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Бесы
译者: 臧仲伦
出版年: 2002-5
页数: 877
定价: 36.5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译林世界文学名著·古典系列
ISBN: 9787806573815
内容简介 · · · · · ·
《群魔》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19世纪40年代的自由主义者及70年代初民主青年的群像。作者着重探索了恐怖分子的内心活动。《群魔》的主人公之一是自称为革命者的彼得·韦尔霍文斯基。他通过其领导的秘密组织进行恐吓、讹诈、纵火、暗杀等恐怖活动,企图动摇社会基础,以便发起暴动,夺取政权。作者以令人惊叹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心理描写拆穿了他的骗局;他是个阴谋家和恶棍。
群魔的创作者
· · · · · ·
-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者
-
臧仲伦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ieevsky, 1821-1881)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182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的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庄园里度过的,因而接触到了农奴的实际生活。1834年他进入莫斯科契尔马克寄宿中学,毕业后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在该校工程部制图局工作。一年后,他自动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846年,他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穷人》。小说一出版,即轰动文坛,受到读者的普遍赞扬。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称之为“社会小说的第一次尝试”。之后,他又先后写出了《双重人格》、《...
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ieevsky, 1821-1881)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182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的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庄园里度过的,因而接触到了农奴的实际生活。1834年他进入莫斯科契尔马克寄宿中学,毕业后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在该校工程部制图局工作。一年后,他自动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846年,他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穷人》。小说一出版,即轰动文坛,受到读者的普遍赞扬。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称之为“社会小说的第一次尝试”。之后,他又先后写出了《双重人格》、《女房东》、《白昼》和《脆弱的心》等几个中篇小说。
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丘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
流放回来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继续拿起笔进行创作。经过了长期身体和心灵折磨,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生活的反思更为深刻,思想也更为深邃。从1861年起,他先后发表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死屋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重要作品。
其中,1866年发表的《罪与罚》,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而1880年发表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或译《卡拉马助夫兄弟们》),更是作者哲学思考的总结,被称为人类有文明历史以来最为伟大的小说。有作家点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执著于研讨人与上帝的关系,经常摆荡于天堂与地狱之间,穿梭于神性与魔性的两极,直到他年届六十,终于写下《卡拉马助夫兄弟们》,在人类精神领域中,竖立了一座高峰。”
陀思妥耶夫斯基并非开创心理叙事的鼻祖,但他绝对是发展心理和意识描写的一代宗师,其于身后影响巨大,西方的众多作家都将其奉为圭臬,以至于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可或多或少地发现陀氏的影子。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的专家,醉心于病态的心理描写,不仅写行为的结果,而且着重描述行为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特别是那些自觉不自觉的反常行为、近乎昏迷与疯狂的反常状态。而人物的思想行为反常,恰恰又是他作品的特点。他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写是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他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来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归档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阙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善恶矛盾性格组合、深层心理活动描写都对后世作家产生深刻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影响,远远走出俄国以外。现实主义派的作家从他的创作中可以吸收到有益的营养,现代派作家则把他的作品奉为经典,而称他本人为他们的先驱和导师。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太清楚了,为什么有财产的俄国人纷纷出国,而且出国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这无非是一种本能。假如一艘轮船即将沉没,那么头一个逃离轮船的必定是那些老鼠。神圣的俄罗斯是一个既死板又贫穷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危险的国家,这国家的上层都是些爱虚荣的乞丐,而大多数人却住在鸡腿小屋里。它对任何出路都会感到高兴,只要有人向它指明。只有政府还想抵抗,但是它在黑暗中挥舞大棒,结果打的却是自己人。在这里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和在劫难逃的。现在的俄国是没有前途的。(第五节)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六章 彼得?斯捷潘诺维奇到处奔忙 -
