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副标题: 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
原作名: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2000
译者: 陈景彪 等
出版年: 2006-1
页数: 527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01733672
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人素来有天下主义的抱负,他并不孜孜于追求中国的世界领导地位,也不反对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但是,当今这个世界上还是现实主义者多过理想主义者。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有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就要准备好有朝一日担当“最后的大国”的历史责任。
如果中国有机会在21世纪成为最后的大国,那就不仅仅是一种“崛起”,而且是一种“复兴”。中国与英国和美国不同,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有过多次的沉沦与复兴。中国最近的一次沉沦不过是19世纪的事。中国最近一轮的复兴,也不是21世纪才提上议事日程,而是过去一个世纪艰苦卓绝努力的延续。
作者简介 · · · · · ·
保罗·肯尼迪(1945-),英格兰人,曾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皇家历史学会会长。现为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重点研究和讲授当代战略和国际关系,是多所大学的客座研究员和客座教授。曾撰写和编辑过10本有关海军史、帝国主义、英德关系、战略和外交等方面的著作。
目录 · · · · · ·
推荐序一 兴衰的秘密
推荐序二 最后的大国
前言
PART ONE 前工业社会
第一章 西方的兴起
一 明代中国
二 穆斯林世界
三 两个特例:日本和俄国
四 “欧洲的奇迹”
第二章 哈布斯堡家族争霸(1519-1659)
一 角逐的目标与纪年
二 实力与弱点
三 国际较量
四 战争、金钱和民族国家
第三章 金融革命
一 金融革命
二 地缘政治
三 赢得战争(1660-1763)
四 赢得战争(1763-1815)
PART TWO 工业时代
第四章 工业化与力量对比(1815-1885)
一 欧洲之外
二 英国充当霸主?
三 “中等强国”
四 克里米亚战争和俄国的衰落
五 内战与美国
六 德国的统一
七 结论
第五章 “中等强国”的危机(1885-1918)
一 世界均势的变动
二 大国的地位(1885-1914)
三 聪明与战争趋势(1890-1914)
四 总体战(1914-1918)
第六章 两极世界的来临(1919-1942)
一 战后国际秩序
二 战争策源地
三 法国与英国
四 幕后超级大国
五 无法避免的危机(1931-1942)
PART THREE 当代和未来
第七章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843-1980)
一 “超级力量的正确使用”
二 新的战略态势
三 冷战与第三世界
四 两极世界的解体
五 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
第八章 面对21世纪
一 历史回顾与思考
二 平衡发展的中国
三 进退维谷的日本
四 得失并存的西欧
五 矛盾重重的苏联
六 相对衰落的美国
后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大国的兴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大国的兴衰"的人也喜欢 · · · · · ·
大国的兴衰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大国的兴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3 条 )


[国际政治学的必修课]

一个伟大的文明不是毁于外部的侵略,而是亡于自身的衰落
> 更多书评 43篇
-
阿廖沙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法国征收的直接税比英国多,尤其是通行税让法国人怨声载道,也限制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到17世纪末,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了法国,虽然法国的人口比英国多。 英国维持庞大的国债和国防开支,国防反刍工业,工业支持国防。 法国最可怕的是国王的贪婪和缺乏一个近代化的财政体系。 法国长年的赤字和极差的举债信誉导致了很难借到钱,而且利率极高。 国家入不敷出,自然有了1789年的革命。2012-04-08 23:22 1人喜欢
-
已 注 销 (学。)
“中国倒退的关键因素纯粹是信仰孔子学说的官吏们的保守性,这一保守性在明朝时期因对蒙古人早先强加给他们的变化不满而加强了。在这种复辟气氛下,所有重要官吏都关心维护和恢复过去,而不是创造基于海外扩张和贸易的更光明的未来。根据孔子学说的行为准则,战争是一种可悲的活动,而军队只有在担心蛮族入侵和发生内乱时才有必要。”2020-03-16 17:18
-
数影子的人 (我会离开,静静的离开)
-
-
已 注 销 (学。)
“中国倒退的关键因素纯粹是信仰孔子学说的官吏们的保守性,这一保守性在明朝时期因对蒙古人早先强加给他们的变化不满而加强了。在这种复辟气氛下,所有重要官吏都关心维护和恢复过去,而不是创造基于海外扩张和贸易的更光明的未来。根据孔子学说的行为准则,战争是一种可悲的活动,而军队只有在担心蛮族入侵和发生内乱时才有必要。”2020-03-16 17:18
-
核心观点是: 欧洲兴起是因为竞争状态和更市场化的政经结构,导致技术进步最可能发生在欧洲。同时欧洲内部因为持续分散没有统一一直保持这个内部略混乱的状态。这里面就有两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1.为什么类似于现在美团在商业上的后发优势不适用了呢?如果政治制度可以规避技术盲区(不像中国和穆斯林那么蠢的话),是不是可以继续后发制人?(现在中国甚至德国是不是有点这个意思?) 2.哈布斯堡和德国没能统一欧洲大陆,直接类比...
