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次新版《隋唐五代史》(上下),按作者原稿重新作了校订,全书包括“总论”部分共分十五章,章节顺序,章节标题及删节的正文叙述,均按原稿加以恢复补全。除将原书的繁体直排、雙行夹注必为繁体横排、单行夹注外,还改正了原书的一些讹误,其他如习惯用语、行文遣句、概念术语等,均未予必动。
作者简介 · · · · · ·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出身于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少时受教于父母师友,15岁入县学。早年执教于常州溪山小学堂、常州府中学堂,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后长期执教于光华大学,解放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他读书广博,着重综合研究,讲究融会贯通,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札记,共计1000多万字。《白话本国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和《吕思勉读史札记》等是吕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史学著作。
目录 · · · · · ·
第二章 隋室興亡
第一節 文帝内治
第二節 文帝外攘
第三節 煬帝奪宗
第四節 煬帝荒淫
第五節 煬帝事四夷
第六節 隋末之亂上
第七節 隋末之亂下
第三章唐之初盛
第一節 高祖太宗之治
第二節 唐初武功一
第三節 唐初武功二
第四節 唐初武功三
第五節 唐初武功四
第六節 唐初武功五
第七節 唐初武功六
第四章 武韋之亂¨
第一節 高宗之立
第二節 武后得政代唐
第三節 武后政治
第四節 高宗武后時外患
第五節 中宗復位
第六節 韋后亂政
第七節 玄宗之立
第五章 開元天實治亂
第一節 玄宗政治
第二節 開天邊事一
第三節 開天邊事二
第四節 開天邊事三
第五節 開天邊事四
第六節 開天邊事五
第七節 安史之亂上
第八節 安史之亂下
第六章 安史亂後形勢
第一節 代宗之立
第二節 吐蕃回紇之患
第三節 藩鎮及内亂
第四節 代宗政治
第七章德宗事迹
第一節 德宗初政
第二節 東方藩鎮之變
第三節 涇師之變
第四節 興元後藩鎮起伏
第五節 貞元後邊患
第六節 貞元朝局
第八章 順憲穆敬四朝事迹
第一節 順宗謀誅宦官
………………………………………………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隋唐五代史(上下)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隋唐五代史(上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不敢说书评,只是写几句话
> 更多书评 7篇
-
自汉末币制坏乱,官私出入,皆罕用钱,已见《两晋南北朝史》矣。隋、唐之世,币制稍见整饬,然贸迁亦随之加广,民间交易,仍罕用钱。为韩愈论变盐法,谓城郭之外,少有见钱,籴盐多用杂物、米谷博易是也。此等情形,终五代之世,未之有改。惟以见钱交易是一事,以钱币计价又是一事。计价究以钱为便,故虽用他物博易,计价仍多以钱。如《国史补》谓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隘路,有客刘颇,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直几何?...
