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avid Harvey 出版社: Wiley-Blackwell 副标题: 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Change 出版年: 1991-10 页数: 392 定价: USD 44.95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631162940
In this new book, David Harvey seeks to determine what is meant by the term in its different contexts and to identify how accurate and useful it is as a description of contemporary experience.
1990. Space-time compression, when the absolute time does not work any more. Economy is a mirror and postmodernity is the mirror of mirrors. Inspiring.
大卫·哈维这本书原文内容值得一读再读,但是本书评不是来讨论原文思想的。 我诚然不是专业的学术翻译者,但读这本书时也遇到很多语句不通,或者意义难以捉摸,上下文出现矛盾的句子。我仅举出P44的几个例子。 原文: Modernism, in short, took on multiple perspectivism and...
(展开)
大卫·哈维用了这三十页的篇幅,讲后现代建筑和城市设计。说哈维会谈柯布并不奇怪,但读这篇以前完全不知道哈维也会谈罗西。
他概括地说,有这么两个层次:城市肌理的palimpsest和collage;建筑的折中主义和地方传统。这些讨论的语汇跟1984年Jameson写后现代的时候用的差不多,而这本书的时间是1989年。
然而地理学家自然有他不一样的地方,他接着说,“后现代主义者把空间视为某种独立或自主的东西”,而不像现代主义的空间一样,受社会议程的制约,因而自身中存在非功利(disinterested)的美学的可能(康德意义上的美)。这是哈维谈的有意思的小点。
他首先说,这一转变是有它的优点的,首先是将审美判断回归建筑师,这将导致城市美学不再单一化,美学的多样性带来了城市体验的多样性。他用了Léon Krier对现代主义的单调的抱怨作为例证。Krier对现代主义的批评是,“象征的贫穷”(symbolic poverty)。但这里必须指出的是,Krier自己的不贫穷的结果,除了宣扬新城市主义,他在建筑上还是一个新古典主义者。他和他哥哥Rob Krier都是欧洲的,跟美国的后现代主义者——比如文丘里——差别非常大。这个区别其实值得发问,为什么欧洲战后建筑师多走向历史主义,尽管是以不同方式,而美国建筑师却走向了流行文化?(简单来说就是因为美国只有流行文化..)
哈维确实注意到了这个差异。不过他首先说的是,战后初期,不论是欧洲的重建模式(国家干预,侧重社会住房,福利,消除贫困等等),还是美国的发展模式(国家干预,侧重基础设施,公共空间营造),它们的途径都是高度现代主义的:欧洲所实现的是现代主义建筑,例如柯布的马赛公寓(1947);美国实现的是现代主义的城市主义,例如罗伯特·摩西的纽约。随之而来的种种“城市病”,被简·雅各布斯怪罪到了现代主义头上,埃比尼泽·霍华德和勒·柯布西耶成为了攻击的靶子。哈维在这里指出,雅各布斯把现代主义当做罪人是错误的,因为现代主义成为战后欧美重建的取向是有其政治和经济背景的。他称雅各布斯的论断是“from a profound misunderstanding of what cities are about”。
不过,雅各布斯的诉求,“spontaneous self-diversity”和“aesthetic problem of expressing it”,确实在后现代主义中实现了。詹克斯强调了通讯技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的重要性,前者为后现代城市空间的分散、非中心带来了技术支持,后者使得批量生产的产品也可以看似有个性。更加多样化、个人化的趣味能够被有效迎合。这里哈维的左派立场显现出来,他问:被迎合的多样化的趣味是谁的趣味?詹克斯给他的答案是,后现代建筑是“shamelessly market-oriented”,因为这是“primary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 in our society”,这是建筑师无力改变的一种状况。
这一状况导致的,就是布尔迪厄所称的“symbolic capital”,即品味与区隔的问题。换句话说,后现代主义为建筑和城市提供的,正是象征性资本得以显示自身的温床。如詹克斯所说,建筑语言分化,导致精神分裂。
历史成了多样性的重要来源,这一多样性亦与集体认同、地方特质等勾连。历史资料的表面化档案化使得援引历史毫无难度。与Krier和其他许多直白对历史元素的直接援引相不同的是阿尔多·罗西。哈维说,罗西找到的解决方法是纪念物的“集体记忆的‘神秘’感”。
