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內容簡介】
「本書敘述的是一則真實的故事。威廉. 密里根是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嫌犯,因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
一九七七年,在美國俄亥俄州涉及連續強暴案的嫌疑犯比利‧密里根遭警方逮捕。但是,他對自己曾犯下的罪行居然毫無記憶。事實上,在他內部(包含比利在內)總共有24個人格存在,這些人格不僅在性格上,甚至連智商、年齡、國籍、性別方面也都各不相同。這些不可思議的人格,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一貫性的意識被剝奪、數度企圖自殺、精神被迫壓抑的比利,是如何處在此一混亂的人格分裂狀態中的呢?面對此一事實,法官要如何做出抉擇……?
◆佳評如潮:
威廉. 密里根是一位令人頭痛的人物。他可能是個精明的騙子,騙倒了社會大眾、犯下強姦重罪卻安然無事;否則他就真的是一位多重人格失序的人,但不論是哪一種...
【內容簡介】
「本書敘述的是一則真實的故事。威廉. 密里根是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嫌犯,因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
一九七七年,在美國俄亥俄州涉及連續強暴案的嫌疑犯比利‧密里根遭警方逮捕。但是,他對自己曾犯下的罪行居然毫無記憶。事實上,在他內部(包含比利在內)總共有24個人格存在,這些人格不僅在性格上,甚至連智商、年齡、國籍、性別方面也都各不相同。這些不可思議的人格,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一貫性的意識被剝奪、數度企圖自殺、精神被迫壓抑的比利,是如何處在此一混亂的人格分裂狀態中的呢?面對此一事實,法官要如何做出抉擇……?
◆佳評如潮:
威廉. 密里根是一位令人頭痛的人物。他可能是個精明的騙子,騙倒了社會大眾、犯下強姦重罪卻安然無事;否則他就真的是一位多重人格失序的人,但不論是哪一種人,這都是不幸…… ------------------------1981年俄州《戴頓日報》
無論如何,其中還有一些未解開的疑點:威廉. 密里根是如何學習到由湯姆「其中的一個人格」所展現的霍迪尼似的逃脫技巧?他對那些被強暴者聲稱的《游擊隊》和《殺手》指的究竟是什麼?醫師們認為,威廉. 密里根或許還有未經揭露的其他人格-----其中的一些人或許犯過一些未被發現的罪行。 ---------------------------------1981年《新聞週刊》
【得獎/特色】
★博客來2002年百大暢銷書之一
★榮獲中國時報1994年一週好書榜。
★台大精神科醫師劉絮愷專文評介。
★美國戴頓日報、美國新聞周刊專文推薦
作者简介 · · · · · ·
一九二七年生於美國紐約。在布魯克林學院修完心理學之後,曾擔任雜誌編輯、時裝攝影等工作,繼而擔任高中老師,其間,即開始從事小說創作。
一九五九年首次發表中篇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初試啼聲即榮獲「雨果獎」。到了一九六六年又以長篇化之《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獲得「星雲獎」。
一九七二年後,在俄亥俄大學擔任英語與小說創作課程的教授一職,進而朝多重人格寫作的領域邁進。
一九八零年發表《第五位莎莉》,八一年發表《24個比利》。作品雖然不多,但已紛紛被改編成舞台劇與電影。其中的《24個比利》於一九九四年拍攝成電影。而《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則在一九六八年改編成著名電影《查理》,飾演查理一角的演員克里夫‧羅伯森,更因該片而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之殊榮。
擁有心理學背景的丹尼爾.凱斯,擅長在小說中探討人類最微妙、最深層的心...
