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此书对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首次进行了全景式、全程式的历史记录,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史宏观研究方面的空白。对于网络新闻传播的研究,以及当代中国媒体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汉奇
图书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投石问路:中国网络媒体萌芽(1994一1995年) 9
第一节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互联网兴起 10
第二节 科技人员先行:中国迈入互联网世界 16
第三节 基础建设铺路:网络在中国延伸 19
第四节 寻求突破:中国媒体踏上新大陆 23
第二章 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网络媒体探索未来之路(1996一1998年) 35
第一节 互联网概念普及:多路媒体抢滩互联网 36
第二节 《人民日报》网络版:“国家队”出击新媒体 42
第三节 《华声报》电子版:小媒体大事业 46
第四节 新浪率先:商...
此书对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首次进行了全景式、全程式的历史记录,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史宏观研究方面的空白。对于网络新闻传播的研究,以及当代中国媒体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汉奇
图书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投石问路:中国网络媒体萌芽(1994一1995年) 9
第一节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互联网兴起 10
第二节 科技人员先行:中国迈入互联网世界 16
第三节 基础建设铺路:网络在中国延伸 19
第四节 寻求突破:中国媒体踏上新大陆 23
第二章 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网络媒体探索未来之路(1996一1998年) 35
第一节 互联网概念普及:多路媒体抢滩互联网 36
第二节 《人民日报》网络版:“国家队”出击新媒体 42
第三节 《华声报》电子版:小媒体大事业 46
第四节 新浪率先:商业网站涉足新闻 51
第三章 热火朝天:中国网络媒体大跃进(1999—2000年) 57
第一节 从热浪滚滚到寒流暗涌 58
第二节 媒体网站的第二次触网 64
第三节 众人瞩目的联合道路 73
第四节 商业网站继续前行 83
第五节 网络媒体发展纳入国家战略 87
第四章 风起云涌:中国网络媒体继续壮大(2001一2002年) 91
第一节 多条腿走路:网站尝试突围 92
第二节 原生网络媒体命运堪忧 94
第三节 中国网络新闻发展气候晴朗 98
第四节 改版显示网站发展新思路 102
第五节 地方新闻网站与行业新闻网站继续发展与整合 107
第六节 网络新闻在重大报道中成长 111
第七节 商业网站新闻大战 n6
第五章 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网络媒体实现跨越(2003年) 121
第一节 网络经济继续复苏 123
第二节 网络新闻发展再遇良机 124
第三节 媒体网站改革与提高 128
第四节 非典时期网络当道 133
第五节 网络輿论一浪高过一浪 138
第六节 商业网站新闻竞争再上台阶 146
第七节 博客现象挑战网络媒体 149
第八节 规范与自律:网络媒体的新高地 151
第六章 十年磨砺:中国网络媒体事业规模初成 155
第一节 多元化、多层次中国网络媒体格局形成 156
第二节 政策法规为中国网络媒体搭建舞台 163
第三节 网民在网络媒体发展中贡献显著 167
第四节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困惑与阻碍 174
第七章 天地渐宽:网络新闻持续发展 179
第一节 从继承到革新:网络新闻业务与观念的发展 180
第二节 从内到外的认识深化:网络新闻发展模式的探索 202
第三节 主流化与边缘化:网络新闻发展的双重轨迹 214
第八章 柳暗花明:网络媒体经营之路拓宽 237
第一节 事业化还是产业化:媒体网站运行体制的探索 238
第二节 扩大产品线与提升产品价值:网络媒体产品
第三节 从一条腿走路到多条腿走路:网络媒体营利手段的探索 255
第九章 民声彰显:网络媒体干预现实生活 275
第一节 公共领域抑或公共话语空间:有关网络媒体政治功能的理论探索 276
第二节 下情上达与上情下达:网络作为对话渠道的疏通 282
第三节 舆论监督与民意表达:网络舆论力量影响日增 285
第四节 主流与支流:网络舆论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 302
