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一部基于实证调查,运用交叉学科知识研究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的理论著作,它力求开掘只有中国学者(由于其在自存环境和文化修养上的比较优势)才可能敏感察觉和提出的中国当代基层司法中具有实践意义的同时又对一般司法制度具有理论意义问题,给读者智识的挑战和思想的愉悦。
本书分四编。第一编以送法下乡、法院行政和审判委员会三个制度为切入点从达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考察中国基层司法的制度问题及理论问题。第二编针对区际法系和英美法系有关司法研究之空白;集中考察基层司法中的技术和知识问题,力求将传统司法理论中看不见的初审法官的技术和知识“问题化”,纳入一般的理论分析。第三编考察中国基层司法中包括法官在内的各类法律人。第四编考察了法律实证调查中的权力问题。是对本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作者简介 · · · · · ·
苏力(朱苏力),祖籍江苏东台,1955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70年12月入伍搞炮兵测绘(最高军职为班长),1976年6月退伍后当测绘工人,游山玩水8年,喜好写点新诗,一度想当诗人。1982年获得法学学士,并考研成功;但似乎又别有所思,赴广东海关分署“从政”。两年后二度考研,再次“混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就读于张国华教授门下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一年后,赴美自费公派留学,先后就读于加州McGeorge School of Law和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获LL.M(1987,美国商法与税法)、M.A(1992,美国法律制度)和Ph.D(1992,法律的交叉学科研究)学位。实验生活多年,几度见异思迁,专业换了不少,飘流各地(包括海外),似乎才觉悟自己别无所能,只能读书、教书。主要著述有学术论文、评论70余篇:自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苏力(朱苏力),祖籍江苏东台,1955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70年12月入伍搞炮兵测绘(最高军职为班长),1976年6月退伍后当测绘工人,游山玩水8年,喜好写点新诗,一度想当诗人。1982年获得法学学士,并考研成功;但似乎又别有所思,赴广东海关分署“从政”。两年后二度考研,再次“混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就读于张国华教授门下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一年后,赴美自费公派留学,先后就读于加州McGeorge School of Law和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获LL.M(1987,美国商法与税法)、M.A(1992,美国法律制度)和Ph.D(1992,法律的交叉学科研究)学位。实验生活多年,几度见异思迁,专业换了不少,飘流各地(包括海外),似乎才觉悟自己别无所能,只能读书、教书。主要著述有学术论文、评论70余篇:自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阅读秩序》《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规制与发展》《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法学卷》《法理学问题》《司法过程的性质》《国家篇·法律篇》。
目录 · · · · · ·
致谢
导论:研究中国基层司法
一、为什么司法
二、为什么基层
三、为什么中国
四、法律学术的意义
五、本书的结构和安排
第一篇 司法制度
第一章 为什么送法下乡
一、问题和材料
二、为什么送法下乡
三、权力的运作与空间
四、下乡——局部支配性权力关系的重建
五、村干部——地方性知识的载体
六、知识的另一种可能和村干部的另一角色
七、结语
附录:感受中国法律的现代性
第二章 法院的审判职能与行政管理
一、问题
二、法院的两套制度及其结构
三、司法过程中实际体现的行政化审判制度
四、行政化中的集体决策
五、最后的评论
第三章 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
一、问题的界定
二、进路、方法和材料
三、审判委员会的构成和运作
四、法官的看法和理由
五、法官的理由是否可信
六、另一个视角的考察
七、审判委员会的问题
八、两个例子的简析
九、结语
第二篇 司法知识与技术
第四章 初审法院与上诉法院
一、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司法知识
二、司法知识谱系的勾勒
三、作为初审法院的中国基层法院
四、作为中国初审法院的基层法院
五、作为开头的结尾
附录:初审法官的重要性
第五章 纠纷解决与规则之治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两个“案件”
三、关注的差异
四、为什么关注纠纷解决
五、特殊主义背后的规则
六、现代化与规则
第六章 纠缠于事实与法律之间
一、引子:韦伯与秋菊
二、耕牛的纠纷与法律的纠纷
三、中国司法中的事实争议
四、事实,还是法律
五、事件的社会格式化
六、事件的公文格式化
七、反证
八、尾声
附录:作为格式化工具和过程的司法
第七章 穿行于制定法与习惯之间
一、从司法透视习惯的意义
二、案情始末和“法律”处置
三、习惯的弥散和认同
四、制定法与习惯的互动
五、余论
第八章 基层法官司法知识的开示
一、司法知识与法官的关系
二、法官知识生产的主要制约和资源
三、在事实争议上
四、在法律争议上
五、基层法官知识的实践意义
六、基层法官知识的理论意义
第三篇 法官与法律人
第九章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人
一、乡土社会法律人概述
二、法律工作者
三、法律文书送达人
四、作为律师的法官
第十章 基层法院法官的专业化问题
一、“复转军人进法院”
二、基层法院法官的大致状况
(一)复转军人
(二)大专院校毕业生
(三)其他地方单位调进法院的
三、法学院学生都去哪儿啦
四、“解放军是个革命大学校”
五、“一盆水洗脸,一桶水也洗脸”
六、“学校[学]的那点儿东西,我都还给老师了”
七、“化作春泥更护花”
八、“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
附录:美国的治安法官和治安法院管辖
第十一章 基层法院法官的司法素质
一、问题
二、操作定义、假说和可测定假说
三、原始材料的说明和处理
四、研究结果和分析
五、关于司法不公或司法腐败
附录:刑事/经济案件一审判决上诉率简析
第四篇 研究方法的反思
第十二章 法律社会学调查中的权力资源
一、问题的提起
二、权力关系分析之一
三、权力关系分析之二
四、启示
参引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喜欢读"送法下乡"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送法下乡"的人也喜欢 · · · · · ·
送法下乡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6 条 )