一九二七年生於美國紐約。在布魯克林學院修完心理學之後,曾擔任雜誌編輯、時裝攝影等工作,繼而擔任高中老師,其間,即開始從事小說創作。
一九五九年首次發表中篇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初試啼聲即榮獲「雨果獎」。到了一九六六年又以長篇化之《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獲得「星雲獎」。
一九七二年後,在俄亥俄大學擔任英語與小說創作課程的教授一職,進而朝多重人格寫作的領域邁進。
一九八零年發表《第五位莎莉》,八一年發表《24個比利》。作品雖然不多,但已紛紛被改編成舞台劇與電影。其中的《24個比利》於一九九四年拍攝成電影。而《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則在一九六八年改編成著名電影《查理》,飾演查理一角的演員克里夫‧羅伯森,更因該片而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之殊榮。
擁有心理學背景的丹尼爾.凱斯,擅長在小說中探討人類最微妙、最深層的心理問題。他在俄亥俄大學任教時,便開始以多重人格為創作的方向,1980年發表的《第五位莎莉》及1981年發表的《24個比利》,讓他的名字與「精神分析小說」劃上等號,也讓他在文學史上擁有一個旁人無法取代的地位!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位高个的年长女士站在办公室门外,面貌慈祥,耳朵上戴着黑色的耳环,头发似乎刚刚染过。他们进入办公室,她微笑地说:“请问你们的姓名?” “女士,我们获准送他到这里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8页 -
A large elderly lady stood at the entrance of an office on the right. Her broad, friendly face was framed in black ringlets, as if she'd just had a hair dye and permanent. She smiled when they stepped into the small admissions office and said softly to the police man, "Can I have your name?" "I ain't the one being admitted, lady."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24個比利"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24個比利"的人也喜欢 · · · · · ·
24個比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22 条 )






-
もも陶 (Love & Peace)
(在比利被送往州立利玛医院后给作家写的信中) “我们——也就是我——是个怪人,是无法适应环境的人,是生物学上的怪胎、失败之作。我们痛恨这里,但这儿却是我们的归属之地,尽管我们在此并不受欢迎。 ……我们知道,没有痛苦的世界就是没有感情的世界……但是,没有感情的世界也正是没有痛苦的世界。”——凯文(比利) 这里是他的家,也是他的坟墓。 社会造就他们,却又将其抛弃。上帝为什么不能再造一个诺亚方舟?自己的...2012-10-01 02:02:28 3人喜欢
(在比利被送往州立利玛医院后给作家写的信中) “我们——也就是我——是个怪人,是无法适应环境的人,是生物学上的怪胎、失败之作。我们痛恨这里,但这儿却是我们的归属之地,尽管我们在此并不受欢迎。 ……我们知道,没有痛苦的世界就是没有感情的世界……但是,没有感情的世界也正是没有痛苦的世界。”——凯文(比利) 这里是他的家,也是他的坟墓。 社会造就他们,却又将其抛弃。上帝为什么不能再造一个诺亚方舟?自己的利益,他人的利益,孰对孰错?生命的存在,如果只有长度没有厚度,如果只能如一条直线向前出发,那么今天、明天、未来又有何意义?法律,永远不等于justice,只是永恒地妥协。
回应 2012-10-01 02:02:28 -
群青 (逃げろ!!!)
他们将他丢进一间小房间,里面铺设有塑胶覆盖的软床垫,然后将门锁上,当雷根听见关门声时,他站了起来,想破门而出,但亚瑟制止了他。塞缪尔出来了,跪在那儿啼哭:“神啊!为何要弃我而去?"飞利浦大声诅咒,在地板上翻滚。大卫出来承受痛苦,整个人躺在床垫上。克里斯丁在哭泣,阿达娜感觉到整张脸都哭湿了。克里斯托弗坐了起来玩弄鞋子。汤姆开始检查是否可将门给弄开。但是亚瑟叫他退下去。亚伦开始大叫,要求他的律师前来。...2013-12-10 01:26:27 2人喜欢
他们将他丢进一间小房间,里面铺设有塑胶覆盖的软床垫,然后将门锁上,当雷根听见关门声时,他站了起来,想破门而出,但亚瑟制止了他。塞缪尔出来了,跪在那儿啼哭:“神啊!为何要弃我而去?"飞利浦大声诅咒,在地板上翻滚。大卫出来承受痛苦,整个人躺在床垫上。克里斯丁在哭泣,阿达娜感觉到整张脸都哭湿了。克里斯托弗坐了起来玩弄鞋子。汤姆开始检查是否可将门给弄开。但是亚瑟叫他退下去。亚伦开始大叫,要求他的律师前来。艾浦芳充满报复的心态,希望这地方大肆燃烧。凯文在诅咒。斯蒂夫嘲笑他。李在大笑。鲍比幻想自己可以从窗口飞出去。杰森在生气。马克、华特、马丁和提摩西在上锁的房间内大声怒吼。肖恩发出嗡嗡嗡的声音。亚瑟已经没有能力控制那些惹人厌的家伙了。 引自第481页 回应 2013-12-10 01:26:27 -
余又又 (C‘est la vie.)
