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岚村纪事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萧湘 2010-07-27 15:28:30

    历史变迁中的个体

  • 4 孤独的海怪 2015-11-14 22:09:12

    一手好牌打个稀巴烂。插图都好,但是放在书里就成了鸡肋,严重影响阅读的连贯性!!文章框架太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反而少了原来日记的清澈纯粹。

  • 1 慢先森 2006-08-04 13:37:31

    我想去看看原生婺源

  • 0 兰 台 2013-11-08 15:26:15

    书中几次提到了我的家乡😭

  • 2 茶城武夷农家菜 2011-12-10 15:19:39

    王振忠先生有些太越俎代庖了。这种日记,整理一下,加点注释,配上图片就足够了。现在倒有些不伦不类,可惜。

  • 0 JasmineJasmine 2008-07-22 11:26:18

    机缘巧合,看你写不写,看你学术不学术

  • 0 李乃喵 2009-01-01 02:41:01

    美的,善心的。

  • 0 小佩 2012-12-22 15:43:34

    在这里,你读懂婺源。Mind your own business才是王道,与世无争对老百姓是最好的选择。图很好,赞一个!

  • 0 孔飞刀大叫兽 2012-04-13 20:08:48

    每个人、每个村落都有属于他(它)的与众不同的故事,这是个体的,更是历史的……

  • 1 理5打工人 2013-11-20 11:21:13

    “令我们疑惑不解的是,以他当时的见识与智质,他怎么会到今天仍偏安在一个小山村里呢?他却很坦然地回答说,一是因他为家中长子,父母在,不远游;二是刚好遇上解放,他在村里担当了会计,由此决定了他的人生道路。看着他那简陋得与一般农民没什么两样的住宅,我不由得感叹人世间的沧桑。一个充满理想的少年人,因世事的变迁成眼前这位花白头发,卷着裤腿,赤着双脚的詹庆良。你再也无法将他同日记中那位英气勃勃的少年读书郎联系起来。不过,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为詹庆良觉得可惜呢,半生平安,一生从容,耕耕田,读读书,不亦乐乎? 不知道当李玉祥在他的博客上,记录这个故事的时候,是不是很感慨人生的不确定性。他曾经说过,寻找属于自己的理想,是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的。或许,这个少年的人生际遇,让他联想到了很多。”

  • 0 Chris 2012-12-10 18:27:19

    这个世界的过去和现在,有多少这样被压抑的灵魂?命运真是个奇怪的东西。

  • 0 狂笑而行 2012-06-16 21:50:43

    作为一个婺源人,怎么能不读读这本书呢?

  • 0 自由公民 2012-03-24 23:22:46

    詹庆良,徽州婺源县人,山村少年詹庆良的日记,曾经演绎过碧树红花中的人生梦想。它真实地描摹了一九四九年前后僻远山乡的社会生活,记录了特定历史情境中民众的内心体验。写完日记后一两年辍学,以后,便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深处。

  • 0 大脸 2010-12-16 19:24:40

    ”如果说日记时代的詹庆良有的是对未来的憧憬,那么言谈之中,老年的他就只剩下回忆了“。时间结实地一记晕锤砸向我们,萦绕心头的点滴云雨都慢慢淡出脑海。直至从其他影像文字中再次看到年轻的片段

  • 0 #覅# 2022-09-17 22:22:22 江苏

    水岚村离右龙很近,省道到汪胡后转小路;走古道的话,也要先翻到虎头岗吧。日记里詹庆良上学在石城戴村,屡见右龙来客,学堂先生也是右龙人。文中称呼位于休宁边缘的右龙(磻溪)为徽州核心地带(p206)实在不妥。但相比之下,水岚还是比右龙“留下”了更多东西。 第一次读普通人的日记。普通人也是特殊的,横跨49、50,没太大变化,充满生机与憧憬的学生时代,依然留在半隔绝的“传统世界”,一丝迷茫则被少年老成遮蔽。之后的也不知道了,作者来到村子后看到既定事实,然后推测,即便没有细部与褶皱,事实和想象也提供了莫大的张力。“文风至此似乎已经相当不竞”,这样的荣衰规律淹没到更大更汹涌的波涛中去。 “早时一望东方,看到太阳升出,晒到前山木林,忽见一只飞鸟,从东方飞行而来,飞往西方而去,不知此只飞鸟,飞到何方去停下。”

  • 0 狐念念啊 2024-01-11 17:30:02 江苏

    多一颗星给乡情,内容不是特别喜欢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