依我之见,以及愚见所及,俄国革命思想的整个实质就在于否定人格。它能这样大胆,这样无所畏惧地说出来,我感到很高兴。不,在欧洲还没有人能懂得这点,可是在我国人们却对此十分赞赏。俄国人认为,人格云云,不过是多余的累赘。而且在他们的整个历史上它始终是一种累赘。使俄国人最为神往的是有权公开‘不要人格’460。我是老一代的人了,不瞒您说,我还是赞成要人格的,但是这也不过是习惯使然。我还是喜欢老一套,就算因为我胆小吧;不管怎么说,还得凑合着了此余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六章 彼得?斯捷潘诺维奇到处奔忙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群魔"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群魔"的人也喜欢 · · · · · ·
群魔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4 条 )



尼古拉·斯塔夫罗金:神魔同体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尼古拉·斯塔夫罗金是《群魔》中人格最复杂的一个人物,在主要人物中,陀老对他的直接描写却极少,他很少说话,很少表达自己,对他心理活动、表情、肢体动作、行为、思想描述的着墨非常少,总是隔着一层面纱,给人一种抽离感,不真实感,就像这个人似乎并不存在,像一个传说式... (展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1 )
-
Penguin Classics (2008)9.1分 20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9.4分 2593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2015)9.3分 765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9.2分 53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9.0~9.7(1000+人参与评价) (第五顾尘ᕦ)
- 你好好睡,我好好读书。等你醒了我们聊柏拉图。 (琼斯黄)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陀思妥耶夫斯基 (Ex)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群魔的评论:
feed: rss 2.0
13 有用 cal. 2009-10-16 08:00:36
不是冷的也不是热的,这种人在世上没法活
9 有用 Jabberwock 2018-06-01 00:11:57
二刷。在现代读者看来,这本小说人物表达情感的方式非常浮夸,但我觉得这部带有哥特风格和末日色彩的小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有小说里最成功地创造主人公的作品。笔下的“黑暗王子”尼古拉·斯塔夫罗金就像是万花筒的中心点,小说里的一切人和事都围绕着他变化着。所有主要人物都企图接近、模仿他,他的存在就像是一个黑洞,一切都逃不开他的影响。斯塔夫罗金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却无法可见。关于他的大部分生平事迹都是由流言传说... 二刷。在现代读者看来,这本小说人物表达情感的方式非常浮夸,但我觉得这部带有哥特风格和末日色彩的小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有小说里最成功地创造主人公的作品。笔下的“黑暗王子”尼古拉·斯塔夫罗金就像是万花筒的中心点,小说里的一切人和事都围绕着他变化着。所有主要人物都企图接近、模仿他,他的存在就像是一个黑洞,一切都逃不开他的影响。斯塔夫罗金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却无法可见。关于他的大部分生平事迹都是由流言传说组成的。所有人都希望了解他,但却没人知道在他身上真正发生了什么。他时而像拜伦,时而像毕巧林,时而像赫列斯达可夫,时而像叶甫盖尼·奥涅金,捉摸不定。他是太阳,在他面前,其他人就显得像爬虫一般;他是领袖,连阴谋家彼得·维尔霍文斯基也心甘情愿地为他做马前卒。 (展开)
19 有用 音•空 2009-10-22 19:03:06
读陀氏的书如嗑药 无法停止
138 有用 S/Z 2013-12-08 23:59:52
读《群魔》有如看微博,经常发现“诶,这不是公知嘛,这不是毛左嘛,这不是儒宪嘛”,可惜出路不实际,哦~这让我感到绝望,陀老爷。
103 有用 六月别 2019-10-08 10:17:53
最大的革命可能是最大的反革命,彻底的虚无主义者恰恰有最坚定的信仰,最大的善能造成最大的恶,将人间变成地狱的原因,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在这个急剧右转的时代读陀翁仿佛当头一棒,让我们能对现实保持清醒。 李泽厚先生认为:“历史向来在悲剧性的二律背反中行进,文明进步要付出道德的代价。”然而我还是有种希望,我希望这代价不必是死亡,希望善的品格不至于沦落,希望恶的界限不被模糊,希望人们不要彼此仇恨,希... 最大的革命可能是最大的反革命,彻底的虚无主义者恰恰有最坚定的信仰,最大的善能造成最大的恶,将人间变成地狱的原因,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在这个急剧右转的时代读陀翁仿佛当头一棒,让我们能对现实保持清醒。 李泽厚先生认为:“历史向来在悲剧性的二律背反中行进,文明进步要付出道德的代价。”然而我还是有种希望,我希望这代价不必是死亡,希望善的品格不至于沦落,希望恶的界限不被模糊,希望人们不要彼此仇恨,希望刀刃不要抽向更弱者,希望大家都好好活着,心不要冷,火不要灭,保护好自己的理想,有一分热发一分热,有一分光发一分光。 (展开)
0 有用 🦋风的形状 2023-09-22 17:01:30 广东
最大的革命可能是最大的反革命,彻底的虚无主义者恰恰有最坚定的信仰,最大的善能造成最大的恶,将人间变成地狱的原因,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在这个急剧右转的时代读陀翁仿佛当头一棒,让我们能对现实保持清醒。 李泽厚先生认为:“历史向来在悲剧性的二律背反中行进,文明进步要付出道德的代价。”然而我还是有种希望,我希望这代价不必是死亡,希望善的品格不至于沦落,希望恶的界限不被模糊,希望人们不要彼此仇恨,希... 最大的革命可能是最大的反革命,彻底的虚无主义者恰恰有最坚定的信仰,最大的善能造成最大的恶,将人间变成地狱的原因,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在这个急剧右转的时代读陀翁仿佛当头一棒,让我们能对现实保持清醒。 李泽厚先生认为:“历史向来在悲剧性的二律背反中行进,文明进步要付出道德的代价。”然而我还是有种希望,我希望这代价不必是死亡,希望善的品格不至于沦落,希望恶的界限不被模糊,希望人们不要彼此仇恨,希望刀刃不要抽向更弱者,希望大家都好好活着,心不要冷,火不要灭,保护好自己的理想,有一分热发一分热,有一分光发一分光。 (展开)
0 有用 zhgmunique 2023-09-15 22:35:01 上海
陀师不愧是现代派文学和现代思想的启蒙者,这部小说今天看也特别有现实感触
0 有用 Runaway 2023-09-15 03:53:07 福建
一些伟大的思想被笨伯随手捡起,奉送给他们一样的蠢货,随后变得面目全非。
0 有用 癸 2023-09-12 10:44:22 黑龙江
第一部第一章第五节读毕。
0 有用 一万亩 2023-09-12 00:31:40 湖北
假如不能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对一切都漠然视之,就没有形成伦理学主体,但是就算形成了伦理学主体,怎么才能证明自己不是想成为那个“人神”,产生怀疑,和怀疑共存,杀死怀疑(或者发疯又一次遁入尘世之中,期待下一次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