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主教杀人事件,ISBN:9787505412101,作者:(美)范达因(S. S. Van Dine)著;沈云骢译
作者简介 · · · · · ·
范达因(S.S.Van Dine),美国推理小说之父,《菲洛·万斯探案集》是他惟一的代表作,也是古典推理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他将推理小说中的理性成分演绎到极至,这个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范达因所撰写的《推理小说二十条守则》是推理小说史上最全面、最完整、最严谨的写作戒律,同时也被奎恩等后来者奉为指导其毕生写作的“圣经”。
目录 · · · · · ·
1公鸡罗宾死了
2射箭场上
3一段典故
4神秘纸条
5一个女人的尖叫
6“是我,”麻雀说
7万斯找到答案
8第二幕
9张量公式
10拒绝协助
11手枪不见了
12夜半访客
13主教阴影
14一场棋赛
15面访帕帝
16第三幕
17彻夜不熄的灯
18公园里的墙
19红色笔记本
20天意
21数学与谋杀
22纸牌屋的秘密
23惊人发现
24最后一幕
25落幕
26希兹的疑问
· · · · · · (收起)
2射箭场上
3一段典故
4神秘纸条
5一个女人的尖叫
6“是我,”麻雀说
7万斯找到答案
8第二幕
9张量公式
10拒绝协助
11手枪不见了
12夜半访客
13主教阴影
14一场棋赛
15面访帕帝
16第三幕
17彻夜不熄的灯
18公园里的墙
19红色笔记本
20天意
21数学与谋杀
22纸牌屋的秘密
23惊人发现
24最后一幕
25落幕
26希兹的疑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德卡拉先生的头脑太过发达,一般脊柱后凸型患者都是如此。当所有的发展都集中在头脑,缺乏正常的身体反应时,往往会变得自我压抑或反常。”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0页 -
“当一个人,长期沉浸于如此浩繁深邃又相互矛盾的研究中时,作为个体的人类在他看来当然会轻若鸿毛,由此,他对建立在人类社会基础上的各种价值观、乃至个体的生命视如敝履也毫不奇怪。”凡斯说道,“这些微不足道的琐事只会成为他内心的羁绊,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愤世嫉俗,视人类的价值观为无物,鄙视周围的一切事物。他们的处世态度里面也许还有虐待的成分,冷嘲癖也是虐待狂的表现形式之一……” “但这可是蓄意谋杀!”马克汉姆说。 “不妨考虑一下这个案子潜藏的心理因素吧!正常人每天都有自己的娱乐,情感能够得到释放和宣泄,因此意识与潜意识活动就能保持平衡。不正常的人,所有的时间都被用来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一旦将潜意识释放出来,往往表现出狂暴的倾向。这种长期的情绪压抑、过度的脑力活动,而又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释放或者宣泄,便会导致恐怖行为的爆发。无论多么杰出,没有人能够避免这一准则,否认自然法则的数学家们更是如此。事实上,数学家沉迷于超自然问题的研究,更是增加了他们情绪上的压力。为了维持自身的平衡,这种被压抑的情绪很可能爆发,并且选择最狂暴的方式——恐怖的幽默与扭曲的快感,彻底颠覆他们所追求的严肃理性。事实上,威廉克鲁克斯爵士与洛奇爵士——两位伟大的数学物理学家——晚年成为唯灵论者,便是这一心理特征的体现。” ……“这些谋杀案都出自一位数学家的精心设计,为了宣泄高强度研究的压力和长期被压抑的情绪。作案手法与数学家的特性安全吻合……是一位纯科学的信奉者。” “为什么这些案子又像是跟我们开了一个恐怖玩笑?”马克汉姆问。 ……“压抑的释放。”凡斯解释说,“往往会产生幽默的效果。杜高将幽默定义为缓解——一种紧张情绪的环节;贝恩则延续了斯宾塞的说法,将幽默定义为从压抑中解脱出来。对于幽默的解释,最相近的要数弗洛伊德了,他认为幽默即为自由的排解、潜意识的释放——也就是角色扮演。在‘鹅妈妈’犯罪事件...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8页
丛书信息
· · · · · ·
菲洛·万斯探案集(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格林家杀人事件》《金丝雀杀人事件》《班森杀人事件》
。
喜欢读"主教杀人事件"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主教杀人事件"的人也喜欢 · · · · · ·
主教杀人事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主教谋杀案-时代局限性的童谣杀人案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部书写于20世纪30年代,我无法考证是否是第一部以童谣鹅妈妈为素材的推理小说,但是可以肯定是最早的童谣杀人推理小说之一。我不知道给当时的读者带来多大的震撼,因为当代童谣杀人已经是泛滥成灾了,几乎每一名推理作家总要写一部这样的作品,好像已经成了惯例,或者说是题... (展开)
S.S.范达因《主教谋杀案》
《鹅妈妈童谣》绝对是一本被诅咒的儿歌集,由于充斥着很多血腥暴力的内容,使得它成为不少推理小说的创作素材,甚至还有了“童谣杀人模式”。阿婆最喜欢用鹅妈妈童谣做文章,而范达因也将其中的《谁杀死了知更鸟》作为本书的“致命童谣”,凶手按照童谣里唱到的内容去安排杀人...
(展开)

童谣杀人鼻祖?啰嗦拖沓之王!
