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edral 短评

热门 最新
  • 6 wangluart 2016-03-21 22:07:36

    卡佛短文短,吊诡的是你读不快。写生活写得跟悬疑故事一样引人入胜,把人挠痒了,句号。这种牛B的写法很任性,很东方,我很喜欢。

  • 0 苗儿 2010-12-24 06:26:51

    只看了Cathedral一篇,真好。

  • 1 更深的白色 2014-02-22 19:02:35

    读了两个月,终于看完。期间自己经历波折,对于小说中那些深陷麻烦、渴望改变和沟通,却终究无力进行的状态感同身受。the compartment里最后关头退却的失落的父亲,甚至与我真实的生活感受深刻交缠;where I'm calling from是我至今觉得排名第一的短篇,有一种迷人的诗意的但冰冷的绝望;但到了后几篇,居然看到了逐渐播撒正能量的Carver,fever从彻底的伤感到了满满的振作和希望,cathedral更是暗示,这个世界本就是好的。作为读者,也希望能循着这样的转变吧。

  • 1 庄常飞 2009-12-13 11:57:32

    真是简约主义,文章简洁到我随手就能写出来,读又全不花力气。但文章却能给人以极大震撼,举重若轻,真是了不起的成就。

  • 0 鸢都依然 2014-02-23 23:14:12

    The best of Raymond Carver. Book from Nick.

  • 0 carried 2013-10-09 21:45:19

    在冰冷和绝望的气息中透出一丝温暖给你。

  • 0 Flora 2011-03-22 17:30:16

    读着过瘾,比肖铁的译本好看多了!

  • 0 Captain Han 2013-02-08 15:12:06

    只读过Cathedral一篇,比起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中的短篇,这篇小说已经多了不少温存,甚好,Spotify 正在streams一首歌叫to build a home,十分应景。其实看过这么多篇卡佛的小说,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种亲密关系内的永恒冲突,亲密,是极其危险的

  • 0 真猪奶茶 2012-12-23 19:31:10

    Carver的极简里藏着一种巨大的沉默,那是在生活的真实里,小人物们无力表达出来的痛苦。这种痛苦要怎么说出来?大概只有放到沉默里吧。

  • 0 豆友26414546 2011-04-07 02:49:24

    我累各区。。。我读完的反应。。没了。

  • 0 ☯︎ 2011-08-14 22:09:23

    what is most impressive is the shift of itimateness fom the blind man with "my" wife to the man with "me". suddenly "my" wife become the outsider. amazing

  • 0 farewell 2014-02-24 01:10:32

    2014 reading project 进行中。

  • 0 往巴比伦 2012-12-02 16:45:39

    当年见很多人吐槽中文译笔之生硬,误以为自己文字感觉有待熏陶,现在看来,挺为译者惋惜

  • 0 沙发鱼 2011-10-19 22:28:02

    比较喜欢里面的Preservation和Feather,风格太强烈,如果连着读下来如同吃斋。这本书可以出现在毕业论文的参考书目里了。

  • 0 J 2013-09-09 17:56:51

    "A Small, Good Thing," "Cathedral" 尤佳。"The Compartment"和"The Train"一起比对看很有意思。"Fever"较薄弱但有难得的温情,结尾说不准该算cliché还是truism. “Feathers”属于生活中诡异的不可言说的推动力。“Chef's House”难得女性视角,不过透出的爷们气质还是暴露了。“The Bridle”和"Vitamins"也弱些。"Where I'm calling from"叙事穿插,crack-down的过程,徘徊在恢复与重陷泥沼的挣扎。"Careful"前夫妻关系值得玩味。"Preservation"结尾没有很读懂orz(好好的书评就成了你的流水账= =

  • 0 深田 2011-11-03 09:22:10

    也就11頁(居然11頁?)。2號開始讀。//It's really something.

  • 1 拉维克 2022-06-24 15:05:35

    《一件小而好的事》可以说是关于"吃",《小心》是关于"听",《大教堂》是关于"看",《发烧》也是身体出状况: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这本书已经到了卡佛自创的宗教性质的境界,《羽毛》里的同事,《小而好的事》里的面包师,《发烧》里的老保姆,《大教堂》里的盲人朋友,他们就是"大教堂"里的祭司先知,是时间淬炼出来的智慧,善良与韧性。开篇的《羽毛》其实暗含了一个"天堂"的概念:强调了好几次孔雀是"天堂之鸟",最后"我"和女友拿着几片孔雀羽毛离开(只是没想到甲之熊掌乙之砒霜),结尾的故事是《大教堂》("画些人物上去,一个没人的大教堂叫什么大教堂呢?") 卡佛的世界是像歌词里唱的"人,是需要人的人",即使只是无能为助的普通人,也有"且为王孙立斯须"的同情和理解。

  • 0 单向道 2023-09-20 06:28:41 美国

    说实话没怎么get到。语言很简单,场景很生动,但也许是我阅历不够,很难get到其中人物的内心变化。唯一触动的是fever,那个别扭的男人的内心我居然感同身受。

  • 0 Pam 2012-12-08 21:17:58

    "Eating is a small, good thing in a time like this"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