(比利被转入利玛医院后,遭受了如同监狱的对待) 里根不再管事了。他说,只要保持沉默,便不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再没有人会责怪我们,里根已经不和人说话了。我们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了内心世界,把自己封闭起来。远离了真实的世界,我们就能够友好相处。 我们知道,没有痛苦的世界就是一个没有情感的世界……然而,只有在那里,我们才不再悲伤。2016-03-06 17:05:31 1人喜欢
-
余又又 (C‘est la vie.)
《邮报》于4月12日发表了一篇评论,率先讨论了比利转院的事: 米利根回到阿森斯心理康复中心接受当地专家的治疗。他这一生受尽了不公平的待遇,如果我们不能为他做些什么,至少要给予他所需要的支持。我们不能要求大家张开双臂欢迎他,但希望大家能理解他。这是他至少应该得到的。 1982年5月7日于俄亥俄州阿森斯2016-03-06 17:11:21
-
余又又 (C‘est la vie.)
再后来,作家去探望比利,大多数时间见到的都是那个“没有姓名的人”。 我想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醒着或是没出现的时候,我好像是脸朝下趴在一块无边无际的玻璃上,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遥远的彼岸,那儿宛如星光闪耀的外层空间。那里还有一个圆形的光圈,就在我的眼前。我们中的几个人就躺在光圈旁边的棺材里,但棺材没有盖上,因为他们还没有死。他们在沉睡,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光圈旁边还有几个空的棺材,因为有人尚...2016-03-06 17:09:16
再后来,作家去探望比利,大多数时间见到的都是那个“没有姓名的人”。 我想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醒着或是没出现的时候,我好像是脸朝下趴在一块无边无际的玻璃上,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遥远的彼岸,那儿宛如星光闪耀的外层空间。那里还有一个圆形的光圈,就在我的眼前。我们中的几个人就躺在光圈旁边的棺材里,但棺材没有盖上,因为他们还没有死。他们在沉睡,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光圈旁边还有几个空的棺材,因为有人尚未到来。戴维和几个年龄小的孩子对生命还抱有一丝希望,但年纪大的已经绝望了。” “那是什么地方?”我追问。 “戴维给他取了个名字,”他继续说,“因为那是他创造的,他将其称为‘死亡之地(the Dying Place)’。” 引自 尾声 回应 2016-03-06 17:09:16 -
余又又 (C‘est la vie.)
(比利被转入利玛医院后,遭受了如同监狱的对待) 里根不再管事了。他说,只要保持沉默,便不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再没有人会责怪我们,里根已经不和人说话了。我们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了内心世界,把自己封闭起来。远离了真实的世界,我们就能够友好相处。 我们知道,没有痛苦的世界就是一个没有情感的世界……然而,只有在那里,我们才不再悲伤。2016-03-06 17:05:31 1人喜欢
-
余又又 (C‘est la vie.)
这是比利被宣判因患有精神病而无罪释放之后,与记者的对话。 “审判结束了,你现在的心情是否好些了?” “没有。” “为什么?” “这个……”比利说道,“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处理。” “你今后有何打算?” “希望成为一个普通人,我想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2016-03-06 17:02:02 1人喜欢
论坛 · · · · · ·
word版本,有需要的吗? | 来自wenny丝绒沉睡 | 113 回应 | 2021-04-16 08:36:13 |
对不起,我在想,这比利是不是被灵魂附体了~ | 来自敏感的小宇宙 | 5 回应 | 2015-12-03 21:17:05 |
书的封面是比利画的吗? | 来自最后saigo | 1 回应 | 2015-07-01 10:37:00 |
會改拍成電影嗎? | 来自李小龍私生女 | 4 回应 | 2015-02-28 09:57:47 |
推荐一本同样牛叉的心理悬疑小说 | 来自爬爬 | 1 回应 | 2013-04-03 11:57:06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湖岸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5)8.1分 72414人读过
-