第十章 百花齐放:网络传播研究及网络新闻教育的发展 309
第一节 网络传播研究的发展:视野与手段同时开拓 310
第二节 网络新闻教育的发展:有待完善与提高 332
第十一章 各辟蹊径:中国台湾、香港、澳门三地网络媒体的发展 343
第一节 中国台湾媒体网站的发展 344
第二节 中国香港媒体网站的发展 352
第三节 中国澳门媒体网站的发展 354
结 语 371
附录1:各层次的新闻网站网址 379
附录2:网络媒体及网络传播研究的著作目录 40l
附录3:新闻传播专业网站网址 407
参考文献 413
后 记 419
书摘
节 媒体网站的第二次触网
可以说,1996—1998年是中国传统媒体的第一次“触网”潮。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全国已有1/7的报纸办起了自己的网络版。而1999—2000年,是中国媒体的第二次触网潮。对第二次触网的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其一,第二次触网,使传统媒体上网的规模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记协在1999年初成立了专门的调研小组,在这一年底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建立独立域名的新闻宣传单位已达700多家。
其二,对于在此之前已经上网的媒体来说,红红火火的网络经济气氛使他们进一步审视网络的前途与命运,增强了在网络中发展的信心,并重新认识网络这一媒体的价值。大部分中国媒体上网之初,都是以网络版的形式来扩大其传统媒体的影响。在新闻理念、新闻手段方面,还明显受到传统媒体的束缚,但是进入1999年后,一些传统媒体网站已经开始认识与研究网络新闻的独特规律,并在实践中将这些认识体现出来。新闻观念的变化,也带动了经营观念的变化。
其三,对于刚刚加入网络大潮的媒体来说,他们有了一次机会站在P64更高的起点上,考虑自己的发展道路。超越网络版,走“做大做强”的道路,成为了很多媒体上网的基本出发点,事实上,这一阶段,中国媒体不再满足于与网络的浅层次的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媒体网站已经显现出要超越传统媒体的雄心。
多种探索齐头并进
1999年1月1日,成立于1996年12月的中央电视台网站改版,这标志着中央电视台在互联网上发展的第一次提速。也反映了中央电视台网站在发展模式上的新思路。
1999年,一批冠以“××网”、“××在线”的媒体网站应运而生。如:《电脑报》网站改称为“天极网”,《中国计算机报》网站改为“赛迪网”,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网站改称“申网”,《广州日报》网站改名“广州日报大洋网”,《深圳商报》网站改名为“深圳新闻网”,《浙江日报》网站除了提供网络版外,还建立了“浙江在线”这一地方门户网站。
地方媒体还开始探索联合的网络发展模式。四川新闻网是这其中的先行者。四川新闻网1998年筹备就绪并试运行,1999年工月正式开通,它先后汇聚了全省106家报纸、广播、电视、期刊等媒体上网。据有关部门统计,它成为了全国各省、市中上网媒体最多的一家新闻网站。它与《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四川有线电视台并列为四川省五大重点媒体。
四川新闻网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推出原创新闻。它自称在国内首批组建了网络记者队伍,每天都有自采自写的新闻上网。2000年10月“西部论坛”举办期间,网站派出记者对论坛进行全方位采访,据统计,四川新闻网在论坛召开的3天中被中外69家媒体(网站)下载新闻769篇(次),成为这次论坛的最大新闻源。
2000年6月26日,湖北省首家获得网上新闻发布权的网站“荆楚新闻网”正式开通。这是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湖北电台中广新闻信息传呼中心承办的综合性新闻网站。荆楚新闻网是唯一代表湖北省委、省政府对外发布新闻信息的权威网站,该网站有权调用湖北全省一切新闻。它以各大新闻机构在新闻采编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为依托,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发挥互联网优势,把传统媒体与第四媒体有机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荆楚新闻网的成立、开通,标志着湖北省新闻宣传从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迈出了关键的一步。P65
作者简介 · · · · · ·