2020-03-19 14:37:54
自汉末币制坏乱,官私出入,皆罕用钱,已见《两晋南北朝史》矣。隋、唐之世,币制稍见整饬,然贸迁亦随之加广,民间交易,仍罕用钱。为韩愈论变盐法,谓城郭之外,少有见钱,籴盐多用杂物、米谷博易是也。此等情形,终五代之世,未之有改。惟以见钱交易是一事,以钱币计价又是一事。计价究以钱为便,故虽用他物博易,计价仍多以钱。如《国史补》谓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隘路,有客刘颇,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直几何?”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偿之,是其事矣。近人傅安华说。职是故,史籍所载物价,以钱计者仍多。欲知当时生计情形,仍以搜集此等记载为最要也。食为民天,故欲考物价,必当先知谷价。今试就斯时谷价见于史者征之。《新唐书·宗室传》:长平肃王叔良,武德初,镇泾州扞薛仁杲。大饥,米斗千钱。又《食货志》: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630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魏征传》云:帝即位四年,岁断死二十九,几至刑措。米斗三钱。此两条,其辞互相出入,可知其所本略同,而米价又有差异,盖上下于三四五钱之间也。《旧五代史·李琪传》:琪于同光三年(925年)上疏,言太宗时天下粟价,斗直两钱。
....大雾大雨月余。是月,史思明再陷东都,京师米斗八百文,人相食,殍骸蔽地。案四月已至千五百,加以淫雨,不应反减至八百。史家是岁之文,例皆书于岁末,疑因闰四月改元,误系四月或春末,米斗长至千五百,实在闰月之后。《李皋传》云:多智数,善因事以自便。奉太妃郑氏以孝闻。上元初,京师旱,米斗直数千,死者甚多。皋变俸不足养,亟请外官,不允。乃故抵微法,贬温州长史。言上元不言乾元,当在改元之后,足见旱灾在淫雨后,米价因此乃又自八百长至千五百,云数千则过甚之辞也。《旧书·五行志》:广德元年(763年),秋,虸蚄食苗,关西尤甚,米斗千钱。《新志》同。《旧纪》:广德二年九月,自七月大雨未止,京城米斗值一千文。蝗食田。又云:是秋,蝗食田殆尽,关辅尤甚,米斗千钱。《新书·五行志》:广德二年(764年),秋,关辅饥,米斗千钱。又云:秋,蝗,关辅尤甚,米斗千钱。《通鉴》则总书于是岁九月,曰:关中虫蝗霖雨,米斗千余钱。《旧纪》:永泰元年三月,岁饥,米斗千钱。诸谷皆贵。又云:是春大旱,京师米贵,斛至万钱。《新书·五行志》云:永泰元年(765年),饥,京师米斗千钱。《通鉴》云:是春不雨,米斗千钱。《旧纪》又云:七月,庚子,雨。时久旱,京师米斗一千四百,他谷食称是。观此及永泰元年(765年)之文,而知凡言米贵者,诸谷必皆贵矣。《旧纪》又云:大历四年八月,自夏四月连雨至此月,京城米斗八百文,官出米二万石,减估而粜,以惠贫民。《天文志》《五行志》略同。《纪》又云:五年七月,京师斗米千文。《天文志》亦同:《纪》六年(771年)云:是岁春旱,米斛至万钱。《食货志》:建中初,自兵兴已来,凶荒相属,京师米斛万钱,官厨无兼时之食。百姓在畿甸者,拔谷按穗,以供禁军。《本纪》:贞元元年二月,河南、河北饥,米斗千钱。《新书·五行志》:是年春,大饥,东都、河南、河北米斗千钱,死者相枕。《旧纪》言是月丙寅朔,遣工部尚书贾耽、侍郎刘太真分往东都、两河宣慰,盖即为是?《旧纪》以河南苞东都,《新志》则析言之也。《新书·李晟传》:晟言李怀光不可赦云:“今河中米斗五百,刍藁且尽,人饥死墙壁间。”《通鉴》系其事于是年四月,则河中屯兵虽多,战事迫在眉睫,米价犹仅半于河南北矣。《旧纪》:贞元二年五月丙申,自癸巳大雨,至于兹日。饥民俟夏麦将登,又此霖澍,人心甚恐,米斗复千钱。