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臺灣文學與歷史的新視野
臺灣的地貌在六千六百萬年前隱約浮現,漢族大規模移入的歷史只有四百年──然而這四百年卻帶來空前的文明變化。殖民、移民、遺民的勢力你來我往,以各種名目表述想當然耳的歷史。國族的、地域的、族群的、文化的、意識形態的力量擠壓衝撞,狂野之處,豈竟是像地表之下,那千百年來不得稍息的板塊運動?
這本選集介紹十七世紀中葉以來到當代的文學作品,並由此重新呈現臺灣歷史的凝聚與解散,應然與偶然。從文學看到的臺灣歷史,不僅止於政治擾攘、世代興替而已。從文學看到的臺灣歷史包涵了日常生活的點滴,情緒與欲望的軌跡,眾聲喧嘩──文言白話、鄉音國語──的網絡;也包涵了教養形成或敗壞的見證,生態墾殖與摧毀的敘述,圖騰和禁忌的重複搬演,以及個人與政教機器間永無休止的對話。
藉著文學「看」歷史,本書強調兩者之間的主從辯證關係。「從文學看歷史」並不意味文學只是歷史的視窗或鏡像,也意味文學是欲望、形塑、詮釋,乃至解構歷史的動力。「從文學看歷史」不是虛構的文字遊戲,而是以虛擊實,不斷尋求與自我、與他者對話的嘗試。
本書按照時序或主題,分為三十三章。文類包括古典與現代詩歌、散文、小說。從晚明的鄭成功到當代的駱以軍;從十九世紀末的丘逢甲到二十世紀末的朱天心;從在上海、北平大放異彩的臺裔子弟劉吶鷗、江文也,到曾落籍臺灣的日本作家西川滿、坂口零子,到海外的白先勇、郭松棻;從原住民夏曼‧藍波安到e世代許正平,分別以專題呈現。作家筆下的臺灣經驗是如此繁複多樣,也應該激盪出更多想像臺灣歷史的方法。
0 有用 傻白甜姚姚 2015-05-10 21:38:48
我只能说,这是一本。。教科书。。。
0 有用 黄小米 2008-05-12 08:27:22
篇幅嫌小
0 有用 飼虎 2014-03-30 20:03:34
颇为王德威省力的选集,因篇幅所限,所以都是短小的作品或是选段。
0 有用 早安桔子 2016-01-22 21:09:19
附有作品 标题有意思
1 有用 Lichtelfen 2018-12-11 06:06:09
想迅速获得阅读快感,翻王德威的书就行了
1 有用 SAkuRA 2021-01-01 21:43:28
通读之后可以对台湾文学史有简单了解,里面除了章节论述外,还有作品节选
0 有用 处容郎 2019-05-24 13:56:52
无论是殖民,还是二二八,台湾的记忆是独特的,可这独特却每每与大陆暗下契合。台湾是中国文学将来书写绕不开的一个命题,它是文学,人与时代呈现何种关系最直接的具象。时代的荒流给予了我们这一代什么?即使分隔两岸,其内质却并没有不同。我始终铭记着的,与之共泣的,恰是那“渴死者”。
0 有用 小厨梨子🍐 2019-04-19 23:45:00
了解台灣歷史
1 有用 Lichtelfen 2018-12-11 06:06:09
想迅速获得阅读快感,翻王德威的书就行了
0 有用 ysbzc 2018-11-22 09:33:40
以文学的方式进入台湾历史,此想法很有价值。但是值得思考的是,所选取文本的标准是什么,足以代表众声喧哗的台湾历史文学场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