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具 短评

热门 最新
  • 31 陆钓雪de飘飘 2016-03-15 13:00:50

    培根有三个面相;随笔、科学与现代哲学;是书有两个维度,一是对亚里士多德《工具论》的模仿,二是其“新”字;三减二为一,一言以蔽,培根打着红旗反红旗,乃是亚里士多德的反叛者与好学生。方法论-认识论的提出本身便代表了自身作为17世纪英国古今之争第一人的身份,而此前的莫尔则是中介,莎翁则是总结。培根的文体表征到尼采是谓大成,而其中国镜像则是表面上书写着文言的现代昆仑钱锺书。培根古今之争意识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把自然哲学当作不二的第一哲学,而古人的道德哲学被他视为第二哲学亦即第一哲学长生不老之道不通后的权且慰藉。而欧洲科学精神与工具理性由此肇端,谁那么无知竟会说朗佩特的《尼采与现时代》是不懂笛卡尔与培根?培根的族类偶像、洞穴偶像、市场偶像、剧场偶像的写诗立法乃是破柏亚传统而自行立法的修辞,天光大现性病起

  • 29 阅微草堂 2012-05-23 11:47:39

    我很少把哲学书籍放在垃圾里面,但是这本书籍确实是一本垃圾;没有读明白什么是亚里士多德。。。。 一年后,我开始理解了这本素!为了自己过去的无知而愧疚。这本书籍和维柯的《新科学》相互参赌,大受启发!!!

  • 6 vivo 2008-07-23 19:58:45

    读至第二卷21节即可。不过V依然硬着头皮把全书读完。

  • 10 N 2012-01-15 09:38:41

    啃了半天,最后也没找到“知识就是力量”,只是看到了“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相结合为一”的。

  • 10 一深 2013-09-09 04:02:32

    此书为科学哲学的开山之作。但是今天来看,他强调建立在经验观察上的归纳法,反对演绎,以“新”之名来批评亚里士多德《工具论》,说亚是属于诡辩哲学家,用逻辑败坏了自然哲学,这显然没有必要。当今自然科学的发展,正是得益于数学与逻辑的发展,后者同样仍然是基本的”工具“。

  • 3 史太 2016-03-14 22:06:18

    正如眾多語錄體,其呈現的斷裂美學較之看似逻辑嚴整的形而上著作更為人所信服,因為即便最嚴格的著作也存在邏輯問題而斷片卻首先取消了自恰性問題——它們相互闡釋,相互論證,且自身具有“市場假象”。Bacon正是施公指出的走入歧途之典型即反對古典哲學、追尋進步、重視方法。卷一中Bacon已經開始調和可知與不可知論(獨斷論與相對主義?)並類于Kant而將哲學分為傳統經院派培養知識的哲學與“通過感官驗證”從而發現知識的哲學,進而主張綜合二者的蜜蜂型哲學家。然重視基本感覺經驗非徹底拒斥心靈沉思,而是對經驗有所限制即經過有目的整理過的經驗;同時又非經驗的直接飛躍,而是以感官為基點逐漸達到真理(或許啟發馬克思?)。其四假象學說無疑是种洞見,分哲大受影響。卷二闡歸納法,即收集—整理(三表)—事例—排除的邏輯過程。

  • 2 劈头士》睁木 2013-01-14 22:00:59

    这本写得清丽通俗,更像是科学哲学方法论。第一卷如总论,第二卷如分论。第一卷中提到的种族、洞穴、市场、剧场四大假象颇有意思~~第二卷里面提到各类物理、化学、天文实验和推测,现在看来有些谬误和幼稚,但是作为轶事来读倒也别有一番趣味~~只是现在读着很晕,带着现代知识看过去,一时难以融入,可以作为科学史的一个断代来读,以后看科学史的时候再读一遍!