《新书·五行志》亦云:是年五月,麦将登而雨霖,米斗千钱。观《旧书》之文,则自此以前,西都米价,已尝升至千钱矣。《旧书·张孝忠传》云:贞元二年(786年),河北蝗旱,米斗一千五百文;复大兵之后,民无蓄积;饥殍相枕。孝忠所食,豆 而已。则是岁河北米价,又较元年(785年)春间为贵也。《通鉴》:贞元三年七月,上复问李泌以府兵之策。对曰:“今岁征关东卒戍京西者十七万人,计岁食粟二百四万斛。今粟斗直百五十,为钱三百六万缗。国家比遭饥乱,经费不充,就使有钱,亦无粟可籴,未暇议复府兵也。”泌事多出其子繁造作,不足信,说已见前,然造作之说,亦必以当时情势为据,故仍可考米价也。《通鉴》又云:自兴元以来,是岁最为丰稔,米斗直钱百五十,粟八十。诏所在和籴。案景龙元年(707年)米斗百钱,史家已以为贵,此时币价,当倍蓰于景龙,而百五十钱,已须和籴者。谷贵既久,虑其骤贱伤农也。《通鉴》:贞元八年(792年)又载陆贽论边储之语,谓江淮斗米钱百五十,而京兆诸县七十,请减来岁之运,今京兆加价以籴,而以停运之米于江淮减价以粜,详见第二十章第二节。足见斗百五十之价,于京兆为贱者,于江淮仍为贵。盖因有无不能相通,故各处米价,差异殊甚也。《通鉴》元和元年(806年)云:是岁天下大稔,米斗有直二钱者。唐代米价见于史者,当以是为最廉。《新书·吴武陵传》:长庆初,窦易直以户部侍郎判度支,表武陵主盐北边,会表置和籴贮备使,择郎中为之。武陵谏曰:“今缘边膏壤,鞠为榛杞,父母妻子不相活。前在朔方,度支米价四十,而无逾月积,皆先取商人,而后求牒还都受钱。
脱有寇薄城,不三旬便当饿死。何所取财,而云和籴哉?”则长庆初之米价,又落于贞元时矣。《旧纪》:长庆四年七月丁卯,敕以谷贵,凡给百官俸内一半合给匹段,今宜给粟,每斗折钱五十文。折价或较实价为低,相去当不甚远,武陵以四十为昂,其无足怪。《旧纪》:光启二年五月,是月,荆南、襄阳仍岁蝗旱,米斗三十千,人多相食。《新书·五行志》云:光启二年二月,荆、襄大饥,米斗三千钱,人相食。卷三十五。又云:光启二年(886年),荆、襄蝗,米斗钱三千,人相食。卷三十六。《旧纪》盖衍十字?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杀朱友恭、氏叔琮,《新书·奸臣传》曰:是时洛城旱,米斗直钱六百,军有掠籴者,都人怨,故因以悦众,执友恭、叔琮斩之。《通鉴》:天成二年(927年),是岁,蔚、代缘边粟斗不过十钱。以上为唐、五代时谷价见于正史及《通鉴》者。唐代钱价颇贵,中叶后尤甚,见第十九章第四节。则前后谷价,虽为数相同,又不能视同一律矣。计然云:“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今观唐史之文,开元米斛仅二百,则以为贱,景龙时斗值百钱,则以为贵,其相去之远,亦颇近之。盖谷价虽贵,利多入于贵庾之家,农民所得,恒不过最下之价,故虽上腾未必丰乐,虽反贱亦勉可自活也。
回应 2020-03-19 14:37:54 -
(新羅)其北乃爲女真所薦居,稍以坐大矣。《新書・地志》載高麗諸羈縻州,有拂涅越喜,此皆靺鞨部落,不獨白山、粟末,初皆屬之臣屬也。故能控制靺鞨,牖啓靺耦者,高麗也。隋、唐兩代,傾全力以覆高麗,而其終局,乃局女真驅除難。此事開係之大,亦豈下於夫餘之顛覆哉?看《兩晉南北朝史》第十六章第一節。 惨,大宋,惨😑
2020-05-28 20:10:37
-
此处发现一史实疑惑,吕思勉先生抨击唐高祖用封伦(德彝)为官,其人不为正人,又举虞世基,称唐高祖以中书令用之,但虞世基早死于江都兵变,不可能再被高祖所用,其弟虞世南也官位显赫于太宗时期,且为人与其兄有天壤之别。察此处中书令即是指封伦,先生在这里不只为何将中书令安于虞世基。而先生于高祖太宗,皆不甚赞许,高祖确实有可论之处,但于太宗之军功,冠以“事会”为之,此处不甚苟同,若“事会”为之,以太宗之功绩...
