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華人世界難得一見之百萬字三部曲長篇小說──「自然史」三部曲之第一部‧二聲部小說。這也是香港新生代著名小說家董啟章以數年時間完成的「自然史」三部曲之第一部,是「自我」探尋、確立之書。
日常的物件,構造出不尋常的人生。從物件的發展史——收音機、電報、電話、車床、衣車、電視機、汽車、遊戲機、錶、打字機、相機、卡式錄音機和書——,展現出人與物共生的歷程和圖景。
三代人的書,構造出V城三代人的歷史。從阿爺董富收藏的《天工開物》,和爸爸董銑鑽研的《萬物原理圖鑑》,到「我」利用文字工場的想像模式創造出來的《栩栩如真》——關於少女栩栩的「人物世界」——;通過小說,尋找通往所有可能世界的路徑。
作者简介 · · · · · ·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現從事寫作及寫作教學,著有小說《名字的玫瑰》、《安卓珍尼》、《雙身》、《地圖集》、《V城繁勝錄》、《The Catalog》、《衣魚簡史》、《貝貝的文字冒險》、《小冬校園》、《東京‧豐饒之海‧奧多摩》及《體育時期》等。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聯合報文學獎長篇小說特別獎,及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獎新秀獎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等待是非常痛苦的经验。不过,没有回复,也不期待回复的传讯,却是世界上最孤寂的事情。那是比不知道所有同类已经灭种而兀自每个深夜持续在空旷的山上发出求偶的哀鸣的最后一鸟更为荒凉的景象。古代的恋人等待那永远不会到达的信,后代的情痴等待那永远不会打来的电话。而等待电话比等信更可怕。君不见电话比信更经常地成为恐怖片的题材,可知其勾起疑云的潜力远比信厉害。信毕竟是一种缓冲,在写的当下和读的当下之间,有一段冷静和淡化的距离。但当电话一响起来,那意味着有谁就在那里,无论是人是鬼,在此刻,与自己并时存在。它来的时候强烈地真实,不来的时候,更强烈地虚幻。反过来说,信和文字,虽然间接和缓慢,但却更能够让人想象一个共同的空间,而不是非有或无,非真则假。 ……但当我们把联系视为垂手可得,一旦电话无法搭通,疑虑和惧怕就会加倍奉还。我们可以较安然或至少是无奈地期望信件明天或后天才到达,但一时半刻接不通电话,我们就会立即坐立不安,先是忧虑对方发生意味,继而怀疑事有蹊跷,然后产生千百种无法收服的魔幻。我们失去了等待的耐性,和对人的信任。再者,每天派信的时间只有一个或者两个,打电话的可能性却永无止境。打电话和等电话的人整天都活在焦虑中。情侣间的互相监察变本加厉,可以互相欺瞒也因利成便。我们想知道对方在做什么,但对方总有办法说谎。所以,我庆幸和如真的一段纠缠不清的感情发生在还未发明流动电话的年代,传统的家用接线电话至少缩减了可能通话的时段,不用连在街上也无时无刻神经兮兮,担忧是不是接受不良或者错过铃声。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4页 -
盘地中央横斜着七巧板般的田块,畦垄间群集着小小的哑灰色村落。在背向斜阳的景观中,金黄的蜻蜓来回摩擦龙金玉瞇眼拢合的睫毛。那是曾经从她的指间溜走的蜻蜓。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自然史”三部曲·麦田版(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時間繁史‧啞瓷之光(上)》《物種源始·貝貝重生之學習年代(上)》《時間繁史‧啞瓷之光(下)》
。
天工開物·栩栩如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0 条 )

在一部严肃文学里挑骨头
一种小说技巧总与小说家的哲学观点相关联,要评价一部小说就要在评价小说家的技巧之前首先找出他的哲学观点,但我找不到,没法基于一部作品,甚至仅仅是一部三部曲著作里面的一本,来确切捉摸董启章的哲学意图。 时间是哲学的基本范畴,小说家的哲学观点既然体现在他的技巧上...
(展开)


真实中的荒诞与荒诞中的真实
之前写了一篇絮絮叨叨谈论自己读小说经历的文字。 在那里,我将董启章这部《天工开物栩栩如真》作为一种并非自己惯常喜欢的类型。 当初想读它的时候,亦不过是希望去多体会小说的不同技法, 并没有想过会被打动很多,甚至喜欢上它。 如他本人所说,这部小说是一部所谓的二声部...
