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与人文 短评

热门 最新
  • 17 丁一 2017-05-10 21:49:50

    科学家翻历史书, 春秋里面观寒暑, 诗经里面看冷暖, 铜雀台下橘子青, 蓬莱殿前橘子红, 唐诗里的梅花开, 宋词里的梅花败, 盛唐热而南宋冷, 陆游张籍争荔枝, 风月里面谈风月, 故纸堆里做想像, 颇有诗人的浪漫, 印度热而佛吃素, 理科生翻文科书, 科学家在想当然

  • 6 神威 2012-06-22 18:17:07

    老校长遗著,可惜我不好气象,泛泛而读,并无多得,愧对先贤

  • 1 Lin 2010-01-19 11:06:04

    有心寫出這樣的書才是真正的牛人。

  • 1 Giddyap 2008-09-21 13:43:40

    此书不错,值得再读。

  • 1 玛利亚保佑 2010-05-24 21:48:57

    严耕望所说的专精与博通,大抵如此吧

  • 2 S.H. 2010-06-24 11:54:19

    极喜《古今气候变迁考》,汉时北去河南栖竹林,唐代西往四川植荔枝。

  • 2 悲辛無盡獨行夜 2019-07-27 14:34:53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甘石星经》,三国六朝低温唐高温南宋清初骤寒,南宋日中黑子最盛风暴频仍气温低入春多雪终雪期迟,东北风雪太公,monsoon季风,古称信风,法显居留爪哇因冬季东北季风盛行南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公元前46年凯撒建立阳历,七天一礼拜来自犹太教,不合理混乱浪费时间纸张,July来自凯撒Julius,August来自屋大维Augustus,九月Sept拉丁文为7,太平天国天历照顾到农民所需物候,柳絮是种子,飞艇首见于1852,

  • 0 辄馨 2011-02-13 13:10:05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是里面最有名的

  • 0 gee 2012-02-13 12:52:31

    其实也还是就那篇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好,其他的都是些凑数的科普小文罢了

  • 0 郢树烟 2012-08-09 08:57:50

    治史之人,须有环境史观和扎实的历史地理学功底

  • 0 琉璃君 2014-12-30 20:44:28

    本来想看看“淹通文史的大科学家”是什么样子,但是竺老既主张坐实杜甫《杜鹃》诗、称其反映四川地区杜鹃分布,又谓钱起“二月黄莺飞上林”不合物候、不知此黄莺乃比新进士,令人不禁想起苏步青先生那些平仄不谐的旧体诗作来…

  • 0 Κλειώ 2010-01-04 16:58:57

    名篇“初步研究”中把令人恶心的“毛主席教导我们…”删了,但好些数据也被删了

  • 0 CS 2010-03-16 00:43:42

    气候的变迁

  • 1 将芜 2008-07-19 14:35:07

    物候学是一门温暖的学问。

  • 0 泊也 2012-06-07 01:27:38

    我觉得,竺可桢通过此书告诉了我,做研究应该有开阔的思维和创新务实精神。详实的引用和数据分析,让我感受到科学之美!

  • 0 雪堂 2012-06-13 17:48:40

    吾人可以南宋时代春季降雪时期之晚,大寒年数之多,及日中黑子之数,而断定当时气候必定较现时及唐、明两朝为冷。……南宋时代,暮春常降雪[P62] 我国历史上之记载,似足以证明东晋与明代中叶,旱灾特别增多。南宋时代,黄河流域虽亢旱,而长江流域则时有风暴,雨雪丰盛。以温度而论,南宋及元

  • 0 芸香 2008-10-24 21:57:53

    很有意思的小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