2019-07-30 21:13:12
-
此处发现一史实疑惑,吕思勉先生抨击唐高祖用封伦(德彝)为官,其人不为正人,又举虞世基,称唐高祖以中书令用之,但虞世基早死于江都兵变,不可能再被高祖所用,其弟虞世南也官位显赫于太宗时期,且为人与其兄有天壤之别。察此处中书令即是指封伦,先生在这里不只为何将中书令安于虞世基。而先生于高祖太宗,皆不甚赞许,高祖确实有可论之处,但于太宗之军功,冠以“事会”为之,此处不甚苟同,若“事会”为之,以太宗之功绩...
2019-07-30 21:13:12
-
武后以一女主,而易姓革命,开旷古未有之局,论者多以为奇,其实无足异也。专制之世,政权谁属,人民本不过问;天泽之分既严,称兵废置,往往有反叛之嫌,苟非握大权,拥强兵,自度全国莫能与抗者,亦多不敢为是;此历代篡夺之主,所以获安其位也。母后临朝,有帝王之实者,本自不乏,特未尝居其名耳。武后在高宗时,盗窃政柄,已余二十年,其形势,又非他临朝摄政者比,实既至矣,易其名何难?特视其欲不欲耳。武后为纵恣而无...
2015-03-03 21:30:18
武后以一女主,而易姓革命,开旷古未有之局,论者多以为奇,其实无足异也。专制之世,政权谁属,人民本不过问;天泽之分既严,称兵废置,往往有反叛之嫌,苟非握大权,拥强兵,自度全国莫能与抗者,亦多不敢为是;此历代篡夺之主,所以获安其位也。母后临朝,有帝王之实者,本自不乏,特未尝居其名耳。武后在高宗时,盗窃政柄,已余二十年,其形势,又非他临朝摄政者比,实既至矣,易其名何难?特视其欲不欲耳。武后为纵恣而无忌惮之人,有以旷古未有之局歆之者,自将试为之,而革命之局成矣。若谓皇帝之名,本无足歆,居之,徒足招人讥议,且授人以攻击之柄而自蹈危机,何必为是?则试问至二十世纪,皇帝之名,更何足歆?袁世凯何以犹冒不韪而为之,以致身败名裂乎?从来居权势之地者,多无学识,亦罕能深思远虑,不能以读史者之见衡之,求之深而反失之也。 引自 武后得政代唐 回应 2015-03-03 21:30:18 -
殿前不检点 (椒山自有胆)
“……我今特定族姓者,欲崇重今朝冠冕,何因崔幹犹为第一等?昔汉高祖,止山东一匹夫,以其平定天下,主尊臣贵。卿等读书,见其行事,至今已为美谈,心怀敬重。卿等不贵我官爵邪?……”遂降崔幹为第三等。 唐主以本朝计,贵关陇而贱山东,乃作《大唐氏族志》。是风俗逆转,一言以蔽之,“则以当朝之所贵,易民间之所重而已”。但文化制度非一夕可革,太宗后,不惟民间仍重士族,当朝贵重出于寒门者,亦求之不得。或中国之人与...2013-12-11 20:21:49
-
殿前不检点 (椒山自有胆)
府兵之废,除均田崩坏外,另有详由:西魏、北周用兵皆在中原,宿卫近于田里,不嫌繁远。隋炀帝征取高丽,兵士不堪,多有逃亡,始略募兵以充行伍。贞观而后,疆域以广,北边西域战线甚长,边防又远,而征调内地府兵,徒远疲乏,虚耗民力,必不能支持,东西不能兼顾。此府兵之弊,应欲求招募之兵与久任之将方可。2013-12-12 09:58:36
-
(新羅)其北乃爲女真所薦居,稍以坐大矣。《新書・地志》載高麗諸羈縻州,有拂涅越喜,此皆靺鞨部落,不獨白山、粟末,初皆屬之臣屬也。故能控制靺鞨,牖啓靺耦者,高麗也。隋、唐兩代,傾全力以覆高麗,而其終局,乃局女真驅除難。此事開係之大,亦豈下於夫餘之顛覆哉?看《兩晉南北朝史》第十六章第一節。 惨,大宋,惨😑
2020-05-28 20:10:37
-
自汉末币制坏乱,官私出入,皆罕用钱,已见《两晋南北朝史》矣。隋、唐之世,币制稍见整饬,然贸迁亦随之加广,民间交易,仍罕用钱。为韩愈论变盐法,谓城郭之外,少有见钱,籴盐多用杂物、米谷博易是也。此等情形,终五代之世,未之有改。惟以见钱交易是一事,以钱币计价又是一事。计价究以钱为便,故虽用他物博易,计价仍多以钱。如《国史补》谓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隘路,有客刘颇,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直几何?...
