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大秦帝国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帝国,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其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帝国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大秦帝国》是一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卷历史小说。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际,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但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这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中,隐藏了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以及伟人名士的悲欢离合。他们以或纤细、或壮美、或正气、或邪恶、或英雄、或平庸的个人命运奏成了这部历史交响乐。帝国所编织的社会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传统,今天仍然规范着我们的生活,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 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包容裹挟了那个时代的刚健质朴、创新求实精神。她崇尚法制、彻底变革、努力建设、统一政令,历一百...
大秦帝国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帝国,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其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帝国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大秦帝国》是一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卷历史小说。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际,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但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这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中,隐藏了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以及伟人名士的悲欢离合。他们以或纤细、或壮美、或正气、或邪恶、或英雄、或平庸的个人命运奏成了这部历史交响乐。帝国所编织的社会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传统,今天仍然规范着我们的生活,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 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包容裹挟了那个时代的刚健质朴、创新求实精神。她崇尚法制、彻底变革、努力建设、统一政令,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 在这部堪称鸿篇巨制的艺术佳构中,作家力图艺术地再现,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变法图强,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六合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
作者简介 · · · · · ·
孙皓晖,共和国同龄人,生于陕西三原。有与同时代人相同的基本经历与阶段归宿。曾经变换了几个单位,但都在从事人文理论,十多年前始任大学教师。曾在文科诸领域都有过著作或论文,其中以法律、经济、政治、哲学、历史、社会学为较多。《大秦帝国》是其第一部大型文学作品。
目录 · · · · · ·
――序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
楔子
第一章 六国谋秦
一 上将军庞涓的秘密使命
二 五国君主同一天到达逢泽
三 接风小宴公开了会盟秘密
四 分秦大计在会盟大典上敲定
第二章 国耻昭昭
一 金令箭使者飞驰栎阳
二 秘密流言震动了秦国
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条奇计
四 秦国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谢上苍
五 国耻碑血泪斑斑
六 逢泽猎场中阴谋与财富较量
第三章 安邑风云
一 洞香春众口纷纭说魏国
二 荐贤杀贤公叔痤忧愤而死
三 庞涓乔装 考校中庶中卫鞅
四 安邑王街的神秘商人
五 奇人名士 洞香春波诡云谲
六 棋室里的六国角逐
七 卫鞅庞涓 智计周旋
第四章 秦国求贤令
一 车英出奇计 洮水峡谷大血战
二 秦国特使来到了洛阳王城
三 求贤令应运而出
四 神秘的而衣小弟突然变身
五 卫鞅被求贤令激动了
六 申不害要和卫鞅较量变法
第五章 卫鞅入秦
一 神秘客栈的布衣少年
二 卫鞅韬晦斡旋巧寻脱身
三 茅津渡两情惜别
四 初入秦地谨慎探询
五 秦孝公司策试真才
第六章 栎阳潮生
……
第七章 瓦釜雷鸣
第八章 政侠发难
第九章 霹雳手段
第十章 蒹葭苍苍
第十一章 天算六国
第十二章 收复河西
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
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