  • 2 drowser 2012-04-02 11:06:41

    第一卷很有趣,第二卷对于我们这些久经中学自然科学训练的人来说则多余了。

  • 1 withinbeyond 2007-04-09 10:47:35

    他要说的东西,现在的科学家早懂了。不过这也是历史贡献嘛……

  • 2 月光绿 2016-05-09 21:08:11

    科学与现代哲学的开端,源于亚里士多德《工具论》的模仿,却以“新”之名反批亚里士多德。说亚是属于诡辩哲学家,用逻辑败坏了自然哲学/序言里培根说,“我的目的知识要为理解力开拓一条新路,而这条新路乃是古人所未曾试行、所未曾知道的。”这是一条发明知识的方法和路径,被称为“对自然的解释”:“渴欲不是在辩论中征服论敌而是在行动中征服自然(and not to defeat an opponent in argument but to conquer nature by action)/四类假象:族类、洞穴、市场、剧场。三种道路:经验主义的蚂蚁、理性主义的蜘蛛和第三道路的蜜蜂。/归纳法(收集,整理,事例,排除过程)

  • 1 SeaHoney 2012-03-14 22:30:31

    虽然培根说第一卷是扫清“心魔”,第二卷才是重点,可我觉得第二卷实在无聊,尤其对于我这种物理只学到能量守恒定律的人。。。

  • 4 非虛構 2021-09-22 10:08:07

    1、培根认为,本书是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著作《工具论》的修正或补充。无论抽象原理多么精巧,我们也不能通过论证抽象的原理来认识世界。相反,我们理解自然,必须借助于获得从感官和特殊的东西引出一些原理。经由逐步而又不间断地上升,直到最后才达到最普通的原理。这是正确的方法,但迄今还未试行过。这就是培根打算揭示其规律的新的归纳逻辑。2、各种错误的观念和方法妨碍了人类努力公正的研究自然;这些错误的观念和方法就是种族假象(满足情感需要的习惯性观念),洞穴假象(产生自个人偏见的错误概念),市场假象(产生自荒谬或不明确地使用语言造成的概念混乱)以及剧场假象(哲学和其他教条的体系,各种错误的主张)。3、利用归纳概括得以成立的例证表,通过有控制的观察和实验来发现、探究和解释形式实体的性质,是一切知识的哲学基础。

  • 1 shenyunuanwei 2016-05-14 15:01:04

    古典人写不长,纵深剔透的段子。“围困人们心灵的假象共有四类. 我为区分明晰起见,各给以之定名:第一类叫族类的假象,第二类叫洞穴的假象,第三类叫市场的假象,第四类叫剧场的假象。”翻书遭到打击的,几乎每一句都正中红心。培根新工具,电影圣经故事,鲁迅杂文,海涅论浪漫派,罗素幸福之路,文艺理论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无从摘抄,无法抗拒,无能为力。

  • 1 Junnnnnp 2016-06-08 14:56:05

    自然哲学的科学哲学 科学是我们探索未知领域的一把钥匙 哲学是一种思考 神学是对信仰的崇拜 科学的哲学是指引我们通向明天的路

  • 3 虫群之心 2018-03-30 08:24:28

    对人类思维误区的揭示至今有价值:扭曲客观以符合主观、相互依赖言论以自信、人为万物尺度、囿于主观视界、语言对认知的干扰、证实倾向、过度脑补不吝啬、意志扭曲解释、混淆抽象概念与实存、语言的不精确与指代混乱、

  • 1 又及 2019-09-15 20:25:51

    第一卷于人文学科之反思亦大有助益。

  • 1 伊卡洛斯 2017-01-24 00:17:28

    探求真理只有一条路,得从感官和特殊出发,先引出一些原理,然后经由逐步而无间断的上升,直至最后才达到最普通的原则;直接飞跃到顶点,以站在最高处来判断和推导世界的方式是错误的。

  • 1 Chance 2013-01-16 13:37:40

    就读了第一卷。从中还能发现波普尔证伪理论的雏形。

  • 0 辄馨 2012-02-09 09:25:13

    与其说通过这本书总结了所谓的“归纳法”,不如说,提出建立一种类似函数关系的“因-果逻辑”的重要性。只有明确了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才能拓宽对世界的认知,不然就和阿赞德人没区别了~

  • 0 孙智正 2019-01-20 16:36:16

    卷二鸡肋,只是有点人类认知史的意义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