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古文观止>是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候两人编选的一部古文选本,上起东周,下迄明末,共选辑文章二百二十篇,分为十二卷.
这个选本所选入的文章,在过去有一定的代表性,编者的选材比较广阔,能照顾到各种文章体裁和多方面的艺术.其中有一部分文章,表现出了极端维护封建统治,即使在它们当时也是落后的思想,但其中的大部分还是可读的.这个选本,对于我们了解我国古代散文的大致面貌欣赏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仍然有所帮助.
本书据[映雪堂]本断句,并校正了个别显著的错字.
作者简介 · · · · · ·
吴乘权和吴大职是叔侄二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吴乘权字楚村,博览经史,学识丰富,一生以授馆为业,所著除《古文观止》外,尚有《纲鉴易知录》传世。吴大职字调侯,秉承家学,颇有才气。他同叔父吴乘权一起在家乡“课业子弟”。《古文观止》就是他们教授弟子诵读古文的讲义。
目录 · · · · · ·
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郑庄公戒饬守臣
臧哀伯谏纳郜鼎
季梁谏追楚师
曹刿论战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宫之奇谏假道
齐桓下拜受胙
子鱼论战
寺人披见文公
介之推不言禄
展喜犒师
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哭师
周文二
郑子家告赵宣子
齐国佐不辱命
楚归晋知荦
吕相绝秦
驹支不屈于晋
祁奚请免叔向
季札观周乐
子产论尹何为吧
子革对灵王
子产论政宽猛
吴许越成
周文三
祭公谏征犬戎
召公谏厉王止谤
单子知陈必亡
敬美论劳逸
叔向贺贫
王孙圉论楚宝
春王正月
宋人及楚人平
吴子使札来聘
郑伯克段于鄢
虞师晋师灭夏阳
曾子易箦
有子之言似夫子
秦文
苏秦以连横说秦
范雎说秦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冯煖客孟尝君
触詟说赵太后
唐雎不辱使命
乐毅报燕王书
谏逐客书
卜居
宋玉对楚王问
汉文一
汉文二
六朝唐文
唐文
唐宋文
宋文一
宋文二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4条 )
-
《深慮論》 方孝孺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與。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當秦之世、而滅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為周之亡、在乎諸侯之彊耳。變封建而為郡縣、方以為兵戈可不複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漢帝起隴畝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漢懲秦之孤立、於是大建庶孽、而為諸侯、以為同姓之親、可以相繼而無變、而七國萌篡弒之謀。武宣以後、稍剖析之、而分其勢、以為無事矣、而王莽卒移漢祚。光武之懲哀平、魏之懲漢、晉之懲魏、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而其亡也、蓋出於所備之外。唐太宗聞武氏之殺其子孫、求人於疑似之際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見五代方鎮之足以制其君、盡釋其兵權、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孫卒困於敵國。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蓋世之才、其於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慮切於此而禍興於彼、終至亂亡者何哉。蓋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良醫之子、多死於病、良巫之子、多死於鬼、豈工於活人而拙於謀子哉、乃工於謀人而拙於謀天也。古之聖人、知天下後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周、非法術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謀詭計、而唯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釋。故其子孫、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慮之遠者也。夫茍不能自結於天、而欲以區區之智、籠絡當世之務、而必後世之無危亡、此理之所必無者、而豈天道哉。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41页 -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做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公叔段。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武姜疼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4条
喜欢读"古文观止"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古文观止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古文观止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7 条 )
-
古代傳統觀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講究身份間的嚴格關係,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理念也深入人心。但在左傳的這篇文章里,分明看到晏子所持的一種更加理性的君臣觀念,君為社稷死為社稷亡,我才會跟隨他去死去逃亡,若他是爲了自己的事情而死,我又何必去追隨他呢?忠於社稷,不愚忠于君,這是比較先進的理念,即使在現如今的家國中都未必能人人理解,更何況是數千年以前的先秦。如此理性的忠臣令人敬佩。
2012-07-09 21:29 1人喜欢
-
争议早已落定之际,翻阅《古文观止》摘录并佐图如下: 醉翁亭記 歐陽修(北宋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 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上书分辩,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距今已历千年。。。 環滁皆山也。滁、州名、在淮東。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2015-12-23 16:16
-
這是寫給草根狹義人士的一部序,太史公在當時並不感冒民間遊俠的背景下在史記中為遊俠立傳發聲,是真正秉持客觀公正思考的勇敢舉動。當我們評判一個人的時候,是否太經常考慮他的行動之外的因素,諸如身份背景之屬,而忽略了其行為本身是否符合仁義。在太史公眼中,這些不拘泥于世俗約束,但言必信行必果諾必誠,不愛己軀赴士之厄困者,乃是真正的大義的信徒。反思下當今社會中的情況,與漢代又有何不同呢,侯之門,仁義存,而...
