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承续《瓦尔登湖》之淡泊恬青,追寻植物种子传播之奇异旅程。《种子的信仰》是梭罗毕生研究自然和自然律于人类意义的登峰造极之作,也是他的遗作,这本书将成为自然和自然史热爱者的必读书,也是对梭罗生平和作品感兴趣者的案头珍藏。该书一如既往着他特有的文风:明澈和优雅,正如在我国拥有广大读者的《瓦尔登湖》文体。梭罗接受了当时还不被广泛认同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写就了这本现在看来依然新奇的19世纪中期的著作。梭罗为了求证植物是通过种子繁殖的,通过实地考查和日常仔细观察,揭示了油松、五针松、柳树、樱桃等树木的种子如何通过风力、水、冰雪和动物传播开来,甚至远涉重洋,异地生根成长。种子易于传播的巧妙构造、利用多种外力最大范围的传播,表现出的坚韧和生命力,让作者赞叹不已。我相信种子里有强烈的信仰。相信你也同样是一颗种子,我已在期待你奇迹的发生。——亨利·D·梭罗《瓦尔登湖...
承续《瓦尔登湖》之淡泊恬青,追寻植物种子传播之奇异旅程。《种子的信仰》是梭罗毕生研究自然和自然律于人类意义的登峰造极之作,也是他的遗作,这本书将成为自然和自然史热爱者的必读书,也是对梭罗生平和作品感兴趣者的案头珍藏。该书一如既往着他特有的文风:明澈和优雅,正如在我国拥有广大读者的《瓦尔登湖》文体。梭罗接受了当时还不被广泛认同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写就了这本现在看来依然新奇的19世纪中期的著作。梭罗为了求证植物是通过种子繁殖的,通过实地考查和日常仔细观察,揭示了油松、五针松、柳树、樱桃等树木的种子如何通过风力、水、冰雪和动物传播开来,甚至远涉重洋,异地生根成长。种子易于传播的巧妙构造、利用多种外力最大范围的传播,表现出的坚韧和生命力,让作者赞叹不已。我相信种子里有强烈的信仰。相信你也同样是一颗种子,我已在期待你奇迹的发生。——亨利·D·梭罗《瓦尔登湖》中的哲学家变身为全神贯注的科学观察者……这是普通读者的真正乐事;跟随他漫步在他热爱的森林,发现土地如谷仓和学校,又一次有机会听到他精确而美好的叙述。——《出版家周刊》《种子的信仰》……是梭罗天才的杰作。每一页都闪耀夺目的洞见和智慧,以及他不知疲倦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天分。——《华盛顿邮报 书评》 “……诗意而写实地写下对土地无限丰富性的赞美,他将土地比作谷仓和学校,不但是有永恒的真意,也比以往更受人们欢迎。”——《时代周刊》《种子的信仰》的问世,要感谢热爱梭罗的编辑,他的诚实、精确、谦虚和少见的学术性眼光。Brand Dean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梭罗,更重要的,这是弥留之际的梭罗梦想能够完成的作品。——《波士顿环球》“……梭罗是如此出色的遣词造句和使用比喻的专家,即使在这样一部科学的作品中,他都不倦地显示文字的魅力,令人得到莫大的阅读乐趣。”——《今日美国》
种子的信仰的创作者
· · · · · ·
-
亨利·戴维·梭罗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亨利・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生于美国麻塞诸赛州康科德镇,曾就读康科德学院,并进入哈佛大学。1838到1841年间,与兄约翰在康科德镇经营一所私立学校,期间两人曾乘船探险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日后梭罗完成了著名的『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的一周时光』,并发表不少精采的诗作及散文。 1845年春他在华尔腾湖滨建起木屋,开始过着与自然溶为一体、自给自足的简朴生活。他在此生活了两年,不断对世界进行深刻思考,写出了影响世人至深的著作『湖滨散记』(1854年出版)。 1860年,「森林树木的生命传递」首度发表,之后梭罗更将探讨主题扩展为「种子的传播」,并开始起草「野果」。 1862年,在预期死亡的心态下,整理早期的演讲及论文,准备发表。 5月6日,这位十九世纪美国最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作家逝于康科德镇。
目录 · · · · · ·
序言
引言
1 种子的传播
2 借风传播的油菜籽
3 果实累累的油松
4 新生的油松树
5 油松籽借助风雪传播
6 传播油松籽,松鼠功不可没
……
二 野果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有一段时光,往往是一个人,引导着我们的生命轨迹。在年轻的时候,我既想当诗人又想当生物学家。周围的人——导师、朋友、父母——告诉我,必须在这两种互不相容的领域中选择其一。 梭罗、爱默生及其同仁均“认识到在文学与科学两种文化之间并无裂痕,他们相信研究自然和理解自身最终都会达到同一个终点,那也是文学想要表达的目的。” 在逝世前六周,梭罗自己写道: 我还没有涉及植物学的任何具体工作。如果我能活下去,我对自然历史有那么多话要说。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学习田野和森林的语言 -
我们不需惊讶这样的结果,只要好好想想,大自然有多么坚持不懈,并为此花费多少的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大自然的行动有多么的迅速或成功。一大片松林每年可以落下数百万枚种子,但只要有半打种子被传播到四分之一英里外,停在某处篱笆,其中又有一枚成长起来,那么经过十五到二十年,那里就会有十五到二十棵年轻的松树,开始崭露头角,荣耀它的出身。 大自然以这般随意的作风,最终造就一片森林,尽管它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它踩着看似细弱而隐微的步伐——就像地质形成那样——跨越了极远的距离,取得了极大成就。认为这些森林系“自然发生”的想法是种庸俗偏见,但科学知道,这些不是突发的新创造,而是依循既有法则的持续发展,它们是起自种子——源自仍持续不断的运作之中,即便我们或许并未意识到它的运作。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种子的信仰"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河上一周 8.1
-
- 大自然的日历 8.7
-
- 夏日走过山间 8.2
-
- 齐如山随笔 7.7
-
- 秋野拾零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之一 9.2
-
- 寻找精神家园 8.1
-
- 鸟儿不惊的地方 8.4
-
- 群峰与山涧 8.1
-
- 清新的原野·冬日阳光 7.0
种子的信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7 条 )