更多的则是国家认同、集体认同、地域特性、怀旧浪漫主义等等的泛滥,如詹克斯所说的“Musée imaginaire”,一座知识来自个人经验和影视剧的想象的博物馆,折中主义如利奥塔所说的,是零度的当代一般文化。此处查尔斯·摩尔的折中主义被当做Krier的新古典、罗西的新理性之外的第三个讨论对象。
大卫·哈维用了这三十页的篇幅,讲后现代建筑和城市设计。说哈维会谈柯布并不奇怪,但读这篇以前完全不知道哈维也会谈罗西。
他概括地说,有这么两个层次:城市肌理的palimpsest和collage;建筑的折中主义和地方传统。这些讨论的语汇跟1984年Jameson写后现代的时候用的差不多,而这本书的时间是1989年。
然而地理学家自然有他不一样的地方,他接着说,“后现代主义者把空间视为某种独立或自主的东西”,而不像现代主义的空间一样,受社会议程的制约,因而自身中存在非功利(disinterested)的美学的可能(康德意义上的美)。这是哈维谈的有意思的小点。
他首先说,这一转变是有它的优点的,首先是将审美判断回归建筑师,这将导致城市美学不再单一化,美学的多样性带来了城市体验的多样性。他用了Léon Krier对现代主义的单调的抱怨作为例证。Krier对现代主义的批评是,“象征的贫穷”(symbolic poverty)。但这里必须指出的是,Krier自己的不贫穷的结果,除了宣扬新城市主义,他在建筑上还是一个新古典主义者。他和他哥哥Rob Krier都是欧洲的,跟美国的后现代主义者——比如文丘里——差别非常大。这个区别其实值得发问,为什么欧洲战后建筑师多走向历史主义,尽管是以不同方式,而美国建筑师却走向了流行文化?(简单来说就是因为美国只有流行文化..)
哈维确实注意到了这个差异。不过他首先说的是,战后初期,不论是欧洲的重建模式(国家干预,侧重社会住房,福利,消除贫困等等),还是美国的发展模式(国家干预,侧重基础设施,公共空间营造),它们的途径都是高度现代主义的:欧洲所实现的是现代主义建筑,例如柯布的马赛公寓(1947);美国实现的是现代主义的城市主义,例如罗伯特·摩西的纽约。随之而来的种种“城市病”,被简·雅各布斯怪罪到了现代主义头上,埃比尼泽·霍华德和勒·柯布西耶成为了攻击的靶子。哈维在这里指出,雅各布斯把现代主义当做罪人是错误的,因为现代主义成为战后欧美重建的取向是有其政治和经济背景的。他称雅各布斯的论断是“from a profound misunderstanding of what cities are about”。
不过,雅各布斯的诉求,“spontaneous self-diversity”和“aesthetic problem of expressing it”,确实在后现代主义中实现了。詹克斯强调了通讯技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的重要性,前者为后现代城市空间的分散、非中心带来了技术支持,后者使得批量生产的产品也可以看似有个性。更加多样化、个人化的趣味能够被有效迎合。这里哈维的左派立场显现出来,他问:被迎合的多样化的趣味是谁的趣味?詹克斯给他的答案是,后现代建筑是“shamelessly market-oriented”,因为这是“primary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 in our society”,这是建筑师无力改变的一种状况。
这一状况导致的,就是布尔迪厄所称的“symbolic capital”,即品味与区隔的问题。换句话说,后现代主义为建筑和城市提供的,正是象征性资本得以显示自身的温床。如詹克斯所说,建筑语言分化,导致精神分裂。
历史成了多样性的重要来源,这一多样性亦与集体认同、地方特质等勾连。历史资料的表面化档案化使得援引历史毫无难度。与Krier和其他许多直白对历史元素的直接援引相不同的是阿尔多·罗西。哈维说,罗西找到的解决方法是纪念物的“集体记忆的‘神秘’感”。
更多的则是国家认同、集体认同、地域特性、怀旧浪漫主义等等的泛滥,如詹克斯所说的“Musée imaginaire”,一座知识来自个人经验和影视剧的想象的博物馆,折中主义如利奥塔所说的,是零度的当代一般文化。此处查尔斯·摩尔的折中主义被当做Krier的新古典、罗西的新理性之外的第三个讨论对象。
大卫·哈维用了这三十页的篇幅,讲后现代建筑和城市设计。说哈维会谈柯布并不奇怪,但读这篇以前完全不知道哈维也会谈罗西。
他概括地说,有这么两个层次:城市肌理的palimpsest和collage;建筑的折中主义和地方传统。这些讨论的语汇跟1984年Jameson写后现代的时候用的差不多,而这本书的时间是1989年。
然而地理学家自然有他不一样的地方,他接着说,“后现代主义者把空间视为某种独立或自主的东西”,而不像现代主义的空间一样,受社会议程的制约,因而自身中存在非功利(disinterested)的美学的可能(康德意义上的美)。这是哈维谈的有意思的小点。
他首先说,这一转变是有它的优点的,首先是将审美判断回归建筑师,这将导致城市美学不再单一化,美学的多样性带来了城市体验的多样性。他用了Léon Krier对现代主义的单调的抱怨作为例证。Krier对现代主义的批评是,“象征的贫穷”(symbolic poverty)。但这里必须指出的是,Krier自己的不贫穷的结果,除了宣扬新城市主义,他在建筑上还是一个新古典主义者。他和他哥哥Rob Krier都是欧洲的,跟美国的后现代主义者——比如文丘里——差别非常大。这个区别其实值得发问,为什么欧洲战后建筑师多走向历史主义,尽管是以不同方式,而美国建筑师却走向了流行文化?(简单来说就是因为美国只有流行文化..)