(展开)
> 更多书评 40篇
论坛 · · · · · ·
有没有简体版出版的消息? | 来自[已注销] | 10 回应 | 2010-07-07 16:44:3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8.2分 1947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香港文化研究參考書 (即非是名)
- 开卷八分钟书单 (南岛)
- 董启章还是董啟章 (盲刺客)
- 十本难以被忽略的港版书 (Koji)
- 應霽齋 (nova0)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天工開物·栩栩如真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熊孩纸 2013-03-19 09:32:09
龙金玉和董富,“我”和如真,栩栩和小冬的故事让我感触很多。是一部很好的小说。里面文字带来的震撼,真是无法用语言描述。
0 有用 Amarcord 2010-05-30 00:50:02
真正尝试过的人才知道这有多困难。
0 有用 凉意 2010-04-06 22:53:37
野心很大。家史、物件史,对香港的书写又开新局面。 如果往前追溯,是对过往创作的一次“总结”。
0 有用 潜潜 2010-09-23 01:00:55
绝对的文学偶像!!!开首阶段稍嫌刻意生板,不够圆熟,中盘开始叙事渐入佳境,错综复杂的叙事开始繁衍...董启章的细节刻划细腻,许多场景极尽温婉之能事,例如董铣的那场电话,显的walkman与女儿,与阿洁的童年回忆,哑瓷的沉默,栩栩的相遇,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与如真在尖东海旁的那个日落,在港大的所有声音,还有还有,与练仙的那个没有时间的夏天......ps,桑塔格真是一名好批评家...
0 有用 半个桃李林檎 2012-11-21 19:22:35
它大致是关于香港的故事,用机械玩意的革新反映一座城几辈人的命运,虚实交杂得天马行空,并顺手揪出一些哲学感悟。整体叙事是所谓的后设小说,偶尔能看到其他作品影子,但对我这类不谙古文的读者还是非常新鲜神奇的。当然可以把它当成半自传,也可以当成寓言,但它更像一部电影剧本,估计够拍三部曲。
0 有用 大头梨 2023-05-24 16:43:59 上海
太抽象了。。看不懂。。。
0 有用 三月莺花赋 2022-04-08 16:33:16
真的很绝!
0 有用 梧鸣室 2021-10-21 18:08:48
我对香港小说的迷恋大概与竖排版小说奇妙的阅读体验相关,熟悉横排版阅读的视线移动方式的人,对竖行文字会放慢速度,更显庄重,与一个句子产生关联的时间就被拉长,能看出董的雕琢,那或许是一种炫技,但他对比喻使用得很慎重,有沉吟的风度。 喜欢物件史的构思,也喜欢这种熟悉香港史的方式,但还是觉得不如黄碧云《卢麒之死》中跳接拼贴搅碎重组的文字来得那般震撼。 董的妙处在于他对情爱的叙述,以及那种懦弱男性的自我粉饰... 我对香港小说的迷恋大概与竖排版小说奇妙的阅读体验相关,熟悉横排版阅读的视线移动方式的人,对竖行文字会放慢速度,更显庄重,与一个句子产生关联的时间就被拉长,能看出董的雕琢,那或许是一种炫技,但他对比喻使用得很慎重,有沉吟的风度。 喜欢物件史的构思,也喜欢这种熟悉香港史的方式,但还是觉得不如黄碧云《卢麒之死》中跳接拼贴搅碎重组的文字来得那般震撼。 董的妙处在于他对情爱的叙述,以及那种懦弱男性的自我粉饰,这种粉饰只有在“文字工场”里才能成为美的对象,在现实中真是讨打又惹人厌弃,那种自以为是的恶劣派头啊。 栩栩与小冬的相遇与合轨带来一种久违的颤栗,想起《1Q84》中青豆与天吾,想起皮格马利翁的故事,想起百年孤独里被阅读的预告毁灭的羊皮卷,还有《白》。 栩栩翻看笔记本那一处,我翻回到开头,我颤抖了一下 (展开)
0 有用 日诘 2021-07-15 23:21:41
“唯一讨厌的角色是如真”。 前面的“人物世界和穿插”部分,即还没写到栩栩到真实世界与作者相遇的部分写的很好。以三代人的故事穿插历史。带有诡谲的色彩,既是历史,又是家族式,又是带着个人想象的个人经历史。人物世界的许多见闻也隐喻了当今的很多问题。 是主人公太急不可耐抑制不住对所谓“如真”的怀念了吗,在和栩栩... “唯一讨厌的角色是如真”。 前面的“人物世界和穿插”部分,即还没写到栩栩到真实世界与作者相遇的部分写的很好。以三代人的故事穿插历史。带有诡谲的色彩,既是历史,又是家族式,又是带着个人想象的个人经历史。人物世界的许多见闻也隐喻了当今的很多问题。 是主人公太急不可耐抑制不住对所谓“如真”的怀念了吗,在和栩栩在真实世界相遇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的怀念起如真,长且乏味,越发觉得如真的虚伪和作者的软弱无能。 写友情和显那一段让我想到CMJ的故事。 “卡带式录音机”是最喜欢的一段故事。 (展开)
0 有用 且耐清贫读我书 2020-03-09 11:06:05
重读第二遍,双线叙事下的传奇。希望第三部可以早早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