Bantam (1994)8.9分 190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8)8.2分 2722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不完全收藏陳阿信推薦書籍。 (Miss黑眼圈♥)
- 关于[阿信]的阅读 ([已注销])
- 文艺女青年郑秀文的阅读生活 (吃货羊)
- 看之前以为很枯燥,结果一看却欲罢不能的书 (苏珊酱)
- 陈阿信推荐的书 (Ra。)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24個比利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善良的蝮蛇 2016-02-18 03:48:11
悲伤的故事。比利的悲剧源于家庭,但他自己却花了一生去消受,而且还伤害了一些无辜的人。我们对人类的精神了解的还是太少了,也许几个世纪以后的人看现在的精神疾病治疗方式,就像现代人看中世纪人放血一样。
1 有用 一只Tomason 2017-11-15 19:21:33
看了一半,前面很有意思,后面成长史写得太水了。。。
1 有用 银河小姐 2012-06-08 11:28:56
虽然是纪实,但是可读性很强。
3 有用 浅草之名 2015-10-29 14:49:04
那个推荐丹尼.凯斯来撰写24个比利的人无疑作了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一个能写出《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那样对道德、灵魂有着高标准的人,才能诚实准确的记录下这个故事。故事的结尾竟是那样悲伤,令人眼眶湿润。再专门去百度了一下威廉.密里根的结局,简直忍不住哭出来,他在1988年终于走出监禁,还好没放弃,那些不愿就此沉睡的比利们和始终站在比利身边的人。后来看到书评里的一句话,借用的罗马诗人Tibullus的一... 那个推荐丹尼.凯斯来撰写24个比利的人无疑作了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一个能写出《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那样对道德、灵魂有着高标准的人,才能诚实准确的记录下这个故事。故事的结尾竟是那样悲伤,令人眼眶湿润。再专门去百度了一下威廉.密里根的结局,简直忍不住哭出来,他在1988年终于走出监禁,还好没放弃,那些不愿就此沉睡的比利们和始终站在比利身边的人。后来看到书评里的一句话,借用的罗马诗人Tibullus的一句话“ In solitude, be a multitude to yourself.”心里压制住的潮水终于控制不住奔涌决堤。我想到的还有斯蒂芬.金《绿里》里面的那个大个子黑人约翰.考菲,想起他终于忍受不了灵魂的孤独走上了绿里。 (展开)
8 有用 盘丝大仙 2015-08-07 14:20:04
纪实有时候意味着超级枯燥无聊。好在多重人格描写得到位
0 有用 🍎serena39182 2022-05-23 07:36:23
每一个心理疾病患者都应该获得应有的尊重,每一个孤独地对抗黑暗的人都值得温暖与拥抱,每一朵诞生于这个世界上的花儿都拥有自由绽放的资格。
0 有用 活在梦里的人 2021-12-18 20:31:23
一位母亲,如果不能独立地养活自己和她的孩子,就只能让自己和孩子们受苦,可能是物质上,更可能是精神和肉体上。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努力。 读完第二部的感觉是比利绝对是个危险分子,他的众多人格都有犯罪的冲动,也确确实实犯下了罪行,吸毒贩毒强奸抢劫,简直无恶不作。很难相信融合后的他从此之后就改头换面,从此做个良民,一旦有任何变故发生或者受挫折他就会铤而走险。 比利终究还是被关在严苛的医院和监狱,没有完成融合,... 一位母亲,如果不能独立地养活自己和她的孩子,就只能让自己和孩子们受苦,可能是物质上,更可能是精神和肉体上。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努力。 读完第二部的感觉是比利绝对是个危险分子,他的众多人格都有犯罪的冲动,也确确实实犯下了罪行,吸毒贩毒强奸抢劫,简直无恶不作。很难相信融合后的他从此之后就改头换面,从此做个良民,一旦有任何变故发生或者受挫折他就会铤而走险。 比利终究还是被关在严苛的医院和监狱,没有完成融合,很多人格已经放弃和外界的交流,躺在心中的坟地,他们称之为死亡之地。 (展开)
0 有用 豆友240474069 2021-09-13 21:22:10
@2016-03-03 15:10:40
0 有用 天海佑希娜 2021-09-13 15:57:48
人格分裂著作之四
0 有用 豆友iC4w-Sl6AI 2021-09-11 14:16:39
这是真实事件,不是小说……看到落泪……一个活生生的人被剥离出24层……每一层都为了抵御一种痛苦……而善恶共存于一体,现实与法律又如何定义……身为重度抑郁症患者,非常为比利心痛……远超于理智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