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红楼梦》是王蒙的一件常务,一个永远不尽的话题。他把《红楼梦》当成一部活书来读,当做活人来评,当做真实事件来分析,当做经验学问来思索。
作者以独特、现代的视角解读《红楼梦》中的政治、爱情、命运、人生价值,是王蒙继《红楼启示录》后又一本评说《红楼梦》的精品佳作。王蒙把他对生活的理解与《红楼梦》这本书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对人生对政治对爱情的感悟。
目录 · · · · · ·
一 石与玉
二 贾宝玉论
三 天情的体验
四 钗黛合一新论
五 《红楼梦》中的政治
六 “抄检大观园”评说
七 《红楼梦》纵横谈
八 变奏与狂想
九 伟大的混沌
十 《红楼梦》的自我评价
……
· · · · · · (收起)
王蒙活说红楼梦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王蒙活说红楼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零作为与前佛老之我见
> 更多书评 8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Whowho (但愿人长久)
p10 宝玉并非见人就问人家有无玉,更从未在人前摔过玉。摔玉的情分与痴狂并不是每一个接触宝玉的少女都能得到的。这么一想,你就为之感动,为之泪下了。 见到自己的所爱就如同见到了自己的前生、现世与未来,如同见到了自己的灵魂、形影与存在......他能不要求对方与自己保持完全的一致吗? p20 说什么黛玉喜散不喜聚,宝玉喜聚不喜散,其实在聚散的问题上二人的心情并无区别。黛玉所以不喜聚,是惧怕聚后的散,与其散了难过,...2020-05-10 10:31:16
p10 宝玉并非见人就问人家有无玉,更从未在人前摔过玉。摔玉的情分与痴狂并不是每一个接触宝玉的少女都能得到的。这么一想,你就为之感动,为之泪下了。
见到自己的所爱就如同见到了自己的前生、现世与未来,如同见到了自己的灵魂、形影与存在......他能不要求对方与自己保持完全的一致吗?
p20 说什么黛玉喜散不喜聚,宝玉喜聚不喜散,其实在聚散的问题上二人的心情并无区别。黛玉所以不喜聚,是惧怕聚后的散,与其散了难过,不如干脆不聚,倒多了几分彻底。宝玉所以喜聚,是希望长聚不散,长聚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惧怕散。
p55 在他的意识深层,感情生活的深层,他却是那样孤独和痛苦。在这个深层次中,茫茫人海,艳艳群芳,都是不相干的难相通的不重要的陌路客,只有一个人能与他分享这深层的孤独和痛苦。当然这个人不是别人,只能是林黛玉。
p78 是社会的人,就会有薛宝钗精神;是人特别是女人,就会有林黛玉精神。
林黛玉和薛宝钗,既是两个活生生的典型人物,又是人和女性的性格素质、心理机制的两极的高度概括。一边是天然的、性灵的、一己的、洁癖的,一边是文化的、修养的、人际的、随俗的;或此或彼,偏此偏彼,时此时彼,顾此顾彼或顾此失彼,谁能完全逃出这二者的笼罩与拉扯呢?
p80 贾宝玉梦中与之交欢的那个警幻仙子的妹妹,不但长得既像宝钗又像黛玉,而且乳名兼美,表字可卿。......它还可能是作者受传统的物极必反、乃至女色是祸水思想影响的表现:当一女而兼二者之美的时候,就不详了,就走向反面了。
《红楼梦》对于先锋们,永远先锋。对于时尚者,永远时尚。对于少女,永远少女。对于忧患老人,永远地老天荒。
回应 2020-05-10 10:31:16
-
Whowho (但愿人长久)
p10 宝玉并非见人就问人家有无玉,更从未在人前摔过玉。摔玉的情分与痴狂并不是每一个接触宝玉的少女都能得到的。这么一想,你就为之感动,为之泪下了。 见到自己的所爱就如同见到了自己的前生、现世与未来,如同见到了自己的灵魂、形影与存在......他能不要求对方与自己保持完全的一致吗? p20 说什么黛玉喜散不喜聚,宝玉喜聚不喜散,其实在聚散的问题上二人的心情并无区别。黛玉所以不喜聚,是惧怕聚后的散,与其散了难过,...2020-05-10 10:31:16
p10 宝玉并非见人就问人家有无玉,更从未在人前摔过玉。摔玉的情分与痴狂并不是每一个接触宝玉的少女都能得到的。这么一想,你就为之感动,为之泪下了。
见到自己的所爱就如同见到了自己的前生、现世与未来,如同见到了自己的灵魂、形影与存在......他能不要求对方与自己保持完全的一致吗?
p20 说什么黛玉喜散不喜聚,宝玉喜聚不喜散,其实在聚散的问题上二人的心情并无区别。黛玉所以不喜聚,是惧怕聚后的散,与其散了难过,不如干脆不聚,倒多了几分彻底。宝玉所以喜聚,是希望长聚不散,长聚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惧怕散。
p55 在他的意识深层,感情生活的深层,他却是那样孤独和痛苦。在这个深层次中,茫茫人海,艳艳群芳,都是不相干的难相通的不重要的陌路客,只有一个人能与他分享这深层的孤独和痛苦。当然这个人不是别人,只能是林黛玉。
p78 是社会的人,就会有薛宝钗精神;是人特别是女人,就会有林黛玉精神。
林黛玉和薛宝钗,既是两个活生生的典型人物,又是人和女性的性格素质、心理机制的两极的高度概括。一边是天然的、性灵的、一己的、洁癖的,一边是文化的、修养的、人际的、随俗的;或此或彼,偏此偏彼,时此时彼,顾此顾彼或顾此失彼,谁能完全逃出这二者的笼罩与拉扯呢?