2020-03-19 14:37:54
自汉末币制坏乱,官私出入,皆罕用钱,已见《两晋南北朝史》矣。隋、唐之世,币制稍见整饬,然贸迁亦随之加广,民间交易,仍罕用钱。为韩愈论变盐法,谓城郭之外,少有见钱,籴盐多用杂物、米谷博易是也。此等情形,终五代之世,未之有改。惟以见钱交易是一事,以钱币计价又是一事。计价究以钱为便,故虽用他物博易,计价仍多以钱。如《国史补》谓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隘路,有客刘颇,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直几何?”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偿之,是其事矣。近人傅安华说。职是故,史籍所载物价,以钱计者仍多。欲知当时生计情形,仍以搜集此等记载为最要也。食为民天,故欲考物价,必当先知谷价。今试就斯时谷价见于史者征之。《新唐书·宗室传》:长平肃王叔良,武德初,镇泾州扞薛仁杲。大饥,米斗千钱。又《食货志》: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630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魏征传》云:帝即位四年,岁断死二十九,几至刑措。米斗三钱。此两条,其辞互相出入,可知其所本略同,而米价又有差异,盖上下于三四五钱之间也。《旧五代史·李琪传》:琪于同光三年(925年)上疏,言太宗时天下粟价,斗直两钱。
....大雾大雨月余。是月,史思明再陷东都,京师米斗八百文,人相食,殍骸蔽地。案四月已至千五百,加以淫雨,不应反减至八百。史家是岁之文,例皆书于岁末,疑因闰四月改元,误系四月或春末,米斗长至千五百,实在闰月之后。《李皋传》云:多智数,善因事以自便。奉太妃郑氏以孝闻。上元初,京师旱,米斗直数千,死者甚多。皋变俸不足养,亟请外官,不允。乃故抵微法,贬温州长史。言上元不言乾元,当在改元之后,足见旱灾在淫雨后,米价因此乃又自八百长至千五百,云数千则过甚之辞也。《旧书·五行志》:广德元年(763年),秋,虸蚄食苗,关西尤甚,米斗千钱。《新志》同。《旧纪》:广德二年九月,自七月大雨未止,京城米斗值一千文。蝗食田。又云:是秋,蝗食田殆尽,关辅尤甚,米斗千钱。《新书·五行志》:广德二年(764年),秋,关辅饥,米斗千钱。又云:秋,蝗,关辅尤甚,米斗千钱。《通鉴》则总书于是岁九月,曰:关中虫蝗霖雨,米斗千余钱。《旧纪》:永泰元年三月,岁饥,米斗千钱。诸谷皆贵。又云:是春大旱,京师米贵,斛至万钱。《新书·五行志》云:永泰元年(765年),饥,京师米斗千钱。《通鉴》云:是春不雨,米斗千钱。《旧纪》又云:七月,庚子,雨。时久旱,京师米斗一千四百,他谷食称是。观此及永泰元年(765年)之文,而知凡言米贵者,诸谷必皆贵矣。《旧纪》又云:大历四年八月,自夏四月连雨至此月,京城米斗八百文,官出米二万石,减估而粜,以惠贫民。《天文志》《五行志》略同。《纪》又云:五年七月,京师斗米千文。《天文志》亦同:《纪》六年(771年)云:是岁春旱,米斛至万钱。《食货志》:建中初,自兵兴已来,凶荒相属,京师米斛万钱,官厨无兼时之食。百姓在畿甸者,拔谷按穗,以供禁军。《本纪》:贞元元年二月,河南、河北饥,米斗千钱。《新书·五行志》:是年春,大饥,东都、河南、河北米斗千钱,死者相枕。《旧纪》言是月丙寅朔,遣工部尚书贾耽、侍郎刘太真分往东都、两河宣慰,盖即为是?《旧纪》以河南苞东都,《新志》则析言之也。《新书·李晟传》:晟言李怀光不可赦云:“今河中米斗五百,刍藁且尽,人饥死墙壁间。”