哈维确实注意到了这个差异。不过他首先说的是,战后初期,不论是欧洲的重建模式(国家干预,侧重社会住房,福利,消除贫困等等),还是美国的发展模式(国家干预,侧重基础设施,公共空间营造),它们的途径都是高度现代主义的:欧洲所实现的是现代主义建筑,例如柯布的马赛公寓(1947);美国实现的是现代主义的城市主义,例如罗伯特·摩西的纽约。随之而来的种种“城市病”,被简·雅各布斯怪罪到了现代主义头上,埃比尼泽·霍华德和勒·柯布西耶成为了攻击的靶子。哈维在这里指出,雅各布斯把现代主义当做罪人是错误的,因为现代主义成为战后欧美重建的取向是有其政治和经济背景的。他称雅各布斯的论断是“from a profound misunderstanding of what cities are about”。
不过,雅各布斯的诉求,“spontaneous self-diversity”和“aesthetic problem of expressing it”,确实在后现代主义中实现了。詹克斯强调了通讯技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的重要性,前者为后现代城市空间的分散、非中心带来了技术支持,后者使得批量生产的产品也可以看似有个性。更加多样化、个人化的趣味能够被有效迎合。这里哈维的左派立场显现出来,他问:被迎合的多样化的趣味是谁的趣味?詹克斯给他的答案是,后现代建筑是“shamelessly market-oriented”,因为这是“primary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 in our society”,这是建筑师无力改变的一种状况。
这一状况导致的,就是布尔迪厄所称的“symbolic capital”,即品味与区隔的问题。换句话说,后现代主义为建筑和城市提供的,正是象征性资本得以显示自身的温床。如詹克斯所说,建筑语言分化,导致精神分裂。
历史成了多样性的重要来源,这一多样性亦与集体认同、地方特质等勾连。历史资料的表面化档案化使得援引历史毫无难度。与Krier和其他许多直白对历史元素的直接援引相不同的是阿尔多·罗西。哈维说,罗西找到的解决方法是纪念物的“集体记忆的‘神秘’感”。
更多的则是国家认同、集体认同、地域特性、怀旧浪漫主义等等的泛滥,如詹克斯所说的“Musée imaginaire”,一座知识来自个人经验和影视剧的想象的博物馆,折中主义如利奥塔所说的,是零度的当代一般文化。此处查尔斯·摩尔的折中主义被当做Krier的新古典、罗西的新理性之外的第三个讨论对象。
0 有用 林眠眠 2021-12-16 22:11:44
精读第二部分,略读其他。
0 有用 李一一 2019-04-20 04:03:43
1990. Space-time compression, when the absolute time does not work any more. Economy is a mirror and postmodernity is the mirror of mirrors. Inspiring.
1 有用 缪缪未央 2014-08-27 16:08:56
妈蛋,必须再读一次
0 有用 功夫熊猫小碗熊 2016-09-16 08:00:14
7-11章,甚佳
0 有用 NAGI 2019-01-05 19:27:00
毕论。 整个这本书的质感简直让人不想还回图书馆去。
0 有用 每天头都好痛 2022-03-20 22:35:15
很喜欢这本书不仅仅在于哈维对于各种理论信手拈来的大家水平,而是几十年前的分析放在当下依然具备很强的解释力。而且像我导说的破除了所谓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人不在乎文化的迷思。想到霍尔在没有保障的马克思主义里说的,许多所谓文化研究者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往往忘记了存在经济基础这回事。
0 有用 林眠眠 2021-12-16 22:11:44
精读第二部分,略读其他。
0 有用 水管 2021-06-27 14:50:34
论文bib补标。写postmodern绝对不能错过Harvey
0 有用 提拉米苏 2021-04-11 15:09:32
@2009-04-29 13:42:55
0 有用 欢欣之意皆由你 2020-11-05 12:40:34
随堂 从12章开始看 五体投地。必须把前面补回来。英文真的比中译本好读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