它们不会说话,却具有非凡的力量

编辑和原著编写的N多错误,让我仿佛在看劣质盗版书

下次出游 一定要带上本书

刻在心里的那株白橡树

孙晶翻译的此书涉嫌侵权
> 更多书评 37篇
论坛 · · · · · ·
就是翻译得不好. | 来自dreamfarmer | 1 回应 | 2009-04-30 15:55:0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0.7)8.2分 575人读过
-
Island Press (1996)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8.5分 905人读过
-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5)8.0分 12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大自然的书(添加中) (perla)
- 自然之书 (潇潇)
- Walden and Henry David Thoreau (棋它)
- 诗人写植物 (铁人约翰)
- 初中图书馆书目·人文博览类 (独钓吴兴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种子的信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龙飞 2011-05-04 22:26:33
a tree tattoo
0 有用 gigi 2011-10-23 21:58:01
前段时间很想了解种子的传播问题,看了很多书,结果发现自己一直在看幼儿读物……这本是里头最高层次的,算是中学读物……哎╮(╯▽╰)╭
0 有用 萌萌站起来 2016-05-09 03:49:07
你的心里有一棵白橡树 我现在心里只有一片焦土 松树来过 橡树来过 最后还是被黑麦至上主义自以为是地指点得寸草不生
0 有用 虚焦两万五 2009-10-01 23:17:26
实在是 当做植物学教科书比较好 或者 等我老了
0 有用 狐中郎 2006-06-21 10:59:53
简朴的自然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