《通鉴》系其事于是年四月,则河中屯兵虽多,战事迫在眉睫,米价犹仅半于河南北矣。《旧纪》:贞元二年五月丙申,自癸巳大雨,至于兹日。饥民俟夏麦将登,又此霖澍,人心甚恐,米斗复千钱。《新书·五行志》亦云:是年五月,麦将登而雨霖,米斗千钱。观《旧书》之文,则自此以前,西都米价,已尝升至千钱矣。《旧书·张孝忠传》云:贞元二年(786年),河北蝗旱,米斗一千五百文;复大兵之后,民无蓄积;饥殍相枕。孝忠所食,豆 而已。则是岁河北米价,又较元年(785年)春间为贵也。《通鉴》:贞元三年七月,上复问李泌以府兵之策。对曰:“今岁征关东卒戍京西者十七万人,计岁食粟二百四万斛。今粟斗直百五十,为钱三百六万缗。国家比遭饥乱,经费不充,就使有钱,亦无粟可籴,未暇议复府兵也。”泌事多出其子繁造作,不足信,说已见前,然造作之说,亦必以当时情势为据,故仍可考米价也。《通鉴》又云:自兴元以来,是岁最为丰稔,米斗直钱百五十,粟八十。诏所在和籴。案景龙元年(707年)米斗百钱,史家已以为贵,此时币价,当倍蓰于景龙,而百五十钱,已须和籴者。谷贵既久,虑其骤贱伤农也。《通鉴》:贞元八年(792年)又载陆贽论边储之语,谓江淮斗米钱百五十,而京兆诸县七十,请减来岁之运,今京兆加价以籴,而以停运之米于江淮减价以粜,详见第二十章第二节。足见斗百五十之价,于京兆为贱者,于江淮仍为贵。盖因有无不能相通,故各处米价,差异殊甚也。《通鉴》元和元年(806年)云:是岁天下大稔,米斗有直二钱者。唐代米价见于史者,当以是为最廉。《新书·吴武陵传》:长庆初,窦易直以户部侍郎判度支,表武陵主盐北边,会表置和籴贮备使,择郎中为之。武陵谏曰:“今缘边膏壤,鞠为榛杞,父母妻子不相活。前在朔方,度支米价四十,而无逾月积,皆先取商人,而后求牒还都受钱。
脱有寇薄城,不三旬便当饿死。何所取财,而云和籴哉?”则长庆初之米价,又落于贞元时矣。《旧纪》:长庆四年七月丁卯,敕以谷贵,凡给百官俸内一半合给匹段,今宜给粟,每斗折钱五十文。折价或较实价为低,相去当不甚远,武陵以四十为昂,其无足怪。《旧纪》:光启二年五月,是月,荆南、襄阳仍岁蝗旱,米斗三十千,人多相食。《新书·五行志》云:光启二年二月,荆、襄大饥,米斗三千钱,人相食。卷三十五。又云:光启二年(886年),荆、襄蝗,米斗钱三千,人相食。卷三十六。《旧纪》盖衍十字?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杀朱友恭、氏叔琮,《新书·奸臣传》曰:是时洛城旱,米斗直钱六百,军有掠籴者,都人怨,故因以悦众,执友恭、叔琮斩之。《通鉴》:天成二年(927年),是岁,蔚、代缘边粟斗不过十钱。以上为唐、五代时谷价见于正史及《通鉴》者。唐代钱价颇贵,中叶后尤甚,见第十九章第四节。则前后谷价,虽为数相同,又不能视同一律矣。计然云:“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今观唐史之文,开元米斛仅二百,则以为贱,景龙时斗值百钱,则以为贵,其相去之远,亦颇近之。盖谷价虽贵,利多入于贵庾之家,农民所得,恒不过最下之价,故虽上腾未必丰乐,虽反贱亦勉可自活也。
回应 2020-03-19 14:37:54 -
此处发现一史实疑惑,吕思勉先生抨击唐高祖用封伦(德彝)为官,其人不为正人,又举虞世基,称唐高祖以中书令用之,但虞世基早死于江都兵变,不可能再被高祖所用,其弟虞世南也官位显赫于太宗时期,且为人与其兄有天壤之别。察此处中书令即是指封伦,先生在这里不只为何将中书令安于虞世基。而先生于高祖太宗,皆不甚赞许,高祖确实有可论之处,但于太宗之军功,冠以“事会”为之,此处不甚苟同,若“事会”为之,以太宗之功绩...
