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俄罗斯 短评

热门
  • 5 Adiósardour 2011-01-25 21:16:24

    中国是在建构现代性过程中塑造俄罗斯形象的,而俄国形象的塑造不断影响着中国问题的解决趋向。现代性来自西方,所以实现现代性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之间就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中俄的社会转型各自陷入了两难处境,即要建构现代性就必须学西方,而要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就必须反对西方,从传统走向现代,却又与西方区别开来,各自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现代性变体形式。而中国在建构现代性变体形式过程中又过于依赖俄国所提供的各种资源,这就额外加深了现代性在中国生成的复杂化程度,导致共同的世界发展进程并未在中国演绎成吻合现代化普遍规律的现代性特征,仍欠缺,理性,个人主体性意识,自由,法律等现代价值观。从俄国寻求文化资源,却忽视了这方面(认识西方文明的危机,批判西方现代性弊病的新视角)经验,还把俄国人对西方的误读当作自己行动的指南。

  • 0 程亮 2008-08-14 01:36:28

    林精华所写,2007年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强力推荐

  • 0 ポップコーン 2018-10-23 21:49:33

    作者把俄国文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误解梳理的很清楚,但是,可能把知识分子和民国思想特征读浅了……

  • 0 Anfia 2019-07-10 08:27:06

    精度夠,廣度比較有限

  • 0 失望的奥利瓦🌈 2024-05-22 15:45:46 湖北

    摘录的一些材料很有意思,不过引文的部分实在太多了,作者自己的总结反倒比较平庸。一方面,民国文人对俄罗斯文学中“写实主义”的认知以及接受,为建国后全面走向苏联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打好了地基,远早于国家官方意识形态“以俄为师”之前。另一方面,后来的诸多问题肯定也不能完全归结于文人的“误解”上,对“误解”何以可能的条件探讨太浅。真正最能体会俄罗斯白银时代那些旁逸斜出的美学风格的反而还是鲁迅。本来“中俄文化相似论”是左翼文人引进俄罗斯思想资源时的一厢情愿,而在这些人的奋斗下,社与后社状况下的“中俄文化相似论”倒成为了事实,真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啊。

  • 0 蚱蜢 2014-02-19 20:05:37

    作者发乎情、止乎礼的长篇议论,详实丰富的文献例证使人印象深刻,对于上篇想象中的“理想”的俄罗斯,多少都有耳闻,但下篇揭露文化传道士“拒绝真实的俄罗斯”,尤其是对“误读东正教”的涉足,颇受教益。令人不满的是引文过多而要证明的观点往往单薄,洋洋洒洒五十万字,或可删减一二。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