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斥死亡 短评

热门 最新
  • 25 . 2017-01-30 02:20:05

    这是本关于本身毫无意义但不找意义会活得难受的人类种族试图建筑各种足以达成自欺的有效幻觉以维持存在感的总结及分析之书。

  • 17 青猫 2011-11-01 16:17:19

    不疯狂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狂

  • 11 噼里啪啦噗ゆき 2014-12-28 18:35:31

    居然没有标注过这本书。虽然后来沉重压抑得没看完,但是对我影响很大。以后一定要再接着读完的。

  • 9 木由C 2010-04-25 11:24:04

    本来就头痛,越看越头痛,幸好没有昏厥

  • 9 2007-12-15 14:48:33

    死亡是哲学的原点//

  • 5 陆钓雪de飘飘 2017-08-23 00:15:26

    克尔凯郭尔人学的基石是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神话。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这一神话中包含了对所有时代的基本的心理学洞察:人是对立面的结合,是自我意识和生理肉体的结合。人突破低等动物本能的无思想的运动,开始了对自身处境的沉思。他被赋予了有关自身个体性的意识、有关他在创造中之部分神性的意识,意识到自己面孔的美,自己名字的独一无二。同时也被赋予了对世界、对自身之死亡和腐朽的恐惧意识。这一悖论是所有历史和所有社会阶段中人身上真正恒常的东西,因而正如弗洛姆所说,它是人的真正“本质”。我们看到,主要的现代心理学家们把这一悖论作为自己理解的基础。但是克尔凯郭尔早已对他们作过这样的劝告:“心理学不可能超越这一悖论,而且,它可以通过对人类生活的观察一次又一次地证实这一点。”死是人特有的最大的焦虑,试比较向生而死?

  • 4 蓝色森林 2013-02-03 11:31:22

    被遗忘的好书。作者作为一名文化人类学家,做出了关于移情、死亡恐惧和英雄主义的近乎完美的解读——因为不朽和英雄主义幻想的消失,现代人不得不成为“心理学人”,他们除了自身无可依靠。这是废黜了灵魂和上帝的观念后付出的代价。越是依赖于回归自身的时代,人们也就越无法从日常生活中得到幸福。他感觉自己是一个罪人,但又不信宗教之罪,因而对于罪,他需要一种理性的解释。Otto Rank在书中被反复引用,作者给予了他高度评价。科学心理学胜利杀死灵魂的年代,它能许诺给人们幸福吗?似乎有一个浩大的“科学+宗教”工程在等待我们。

  • 4 darkill 2009-12-23 14:35:04

    读于大学时,对我人生观,尤其是生死观影响巨大的一本书。可惜豆瓣不能打十颗星。

  • 1 Manchild 2010-04-21 18:52:55

    文笔很有功夫 理论不太赞同

  • 1 西祠 2009-11-27 19:23:45

    肉体是不是真的是人类的束缚?我们所投射的那个上帝,能挽救我们什么?

  • 1 歌塔 2008-08-08 14:11:44

    喜欢孩童式的愚蠢和无理由的信仰~很危险,也很有趣

  • 2 讨喜喜啊啊啊啊 2017-10-15 20:06:51

    看到80%,是真的不知道他在说啥了。[哭泣]

  • 2 Stephen j 2017-06-05 20:30:12

    普利策奖获奖书。 个人觉得死亡这个话题挺好的,但是不知是翻译还是内容太久远,实在啃不下去,读到一半举得逻辑太混乱就放弃了。

  • 1 kinda funny 2010-06-04 00:37:00

    以我的经历和学术还很难读懂,但是还是很吸引我,因为我手拿起这本书看到的第一句话是:英雄主义作为人最根本的冲动,自有其深刻的根源,那就是死亡恐惧。

  • 1 巡阅使 2010-06-08 06:17:43

    关于死亡的透彻分析。

  • 0 沙子 2008-04-03 17:13:34

    断断续续的看,因为看起来有些累,但很值得。

  • 0 林小熏 2009-08-25 12:38:50

    可惜没有六颗星,提供了可贵的冷静面对一切“解放”的解决方案,包括“当下”

  • 1 囧囧囧囧 2020-01-11 12:19:17

    从死亡恐惧和关于不朽的英雄主义的问题切入相当具有洞见,作为一本精神分析,存在主义心理学和神学相关话题的引入书十分难得,但后半部分神学观点的引入和融合论证有点过于先验了(比如大量的“被造性”这样的词句的使用),缺乏说服力,对东方思想的评价也略显偏颇。等进一步补完兰克,克尔凯敦尔和蒂利希再回来做细评价。

  • 0 Stigrex 2008-12-03 03:19:16

    高中时读的,当时被此书对人类精神的分析冲击到了。现在回想,这种分析有概念化之嫌。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