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 短评

热门
  • 1 了凡 2011-01-06 23:12:46

    很简单,但是不要小瞧这种简单

  • 0 辄馨 2013-01-06 20:12:32

    民族志的分量够了,但思考的或者还能深入一些,变迁之后的文化整合把握尚嫌不足。网络研究有可以借鉴的部分,而且看到科塔克的巴西电视研究也很感慨~

  • 1 流景 2014-05-24 19:27:29

    这本书是讲电视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的书,在二者的关系上有点模糊,基本上是分开叙述的,从作者所调查印度农村的电视使用的情况来看,感觉和社会变迁的关系有点分离,作者大量引用了一些经典理论,他的调查材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理论的填充。但是,就作者的大量田野调查工作、调查方法和本书的结构等方面来看,这本书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 0 吴了了 2010-04-19 18:21:44

    民族志的部分,多是“引言”,让人觉得浮于表面。

  • 0 gawe 2010-06-23 14:20:25

    没有进入。

  • 0 半岛 2010-07-19 23:18:32

    再读一遍。

  • 0 2012-08-23 22:05:09

    非常想看英文版本

  • 0 堅定de錫兵 2010-05-18 09:31:02

    一部扎实的民族志。

  • 0 bluecarrie 2008-12-17 23:37:43

    不算是民族志吧~~

  • 0 wuya 2007-10-19 22:54:17

    恩,与中国很多的乡村情况是相似的.电视作为媒体,大众文化对民间文化的冲击在我国也是非常大的.

  • 0 tiffiny 2014-08-31 16:35:31

    民族志发展传播研究,标准的博士论文。缺少对具体电视文本的分析及访谈。

  • 0 我活在梦里 2013-09-07 12:05:33

    读这本书时候感觉和读《私人生活的变革》一样,都是观点和结论比较新颖有意思,但感觉都是疏于宏大,中间更为细致的论证不足。

  • 0 平静求知者 2013-10-09 11:54:15

    以电视为自变量,考察其对印度两个农村社会变迁的影响。

  • 0 CatherineZDY 2012-01-09 15:08:50

    在考察民族志文献时,萨尔兹曼指出四种进程:民主化、消费主义、城市建模和语言霸权。

  • 0 chamatin 2014-01-02 20:40:02

    比中国那本视角广阔一些,译序很好,扫描存起来

  • 0 归雁 2011-12-04 17:27:55

    不错的博士论文

  • 0 Zzzzzzxx 2014-03-21 15:24:35

    完整但无新意

  • 0 经常用脑 2021-12-25 18:25:27

    把种姓制度去掉和中国农村比,除了少了政治运动,就很像。虽然研究的是电视,但从媒介史来说还是很有启发

  • 0 何安 2023-03-21 21:39:04 湖北

    首要肯定的是作者摆脱功能主义进行媒介化研究的尝试,其次是对电视在乡村出现前后的对比,他先交代了村庄的种姓、阶级、家庭结构性因素,进而探究电视给乡村社会带来的变化。结论部分,作者混乱且概括差劲。总的来说这种变迁体现在政治(信息赋权与权力关系变革、弱势群体)、经济(消费主义、城市吸引、发展机遇与能力)、社会(性别关系、人际关系的民主化和拓展性、婚育观念、社会评价体系由出身到成就的转变、年龄关系)、文化(传统文化、开放价值观、平等观)、家庭(作息、性别关系、代际关系、共处机会、劳动分工)等领域。我非常认同的是,社会变迁存在结构性和文化性障碍,电视可推动的是文化性变革,但很难作为单独的力量来推动结构变革且困难重重。另外,笔者很幽默,那些因小时候捣乱造成现在无法入场田野、误入色情录像厅的故事·····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