一个真学者的关切与情怀

苏力的问题意识和苏力的问题


扎根生活 不迷恋普遍真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选择这本也是《置身事内》推荐,从一开始就很吸引人,愿意沉下心来花上个把月慢慢读。内容整体都对我很有帮助,一方面是基层现状分析,即下乡的部分,一方面是法学专业概述,即送法的部分。 最近几个月由于工作原因,要大量主动接触上百号人,打破自己原有熟悉区域去沟通,才发... (展开)> 更多书评 46篇
论坛 · · · · · ·
朱苏力谈中国基层法院的状况 | 来自智术师 | 2022-01-12 21:33:24 | |
朱苏力谈中国当代法律的实践 | 来自智术师 | 2022-01-12 16:38:42 | |
朽木不可雕也 | 来自cherryhill | 1 回应 | 2013-05-23 10:05:36 |
苏力《送法下乡》阅读提纲(提问) | 来自紫川 | 3 回应 | 2010-08-03 23:28:40 |
萧瀚:解读《送法下乡》 | 来自加可木南 | 2010-02-01 18:40:39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9.1分 1566人读过
-
Springer (2016)暂无评分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9.1分 72人读过
-
Springer (2018)暂无评分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推荐给你的大学读书单:那些值得关注的观念 (jiaon)
- 清华大学学生法学会推荐书目 (赛文)
- 培养律师素质阅读书单 (HL)
- 法学著作选 (Aniki)
- 别样中国史 (jiao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送法下乡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杜修琪 2013-05-08 21:37:16
最后一编真的打动我。前前后后这么久读完,感觉新知随时等着我浏览,阖上书都期待着再次翻开。
14 有用 歌者 2009-09-15 17:40:11
你看,时代变化多快,退伍军人进法院已经是个很旧的话题了
0 有用 小岛友子 2016-02-14 10:44:01
基层司法制度科普读物。推荐。
0 有用 青云过客骑行族 2006-01-01 18:16:14
通过法社会学的进路研究中国基层语境下的司法制度,视角独到,但有不少错误。
2 有用 释空 2020-06-19 09:11:40
分析切入点独特,文风真切却易自我陶醉。国王、乡绅、农民三者的排列组合,决定了政治法治天平的倾斜;另一方面,行政到不了的乡村,普世价值就像毛片,仅仅看起来很美好。读于2008年
0 有用 吉吉国王豆瓣酱 2023-07-12 13:17:55 四川
和运送正义的方式一起看的,相映成趣
0 有用 笌罗 2023-04-28 09:17:48 日本
再学德语很久没有看书了/诚然书中逻辑推导存在不少漏洞,但苏力先生匍匐在中国大地的精神值得敬佩。
0 有用 好好生活 2022-11-17 20:57:50 江苏
廿年已逝,仍发人深省
0 有用 寺庙伙夫 2022-06-24 14:40:25
民法典也规定了免除债务需要经过他人同意,你送法下乡?
0 有用 避秦者言 2022-04-20 10:57:17
可以视为《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后续的实证研究。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化之剧烈,使得中国基层司法不得不同时面临着传统与现代、问题与主义的两大纠葛。送法下乡的背后是推行法治理想还是贯彻国家权力?基层法院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机构?在现代的法治理想面前,地方乡土的习惯法该如何安放?在维护法治原则和解决具体纠纷之间,基层司法人员该如何选择?是该贯彻普世性的法律知识,还是使用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地方知识?作者虽然有意地避免... 可以视为《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后续的实证研究。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化之剧烈,使得中国基层司法不得不同时面临着传统与现代、问题与主义的两大纠葛。送法下乡的背后是推行法治理想还是贯彻国家权力?基层法院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机构?在现代的法治理想面前,地方乡土的习惯法该如何安放?在维护法治原则和解决具体纠纷之间,基层司法人员该如何选择?是该贯彻普世性的法律知识,还是使用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地方知识?作者虽然有意地避免对现代性的讨论,但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都有着最终关怀——现代社会如何得以可能?从这点上看,关心当代中国的人们,即使是不做法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也应该读读这本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