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政治研究 短评

热门
  • 4 韧勉 2012-01-07 18:29:53

    真是好书,语言通顺,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 1 danyboy 2020-07-19 11:59:32

    3,5星。写的很扎实,材料充分,正文和注释都能对史料作详细辨析;结构很好:以王莽受禅为核心,以汉魏禅代为参照、对比(两者不是并列的案例),前面先梳理诠释尧舜传说和东周故事,最后则做一番理论阐释和归纳,指出王莽受禅是真正的专制时代的首次禅让,创造了后世禅让的模式,到汉魏禅代臻于成熟。作者有意提高禅让的积极意义。缺点很明显:缺乏政治哲学的思考,不透不深。无论怎么说,禅让的确是一种篡政,但家天下本身就是不合法的,禅让是家天下时代权势转移的方式之一,所为积极或道德上的意义十分有限。王莽受禅的特殊性在于背后主要不是武力,而是儒生,促成这一点的汉人的观念信仰、灾异祥瑞,和儒生的理想驱动,更值得重点关注。

  • 2 文孟先生 2023-01-04 23:43:34 湖北

    经典作品。

  • 1 江湖遠人 2013-02-26 12:30:15

    我们谋朝篡位者不用很暴力死很多人就可以改朝换代,但其实这样真的很麻烦很累。

  • 1 魂兮归来 2023-03-28 14:37:10 北京

    研究禅让少有的著作,这本书是其中之一。作者的写作非常平实,并且做了相当多的资料工作,将王莽以来禅让的程序都做了很细致的梳理,方便后人继续研究,可以看出作者踏实工作的重要性格,这在史学研究中非常重要。不过这本书出版在21世纪初,其对禅让的研究还是没有跳出传统政治制度史的范畴,实际上禅让的政治思想是有比较大的发掘空间的(例如楼劲老师的研究),这是本书的一个缺憾。

  • 1 隐清 2020-12-11 11:41:06

    远古尧舜的禅让本质是原始公有制步入私有制社会的前奏,在儒生话语里成为传诵千古的“让贤”神话,经过战国几次失败的逆流的禅让尝试,以及西汉儒学的称赞发扬,王莽的禅让开始重新定义了作为中古中国政权和平的“演变”的这一机制,谶纬 符命 封国 九锡 劝进 降杀 等一套禅让操作也由王莽奠定,然而经过和平禅让的政权大都是改革不行 危机四伏而很快崩溃。

  • 0 2022-04-03 15:22:06

    看完以后学年论文更迷茫了🙃

  • 0 肢解或被欺骗的 2024-09-25 16:40:01 浙江

    禅让首先是世袭制的补充形式,其次是中国前半段古史(尧舜禹、春秋战国、西汉中后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的重要政治形式-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的同族政权更替禅让,异族政权更替征诛说-全食一郡、食邑万户的南北朝禅君待遇差异-刘裕为界的,禅让崇古、疑古阶段变化-汉新、汉魏禅让中的符命应用兴盛,魏晋禅让突出石瑞,宋齐梁北齐重视天文符瑞-王莽时代的群众政治狂热-符命开路,民意舆论操控,公国建制,九锡及揖让往复,监禁禅君,降杀前代君臣,升迁新朝臣子

  • 0 咫尺须弥 2023-03-23 00:05:29 湖北

    如果有7分还是7分更适合。作者前言写的很吸引人,但具体的章节论述中没有回应这种期待。史料搜集较为齐全,但分析尚显粗糙。作者选取的课题在当时看来非常前沿,今天也有很多学者投身于这一问题研究。但很可惜,就如黎虎先生在序言中担心的那样,作者在博士毕业回到单位后转换了方向,并未继续在此课题深耕。

  • 0 反身而诚 2024-11-21 19:36:27 湖北

    书名应该改为《王莽禅让研究》,或者是“以王莽禅让为例”。

  • 0 啊这 2015-01-14 19:30:52

    挺好的题目,写瞎了……

  • 0 中世与近世之间 2019-10-22 21:39:08

    本书重心考察王莽禅汉的历史过程,并比较其对后世(魏晋隋唐五代宋)禅让制度的影响,即所谓“心法”传替。此套“心法”包括了对前朝皇帝的监禁及宗室的降杀制度、禅让功臣的升迁受封、符瑞利用、民心操纵等。作者还对比了王莽、魏和晋公国建制的异同,但没有深入分析,魏晋的差异显然与两者夺取天下的过程有关。作者还充分讨论了禅让的几个模式,特别是九锡殊礼、揖让虚礼和禅让仪文。作者对比氏族部落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禅让后,认为王莽禅汉更具转折意义,其为专制皇权制度下的禅让,直接开启了魏晋时代的禅让政治。作者认为禅让政治是礼仪化的政治,其为儒家“仁政”礼乐治国思想与“选贤举能”大同理想在现实王权专制制度下的变相实现。

  • 0 表無徵 2025-01-14 18:12:08 湖北

    考虑成书年代还不错。史料扎实,但也缘此写成了史料汇编。绪论“ 宫川尚志于1977年发表的⽂章《六朝史研究》”误,《六朝史研究·政治社会篇》是本书,且出版于1956年。 绪论认为日本学界对禅让没有什么研究,也误。日人对中古之际天下观念、皇位继承仪式、国家祭祀仪式等问题皆有充分研究,而这些研究中设计到禅让及合法性的很多了,必须参考。日人一些政治史通论涉及禅代也要提及。绪论对艾兰的引用缺乏理论关怀,而且此书距作者写作时已20余年,恐也不能言为“最近”。此外,对王莽禅代的思想史背景缺乏深入分析,比较遗憾。列举魏晋以降诸禅代仪式停留在史料汇总阶段,当然也可能是这些格式很难做出深刻的历史分析了(在结构主义人类学退位的今天)。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