彭兰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理事、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1997年开始从事网络新闻传播的教学与研究,著有《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网络传播概论》、《点击美国在线》等著作,并主译了《网络新闻导论》、《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等著作。
喜欢读"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 更多书评 3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半熟青年mina (九月的风)
媒体网站运行机制需解决核心问题:行政从属关系(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对他的管理权限以及网站自主权的大小等)、网站主体性质(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或是二元结构)、投资关系、资源关系、业务结构。 现在所探讨的好似国有企业改制,可以借鉴。但是这本书所提及的问题如今时隔10年,不知有没有相关介绍。2013-10-27 22:07:45
-
鸢都依然 (防御性的谦虚)
在网络版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特别引起传统媒体担忧,那就是,网络版是否会对母体构成威胁。但是一些报纸的网络版实践证明,只要找到了网络版的定位,并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模式,网络版并不会对母体产生消极影响。 注意参考文献,《如何理解报纸的网络版》。2011-04-19 17:03:33
-
鸢都依然 (防御性的谦虚)
中国青年报旗下的中青在线,是一个不同于报纸印刷版的简单复制的产品,甚至其负责人刘学红还认为,“中青在线”不应该把发展重点放在新闻上。 于是,另外一种发展思路在“中青在线”开始形成,那就是,在满足网民的基本新闻需求的前提下,以深度的专业信息服务来开创经营之路。 刘学红说,随之而来的网络低潮,正好给了“中青在线”一个平静的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的机会。几年后,在招生、人才、培训、图书等领域里进行的深度信...2011-04-19 16:49:58
中国青年报旗下的中青在线,是一个不同于报纸印刷版的简单复制的产品,甚至其负责人刘学红还认为,“中青在线”不应该把发展重点放在新闻上。
于是,另外一种发展思路在“中青在线”开始形成,那就是,在满足网民的基本新闻需求的前提下,以深度的专业信息服务来开创经营之路。 刘学红说,随之而来的网络低潮,正好给了“中青在线”一个平静的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的机会。几年后,在招生、人才、培训、图书等领域里进行的深度信息服务,使“中青在线”尝到了赚钱的滋味,也找到了赢利的方向。 引自第70页 从人民日报网络版到人民网
1999年,《人民日报》网络打破了按天进行常规新闻更新的做法,每天对新闻进行九次整点更新。 引自第70页 回应 2011-04-19 16:49:58
-
鸢都依然 (防御性的谦虚)
中国青年报旗下的中青在线,是一个不同于报纸印刷版的简单复制的产品,甚至其负责人刘学红还认为,“中青在线”不应该把发展重点放在新闻上。 于是,另外一种发展思路在“中青在线”开始形成,那就是,在满足网民的基本新闻需求的前提下,以深度的专业信息服务来开创经营之路。 刘学红说,随之而来的网络低潮,正好给了“中青在线”一个平静的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的机会。几年后,在招生、人才、培训、图书等领域里进行的深度信...2011-04-19 16:49:58
中国青年报旗下的中青在线,是一个不同于报纸印刷版的简单复制的产品,甚至其负责人刘学红还认为,“中青在线”不应该把发展重点放在新闻上。
于是,另外一种发展思路在“中青在线”开始形成,那就是,在满足网民的基本新闻需求的前提下,以深度的专业信息服务来开创经营之路。 刘学红说,随之而来的网络低潮,正好给了“中青在线”一个平静的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的机会。几年后,在招生、人才、培训、图书等领域里进行的深度信息服务,使“中青在线”尝到了赚钱的滋味,也找到了赢利的方向。 引自第70页 从人民日报网络版到人民网
1999年,《人民日报》网络打破了按天进行常规新闻更新的做法,每天对新闻进行九次整点更新。 引自第70页 回应 2011-04-19 16:49:58 -
鸢都依然 (防御性的谦虚)
在网络版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特别引起传统媒体担忧,那就是,网络版是否会对母体构成威胁。但是一些报纸的网络版实践证明,只要找到了网络版的定位,并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模式,网络版并不会对母体产生消极影响。 注意参考文献,《如何理解报纸的网络版》。2011-04-19 17:03:33
-
