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當代中國第一部探討死刑的小說。小說通過一個叫落城的地方的幾宗死刑案件的解析,對當代中國的死刑制度進行深入的思考.並以文學的方式,第一次近距離的探討死刑問題。小說以女警官柳青,記者陳暉和律師李志揚的視角展開故事,與之併行的是多年前被稱作世紀審判的美國辛普森案的審理過程,如此交織,形成兩種司法體系和刑罰觀念的比照.同時對似乎恆定不變的刑罰觀念和死刑制度進行深思。
作家以嫻熟的敘述方式,探索性的文本模式,精采的故事結構,展現一個深刻的主題,牽動著讀者的思緒,洋溢著人類終極關懷的精神。而其顯示的思辨色彩和獨特視角,不但增加了本文的閱讀魅力,更讓人心靈振顫,會受純文學讀者和一般暢銷書愛好者的喜愛,另外,作家的名氣,在文本上有創新,會引起學者和稿知識階層的關注。
死刑报告的创作者
· · · · · ·
-
潘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潘軍
1957年生於安徽懷寧,1982年畢業於安徽大學中文系。早年曾從事電影電視劇的創作,在繪畫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是當代中國作家中最多才的。潘軍作品大氣恣縱,視角獨特,文字極具穿透力;除創作外,並一直致力於漢語言文學文本結構和敘述表現等多方面的探索與革新,是當代先鋒小說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日暈」,「風 」,「獨白與手勢」之「白」 「藍」「紅」三部曲以及「潘軍文集」(四卷),「潘軍小說文本」(六卷),「潘軍作品」(三卷)等。
死刑报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129】《死刑报告》摘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29】《死刑报告》摘录 审判长,审判员,罪人不是敌人,刑罚的本质,不是要让罪犯受辱,更不是对罪犯实施肉体上的折磨,去追求那种"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等害复仇效果,而是要引起罪犯内心的忏悔,使之回归社会,重新做人。所以,我请求法庭给我的当事人一次悔过自新的机会... (展开)
不是敏感话题——看潘军的《死刑报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不是敏感话题——看潘军的《死刑报告》 前段时间书店无意中淘到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作品,作者基于真实的公安刑警破案故事,围绕几个人的生死写作了整本书,不能说是很震撼,不过书很可读就是了。 书中作者露了几处法律术语,介绍了古今中外对于死刑的慎重,字里... (展开)
从坚定的死刑支持者到坚定的死刑废除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也都随着心路的历程而不断变化,我从坚定的死刑支持者慢慢的转变为死刑废除者,宽恕的文化慢慢的在心头舒展,本文只是从文学的角度既冤假错案的角度写了死刑的可怕,没有翔实的论证,只是一种人文情怀,是一种情感的呼吁,但易难能可贵,引发更多的人去思考死... (展开)
一部小说带来的阻力——读《死刑报告》

一部关于爱情的“死刑报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于我而言,与其说作者是在探讨死刑,不如说是在纪念自己的爱情,还有别人的爱情,虽然别人的爱情都以悲剧收场。 主人公陈晖是作者自己的化身。陈晖的“爱情”,让我心有戚戚焉,与刚刚发生的一切那么像,如出一辙。几乎一模一样的邂逅,一模一样的飞来飞去,一模一样的异地恋。... (展开)>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7)8.3分 9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7.6分 24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死刑 (郢树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死刑报告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