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书读出的关键词:结构;结构主义;联想图式;整体图式;历时性;共时性;数理逻辑;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原子论;“格式塔”完形学说;动态体系;构造论;节奏、调节作用和运算;数学建筑学;感知-运动图式;发生论;历史主义;
句子:
理性主义的三个基本原理:在转换关系的可逆性中体现了不矛盾原理;中性成分的恒定性保证了同一性原理;最后一个原理就是到达点不受所经途径不同的影响而保持不变的原理。
现了三种"母结构",首先是各种"代数结构";其次,我们可以看到有研究关系的各种"次序结构";第三类母结构是拓扑学性质的,是建立在邻接性、连续性和界限概念上的结构。
每个成分都同时起到对于被它所统属的内容而言是形式,而对于比它高一级的形式而言又是内容的作用。
对于结构主义而言,物理学的这种演变所引起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因果关系的本性问题。
现实的最后性质就是永恒的构造过程,而不是把现成的结构积累起来。
目录:
第一节 导言和问题的定位
定义、整体性、转换性、自身调整性
第二节 数学结构和逻辑结构
群的概念、母结构、逻辑结构、形式化的权宜性限度
第三节 物理学结构和生物学结构
物理学的结构和因果关系、有机界的结构
第四节 心理学的结构
心理学中结构主义的开端与“格式塔”理论、结构与智力的发生过程、结构与功能
第五节 语言学的结构主义
共时性结构主义、转焕结构主义:个体发生论和种系发生论之间的关系、语言结构的社会形成、天赋性质、或平衡作用、语言学结构与逻辑结构
第六节 结构在社会研究中的利用
整体结构主义还是方法论结构主义、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Levi-Strauss)的人类学结构主义
第七节 结构主义与哲学
结构主义与辨证法、没有结构的结构主义
结论
1.什么是结构主义?
结构是种种转换规律组成的体系,它具有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自身调整性。由些而知,象是一个有相对封闭性的转换体系。结构应该是可以形式化的。
结构主义:是结构这一抽象的概念在一切领域似乎都有作用。
2.结论告诉我结构主义是什么?
结构主义不是哲学,而是方法;结构的研究不是排它性的,可能在多学科的协调上取得出路;结构没有消灭主体的功能;不存在没有构造过程的结构;结构的形式化、结构与历史构造论和主体功能活动的密切关系。
3.其它各门科学与结构主义的关系。
从第二节到第七节是通过各门科学中所表现的结构,探讨结构主义的性质及结构存在的普遍性。在数学章节探讨结构的内容与形式化的问题;物理与生物中的结构,探讨我们精神上的探索与现实世界所假定结构的关系,也就是因果关系的本性问题;心理学的结构从认知论方面探讨作为人的主体发生结构认知是怎样发生、发展,主体与结构的关系:主体是功能作用的中心;语言学的结构主义将结构的探讨扩展到个人、群体、种族、社会的层面,语言的产生和人类文化、知识的发展是其相互作用,互动的结果;在社会学方面,结构在社会的存在,以及研究社会问题,结构的方法论作用;在哲学的部分,辨证法是结构生成的桥梁。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探讨,说明结构存在的普遍性,可以应用到一切学科的方法论,它是象物理学一样研究实实在在事物的学科,而不是哲学范畴的精神产物。
4.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教育哲学。
听说这个理论还是从教育理论方面听来的,称为建构主义教学观,一直不知其所以然。现在看来建构主义教育观只是这本书所说的一部分——心理学方面,也就是关于人的认知论的知识。
在教育方面因原来过份强调教师的教,而转变为强调学生主体的构造作用。从这本书看,只是理论的探讨,并没指结构主义出在任一学科的具体应用,虽然强调方法论的结构主义,但没作方法论的探讨。关于主体的认知学习过程,在生物、心理、语言、社会、哲学都有论述,主体与其它的关系也有论述,还应该辨证、综合研究。
但教育理论就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支持和反对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现在看来都是在实践时片面强调主体或社会的功能,所以会出现两种声音,但结构主义理论本身是没有这些问题的,它是综合考察的理论。而理论应用于实践还需要过程的,理论具有指导意义,但没有具体指示方法。
《结构主义》学习摘要
|
看完摘要后决定要把这本书啃下来
当时啃这本书时,很多不懂。只摘录一些原书内容,真希望在这里看到你们的心得。也好再参研一下……
这本书比较难读.我只看到了作者对四个问题的回答:1、什么是结构?2、结构怎么来?(涌现式和运算式)3、整体论结构主义vs方法论结构主义。4、方法论上的结构主义。
谢谢。万分的感谢!~~
恩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