2019-02-06 13:13
核心观点是:
欧洲兴起是因为竞争状态和更市场化的政经结构,导致技术进步最可能发生在欧洲。同时欧洲内部因为持续分散没有统一一直保持这个内部略混乱的状态。这里面就有两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1.为什么类似于现在美团在商业上的后发优势不适用了呢?如果政治制度可以规避技术盲区(不像中国和穆斯林那么蠢的话),是不是可以继续后发制人?(现在中国甚至德国是不是有点这个意思?)
2.哈布斯堡和德国没能统一欧洲大陆,直接类比中国的春秋战国最恰当。一方面原因是内部不够强外部还有英国这种搞平衡至上的大佬,(假设唐朝后中国再出现一次大规模分裂社会,日本是不是会做同样的事呢?当然,战国后期齐楚等大国策略肯定是有问题的),另外结合哈布斯堡和奥匈帝国来看多民族融合也是问题。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第一个问题解决或者到了合适的timing,第二个问题多民族快速融合有多难?直接类比不仅仅是现在的新疆西藏,甚至是不是有收编东南亚的可能性?
回应 2019-02-06 13:13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Vintage (1989)9.3分 51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3)8.3分 357人读过
-
全场一本包邮
-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89年4月)8.4分 95人读过
-
求实出版社 (1988)8.8分 4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大国的兴衰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见龙卸甲频率妞 2010-07-03
全忘了 只记得很精彩。
0 有用 卡卡 2013-02-16
回家看到书柜里这本书 ,觉得摆了那么久也不看不好意思,人懒,到现在才把专业入门书籍翻完。果然应该大一看的啊,现在看就觉得没意思了。但当时看一定会很喜欢吧。
1 有用 Boomer 2009-02-13
阉割过的书。译者是傻子
2 有用 光华梦想 2017-11-20
用500年大国兴衰的历史来证明经济和技术的决定论和“大炮与黄油”间的决策困境。对历史资料的整理足够犀利,在叙事上足够宏大,但在分析深度上略显不足。总体而言,这是一本能够启发战略性与全局性思考的书,但对解读当今国际关系中的具体问题提供的灵感有限。
2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2-07-07
《大国崛起》明显就是这部巨著的山寨版啊...不过此书年头久了点儿
0 有用 张小晨同学 2021-02-21
基本就是高中历史的内容,比高中知识详尽
0 有用 恍若隔世 2021-02-18
非常经典的书籍,书中对于未来的预测不完全对,但是点出了兴衰的本质:经济实力。遗憾的是太多人把兴衰看成了作战的能力,过多投入在军事上,反而导致了经济的衰落。
0 有用 求一场雨 2021-02-04
读起来还是很痛苦的。围绕大国兴衰研究,总得来看就是几个主要的研究问题:1.帝国走向衰败的(体系)成因?2.权力转移的过程?3.如何解释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帝国过度扩张?4.战略透支问题 他们之间各有重复,但阅读这种详实的著作,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都能有所裨益。
0 有用 xiaoming 2021-01-17
试图用几百页的篇幅描述500年世界变化的总脉络,对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还是对背景知识要求太高,只能感觉面面俱到却浅尝辄止。过去500年是西方统治世界的500年,工业化之前欧洲各国的组织能力和博弈水平,似并不能与中国相比;而新世界的开拓和奇迹般的工业化,使得西方大大领先了。而如今世界已无陌生角落,工业化也在全球普及,也许东方的保守文化在封闭的空间里会再占上风?
0 有用 ffzw 2021-01-14
是一部好的作品,但可能不是一部好得跨时代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