长篇的本格推理作品很容易给人啰嗦拖沓的感觉,那这本书绝对是其中的拖沓之王。 永远一同出动的四人侦探团,总是没完没了的询问证人,推理成分少的可怜。菲洛万斯这个侦探实在太废柴了,不等到凶手杀过瘾绝对不出手,他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帮凶手做注解。 范达因前一部《格林家...
(展开)
> 更多书评 20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3)7.3分 186人读过
-
The Echo Library (2007)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03月)6.0分 104人读过
-
南海出版公司 (2013)5.4分 6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推理)神秘联盟百大书单2005(完全版) (小米=qdmimi)
- “Whodunit”电子本 (Feye)
- 世界推理小说大观·西方部份 (RMR)
- 最好看的推理小说 (HiStory)
- 盲刺客推荐的侦探小说 (盲刺客)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主教杀人事件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一只Tomason 2015-10-10 00:01:39
看了三分之一。。。不好看
0 有用 翱云 2011-02-10 16:36:50
童谣杀人。。。家访式推理有点多。。。看的无爱啊。。。
0 有用 Soo Yung 2018-05-31 12:06:33
古典本格,童谣杀人的开创者。整体叙事有点奎因,开头的几场谋杀非常具有悬念,但后期越发拖沓,童谣、象棋、数学公式的伏笔虎头蛇尾,最后凶手死得好轻松,动机不明,万斯侦探也不大有魅力。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乱步会喜欢范达因?可能是黄金时期的经典之美吧。 Chris
0 有用 苏小七 2011-11-07 15:20:03
读惯日系推理的读这个感觉好有意思啊╮(╯▽╰)╭
3 有用 Rebel Scum 2012-10-08 18:13:58
数学太可怕了,如果有什么比数学更可怕,那就是数学家啊!
0 有用 句号(阿稳) 2023-05-17 10:49:46 浙江
(70/100) 以后世的眼光看这本书是不太够格的,但是考虑到写成这本书的时间和这本书在推理界的地位多加十分。这本书应该是最早的童谣杀人,但有可能就是因为是最早的,导致凶手太依靠童谣杀人,从而动机不够,诡计也十分的单调,故事也不怎么出彩。
0 有用 Psycho 2023-05-16 07:17:07 美国
刻意复杂化的古典派,虽然后半本书一直在扔出大段的理论分析来铺垫,但凶手的身份和动机显然与整个案件的设计不匹配。
0 有用 纸壳郎 2023-03-19 14:01:21 天津
经典范式!
0 有用 无际荒原 2023-02-18 07:05:45 天津
P213~P221页,万斯以数学理论对关于整个案件冗长枯燥的几段模拟凶手心理状态的演说就已经揭示了真凶身份。之后只是等待答案的降临。作为一本古早的古典本格推理,范达因虽然严格遵守了他自己写出的“二十诫”,但细节上还是不够严谨。比如最后的解答中,并没有指出那晚深夜凶手为何恐吓杜瑞克夫人并且留下黑棋主教,后来又逼迫将她吓死这一段。其余的推理不痛不痒,很平淡。本来想给四星,但是因为杜瑞克夫人这一问题没有... P213~P221页,万斯以数学理论对关于整个案件冗长枯燥的几段模拟凶手心理状态的演说就已经揭示了真凶身份。之后只是等待答案的降临。作为一本古早的古典本格推理,范达因虽然严格遵守了他自己写出的“二十诫”,但细节上还是不够严谨。比如最后的解答中,并没有指出那晚深夜凶手为何恐吓杜瑞克夫人并且留下黑棋主教,后来又逼迫将她吓死这一段。其余的推理不痛不痒,很平淡。本来想给四星,但是因为杜瑞克夫人这一问题没有作出解释只能三星。动机上勉强合理吧,逻辑上则根本比不了奎因。最让我惊诧的是,万斯在最后的解说中居然表现出一副早就知道凶手是谁的胸有成竹样子,这在文章的之前完全看不出来,毫无铺垫。不足之处太多,如果再改改,这会是一本优秀的古典本格,可惜。 (展开)
0 有用 浸食 2023-01-24 15:02:57 福建
读的南海出版公司、译者同为沈云骢的版本,但豆瓣没有收录。译者是台湾人吧,用词和名字译法都是台湾式的。 故事本事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压根没觉得万斯在破案,只能说是“恍然大悟”罢了。配图很多且画的很复杂,但基本没用,因为压根没有上档次的路线诡计和时间诡计,甚至是基本没有任何诡计,有的只是小学生都能懂的童谣推理。在如此单细胞的推理中参杂一大堆的数学、物理、西洋棋知识点,范达因不觉得不好意思吗?外行向推理读... 读的南海出版公司、译者同为沈云骢的版本,但豆瓣没有收录。译者是台湾人吧,用词和名字译法都是台湾式的。 故事本事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压根没觉得万斯在破案,只能说是“恍然大悟”罢了。配图很多且画的很复杂,但基本没用,因为压根没有上档次的路线诡计和时间诡计,甚至是基本没有任何诡计,有的只是小学生都能懂的童谣推理。在如此单细胞的推理中参杂一大堆的数学、物理、西洋棋知识点,范达因不觉得不好意思吗?外行向推理读者炫非本行的技,总让我觉得猥琐且尴尬。(不过绝大多数的炫技推理作家,还是比小栗虫太郎那种自恋狂好太多了) 长门有希一百本书 No.4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