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托马斯·弗里德曼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副标题: 美国记者中东见闻录
原作名: From Beirut to Jerusalem: One Man‘s Middle Eastern Odyssey
译者: 天津编译中心
出版年: 1992
页数: 524
定价: 8.30
装帧: 平装32
ISBN: 9787501204847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副标题: 美国记者中东见闻录
原作名: From Beirut to Jerusalem: One Man‘s Middle Eastern Odyssey
译者: 天津编译中心
出版年: 1992
页数: 524
定价: 8.30
装帧: 平装32
ISBN: 9787501204847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世界史和国别史 (1997xhp)
- 有源好书『偏门书籍杂烩』 (马克爱马克)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新闻传播书目 (牧青)
- 37°暖书单(一)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04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Miss Coconut 2016-01-07 01:27:20
四年前初读英文版,念念不忘,这个寒假借着去以色列的机会,把中文版也读了。去之前重读了前半部分,写叙利亚的战火,吓得我有点不敢去了;但是去了之后亲身游历了耶路撒冷,再读后半部分,整个感觉都不一样了。前言和每个部分的第一章信息量极大,可以反复重读。和以色列的同学谈论了一下这本书,有一些观点他们并不是很赞同。翻译得不错,推荐。
1 有用 Luna3.0 2016-05-18 16:05:01
读前半部分特别像残酷版的《天真的人类学家》,记者只能用人类学家的冷静审慎态度去观察发生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事,不能干涉不能校正只能忠诚记录。关于沙漠民族的哈马规则,关于中东人民独特的行事模式,关于阿拉法特和沙龙这对像我这样的脸盲永远分辨不清的宿敌,关于欧洲社会对于犹太人寄予过多希望和关注的暧昧态度,关于复杂的宗教语境下太多不可思议的逻辑……如果有关中东的书你只打算读一本,那这本是不错的选择。另,看完特... 读前半部分特别像残酷版的《天真的人类学家》,记者只能用人类学家的冷静审慎态度去观察发生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事,不能干涉不能校正只能忠诚记录。关于沙漠民族的哈马规则,关于中东人民独特的行事模式,关于阿拉法特和沙龙这对像我这样的脸盲永远分辨不清的宿敌,关于欧洲社会对于犹太人寄予过多希望和关注的暧昧态度,关于复杂的宗教语境下太多不可思议的逻辑……如果有关中东的书你只打算读一本,那这本是不错的选择。另,看完特别想去贝鲁特! (展开)
15 有用 印奥采 2012-09-22 15:15:54
挑逗群众斗群众从来是政治家们获取权力的不二法门。巴解组织这么玩,以色列这么玩,美国人也这么玩。
1 有用 红旅人 2015-06-14 21:36:51
感谢友人从帝都图书馆复印邮寄~本想在读完之后写一篇,发现中东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复杂了。
0 有用 鲁有大野 2013-03-09 13:38:30
第三次。。
0 有用 MsFala17 2023-05-24 23:15:01 北京
写得真好。丰沛情感与优美文辞,以及洞察力的闪光。
0 有用 xh_dobw 2023-04-06 20:15:56 坦桑尼亚
贝鲁特部分尤为精彩,有热血、有洞见、有悲悯。耶路撒冷部分可能囿于作者犹太人的视角,较多主观投射,最后甚至为美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
0 有用 Susi Yuan 2023-01-12 17:08:14 北京
了解黎巴嫩、巴勒斯坦的历史和政治、以色列和犹太人心态的好书。黎巴嫩各个派别的冲突与斗争,巴解组织的复杂心态,中东问题真的太复杂。不同派别和地区的犹太人的心态也很微妙,人性千百年来其实没有太大改变。
0 有用 知食分子 2022-12-22 10:16:21 北京
中东是个万花筒,它的绚丽、复杂、变化,远超外人想象,也让当局者迷,作者可谓是用“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反对“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对复杂态势的广泛田野调查和冷静评论,对不同人群心理变化细致入微的体察,很显记者功力。关于黎巴嫩内战中内外局势的互动、以色列犹太人认同的类型划分以及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对各主体认知的描述,形象又深刻。当然,也能看出作者的美国中心主义和亲犹太倾向,但能尽力平衡说些实话已属难能可贵... 中东是个万花筒,它的绚丽、复杂、变化,远超外人想象,也让当局者迷,作者可谓是用“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反对“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对复杂态势的广泛田野调查和冷静评论,对不同人群心理变化细致入微的体察,很显记者功力。关于黎巴嫩内战中内外局势的互动、以色列犹太人认同的类型划分以及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对各主体认知的描述,形象又深刻。当然,也能看出作者的美国中心主义和亲犹太倾向,但能尽力平衡说些实话已属难能可贵了。 (展开)
0 有用 Bobby 2022-09-11 15:12:46 四川
从枪炮和炸弹中爬出来的记者,刻薄又风趣,总是能把惨烈的细节当笑话讲出来,充满黑色幽默,漫画式的场景类比。 采访的人群样本极大,跨越不同族群不同国家,最感同身受的是中产阶级群体,那些自杀的人,不愿再修复玻璃的人,穿越火线用相机和画笔记录正在逝去的黎凡特精神的人,100岁的年轻人。