第十五章 万古国殇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公子卬做官,有他独到的办法,这便是「少做事,多走动」的六字诀。世间大凡喜欢实干做事的人,总是官运艰涩。原因只有一个,要做事就要出错,一出错就要遭非议,非议多了必然下台。公子卬对「少做事」又有独到方式-多议事,少做事,多做虚事,少做实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9页 -
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是战国争雄的第一波变法。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与已经在酝酿之中的齐国变法,成为战国第二波变法的开端。从申不害颁布的法令内容看,这第二波变法开始的气势远远比李悝、吴起变法猛烈得多。秦国卫鞅变法,为第三波。 卫鞅变法 《治秦九论》乃卫鞅谋划的变法大纲。 其一《田论》,立定废井田、开阡陌、田可买卖之法令。 其二《赋税论》,抛弃贡物无定数的旧税制,使农按田亩、工按作坊、商按交易纳税之新法。如此则民富国亦富。 其三《农爵论》,农人力耕致富,并多缴粮税者,可获国家爵位。此举将真正激发农人勤奋耕耘,为根本的聚粮之道。 其四《军功论》,凡战阵斩首者,以斩获首级数目赐爵。使国人皆以从军杀敌为荣耀,举国皆兵,士卒奋勇,伤残无忧,何患无战胜之功? 其五《郡县论》,将秦国旧世族的自治封地一律取缔,设郡县两级官府,直辖于国府之下,使全国治权一统,如臂使指。 其六《连坐论》,县下设里、甲两级小吏。民以十户为一甲,一人犯罪,十户连坐,使民众荣辱与共,怯于私斗犯罪,勇于公战立功。 其七《度量衡论》,将秦国所行之长度、重量、容器一体统一,由国府制作标准校正,杜绝商贾与奸恶吏员对庶民的盘剥。 其八《官制论》,限定各级官府官吏定员与治权,杜绝政出私门。 其九《齐俗论》,强制取缔山野之民的愚蛮风习,譬如寒食、举家同眠、妻妾人殉,等等。此九论为大纲,若变法开始,尚须逐一制定法令,落于实处。 井田制 大禹发明井田制。大禹治水,洪水消退后,露出多年冲刷出的肥沃平原。为建立耕作秩序,于广袤平坦的肥沃平原上,将土地划成无数个“井”字形的大方块,每八家一“井”,中间一块土地是公田,由八家合力耕种,收获物上缴国家。八家唯一的水井,在公田中央位置。人们每天清晨前来打水,顺便就在井边交换剩余的物品。八家田地(一井)的周围,是灌溉的水渠和道路。十井一里,十里一社,人们在平展展的田野里组成了互...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卫鞅变法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大秦帝国·第一部 黑色裂变(上、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大秦帝国·第一部 黑色裂变(上、下)"的人也喜欢 · · · · · ·
大秦帝国·第一部 黑色裂变(上、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3 条 )
> 更多书评 93篇
论坛 · · · · · ·
成立了一个大秦帝国小组,大家多支持哦, | 来自这厢一小生 | 1 回应 | 2022-11-25 00:29:52 |
其实是一部武侠小说,用了历史素材而已 | 来自炎玄 | 2021-10-01 08:00:40 | |
关于卫鞅的恩师 | 来自Claire | 2020-06-28 00:34:31 | |
洞香春采室是做什么的 | 来自趁早(゚Д゚)ノ | 1 回应 | 2018-09-27 09:06:20 |
第一部第三章第三节末尾庞涓对卫鞅的考校 | 来自Claire | 2018-06-23 10:41:35 |
> 浏览更多话题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看一本少一本 (寡人有疾)
- 想在大学的图书馆里读完的课外书们 (糊涂の侦探)
- 我的历史小说 (羊的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大秦帝国·第一部 黑色裂变(上、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27 有用 新西兰孙小社 2012-04-02 20:04:59
抛开商鞅孝公的山柏之情、儿女情长、还有墨家楚地过分夸张的武侠元素,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景监见周显王(一片颓废的周王室衬着礼崩乐坏的王道覆灭)、申不害和韩昭侯同死、以及孙膑孟子等人的灵光一闪。演义戏说不必处处在史实上谨小慎微,但高大全的英雄形象的树立总归难逃读者一句“与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的批评。
1 有用 误机大王阿雷 2011-09-24 18:56:47
商君威武
4 有用 李小丢 2011-10-20 11:34:30
商君……
4 有用 思考的猫 2011-09-05 07:18:16
写的过于小说化了些。
34 有用 横照 2016-11-19 21:52:49
历史人物一起演童话,大家都完美的让人肝颤,问题是,这可能吗?
0 有用 齐物 2023-03-28 09:10:26 天津
作者的学术背景让小说多了一些科普的功用,但作为小说本身,构思、情节、文笔都乏善可陈。商鞅的塑造简直是一厢情愿的完美,又不会像三国演义的诸葛亮那样完美得让人信服。宫廷斗争太简单,感情戏幼稚得和三体不相上下。
0 有用 守戒 2023-03-22 18:38:47 浙江
高中时候和浩哥他们一起追过
0 有用 朝花夕拾 2023-03-19 14:16:45 广东
老孙自己意淫想象中的卫鞅把自己给感动了,还感动得一塌糊涂,连写几部巨著,且还是知天命之年之后,这种鸡血能力真是让年轻人望尘莫及啊,如果换个架空时代的网络小说,那还是可以的,就跟琅琊榜一样,但这是历史小说啊,且角色塑造比二月河还要差老大一截,但文笔尚可,给之三星。
0 有用 Macadamia 2023-03-10 17:54:15 上海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0 有用 朝阳路的小青年 2023-03-03 23:20:11 广东
商鞅变法的一部分最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