2012-07-09 21:32
這是寫給草根狹義人士的一部序,太史公在當時並不感冒民間遊俠的背景下在史記中為遊俠立傳發聲,是真正秉持客觀公正思考的勇敢舉動。當我們評判一個人的時候,是否太經常考慮他的行動之外的因素,諸如身份背景之屬,而忽略了其行為本身是否符合仁義。在太史公眼中,這些不拘泥于世俗約束,但言必信行必果諾必誠,不愛己軀赴士之厄困者,乃是真正的大義的信徒。反思下當今社會中的情況,與漢代又有何不同呢,侯之門,仁義存,而草根平民間的遊俠卻很難得到足夠的尊重。以公益領域來說,這一方面政府功能欠缺,但又忌憚民間自發的公益行動會妨礙政府威信與職能,而加以干涉和限制,這是一種長期的病態的思想——即所有的權力都要掌控在統治者手中,仁義亦只可存於侯門,民間欲行俠仗義者,多半被疑為圖謀不軌造反者,嗚呼哀哉。
回应 2012-07-09 21:32
-
史上最殘忍之事莫過於手足相殘,鄭莊公與共叔段便是如此。共叔段從小受到其母武姜溺愛,養成了貪得無厭的品性,書謂之‘不弟’,是以莊公才有把握引而不發,‘多行不義必自斃’,‘不昵不義厚將崩’。事實證明果然如此,待共叔段忍耐不住起兵造反,莊公的軍隊所到處,京的子民也倒戈向段。對於這出家庭悲劇,他們的母親武姜是要付很大責任的,她的偏愛助長了共叔段的野心,幸而最後莊公的孝心戰勝了恨意,與其母和好如初,也順...
2012-07-09 21:30
-
迟木 (纯粹,绝对)
《子產壞晉館垣》。一開頭便講晉侯對鄭國的輕視, 晉侯以我喪故,未之見也。 正為此,才引發鄭國相國子產後來“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的行為和一系列機智巧妙的詰難辯詞,得以為鄭國掙得尊嚴和名譽。 吳楚材給晉侯的初衷解釋說“ 見則有宴好,雖以吉兇不并行為辭,實輕鄭也 ”——“見則有宴好”,“以吉兇不并行為辭”,這就構成了輕視、侮辱對方的證據。這讓我們想起了《紅樓夢》第三回“林黛玉拋父進京都”中的一個細節情...2011-11-13 02:07
《子產壞晉館垣》。一開頭便講晉侯對鄭國的輕視,
晉侯以我喪故,未之見也。 引自第64页 正為此,才引發鄭國相國子產後來“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的行為和一系列機智巧妙的詰難辯詞,得以為鄭國掙得尊嚴和名譽。 吳楚材給晉侯的初衷解釋說“
見則有宴好,雖以吉兇不并行為辭,實輕鄭也 引自第64页 ”——“見則有宴好”,“以吉兇不并行為辭”,這就構成了輕視、侮辱對方的證據。這讓我們想起了《紅樓夢》第三回“林黛玉拋父進京都”中的一個細節情景。 林黛玉初進賈府,被指命從東邊偏角門入。這已經顯出林母賈敏身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的折尊。這次又死掉,更讓娘家父兄感到晦氣,進而鄙視。何況是亡人的遺孤女兒…… 黛玉以大角色高潮迭起地連連見了外祖母、舅媽、嫂嫂、鳳姐、眾姊妹,好不熱鬧歡暢。到最後,該去見賈政了,賈政不在;去寧國府見賈赦,却只看見榮禧堂氣勢囂張的虛偽威嚴,等到一句“
老爺說了,連日身上不好,見了姑娘彼此倒傷心,暫且不忍相見。 引自第64页 ”——這話豈不是與晉平公“見則有宴好”、“以吉兇不并行為辭”完全相似嗎?又說“
勸姑娘不要傷心想家,跟著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裏一樣。姊妹們雖拙,大家一處伴著,亦可以解些煩悶。或有委屈之處,只管說得,不要外道才是。 引自第64页 ”,則純是糊弄安慰小丫頭的虛詞套語了。可見,“避而不見”的套語和藉口,其真實居心自古至今都實在是昭然若揭,掩飾不了。 小學看電視劇、中學看到小說,到了這個情節的時候,我就有些疑心,覺得林黛玉嬌弱可人、清新純美,讓賈政賈赦那些骯髒齷齪的糟老頭子見到,也是一種玷污……於是暗自覺得,這是導演(作者)的有意設置,是眾望所歸,正合我意,恰巧免去我的擔心。 可這只是一廂情愿而已。