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对于《野人献曝:沈从文的文物世界》(大家小书》的题目,沈从文这样解释道——近年来我写的东西实在太少,做的工作也不够多,这个小书能够出版,既欣喜且深深惭愧,真近于古人说的野人献曝,东西不足道,意思却还好。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
对于《野人献曝:沈从文的文物世界》(大家小书》的题目,沈从文这样解释道——近年来我写的东西实在太少,做的工作也不够多,这个小书能够出版,既欣喜且深深惭愧,真近于古人说的野人献曝,东西不足道,意思却还好。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野人献曝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沈从文(1902—1988),著名作家,国内文物鉴赏与文物研究的先驱者。
沈从文的整个后半生都致力于文物研究。作为北京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他接触过数十万件珍贵文物,有着深厚的文献功底,因而对鉴赏陶瓷、玉器、铜器、漆器、丝绸等文物的门道如数家珍;又因其与众不同的抒情气质,在他的笔下,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了历史和文化的温度。
沈从文的文物研究著作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
目录 · · · · · ·
龙凤艺术
鱼的艺术
狮子在中国艺术上的应用及其发展
谈锦
织金锦
谈刺绣
谈挑花
谈染缬
谈皮球花
中国古玉
中国古代陶瓷
古代镜子的艺术
玻璃工艺的历史探讨
漆工艺的问题
螺甸工艺试探
谈金花笺
扇子史话
变辇舆
谈车乘
谈谈中国马具的发展
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沈从文晚年,就他前后半生截然不同的际遇,亲属、朋友、研究者、爱好者等等每每议论乃至争论他的转行得失几何。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是大家都承认的,只是孰轻孰重见仁见智而已。由文学转到文物,有不得已的因素,自是终身之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作品开禁以后,沈从文对出版旧作投入了相当的精力,但对自己的研究者,他在尽力配合提供方便之余,总要说那些东西已经烧了,已经过时了,不值得研究等等,这种语气的背后当然并非颓唐或灰心,更不是自谦,他清楚自己作品的价值以及正在行进的回归。不过话说回来,对于转行,以及由此取得的成就,作出的贡献,也许他也有侥幸的感觉,在书信中,他表明自己并不美慕“茅盾、巴金、老舍、冰心等”原先与自己有相似地位的作家享受着他所没有的各种待遇,而在政治运动中,又庆幸自己躲在历史博物馆,免去如他们那般被迫表态的尴尬。所以,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声明自己的小说、散文没有价值相反,他在不同场合甚至检讨中也一直认为自己选择转到文物界是正确的,这应该是出于他的本心: …同时自然不免会感觉到,过去从事小说写作,工作态度即或还谨严认真,成就实在极其有限。现在搞的综合文物研究工作,对于在发展中的博物馆事业,对于文物研究中几个比较生疏薄弱环节的突破,以为文物研究中为生产服务的实践,可以尽的力,或许比过去写点小说,还来得比较扎实有用!(《中国博物馆的研究工作》)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我国古代人怎么穿衣打扮 -
敢想、敢做之外,似乎还可以补充两个字——敢学。必须“敢学”,古为今用的提法才不至于落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野人献曝"的人也喜欢 · · · · · ·
野人献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感受沈从文专属的“抒情考古学”

跟随作家、学者双重身份的沈从文,走进他关于文物的研究之中

从文学到文物,“乡下人”沈从文身上不变的执着

文学家沈从文的另一面

文物与文学,一个学者的人生两端

一个讲解文物的乡下人
> 更多书评 25篇
论坛 · · · · · ·
6年后出新版就涨价到25啦。。 | 来自yvtp | 2011-07-24 10:00:08 | |
两点 | 来自金松 | 2009-09-24 11:14:3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2)8.0分 291人读过
-
北京出版社 (2016)8.3分 64人读过
-
北京出版社 (2016)7.6分 21人读过
-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暂无评分 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大家小书 (张遂州)
- 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 (随云)
- 2007购书单 (傅踢踢)
- 雅吟斋。 (若雪)
- 思、史、事 (洋葱拉面)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野人献曝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一个收银员 2011-09-21 11:07:11
短小精干,介绍的种类比较多,需要了解专门的门类还需要更多的阅读。
0 有用 九黎蓝 2006-06-14 21:38:48
小玩意中大学问。
0 有用 流空破刃 2010-07-04 11:26:19
沈从文行文挺能看,精准又简练。虽然是不大有趣的各种考据也写得挺有趣。不是本人编纂的文集又因版式和目标群的限制,偏散偏浅又不成系统,还粗陋,但这是先天条件限制也没法。另外编前序言写得挺好。
0 有用 希夷子 2014-02-01 23:00:56
图太少扣一星,乱入封建统治者和劳苦大众扣一星。
0 有用 海马 2010-02-02 08:20:44
这本书浓缩得太过份,这么多信息他看了多少书综合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