . 1赞 2012-04-28 20:38:33
    —— 引自第34页
  • 我们身后遗弃的时间越是久远,召唤我们回归的声音便越是难以抗拒。这句格言似乎毋庸置疑,然后却是错误的。当人们垂老,死期将至,每一刻都弥足珍贵,便没有时间可浪费,去回忆什么了。应该明白怀旧之情数学意义上的悖论:往往在年少时,过去生活的历程微不足道,人的怀旧之情才是最为强烈的 (查看原文)
    女巫 1赞 2012-05-23 00:22:54
    —— 引自章节:22
  • 如今人们离开共产主义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精神受了打击,而是因为共产主义已不再提供机会,去表现出不墨守成规,去让人服从,去惩罚坏人,去做个有益的人,与年轻人一道前进,或身边拥有一个大家庭。它变得毫无用处;以至于所有人都轻易地将其抛弃,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查看原文)
    笛卡尔的肉体 1赞 2012-07-22 10:22:07
    —— 引自第158页
  • 同一个潜意识导演在白天给她送来故土的景色,那是一个个幸福的片段,而在夜晚则给她安排了回归故土的恐怖经历。白天闪现的是被抛弃的故土的美丽,夜晚则是回归故土的恐惧。白天向她展现的是她失去的天堂,而夜晚则是她逃离的地狱。 (查看原文)
    歪尤西西诶 1赞 2012-08-06 07:48:11
    —— 引自第15页
  • 尤利西斯越是痛苦,他遗忘的事就越多。这是因为思乡之情并不能促进人的记忆活动,并不会唤起对从前的记忆,相反,它满足于本身,满足于自己的激情,完全淹没在自己的痛苦中。 (查看原文)
    歪尤西西诶 1赞 2012-08-07 05:10:34
    —— 引自第34页
  • 对过去,对童年,对初恋的怀念 (查看原文)
    罗花花花 1赞 2012-09-20 14:58:49
    —— 引自第6页
  • 他们的思乡之情越浓烈,他们的记忆就越空洞。尤利西斯越是痛苦,他遗忘的事就越多。这是因为思乡之情并不能促进人的记忆活动,并不会唤起对从前的记忆,相反,它满足于本身,满足于自己的激情,完全淹没在自己的痛苦中。 (查看原文)
    Jin 1赞 2020-01-28 21:21:32
    —— 引自第34页
  • 他折磨她:“我激起了她心中对我的爱的怀疑。她扑到我的怀里,我安慰她,我沉浸在她的哀伤之中,在那一时刻,我感到自己身上闪起一束激奋的火花。” (查看原文)
    Jin 2020-01-28 21:25:31
    —— 引自第86页
  • 可怜的记忆,真的能做些什么呢?它只能留住过去可怜的一小部分,没人知道为什么留住的恰恰是这一部分,而不是另一部分,这一选择,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在神秘地进行,超越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兴趣。我们将无法理解人的生命,如果我们竭力排除下面这一最为明显的道理:事实存在时的原来模样已不复存在;它的还原是不可能的。 (查看原文)
    Jin 1赞 2020-01-28 21:27:02
    —— 引自第129页
  • 他们的思乡之情越浓烈,他们的记忆就越空洞。尤利西斯越是痛苦,他遗忘的事就越多。这是因为思乡之情并不能促进人的记忆活动,并不会唤起从前的记忆,相反,它满足于本身,满足于自己的激情,完全淹没在自己的痛苦中。 ⋯⋯ 二十年里,尤利西斯一心想着回故乡。可一回到家,在惊诧中他突然明白,他的生命,他的生命之精华、重心、财富,其实并不在伊塔克,而是存在于他二十年的漂泊之中。这笔财富,他已然失去,只有通过讲述才能再找回来。 (查看原文)
    ssengnihton 1赞 2020-09-03 18:06:59
    —— 引自第34页
  • 约瑟夫被童男的一段秘密吸引住了:它可以轻而易举地鼓起勇气抚摸一个女孩的胸脯,但却不得不克服自己的羞耻心才能去碰她的臀部。 后面又写道:“忠诚如果不是源于真正的激情,那该多么累人啊。” 迷醉;共同生活;忠诚;真正的激情。约瑟夫在这些词上打住。这对于一个未成熟的少年来说可能意味着什么?这些词都很大,也很模糊,其力量恰好存在于模糊的状态中。他在寻找他既不知道也不懂得的感觉;他在女伴身上寻找着(捕捉她脸上闪现的每一种细微的表情),他也在自己的身上寻找着(在无休止的内省时刻),但是他始终得不到满足。于是,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约瑟夫得承认下面这句话有惊人的洞察力):“对她抱有怜悯的欲望和使她承受痛苦的欲望其实是同一的欲望。”事实上,他的一举一动都以这句话为指导:为了体会怜悯的感觉(为了达到怜悯之迷醉),他想方设法看着他女友痛苦;他折磨她:“我激起了她心中对我的爱的怀疑。她扑到我的怀里,我安慰她,我沉浸在她的哀伤之中,在那一时刻,我感到自己身上闪起一束激奋的火花。 约瑟夫试着去理解这个男童,试着设身处地地去为他着想,可是他无法做到。伤感和施虐欲交杂在一起,所有这一切与他的情趣和本性是完全相悖的。 (查看原文)
    ssengnihton 1赞 2020-09-08 00:33:51
    —— 引自第84页
  • 但未来是一条大河,是由音符汇聚而成的洪水,作曲家们的一具具尸体漂浮在枯叶断枝中间。一天,勋伯格的尸体在翻滚的浪潮撞击下与斯特拉文斯基的尸体相遇,在姗姗来迟,应当受到谴责的妥协中,两具尸体继续朝着虚无(朝着音乐的虚无,即绝对的喧嚣)前进。 (查看原文)
    illusion626 1赞 2020-10-15 13:52:22
  • 在我称之为第一个20年的那个时代(1918至1938年间),捷克人曾以为他们的共和国前程无限。他们想错了,但正是因为他们想错了,他们才在欢乐中度过了这些岁月,而欢乐使他们的艺术有了从未有过的繁荣。  俄国人入侵之后,他们丝毫也没想过共产主义会很快跨台,重又想像会没有个头。因而,夺去了他们的力量,遏制了他们的勇气,致使这第三个20年变得如此卑懦,如此悲苦的,不是他们真实生活的痛苦,而是未来的虚空。 (查看原文)
    Nausicaa 2011-01-30 21:37:36
    —— 引自第12页
  • 一九三零年,勋伯格写到:收音机“将音乐关进我们的大脑......却不问我们是否喜欢听,是否具有感受音乐的能力,” 就这样,收音机将音乐变成了普通的噪音,众多噪音中的一种。 (查看原文)
    Nausicaa 2011-01-31 10:48:45
    —— 引自第149页
  • 他们早已清楚斯大林主义是一种邪恶,流亡国外是一个悲剧。他们对我们(流亡者)想什么不感兴趣。他们对我感兴趣,是要把我们当作他们想法的活生生的证据。 (查看原文)
    Nausicaa 2011-01-31 11:51:06
    —— 引自第172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5 1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