真實改變不了,就是賈政賈赦,乃至整個賈府,在骨子里從一開始對林黛玉的嫌惡、鄙視!虛偽的賈家啊! 吊詭的是,王夫人、邢夫人都推托說“以後再見”“心情好了再見”,可後來,我再也沒看到林黛玉和二位親舅舅正式見面的場面描寫……這自然是作者將這一筆省去了。可給我的感覺,就是賈政賈赦其實根本沒見過林黛玉(想想,這兩個偽君子哪一次出場的時候不是在“經邦濟世”、張羅公務),即眼裡根本沒有、從來沒有林黛玉。 黛玉真可憐,以她之聰慧敏感,雖則在人前強作堅強禮貌,自然一下子就領會到個中凄涼意味。不由得不自傷身世,不由得不在初到賈府的晚上就暗自抹淚、悲嘆哀憐,不由得不傾心寄托于第一公子、唯一公子賈寶玉……最後,不由得不愛情失敗,“反抗”失敗,以至咳血而亡。
回应 2011-11-13 02:07 -
古代傳統觀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講究身份間的嚴格關係,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理念也深入人心。但在左傳的這篇文章里,分明看到晏子所持的一種更加理性的君臣觀念,君為社稷死為社稷亡,我才會跟隨他去死去逃亡,若他是爲了自己的事情而死,我又何必去追隨他呢?忠於社稷,不愚忠于君,這是比較先進的理念,即使在現如今的家國中都未必能人人理解,更何況是數千年以前的先秦。如此理性的忠臣令人敬佩。
2012-07-09 21:29 1人喜欢
-
這是寫給草根狹義人士的一部序,太史公在當時並不感冒民間遊俠的背景下在史記中為遊俠立傳發聲,是真正秉持客觀公正思考的勇敢舉動。當我們評判一個人的時候,是否太經常考慮他的行動之外的因素,諸如身份背景之屬,而忽略了其行為本身是否符合仁義。在太史公眼中,這些不拘泥于世俗約束,但言必信行必果諾必誠,不愛己軀赴士之厄困者,乃是真正的大義的信徒。反思下當今社會中的情況,與漢代又有何不同呢,侯之門,仁義存,而...
2012-07-09 21:32
這是寫給草根狹義人士的一部序,太史公在當時並不感冒民間遊俠的背景下在史記中為遊俠立傳發聲,是真正秉持客觀公正思考的勇敢舉動。當我們評判一個人的時候,是否太經常考慮他的行動之外的因素,諸如身份背景之屬,而忽略了其行為本身是否符合仁義。在太史公眼中,這些不拘泥于世俗約束,但言必信行必果諾必誠,不愛己軀赴士之厄困者,乃是真正的大義的信徒。反思下當今社會中的情況,與漢代又有何不同呢,侯之門,仁義存,而草根平民間的遊俠卻很難得到足夠的尊重。以公益領域來說,這一方面政府功能欠缺,但又忌憚民間自發的公益行動會妨礙政府威信與職能,而加以干涉和限制,這是一種長期的病態的思想——即所有的權力都要掌控在統治者手中,仁義亦只可存於侯門,民間欲行俠仗義者,多半被疑為圖謀不軌造反者,嗚呼哀哉。
回应 2012-07-09 21:32
-
争议早已落定之际,翻阅《古文观止》摘录并佐图如下: 醉翁亭記 歐陽修(北宋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 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上书分辩,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距今已历千年。。。 環滁皆山也。滁、州名、在淮東。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2015-12-23 16:16
-
這是寫給草根狹義人士的一部序,太史公在當時並不感冒民間遊俠的背景下在史記中為遊俠立傳發聲,是真正秉持客觀公正思考的勇敢舉動。當我們評判一個人的時候,是否太經常考慮他的行動之外的因素,諸如身份背景之屬,而忽略了其行為本身是否符合仁義。在太史公眼中,這些不拘泥于世俗約束,但言必信行必果諾必誠,不愛己軀赴士之厄困者,乃是真正的大義的信徒。反思下當今社會中的情況,與漢代又有何不同呢,侯之門,仁義存,而...