p80 贾宝玉梦中与之交欢的那个警幻仙子的妹妹,不但长得既像宝钗又像黛玉,而且乳名兼美,表字可卿。......它还可能是作者受传统的物极必反、乃至女色是祸水思想影响的表现:当一女而兼二者之美的时候,就不详了,就走向反面了。
《红楼梦》对于先锋们,永远先锋。对于时尚者,永远时尚。对于少女,永远少女。对于忧患老人,永远地老天荒。
回应 2020-05-10 10:31:16
-
Whowho (但愿人长久)
p10 宝玉并非见人就问人家有无玉,更从未在人前摔过玉。摔玉的情分与痴狂并不是每一个接触宝玉的少女都能得到的。这么一想,你就为之感动,为之泪下了。 见到自己的所爱就如同见到了自己的前生、现世与未来,如同见到了自己的灵魂、形影与存在......他能不要求对方与自己保持完全的一致吗? p20 说什么黛玉喜散不喜聚,宝玉喜聚不喜散,其实在聚散的问题上二人的心情并无区别。黛玉所以不喜聚,是惧怕聚后的散,与其散了难过,...2020-05-10 10:31:16
p10 宝玉并非见人就问人家有无玉,更从未在人前摔过玉。摔玉的情分与痴狂并不是每一个接触宝玉的少女都能得到的。这么一想,你就为之感动,为之泪下了。
见到自己的所爱就如同见到了自己的前生、现世与未来,如同见到了自己的灵魂、形影与存在......他能不要求对方与自己保持完全的一致吗?
p20 说什么黛玉喜散不喜聚,宝玉喜聚不喜散,其实在聚散的问题上二人的心情并无区别。黛玉所以不喜聚,是惧怕聚后的散,与其散了难过,不如干脆不聚,倒多了几分彻底。宝玉所以喜聚,是希望长聚不散,长聚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惧怕散。
p55 在他的意识深层,感情生活的深层,他却是那样孤独和痛苦。在这个深层次中,茫茫人海,艳艳群芳,都是不相干的难相通的不重要的陌路客,只有一个人能与他分享这深层的孤独和痛苦。当然这个人不是别人,只能是林黛玉。
p78 是社会的人,就会有薛宝钗精神;是人特别是女人,就会有林黛玉精神。
林黛玉和薛宝钗,既是两个活生生的典型人物,又是人和女性的性格素质、心理机制的两极的高度概括。一边是天然的、性灵的、一己的、洁癖的,一边是文化的、修养的、人际的、随俗的;或此或彼,偏此偏彼,时此时彼,顾此顾彼或顾此失彼,谁能完全逃出这二者的笼罩与拉扯呢?
p80 贾宝玉梦中与之交欢的那个警幻仙子的妹妹,不但长得既像宝钗又像黛玉,而且乳名兼美,表字可卿。......它还可能是作者受传统的物极必反、乃至女色是祸水思想影响的表现:当一女而兼二者之美的时候,就不详了,就走向反面了。
《红楼梦》对于先锋们,永远先锋。对于时尚者,永远时尚。对于少女,永远少女。对于忧患老人,永远地老天荒。
回应 2020-05-10 10:31:16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說不盡的「紅樓夢」 (azurebleu)
- 我的红学大观园 (羊的门)
- 让阅读成为习惯(存档) (无心恋战)
- 秋刀鱼的书橱 (✎彧™)
- 读书2009 (Seamoon)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王蒙活说红楼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Seamoon 2009-01-31 23:51:07
成语用得比较溜,基本上没自己的立场,偶尔有闪光的思想。
0 有用 格林沙漠 2006-06-01 00:21:49
《红楼梦》的研究养活了不知道多少人。还好了,他应该不算是靠这个养活的一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红楼梦,所以别人的观点,只是看看而已。
0 有用 笑嘻嘻惹 2008-06-15 22:30:52
不喜
0 有用 菜蒲团 2010-07-27 21:33:04
大二下——沒看懂就不要裝懂啊
0 有用 卡诺 2011-06-18 13:24:50
下载。
0 有用 Sophia 2022-02-27 08:01:48
您也配说红楼梦?!
0 有用 王奋斗 2021-10-15 18:16:27
普及版,适合大中学生。 因为王蒙在当代的大中学生中认可度不高,虽然“无常得到有定的解析”的艺术目标达到了,但是“青春”对“耄耋的体贴”未必领情。
0 有用 洛 2021-05-01 08:51:51
看了这个才感兴趣看的原著。是个很好的入门 简单又轻松
0 有用 不驯的羔羊 2021-03-14 13:56:55
比《红楼启示录》差,不过还是不错。
0 有用 PUA滚蛋 2021-03-07 18:37:42
1.电子书 2.同是红楼梦中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石头(我:人类)”记(意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