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 Heidegger的书评 (11)

人间 | 莫扎特 2008-05-24 02:06:18 商务印书馆1999版

《海德格尔传》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的原文放在这里: http://bcboycn.mysmth.net/2008/05/04/%e3%80%8a%e6%b5%b7%e5%be%b7%e6%a0%bc%e5%b0%94%e4%bc%a0%e3%80%8b%e7%ac%94%e8%ae%b0/ 《海德格尔传》笔记 注:这是我寒假的时期做的一个读书笔记,今天开博,就拿来凑数了!见笑(http://bcboycn.go2.icpcn.com/l...  (展开)
小鲨骨头 2019-01-05 06:07:41 商务印书馆2007版

一个缺乏道德敏感的哲学家 海德格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二战后,汉娜阿伦特在写给雅斯贝尔斯的信里评价海德格尔说“他是一个缺乏道德敏感性的人。”传记看了大半,在海德格尔晦暝不清的人生与思想的迷雾中彷徨了一个礼拜,读到这句话,竟有茅塞顿开之感。确实,海德格尔是一个没有道德敏感性的人,或者说他缺乏对个人行为或判断有...  (展开)
ubirus 2021-01-12 06:38:13 商务印书馆2007版

《来自德国的大师》笔记和想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章 海德格尔讲亚里士多德:他诞生、工作而后死去。 海德格尔:人生此在即是被抛,存在(Sein)即是负担,对于是否进入人生此在一事,人生此在本身何曾自己自由做过决定?或者有朝一日能自己决定? 第二章 反现代主义者:海德格尔很佩服的一位神学家卡尔布莱克(《论存在:...  (展开)
大虾观社会 2022-03-02 23:18:06 商务印书馆2007版

神秘主义、东西方差异

读《来自德国的大师》,中间跑去重读了 道德经 ,今天再回来读 海德格尔 ,随便说几句: 一、西方,从近代开始,到现代,有个趋势,就是慢慢干掉了上帝,如尼采的上帝已死,人取而代之;如果仅仅是一个人喊出了这个话,那是个例,但如果是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一种转向,说明是有...  (展开)
六点钟的猫 2023-02-08 08:06:26 商务印书馆2007版

一些阅读笔记

凡是实存变为表象的对象之处,就是实存确有所失之所。 如果说德国从邦国林立到后来的统一,歌德贡献了优美的书写方式,统一了语法,他跟席勒贡献了若干戏剧形象(海德格尔就读时就有讨论歌德的戏剧《伊菲格尼亚》到底是古希腊形象还是德国形象的校园课程),格林兄弟贡献了共同...  (展开)
aspirin 2022-08-08 16:16:15 商务印书馆2007版

笔记:海德格尔和他的时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言** 激情所在是提问而非回答,作为天主教哲学家开始哲学生涯,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讽刺的是失去解放、洒脱而使思维备受危险(泰勒斯的色雷斯侍女故事),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者的教训,权力意志对精神的诱惑性问题,果断→泰然处之 **第一章** 被抛,麦氏教堂上的那片天,地方...  (展开)
Sying 2014-08-04 11:43:08 商务印书馆2007版

书摘

弗里茨·海德格尔(马丁·海德格尔的哥哥):你可以不正眼看我,但你无论如何不能一眼看透我。在我们内部,在内心最深处的某个角落,活着某种能经受一切困境而无损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几乎觉察不到的欢乐,即那种最本色的傻气的最后残余。“ 海德格尔的母亲:“生活这么美好,人...  (展开)
我爱古诗词 2024-03-16 17:37:07 商务印书馆2021版

书摘

“也许哲学以最强烈、最持久的方式向人们指出,人总是一个刚开始的新手。哲学探讨最终无非就是意味着当一个刚开始的新手。” 海德格尔说,哲学应该始于“人生之心境情调”,始于惊异、畏惧、忧虑操心、惊叹好奇和狂欢。 我们不要忘记,出生并不意味着入世的完成。在人的一生当...  (展开)
小汪家内老汪 2022-08-04 15:32:07 商务印书馆2007版

被思想主宰的思想者

本书讲述了海德格尔一生的主要经历,与他的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他前半生画了个大饼,批判死水一般的形而上学与宗教,推崇抓住须臾的此在,仿佛一个斑斓的世界呼之欲出了。 他的后半生却和他的老师胡塞尔一样,探索无门后重归了古希腊的形而上学,重归上帝。 而他之所以是大师...  (展开)
回响 2021-03-25 11:57:23 商务印书馆2007版

发问,是思维的虔诚。

读了十多天,今年读书都要围绕哲学考研进行。这本书是对哲学史学习的重要补充。不仅串联起海德格尔的生平思想,而且在思想进路上把对海德格尔的思想有影响的思想家和与海德格尔有联系交流的思想家的思想做了梳理。这对于哲学史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帮助我部分的还原了当时的时...  (展开)

订阅Martin Heidegger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