2012-07-09 21:32
這是寫給草根狹義人士的一部序,太史公在當時並不感冒民間遊俠的背景下在史記中為遊俠立傳發聲,是真正秉持客觀公正思考的勇敢舉動。當我們評判一個人的時候,是否太經常考慮他的行動之外的因素,諸如身份背景之屬,而忽略了其行為本身是否符合仁義。在太史公眼中,這些不拘泥于世俗約束,但言必信行必果諾必誠,不愛己軀赴士之厄困者,乃是真正的大義的信徒。反思下當今社會中的情況,與漢代又有何不同呢,侯之門,仁義存,而草根平民間的遊俠卻很難得到足夠的尊重。以公益領域來說,這一方面政府功能欠缺,但又忌憚民間自發的公益行動會妨礙政府威信與職能,而加以干涉和限制,這是一種長期的病態的思想——即所有的權力都要掌控在統治者手中,仁義亦只可存於侯門,民間欲行俠仗義者,多半被疑為圖謀不軌造反者,嗚呼哀哉。
回应 2012-07-09 21:32 -
史上最殘忍之事莫過於手足相殘,鄭莊公與共叔段便是如此。共叔段從小受到其母武姜溺愛,養成了貪得無厭的品性,書謂之‘不弟’,是以莊公才有把握引而不發,‘多行不義必自斃’,‘不昵不義厚將崩’。事實證明果然如此,待共叔段忍耐不住起兵造反,莊公的軍隊所到處,京的子民也倒戈向段。對於這出家庭悲劇,他們的母親武姜是要付很大責任的,她的偏愛助長了共叔段的野心,幸而最後莊公的孝心戰勝了恨意,與其母和好如初,也順...
2012-07-09 21:3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8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关于[阿信]的阅读 ([已注销])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千评9分书 (Sheryl)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古文观止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穿疯衣的猫 2007-04-13
手执一册,也是小32开。
1 有用 浮生若夢 2009-12-31
很多故事于今仍有启发。
2 有用 奉旨吐槽韩一一 2017-07-01
我第一次读古文观止的时候并不知道,高中语文书里的古文选段大都来自于它。不知道有它的时候,就已经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段落文章。很奇妙的感觉。
2 有用 萧轶 2011-01-13
在一切都流于肮脏与混乱的时代,传统包括母语的遭遇也不例外。混乱之下,文明毁弃。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和“文革”之后的今天,古汉语逐渐被边缘化,时下的学生,乃至高校学生,对于古文的阅读,也与日俱减,温情与敬意也逐渐被鄙视与毁弃所替代,古汉语正逐渐衰败。据说台湾的学生,随年龄而阅读古籍的数量也被要求得更多。而放眼大陆,高校争先恐后地取消国文课,甚至连国文这一科的选读也被取消。对于有着五千年文化的中国来说,... 在一切都流于肮脏与混乱的时代,传统包括母语的遭遇也不例外。混乱之下,文明毁弃。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和“文革”之后的今天,古汉语逐渐被边缘化,时下的学生,乃至高校学生,对于古文的阅读,也与日俱减,温情与敬意也逐渐被鄙视与毁弃所替代,古汉语正逐渐衰败。据说台湾的学生,随年龄而阅读古籍的数量也被要求得更多。而放眼大陆,高校争先恐后地取消国文课,甚至连国文这一科的选读也被取消。对于有着五千年文化的中国来说,是何其之悲。若干年后,读书人肯定无从为我们这个时代编选出这样风时一时的文章选本,这一代人无迹可寻,空空洞洞。 (展开)
0 有用 商夏 2012-07-27
读了几年的书,不过估计没机会读完了。
0 有用 殇龙之殇 2019-07-13
孔网二手 1982年印刷。第一次看那么多篇古文,名文、美文、说理文等均收录其中~俯仰 赞叹 中华文明宝库
0 有用 oceanL 2019-06-28
极力推荐这个版本啊!话说当时啃完这本书后自己的文言文水平挺高了不少,对于文言水平不太好,想要提高文言水平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o^)/
0 有用 连镜 2019-06-06
童年被支配的阴影
0 有用 劉亨元 2019-08-01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0 有用 在下Henry 2019-03-14
选的难得的比较全,可惜先秦诸子的文章几乎只有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