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書是第一本探討唐代基層文官的專著,分章討論校書郎、正字、縣尉、參軍、判司、巡官、推官和掌書記,解開了唐代許多官名的謎團,讓現代讀者也能輕鬆解讀這些官名的深層意義。書中所論的好幾種基層文官,過去幾乎都無人或鮮有人研究。本書可說填補了唐代職官研究的一大片空白。唐代士人如何做官?他們的入仕資歷要求如何?職務和仕途前景如何?俸料錢多少?辦公時間及假期又如何?這些問題在許多唐史專書和教科書中都沒有答案。
本書作者文筆生動,常把這些疑難問題當成「懸案」來敘述和逐一破解,呈現中古唐代社會許多有趣的一面。全書引用材料異常豐富,包含正史、詔令、奏疏、表啟、墓誌、神道碑、詩文和筆記小說等。
唐代基層文官的创作者
· · · · · ·
-
赖瑞和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賴瑞和
廣東梅縣人,1953年生。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唐史碩士及博士。曾任教於香港嶺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馬來西亞南方學院。現任馬來西亞新山市唐代文史研究中心主任及專任研究員。目前正執行兩大研究計畫﹕「唐代職官考釋」以及「唐代墓誌與唐代官制」。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及第登科的年龄,应当在三十岁上下。唐人开始习字读书的年龄,一般在十岁左右,比今人稍晚,甚至有迟至将近二十岁才开始入学的。比如,诗人陈子昂“十八岁未知书”;韦应物则迟至约十九岁才入太学。二十多岁考中明经和进士者很少,都属特别早熟杰出者。他第一次出来做官的年龄,从现代人的观点看,有些偏晚,在三十岁左右,如张九龄三十岁始中制举任校书郎,白居易则三十二岁始任校书郎。这都比现代大学生毕业后出来做事的年龄约二十二岁,晚了八到十年左右。唐代甚至有不少人到四五十岁才第一次任官,并不稀奇。例如诗人孟浩然,四十岁还考进士不第,四十九岁才开始在张九龄幕下任从事。高适五十岁才释褐任封丘县尉。于休烈四十岁还在充当正字小官。古人也有“四十强仕”的说法。 他的第一个官职是什么,要看他的出身资历而定。如果他以荫入仕,他比较不可能任校书郎或正字,最可能任参军、上县或以上县的县尉。如果他是明经出身,他最有可能任参军、卫率府判司或紧、上县的县尉。如果他考中进士,他有可能任校书郎和正字,以及望、紧、上县的县尉。如果他又考中制举、博学宏词或书判拔萃,他最可能任校书郎、正字,甚至畿县的县尉等释褐美职。如果他是从流外或视品官入流,则法律已明令禁止他任校书郎、正字某些类别的判司和参军、赤县或畿县的县尉等美职。他最可能任的是中、下县的县尉,但这种中下县尉可说毫无前途可言。 如果他先任校书郎、正字,则他下一任官最好是赤县或畿县的县尉,再迁回朝中任监察御史、拾遗或补阙,由此转到员外郎、郎中等中层官职,将来的仕途前景良好,很符合封演所描绘的“八隽”升官图。如果他先任县尉、参军和判司等外官,他便要力争回到中央朝中任监察御史、拾遗或补阙等官,将来才有机会继续高升,否则有可能终生在州县官当中浮沉。不过,在州县官中,能够当上县令、州判司、司马或刺史也不错。但州县官的轻重,要看地点而定。京畿附近或户口多的州县最佳。遥远和贫穷州县...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一、天宝年间的基层文官并合图 -
《伤柘枝妓》 李群玉 曾见双鸾舞镜中,联飞接影对春风。今来独在花筵散,月满秋天一半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校书郎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聯經學術叢書(共116册),
这套丛书还有
《民國乃敵國也》《探索政治現代性》《易代文心》《幼醫與幼蒙》《視覺、性別與權力》
等
。
喜欢读"唐代基層文官"的人也喜欢 · · · · · ·
唐代基層文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中华书局 (2008)9.0分 773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24)9.5分 4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1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唐代基層文官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支离疏 2018-11-24 17:42:38
真是了不起的学术工作,受益匪浅,帮助巨大。敬佩。
1 有用 风挑一点灯 2019-12-04 17:37:12
数年前粗略读过,此番从阿怡处借得,算是完整读迄。每章体例相近,材料与中层也不少重合,大概是有了框架之后填补资料,写起来应该比较“笔下泉涌”。
0 有用 容与 2022-12-12 11:33:26 山东
买来多年,翻过很多遍,这个月终于把基层文官认真地读完,印象最深的便是韩愈那句“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这也是我这半年在岛城的真实体验。
0 有用 文孟先生 2023-06-29 16:41:31 湖北
吼啊!
1 有用 汛遠槎風 2022-06-09 23:09:31
很好读的制度史,差不多是手把手带读唐人仕履、结衔的程度。有友邻说行文有点啰嗦,不过对我这种人来说,多讲几遍反倒正好突出了重点,会把关键的东西记得更清楚。(图书馆简体本被借光了,遂借原版阅读,体验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