2019-07-30 21:13:12
论坛 · · · · · ·
千秋同一毁,不独汉唐陵! | 来自西山野人 | 1 回应 | 2014-01-17 13:19:0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9)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
中華書局 (1961)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20)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0)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台北大学历史系隋唐五代史的授课计划表 (汤圆圆)
- 中国历史入门书36种 (三学斋主人)
- 豆瓣9分以上小说,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图书(下) (我不豆谁豆)
- 吕思勉 (ReadPad)
- 私人藏书(从三世纪到九世纪) (Chimpden)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隋唐五代史(上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乘风 2015-01-22 16:05:22
癸巳五月精读。
2 有用 桃子 2013-08-15 15:19:49
水平太低,读得真辛苦。。
0 有用 Nise 2016-03-19 19:07:22
读过 不错 吕公史学文存
0 有用 亢龙无悔 2013-05-19 20:22:18
经典
0 有用 春雪 2009-03-21 00:12:49
吕先生似过杂 如流水帐
0 有用 Thetis 2022-05-05 14:07:55
挺有杜牧的意思……个人好恶过于明显。 陆贽上疏论裴延龄失:“搜求市廛,豪夺入献;追捕夫匠,迫胁就功。以敕索为名,而不酬其直;以和雇为称,而不偿其佣。都城之中,列肆为之昼闭;兴役之所,百工比于幽囚。”吕氏以为耸听之危辞,稚气不直一笑。平时读来或许还好,当下看来只觉得寒心。
0 有用 杏汁 2022-03-30 14:36:41
读吕思勉先生的断代史就如同在认真上课一样,他的特点是于细致处多用史料,通过扎实的推导还原事件的真面目,是治史最扎实的一种途径。不太有对于一朝代的概括性或评价性描述,因而对非专业的读者而言,还是略微缺少了一种能使人豁然开朗的乐趣。民国白话和大量史料带来的古文也是比较劝退的一方面,但反过来说,若真想通过自己在了解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一朝代做出自己的判断,那就没有比吕先生断代史更好的了!另外,或许是越后期... 读吕思勉先生的断代史就如同在认真上课一样,他的特点是于细致处多用史料,通过扎实的推导还原事件的真面目,是治史最扎实的一种途径。不太有对于一朝代的概括性或评价性描述,因而对非专业的读者而言,还是略微缺少了一种能使人豁然开朗的乐趣。民国白话和大量史料带来的古文也是比较劝退的一方面,但反过来说,若真想通过自己在了解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一朝代做出自己的判断,那就没有比吕先生断代史更好的了!另外,或许是越后期的史料越多,可考之事杂芜,总觉得先生的先秦两汉史比后来的要更纯粹好看一些。 (展开)
0 有用 士 2022-03-15 07:41:29
开始唐朝之旅
0 有用 团纸 2022-02-07 10:10:08
读至11.2 唐室乱亡,暂且先搁在这儿吧
0 有用 shooooo 2021-12-20 03:10:45
晚唐五代部分翻过,不得不说功力太强,很多现代学者花大篇幅研究的东西其实他在当年就随笔带过了,在他看来都不是什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