半熟青年mina (九月的风)
媒体网站运行机制需解决核心问题:行政从属关系(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对他的管理权限以及网站自主权的大小等)、网站主体性质(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或是二元结构)、投资关系、资源关系、业务结构。 现在所探讨的好似国有企业改制,可以借鉴。但是这本书所提及的问题如今时隔10年,不知有没有相关介绍。2013-10-27 22:07:45
-
半熟青年mina (九月的风)
媒体网站运行机制需解决核心问题:行政从属关系(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对他的管理权限以及网站自主权的大小等)、网站主体性质(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或是二元结构)、投资关系、资源关系、业务结构。 现在所探讨的好似国有企业改制,可以借鉴。但是这本书所提及的问题如今时隔10年,不知有没有相关介绍。2013-10-27 22:07:45
-
鸢都依然 (防御性的谦虚)
在网络版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特别引起传统媒体担忧,那就是,网络版是否会对母体构成威胁。但是一些报纸的网络版实践证明,只要找到了网络版的定位,并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模式,网络版并不会对母体产生消极影响。 注意参考文献,《如何理解报纸的网络版》。2011-04-19 17:03:33
-
鸢都依然 (防御性的谦虚)
中国青年报旗下的中青在线,是一个不同于报纸印刷版的简单复制的产品,甚至其负责人刘学红还认为,“中青在线”不应该把发展重点放在新闻上。 于是,另外一种发展思路在“中青在线”开始形成,那就是,在满足网民的基本新闻需求的前提下,以深度的专业信息服务来开创经营之路。 刘学红说,随之而来的网络低潮,正好给了“中青在线”一个平静的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的机会。几年后,在招生、人才、培训、图书等领域里进行的深度信...2011-04-19 16:49:58
中国青年报旗下的中青在线,是一个不同于报纸印刷版的简单复制的产品,甚至其负责人刘学红还认为,“中青在线”不应该把发展重点放在新闻上。
于是,另外一种发展思路在“中青在线”开始形成,那就是,在满足网民的基本新闻需求的前提下,以深度的专业信息服务来开创经营之路。 刘学红说,随之而来的网络低潮,正好给了“中青在线”一个平静的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的机会。几年后,在招生、人才、培训、图书等领域里进行的深度信息服务,使“中青在线”尝到了赚钱的滋味,也找到了赢利的方向。 引自第70页 从人民日报网络版到人民网
1999年,《人民日报》网络打破了按天进行常规新闻更新的做法,每天对新闻进行九次整点更新。 引自第70页 回应 2011-04-19 16:49:58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IT好书100本 (左神神)
- 新媒体 (ittalks)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网络社会与网络文化 (傅佩缮)
- 新媒体研究 (麂子)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薯不知 2010-10-14 00:05:42
已翻阅1-3章。想办法搞到第5、9章。 ——— 20. May
0 有用 积木 2010-12-16 13:48:48
资料翔实~~
0 有用 鸢都依然 2011-05-17 15:03:16
写的还好吧……
0 有用 羽夜祭 2017-10-25 23:31:28
资料集,数据详实。章节名太花哨了。看到论坛相关的内容时有点回忆。新词get:群言式、异步性、本位主义。【硕导荐书】
0 有用 苏樱 2009-03-22 00:01:32
彭兰老师的书啊
0 有用 雀实Chen 2021-09-10 03:13:03
断断续续读了两个月。书里写到了2003的赵薇、2003年的孙大午,过了18年,历史又在2021年完成了它的闭环。虽则有人说理论创新不多、叙事也过分靠近官方话语,但能记录一部分历史,已经是不容易的事了。下一本书,要看杨国斌的《连线力》。
0 有用 吃鱼不吃藕 2021-06-28 13:48:12
一种历史的理解,和彭兰老师又近了一步哈哈(单方面),希望能早日读完传播学。
0 有用 嘻嘻哈哈 2021-06-08 09:21:12
相比孙玉胜的电视十年还逊色得多,但总体的梳理还是比较有用的。
0 有用 奶茶无糖 2021-04-11 11:20:18
十几年前的论文以当前的角度来看难免有所缺失,资料的多而诠释少。
0 有用 桂花酒酿加冰🧊 2021-04-05 15:57:38
论点非常前沿,对第一个十年做了一个清晰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